我一間,月亮一間,清風一間(資料圖) 文:法頂禪師 如果用繪畫來比喻,“單純”就是水墨畫的境界。用墨彩渲染而出的,不是單一的水墨色彩,而是所有的色彩。 我們經常把東西填滿到溢出來,卻從不考慮將其清空。若用其他方式來表現(xiàn),單純與簡樸就是沉默的世界,或空寂與圓滿的世界,是空闊又充盈的境界。留白與空間之所以美,就是因為它很單純。 只有清空才能聽到內在心靈的聲音,清空才能容納新東西。大多數人不懂清空,只知道獲取與擁有。 拋開執(zhí)念,放棄一切,我們才能真正聽到心靈的聲音。全部清空時的那種純粹的飽滿感,就是凈土;舍棄一切,從束縛中解脫時,那純凈的圓融感,便是極樂。 內心充實的人是幸福的,凈土屬于他們。雖然他們擁有的比別人少,卻能從單純和簡樸中,明了生活的純真和喜悅。他們是真正懂得清貧之道,懂得生活的人。 簡樸中不忘生活的喜悅和純真會讓你感覺到精神上的富有。不應縱容欲望,而應拋棄欲望。 舍,使內在發(fā)光。我強調清貧,不是要你外現(xiàn)窮相過日子,而是為了遏制無盡的欲求。所謂的清貧,就是打起精神,客觀冷靜地審視自己的人生。將過去的生活與現(xiàn)在的生活重新比較一下,省思自己正在過何種生活。 清貧并不是為了克服經濟危機的一時之舉,而須成為我們慢慢熟習、恒久持續(xù)的生活典范。 世上有太多人需要我們與他們分享。清貧不只是過著單純的貧窮生活,它的本意是與大眾分享。 與清貧相對立的概念不是富有,而是貪欲。漢字“貪”是由今天的“今”和貝殼的“貝”組合而成的。而貧困的“貧”,是由分享的“分”加上貝殼的“貝”組成的。從字形上就可推知,貪欲是緊抓著金錢不放,而貧窮是分發(fā)的意思,因此清貧就是指與眾人分享。 一個人若沒有經歷過苦難,可能就不懂得與眾人分享;只有經歷過困境的人,才會格外關心他人的疾苦。 圣弗朗西斯曾說,修道者的房屋建材,只能使用土壤與木頭。土壤和木頭是最基本的建材,只使用土壤和木頭,自然能修建出簡樸的房舍。圣弗朗西斯曾經力倡,不要認為修道院只是屬于某個人,眾人都應該以朝圣者或旅行家那樣的心態(tài)活在其中。 朝圣者或旅行家從不留戀某處,他們每天心存感激,與眾人共享財物。 因此,我們的生活應該像朝圣者一樣,不要被外在事物牽絆。 站在比我富有的人面前,我一點也不感到困窘;令我感到慚愧和寒酸的是那些比我擁有更少,卻還不忘在單純與簡樸中,感受生活喜悅與純真的人。 歷來有古訓:生活貧困時,應泰然處之,并且不忘記內心的安定與富足,這即是“安貧樂道”。這句話告訴我們,在貧困當中,依止內心的平靜,快樂地生活。我們要學習這樣的智慧。 在越艱苦的時刻,越需要表現(xiàn)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某些冥想書籍中寫道:宇宙的能量好像磁場一樣,如果內心晦暗,我們周遭便會涌出黑暗的能量;若保持心靈純凈,正確、樂觀地生活,周遭便會出現(xiàn)純凈的能量,這點是非常有道理的。 誰都無法避免生命中的苦悶,那是生活本有的部分。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時,身無一物,所以說,即使生活貧困,又有什么損失呢?活到該撒手人寰時一件也帶不走,那么就算家財萬貫地赴死,又有什么意義呢? 我們只是暫時保管宇宙與神所贈予的禮物而已;期限已到或管理不當時,禮物馬上會被收回,這才是宇宙的定律。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首詩: 十年經營,搭建草舍三間, 我一間,月亮一間,清風一間, 江山無法入住,那就圍繞欣賞吧。 歷經十年歲月,搭建了三間草舍,草舍不光是為我搭建的,我只要一間,給月亮一間,最后一間留給清風。因為寒舍太狹窄了,沒辦法讓江河山巒入住,所以讓它們在周圍慢慢欣賞。 這樣的清詞麗句即是歌頌清貧。 上微信搜【騰訊佛學】輕松關注佛學微信公眾號。或下載【騰訊新聞】客戶端, 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