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 日期 : 2016-02-29 來源 : 閱讀時間
2002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xué)獎獲得者是美國心理學(xué)家丹尼爾?卡伊曼,他把心理學(xué)研究和經(jīng)濟研究結(jié)合在一起,對人的行為,尤其是不確定條件下的判斷和決策行為提出了嶄新的解釋。 這里有一個關(guān)于丹尼爾?卡伊曼的故事。有一次,卡伊曼從以色列首都的一個酒店打的去機場,到達機場后司機要他付100元??ㄒ谅退呐笥讯颊J為太高了,不合理。出人意料的是,司機沒有討價還價,卻把車又開回了酒店,并讓他們下車,“你們重新打車再去吧,看看是不是這個價!” 很多人對司機的行為都不理解,但卡伊曼心領(lǐng)神會,因為這正好證實了他的研究成果。他發(fā)現(xiàn)風(fēng)險決策后的輸贏結(jié)果對人而言是不對等的,減少100元帶給人的痛苦,遠遠大于增加100元帶給人們的愉快。他的基本結(jié)論是人們最在乎的是他們已經(jīng)得到的東西。 卡伊曼的研究首先引起我們對錢的反思—— 我們是不是這樣,收別人的錢時可以少收一角,給別人付錢時卻不愿多付一分。 有錢的人很容易成為守財奴,沒錢的人卻并不幻想成為富翁。 對一些人來說,獎金可以一分不要,但工資卻一分也不能少。 攢了10天的100元錢丟了,只痛苦1天,攢了10年的100元錢丟了,要痛苦100天。 欠別人的錢一天,可能心有不安;如果欠了一年又一年,則可能心安理得。 一個窮人可能會一輩子很快樂地生活著,而一個一夜之間變成窮人的富翁則可能一天都活不下去。 沒到手的錢很多人都不愿意伸手,到手的錢很多人都舍不得丟掉。 錢越多的人越想掙大錢,錢越少的人越不想掙小錢。 有人為了討回自己的1元錢,甚至愿意花100元錢去打官司;但沒有人愿意花100元錢的成本,去賺別人的101元錢。 有時,我們寧肯少掙100元錢,也不愿意與人吵吵嚷嚷;但有時,我們?yōu)榱松俑?0元錢,卻不惜與人斤斤計較。 煮熟的鴨子飛了,有人可能要發(fā)瘋;活鴨子從眼前飛過,人們卻可能無動于衷。 你可能為此驚奇過:你有一張百元大鈔,10天后,你發(fā)現(xiàn)仍原封不動地裝在身上;而你有100元的零鈔,3天后,你發(fā)現(xiàn)竟在不知不覺中花光了。 有錢的人想的是一分錢賺一分錢,沒錢的人想著怎樣將一分錢掰成兩半兒花。 什么都沒有的人看起來卻像什么都有,什么都有的人看起來好像有多少都不夠。 在適當(dāng)?shù)臅r候,裝成一個窮人,可能會對錢看得淡一些;同樣,在適當(dāng)?shù)臅r候,裝成一個富人,則可能對錢看得清一點。 在不同的錢面前,人與人不一樣;在不同的人面前,錢與錢也不一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