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患者經常問醫(yī)生:空腹血糖重要,還是餐后2小時血糖重要?我們的回答是:兩者都重要。 在糖尿病的診斷中 首先,作為糖尿病的診斷,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是診斷糖尿病的重要指標。如果有典型的糖尿病“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少)”的臨床表現,只要空腹血糖大于7毫摩爾/升,或餐后血糖大于11.1毫摩爾,升,即可診斷為糖尿病;如果沒有典型的糖尿病癥狀,只要空腹或餐后血糖證實達到上述標準,即可診斷為糖尿病。 我國胰島素分泌功能缺陷人群比西方國家更加突出,因此,餐后血糖增高比空腹血糖增高更早出現。中老年、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多發(fā)的人群,除了定期檢查空腹血糖以外,還要注意定期檢查餐后血糖。 在控制血糖的過程中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達標都重要。評價糖尿病控制的好與壞,常采用糖化血紅蛋白(HbA1c),這是國際金標準。不同的國際糖尿病組織制定的血糖達標值有差異,如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把糖化血紅蛋白定為小于7%為達標,而更多的糖尿病組織包括中國糖尿病學會把糖化血紅蛋白定為小于6.5%為達標,老年人可小于7%。要達到這樣的血糖控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必須全面控制才可以。 研究發(fā)現,HbA1c在7.3%~8.4%時,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對總體血糖的“貢獻”是相同的;當HbA1c大于8.4%時,空腹血糖對總體血糖的影響大于餐后血糖;當HbA1c小于7.3%時,血糖的升高主要取決于餐后血糖。要使血糖控制達標,必須同時注重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控制。 不同血糖對HBA1c的貢獻度
在糖尿病并發(fā)癥的防治中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不正常都是糖尿病大血管病變和微血管病變的危險因素??崭寡歉?,器官長期“浸泡”在高血糖的環(huán)境下,會引起糖尿病的并發(fā)癥,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單純餐后血糖增高的糖尿病患者,由于臨床癥狀比較輕,常不受重視。大量臨床和試驗研究結果表明,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波動比較大的血糖水平更容易引起糖尿病大血管病變即冠心病和腦血管意外。對于餐后血糖的控制,國際糖尿病聯盟制定了專門指南,以規(guī)范這部分患者的診療。 因此,無論醫(yī)生還是糖尿病患者,對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要重視。 小知識 空腹血糖:隔夜未進食(至少8-10小時未進任何食物,飲水除外)時所測血糖值。 餐后血糖:一般指餐后2小時血糖,即從吃第一口飯開始計時,2個小時后所測血糖值。 糖化血紅蛋白正?!傺瞧椒€(wěn):HbA1c?不是萬能的老李患糖尿病多年了,他最怕的就是發(fā)生醫(yī)生說的那些可怕的并發(fā)癥,聽人說糖化血紅蛋白是最能體現將來會不會發(fā)生并發(fā)癥的金指標。 他停掉了每天的手指測血糖,每一兩個月到醫(yī)院去查一個糖化血紅蛋白,他覺得這樣省事多了。一年半后,老李體檢時發(fā)現眼底有視網膜病變。 這其實是一個很典型的醫(yī)患溝通問題,內分泌科醫(yī)生除了掌握專業(yè)知識(糖化血紅蛋白測定專家共識),需要花大量時間和患者交代清楚:糖化血紅蛋白正常并不等于血糖平穩(wěn)。 糖化血紅蛋白不是萬能的 血紅蛋白的平均壽命長達 120 天,且糖化血紅蛋白的生成速度與 2~3 個月內血糖濃度水平成正比。因此,臨床上認為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能夠更準確地反映過去 2~3 個月中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能夠綜合反映患者過去 2~3 個月內空腹和餐后血糖的綜合水平,幫助臨床醫(yī)生更好地評價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 糖化血紅蛋白雖然是目前臨床上監(jiān)測糖尿病的「金指標」,但它僅僅表示近 2 到 3 個月血糖的平均值,卻不能反映每天的血糖波動情況。 糖尿病的病情進展并非一直是慢吞吞的,它有時會非常迅速。如暴發(fā)性 1 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年齡大、病程短,常發(fā)現狀況一周左右即出現酮癥酸中毒。如果此時僅檢測糖化血紅蛋白,其數值是無法真實反映血糖急劇變化狀況的。 有的患者血糖每天波動過大,對身體同樣有很大的損害。因此糖化血紅蛋白絕對不能替代每天監(jiān)測的瞬時血糖,兩者各有側重,降糖應兩者結合。 個體化看待糖化血紅蛋白 糖化血紅蛋白的正常范圍一般在 4%~6%。有的人十分追求「低數值」,認為糖化血紅蛋白數值越低就是控制得越好,或檢測結果與正常范圍略有偏差,就認為血糖出了問題。 其實糖尿病的控制因人而異。對普通成年人來說,小于 7% 是比較合理的。如果患者是孕婦,或有嚴重低血糖病史,或年齡較大、已經有多年病史且出現微血管、大血管并發(fā)癥等,多種藥物及胰島素超劑量治療仍難以達到正常值,糖化血紅蛋白控制標準可以適當放寬。 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數值也要與個體相結合: 當患者有酗酒、缺鐵性貧血、高血脂等基礎情況時,本身的疾病也可導致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值偏高。 溶血性貧血患者、慢性腎臟衰竭患者或血容量增加的普通孕婦,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值都可能偏低。 因此,若僅依據此數值給藥治療,可能會導致用藥過量或劑量不足而影響療效。糖尿病的治療一般需要結合空腹血糖、餐后 2 小時血糖或糖耐量試驗、全天血糖等檢測及其他相關檢查,綜合判斷,才能精準治療。 |
|
來自: 鄂沅疆昀 > 《糖尿病診斷與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