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月:成功投機,變身太后 電視劇《羋月傳》的熱播,讓人們對戰(zhàn)國這個亂世多少有了一些直觀上的感受。眾所周知,這個時代是中國古代學術(shù)和思想取得空前大發(fā)展的黃金時期,所以艷稱“諸子爭鳴”,但它同時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亂世,戰(zhàn)禍連連,殺伐不止,民不聊生,滿目瘡痍。套用狄更斯的話說,“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p> 按照《羋月傳》所述,羋月本為楚國公主,后來當上了秦王的寵妃,雖被發(fā)配燕國,卻又成功借助義渠的軍力殺回秦國,在平定秦國內(nèi)亂的同時,也把持了秦國的政局。這期間,因為秦武王嬴蕩舉鼎而亡,羋月的兒子嬴稷獲得良機登基為王,史稱秦昭襄王。羋月也由此而成為一代王太后,史稱宣太后。此后的歷史,母以子貴的宣太后對秦國的大政方針和歷史走向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成為一時之風云人物。 羋月固然聰明睿智而且出手不凡,但從總體上打量,她在政治上的最終發(fā)跡,依靠的是自己的兒子——王子嬴稷。羋月也算是一名亂世之中的政治投機商,至于她投資政治的最大資本,就是嬴稷。當然,她有機會來到秦國,所依靠的是楚國公主的身份,能成為秦王的寵妃,說明她的相貌和狐媚之術(shù)應當也很出眾。這些是她立足秦國的先決條件。羋月所擁有的這些籌碼,都是她敢于投資政治的本錢。能最終殺出一條血路,也正是依靠了這些籌碼。 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了形形色色的政治投機商??颓渲贫仍诟鲊耐茝V施行,是戰(zhàn)國時期政治投機商大量出現(xiàn)的一個重要保證。他們依靠各式各樣的籌碼入局。諸如張儀這些說客,舌頭就是他們投資政治的最大資本。張儀在楚國遭受毒打,被抬回家中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問妻子,自己的舌頭還在不在。因為張儀很清楚,舌頭就是自己能否在政治上發(fā)跡的最大本錢。吳起殺妻求將的故事也非常有名。為了求得在魯國拜將的機會,吳起居然殺掉了自己在齊國討得的老婆。當時,齊魯之間是死對頭,吳起想到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求得魯國人的信任,也可謂費盡心機。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為了追求功名利祿,不少政治投機商都是吳起這樣完全不擇手段。而且,每逢亂世,大概都是這個情形,各種各樣的政治投機商都會前赴后繼地出現(xiàn),重復的仍然只是前朝舊事而已。 張儀:戰(zhàn)國時期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翻云覆雨的縱橫家 除了那些志在成為亂世梟雄的大人物,除了那些四處鉆研的政治投機商,吾等凡夫俗子如果生活在戰(zhàn)國這個亂世,注定將要面臨不幸,遲早淪為他們的魚肉。所以,對于這樣的時代,我們實則沒有必要大加贊賞。如果說亂世之中也曾留有一抹亮色,那就是不少士人不忍看到生靈涂炭,懷著濃烈的救世理想,努力鉆研救世之道,因此才有了學術(shù)思想的大繁榮。但是,兩害強權(quán)取其輕,如果沒有和平和安寧,我們寧肯不要這些學術(shù),不要這些思想家。 亂世之中,思想家為了救世,也多少會產(chǎn)生一絲投機的想法。為了伸展治國理想,他們不得不游走各國,游說君王,尋找受到重用的機會。孟子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但是,戰(zhàn)國之世,玩政治的人當中,更多看到的是吳起這樣的種政治投機商。他們在客卿制度的掩護下,四處游走,像鳥兒覓食一樣,尋覓著發(fā)跡良機,大量的政治投機商由此產(chǎn)生。 戰(zhàn)國時期的政治投機商數(shù)不勝數(shù),最為典型和最為成功的,要數(shù)張儀為代表的縱橫家,其中不少人都身被多國相印。他們往往熱衷于立功立名、追求富貴而無確定的是非之見。在政治立場上,表現(xiàn)為朝秦暮楚,事無定主;在方針決策上,則表現(xiàn)為朝三暮四,惟利是圖,甚至受一己利益之驅(qū)使,在為別國效命時,不惜損毀生養(yǎng)自己的祖國的利益。這其中尤以張儀、范雎為代表。只有蘇秦積16年之功忠貞不二地為燕國效命,似屬特例。所以從總體上來看,縱橫家就是政治投機商的最典型代表。 縱橫家的為人效命,更多是受到功名和私利的驅(qū)使。由于其個人品節(jié)上存有缺陷,卻可以成為亂世豪杰,在他們身上發(fā)生出爾反爾、爾虞我詐的事情也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范雎和白起失和,便是由個人利益之爭而導致最終犧牲國家利益。當時的大儒孟子曾極力譏諷公孫衍和張儀,便是這個原因。《漢書·藝文志》總結(jié)縱橫家的特點是“上詐諼而棄其信”,也可謂抓住了關(guān)鍵。影視劇《羋月傳》中,對這些情節(jié)也有部分描寫,可以管中窺豹。 正是看到趨利之徒的這一本性,秦國以舍得投入和善于拉攏贏得了眾多的效命者,從而在兼并戰(zhàn)爭中最終贏得勝利。種種跡象表明,戰(zhàn)國時期的秦國,已經(jīng)成為政治投機商們最為活躍的舞臺。秦國的興亡,與這些政治投機商密切相關(guān)。這一段歷史,李斯在《諫逐客書》中已經(jīng)進行了非常簡明扼要的總結(jié)。秦國可以依靠這些政治投機商的政治智慧而走向興盛,但政治投機商卻會因為行為不慎而被抓住把柄,就此丟掉卿卿性命,比如商鞅、呂不韋、李斯等等。 呂不韋:戰(zhàn)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國丞相 呂不韋:偷雞不成蝕把米 歷史也許真的可以輪回。戰(zhàn)國晚期的秦王室之中,又一次出現(xiàn)了利用王子投機政治的故事。這就是傳奇人物呂不韋所干的好事。 呂不韋是著名典籍《呂氏春秋》的策劃人和主編者,曾官至丞相。但他躍入政界之前,本是往來各地的商人?!妒酚洝尾豁f列傳》說:“呂不韋者,陽翟(今河南禹縣)大賈人也。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痹缒甑膮尾豁f對各地物產(chǎn)分布、年成豐歉、缺羨貴賤等情況,有著準確的分析和判斷。在那個戰(zhàn)事頻仍的年代,他的商業(yè)活動離不開對戰(zhàn)爭與市場關(guān)系的把握,所以他并不討厭戰(zhàn)爭。雖然他不免時時為旅途的安全狀況擔心,但只要想到這是個發(fā)財?shù)牧紮C,他便敢于做出冒險之舉。不如此,他便不能“販賤賣貴,家累千金”。 漸漸地,呂不韋并不甘心在商場所獲得的利益,而是下定決心由商場進入政界,最終成了一名政治投機商。 呂不韋在趙國的都城邯鄲做生意時,結(jié)交了在趙國充當人質(zhì)的秦昭王的孫子異人,并與之密談了一次。這次密談改變了呂不韋的人生軌跡。見多識廣的商人呂不韋立即趕回家去,與父親研究起利潤增值的基本理論。且看《戰(zhàn)國策·秦策》中的這段父子對話: 歸而謂父曰:“耕田之利幾倍?” 曰:“十倍?!?/p> “珠玉之贏(指經(jīng)商)幾倍?” 曰:“百倍?!?/p> “立國家之主幾倍?” 曰:“無數(shù)?!?/p> 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國立君,澤可以遺世。愿往事之?!?/p> 從這段生動有趣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呂不韋抱著牟利的目的,已經(jīng)在盤算著改做“人貨”生意,而且是針對重要政治人物的一筆大買賣。 接下來便是富于戲劇性的“奇貨可居”的故事。異人是秦昭王之孫,安國君之子。作為秦的諸公子,異人的兄弟有二十幾個,雖說當時安國君已立為太子,但是異人并不是他的長子,居長的是子奚,異人的母親又非安國君寵愛的正夫人(華陽夫人),而是失寵的夏姬。而且,秦國屢屢加兵于趙國,身為人質(zhì)的異人又得不到應有的禮遇,連必要的活動經(jīng)費都很拮據(jù),一旦兩國反目,趙國隨時都有撕票的可能。異人可謂落難公子,但又不能說毫無希望,因為華陽夫人無子嗣,未來的秦國鹿死誰手,殊難料定,而這不能不說是一線希望。于是呂不韋依據(jù)“人棄我取”的原則,決心把賭注壓在異人身上,進行一次政治投資,實則完全是投機行為。 呂不韋通過運作讓異人獲得王位繼承權(quán),其手中并非完全沒有決勝的籌碼。總體而言,他手中握有的主要籌碼有兩個:其一是對異人、華陽夫人乃至趙國的心理狀態(tài)的洞察,其二是手中有花不完的鈔票。當然,作為一項政治投機行為,他也有著非常直接的政治利益,那就是:將來異人立為太子再繼而登上君位時,他們二人共有秦國,至少要給呂不韋一個很好的位子。 其后的情形,《史記》和《戰(zhàn)國策》所述稍有不同,總之是呂不韋經(jīng)過一番秘密運作,先打通華陽夫人的姊弟,繼而說動華陽夫人,再由華陽夫人說服安國君立異人為嫡子,最后通過外交途徑使趙國歸還人質(zhì)。(另一說是買通守關(guān)者逃離)幸運的是,數(shù)年之后,異人果然成功即位,呂不韋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丞相。呂不韋的這番運作,明顯是政治投機行為,始終抱定了牟利的目的,而且前后歷時14年,可謂長期經(jīng)營,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當然,長期經(jīng)營的最終結(jié)果并不能完全如呂不韋之愿,秦王并不愿意與呂不韋共同擁有秦國,政治投機商呂不韋非但沒能求得富貴,反而只能飲鴆自盡。 作者,蕭立,七零后,歷史學博士,近些年主要從事國學和歷史研究。公開發(fā)表和出版的文字著述約百萬,著作多種。座右銘:天道酬勤。 本文系中華網(wǎng)文化頻道原創(chuàng)稿件,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