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應(yīng)當盡量處于清明狀態(tài),不為世間各種事物所擾亂,不為人的各種欲望所纏繞。清明冷靜地看待自身,看待人生,看待世界。
人在生死線上掙扎的時候,很難做到頭腦清明,恐懼和絕望蒙住了他的心靈之眼,他只能像瀕于滅頂之災(zāi)的人那樣,拼死把頭伸出水面,拼命吸氣,否則就會沉沒。
人在溫飽線上掙扎的時候,也很難做到頭腦清明,饑餓和寒冷占據(jù)了他整個的心靈,希望得到一口食物,一件寒衣。記得聽一位當過“反動學生”的友人講過一件往事,他當初被從北大送去勞改農(nóng)場,曾經(jīng)餓得撿別人扔掉的梨核吃,在那樣的處境中,人也無法冷靜。
人陷入情感糾葛的時候,更無法做到頭腦清明。無論是愛情、親情還是友情,都帶有非理性的成分,如果將人的靈魂分為理性和非理性兩個部分,情感顯然處于非理性的一半。有種更加形象的說法(但沒有解剖學依據(jù)):理性屬于頭腦;非理性屬于心。那么情感就源自心,與腦無關(guān)。
人在追名逐利的時候,也往往無暇顧及存在本身,全神貫注,孜孜以求,忽略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義,特別是它對自身存在的意義,因此也喪失了清明的頭腦。
把世間的一切事情看透,就可以超脫世間所有的煩惱。所謂參透就是能夠把世間的一切看淡,當作游戲。只要想想宇宙的浩瀚,再想想生命的渺小和短暫,就可以豁然開朗,參透一切,看淡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