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不是不聰明,功課也都認真做了,家長問他什么他也知道,可為什么在生活和學習中,就是表現(xiàn)得不如人意? ◆ ◆ ◆ ◆ ◆ 9歲的詩詩其實是個很聰明的女孩子,媽媽也一向覺得女兒乖巧懂事,但詩詩平常在學校里表現(xiàn)并不好,媽媽也覺得挺擔心。 詩詩有時和同學一起討論問題,她覺得同學錯了,可是好幾個人都回答出了同一個答案,明顯和自己的答案不一樣,這個時候詩詩總是改掉自己的答案,但結果往往卻是她原來的答案是正確的,一般不夠細心的人都會算成另一個答案。 再比如說,假期里詩詩和好朋友相約去玩,在乘坐公交車的時候,她的朋友說坐543路,而詩詩記得是547路,她想應該是自己記錯了,于是跟朋友上了547路,而事實上她是對的,朋友錯了,所以她們繞了很多的冤枉路,最后時間很晚了,沒有玩盡興就匆匆回了家。 平常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不是詩詩什么行動都慢一步,而是她從來沒有相信過自己,遇到事情最先放棄的是自己的選擇和意見。雖然詩詩漸漸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但沉默和放棄已經(jīng)成為了習慣,慢慢地,詩詩甚至不再去想不一樣的想法,別人說什么就是什么。 對于詩詩的這種情況,媽媽很焦急很擔心,孩子不是沒有想法,而是不敢表達,也就是沒有主見,這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也并非是一朝一夕的變化,而是長時間的一種習慣。 像詩詩這種情況,孩子缺乏自信,沒主見,應該是做家長最擔心的了。畢竟人生那么長,很多事情都要孩子自己做判斷,下決定,沒主見沒自信的孩子,將來怎么工作,怎么生活呢? 作為家長,要懂得引導孩子大膽表達,只有孩子相信自己,才會相信自己的想法,產(chǎn)生自我認同,才能自信地表露自己,從而獲得別人的認可。試想一下,如果孩子都不相信自己,那么他的看法又會有幾個人去關注? ◆ ◆ ◆ ◆ ◆ 對于沒主見的孩子,家長應該如何做? 在生活中,家長們就要時刻注意了,時不時的問一問孩子的看法,在看書、看電視、旅游的途中,都要努力讓孩子發(fā)表意見,討論事情時,不妨讓孩子也加入,用你真摯的眼睛告訴他,你期待著他的發(fā)言,一點一點的鼓勵他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孩子如果實在太靦腆,不妨采用一問一答的方式,引導孩子慢慢表達。當孩子漸漸習慣于表達自己的看法之后,自然可以成為一個有主見的孩子。 很多孩子會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欲望,但是在心里想了又想,最終還是沒有說出口。對此,家長可以和孩子玩一些搶答游戲,不要給孩子太多猶豫的時間,讓他本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經(jīng)常進行這樣的游戲,孩子在表達自己看法的時候就會少一分猶豫、多一分果斷,時間久了,自然就養(yǎng)成發(fā)言的習慣了。 這點很重要,有的家長在孩子發(fā)言的時候習慣于當時糾正,其實孩子說錯了沒有什么大不了,要耐心等孩子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然后再跟孩子討論,引導孩子找到正確的表達方式,這樣才能讓孩子慢慢自信起來。如果家長中途就打斷,那么孩子會慢慢隱藏自己的想法、不自信。 與其說這個世上沒有天才,不如讓孩子相信每個人都是天才,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給自己更多的信心,對自己的想法更有把握,才能成為家長理想當中有主見的孩子。 |
|
來自: 一道數(shù)學菜 >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