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說 我 印 王吉鴻 璽印文字奇詭多變,章法表現自由度大,刀法不拘一格等因素,時下吸引了太多的印人。 在戰(zhàn)國各系古璽印中,小寫意古璽印占據了重要的位置。我把篆刻主攻方向定位于古璽印,更準確地說,定位于小寫意古璽印,是因其更為貼近和符合我的性情特征。 先秦地域文化多元,印風的特點有一定的不同,你準備挖掘什么,怎樣挖掘,以及合理地吸收運用,這些都很關鍵。應該說,是眾多先秦璽印形式語言,奠定了我古璽印作品的總體風貌:章法上,追求開合有度、錯落有致,重實更重虛。篆法上,以古璽文字為主,廣泛吸收甲骨、金文、瓦當、鏡銘、簡帛等文字特點,保證篆法有源,變化整合有序合理,不夸張造作,印化充分。刀法上,沖、切、披、削、單刀、雙刀、向線、背線等綜合運用,在深入理解古鑄印和鑿印線形線質的基礎上,吸收現當代一些篆刻名家的刀法,線條的表達力求圓實厚重,刀筆俱在,保留刀石相擊的自然之美,又多一份含蓄和內斂。我想,平和簡潔的做法或許更有利于提升作品的耐看度。 作品的耐看度增加了,其內在氣質就會凸顯。篆刻作品和書法作品一樣,形質的把握依靠技術手段在學習中都可以獲得,而神采的出現,才是作品潛在的本質,需要在漫長的學習中慢慢滋生。我時常感嘆篆刻的不易,理想中的形質都很難獲得,要刻出神氣十足、古意盎然的古璽類作品,則更屬不易。張懷瓘說,“深知書者,惟觀神采,不見字形”,這一境界,不深諳篆刻藝術的本質,沒有一定的審美高度,沒有技術手段的熟練把握,很難到達。我正是從這一出發(fā)點,在小心經營中,追求璽印的古樸之美,讓自己的作品不激不厲,簡淡高古,減少火爆與怪異。也許表達的手段平靜些,不夠激越,抑或沒有實現與先人的古璽印拉開距離的“原創(chuàng)”性,但這至少是我當前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 近幾年,我的璽印創(chuàng)作也在不斷地探索變化,印材由小印向大印乃至巨印的多種選擇,就是一個顯著的變化點。我的老師徐正濂先生囑我“蓋由小印到大印難,由大印到小印易”。從幾年的實踐來看,“由小印到大印”并不是為了迎合展覽,而是在對篆法和章法的整體把控、刻制的技術手段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不斷提升自己的過程。 追遠三千年,最愛方寸間!在砥礪前行中,如果說我還有一點心得的話,也只是用行動去實踐了恩師的教誨而已。我的篆刻之路,還很長,很遠。 篆書 毛澤東《沁園春 · 雪》 100×231cm 甲骨文 “和風 冬雪” 聯 48×178cm 篆書 王羲之《蘭亭序》 75×220cm 篆書 唐 · 韓翃《寒食》 48×180cm 篆書 金文集句 200×225cm 篆書 唐 · 杜甫《春夜喜雨》 86×180cm 小楷 南朝 · 陶弘景小品文 12×32cm 掃描如下二維碼可關注中國書法界(www.shufajie.cn)官方微信公眾平臺,本站微信公眾號shufajie365,我們期待您的加入。小編私人微信號shufajie,歡迎加好友共同探討書法藝術,為本站提寶貴建議和意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