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最初提出道家思想的核心人物,是這一學派的始祖,莊子繼承發(fā)展了老子的主要思想,使其延續(xù)。同為道家這一門派大師級人物的老子和莊子,在思想上相輔相成互相補充,將道家學派的思想發(fā)展壯大。雖然說他們的思想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但細細來看也有許多截然不同的地方。 老子畫像 老子、莊子都以“道”為思想核心內(nèi)容,但是在處理人和道的關系上卻有很大差別。老子覺得人這種生物在世間有著無可超越的優(yōu)點,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生物;而莊子卻覺得萬事萬物都是相同的人也一樣,提出了“齊物”的觀點。 老子有一個“常無為而無不為”思想,比如在理國時,無為并不是真的什么也不做,并不是消極,而是在對待事物,為人處事時要順其自然,萬事萬物都有它的發(fā)展規(guī)律。其實老子的內(nèi)心深處還是很在意這些功名利祿的,他有一些入世情緒在里面;莊子則不然,他更多的是消極避世,不管不顧,遠離紅塵,遠離爾虞我詐,勾心斗角,對錢財功名并沒有興趣。他們兩個都有著對人生自由的追求,但態(tài)度并不相同。 老子對自由境界的追求是純粹的,莊子追求的是超脫自然物我兩忘。雖然稍有分歧,但他們兩者所代表的道家思想對中國人的思想價值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僅如此,到了現(xiàn)代社會,這樣的思想在物欲橫流,燈紅酒綠的生活里也有很大的生存價值。 老子和莊子 老莊一派,莊子晚于老子,也有人說莊子是老子哲學的繼承者。相傳,老子的壽命相當長,晚年乘青牛而去也并沒有人見到他逝去。乘青牛而去后,仍然歸隱了數(shù)百年才西去。歸隱過程中一直在找無衣缽傳人。 莊子畫像 找尋百年都無果,心灰意冷至河南商丘境內(nèi)遇到一農(nóng)婦難產(chǎn)。說來也是奇怪,該產(chǎn)婦本該在三個月前生產(chǎn),卻一直沒有臨盆跡象,遍訪名醫(yī)也無果。直至老子路過,入室尋水喝,孩子竟然就呱呱墜地。老子想來也是緣分,便就近住下,擔任起這個孩子的啟蒙老師來。 孩子三歲染惡疾,老子隨即帶著三歲稚童離開。這一走就是30年,而立歸來竟然是滿腹經(jīng)綸。30年后,已經(jīng)鮮有人記得,曾經(jīng)有個鶴發(fā)童顏的老翁帶走了一個身染惡疾的三歲稚童。 此人歸來便開學布道,廣收門徒,宣講道德經(jīng),老子所著。一時間,老子的思想傳遍坊間,民間開始廣泛研習道德經(jīng)。雖然,道德經(jīng)只有5000字,卻字字珠璣。同樣一句話,不同的人竟能悟出不同的概念,以此概念研習下去竟也能自成一派。有人說,人間所有的事都含在一部老子之中。 老子的思想,因為莊子的開學布道得以廣為人知。因此,老子此人對世人而言竟也是神仙一樣的存在。 莊子是老子的入室弟子,因此他對老子的思想的繼承也是相對透徹的,從而也歸納出自己的思想。莊子從老子那里得到人生智慧,研習出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 莊子思想的核心 莊子是我國歷史上一個特別牛的人物!他的思想非常淵博深厚,對我們后世的影響非常之遠。你問我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我覺得“道”和“自然”是他的思想里的核心內(nèi)容。 莊子畫像 莊子老先生啊,主張尊崇天道,還提出了一個“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主張。那么這是啥意思呢,他覺得道是宇宙間所有事物的本源;此外在政治思想上他還倡導“無為而治”,就是說人應該對社會上的事物有一種超然的態(tài)度,管他什么亂七八糟的煩惱對他的心情并沒有什么破壞力。在天人關系上,他覺得要超脫社會的綱常倫理的束縛,把復歸“自然”當做寄托身心的唯一門徑。先停一下啊,莊子在這里所說的“自然”并不是我們現(xiàn)在嘴里所說的那個“自然”,他是一種超功利的境界。 莊子所尊崇的是一種逍遙的人生態(tài)度,他喜歡自由無拘無束,不慕名利,同時還非常注重養(yǎng)生之道,做人做事不偏不倚順其自然,讓我生活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的人很是羨慕啊。他的“逍遙處世”學說給后代留下的印象挺深刻的! 他還提出了“齊物”的觀點,這個觀點主張萬物齊一,他認為世上的東西都沒有客觀的判斷標準;同時他還覺得萬事萬物都是對立統(tǒng)一的,這一觀點的辯證法思想挺強的。 莊子老先生的一生挺苦的,但是吧,他的思想?yún)s沒有因此而變得“窮困潦倒”,相反的,他崇尚自然,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他把自己的思想通過一個個富含哲理的寓言故事記錄下來并展現(xiàn)給大家,莊子老先生的思想在那個動蕩喧囂的時代里映射出一片祥和而又安寧的大好世界,雖然有消極避世、頹廢的一面,但他崇尚“自然”和尊崇“天道”的思想的積極一面仍會激勵著人們不斷的前進…… 莊子是什么家 道家的莊子可以說算是戰(zhàn)國時期的“大師級”人物?。∷沁@一時期集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辯論家于一身的天才。作為一個思想家,莊子的思想那是相當深厚淵博?。『唵蝸碚f呢“道”是他思想的核心,在這方面他提出了“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主張,通俗來說就是要求人們對現(xiàn)實社會有一個超然的態(tài)度。 莊子雕像 莊子老先生對待人世間萬事萬物的灑脫和自適的情懷讓人贊嘆而又羨慕不已,我覺得現(xiàn)在的人們就缺少這樣一種超然灑脫的人生態(tài)度,在這個高速發(fā)展的社會,學一學莊子,偶爾停下來或放慢腳步無疑是一種很好的休息方式。 作為一枚哲學家,莊子的哲學思想也很牛很牛的,他的哲學思想和老子的合體被稱為“老莊哲學”,講求天道自然的關系,主張“天道無為”,直白點就是說告訴人們世間人事困苦自有它的發(fā)展規(guī)律,我們只要隨遇而安,做好自己就好了。 從一定方面思考它對人處世的原則以及對人之間的交往交流有一定的積極影響,可是過于消極避世的想法并不太好,所以我們對他的思想要揚長避短?!肚f子》這本書在哲學和文學方面就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莊子的代表作品除了我們熟知的這本《莊子》之外,還有挺多的,而且他的作品風格獨特,其中影響比較廣泛的文章像是《逍遙游》,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讓人印象深刻。莊子老先生把自己的思想編入進一個個生動形象的寓言故事里講述給大家并且世代相傳,他的想象力超級豐富,加上他的文筆又變幻多端,對后世文學審美影響十分巨大。 莊子的三言 莊子曾經(jīng)提出三言,并且加以運用,來著重表現(xiàn)出他超脫現(xiàn)實的想象和無拘無束的理念。他說:“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表現(xiàn)他不同于尋常的理念和觀點。 莊子塑像 他的代表作《逍遙游》,就是這“三言”的交替使用,相互結合。這樣子的作品在當時掀起了一股三言的作品風潮,使很多人認同并且運用。其中“寓言”“重言”是敘述描寫手法,“卮言”是議論方法。 莊子的“三言”,不是簡平常的并列關系,而是包擴和交叉的關系。必須相互結合使用,才能表達。 這三言沒有所謂的先后之分和主要之分,只能交融合并,互相輔助。 在特殊環(huán)境中,既不能用莊嚴,肅穆的言詞來談論,又不能玩笑似的說明,提示。這就需要運用三言的方式來闡述了。 因此,《莊子》用“寓言”來廣泛地表明事理,開拓思路,擴大影響范圍,這是“以寓言為廣”;用“重言”來使人信以為真,在潛于默化中樂于接受,這是“以重言為真”;用“卮言”來點悟、引用、發(fā)揮,這是“以卮言為曼衍”。這三者的相互結合,于是形成了《莊子》超脫物外的言論和思想。 在《逍遙游》中,莊子發(fā)揮出了驚人的想象和理解,虛構出無邊無際的意象,將寓言的特點展現(xiàn)到巔峰。 不與塵世爭風論道,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感悟,遨游于天地之間,心意自得。這是最超脫事外的感想。 莊子成語 莊子說道理的時候喜歡講故事,尤其是動物寓言故事,因為寓言故事發(fā)人深思嘛,所以就產(chǎn)生了很多典故。有的典故概括一下,就成了成語。今天,講一個莊子自身的成語典故,不講動物。 莊子畫像 這個成語叫做鼓盆而歌。 莊子雖然生活貧困,無心做官,但是有一個很支持他的妻子啊。他和妻子也很相愛,后來人老了,他的妻子也死了。莊子有一個老朋友,叫做惠子(大家應該對他太熟悉了,好多莊子的典故都與他有關,在典故里他都是傻傻的那一個,為了突出莊子的聰明)?;葑涌粗厝饲檠?,自己老朋友的妻子死了,自己當然應該去吊唁一下。 惠子看重禮節(jié),很嚴肅的進門了。在門口還好,莊子的兒子站著迎接他,說,替母親謝謝他了?;葑幼哌M屋里,一進屋就看到了自己的老朋友,一如既往的發(fā)神經(jīng)。為什么說莊子在發(fā)神經(jīng)呢?因為莊子在唱歌。不光是在唱歌,還一點都沒有難過的樣子。 惠子就責怪他,你呀你呀,你說說你,你妻子為你付出了多少呀,她陪著你過這么貧窮的生活,幫你生孩子幫你養(yǎng)孩子,幫你做家務,整個青春都給你了。你怎么能這個樣子? 莊子回答的很另類,我在為我妻子高興呀,祝賀她到了另一個世界。在那個世界里面,她不用陪著我過這么貧窮的生活了,也不用幫我生孩子幫我養(yǎng)孩子了,更不用做家務了,她的生活可以過的很好,我當然為她高興了。 莊子行于山中 莊子行于山中,是《莊子》的一篇故事。話說有一天莊子去拜訪朋友,途中經(jīng)過一座山,在山里面走呀走,因為無聊嘛,就東看看西望望??吹搅艘粋€人,這種人在山里面挺常見的,就是砍樹的人。 莊子畫像 砍樹的人站在一棵樹下,但是不砍樹。莊子有點疑惑,就去看樹。一看,哇,這棵樹真好看,這么高,這么漂亮,枝繁葉茂的,為什么不砍呢?莊子就問這個砍樹的。 砍樹的說,因為這種樹除了好看之外沒有用??! 莊子一聽很感慨,看看吧,沒有用不成材的話可以安享晚年。 在這里插一句話,“不成材”這個典故就是出自這里。 莊子下山之后到了朋友家里面,朋友見到莊子,貴客呀,就吩咐殺一只鵝招待客人。仆人就說,咱們家里面有兩只鵝啊,一只會叫的,一只不會叫的。主人說,這還用問嘛,不會叫的鵝,留著做什么?就這樣,那只不會叫的鵝成了大家的下酒菜。 莊子有個隨行的小仆人,近朱者赤,也喜歡思考問題,就問莊子,樹不成材,結果沒死;鵝不成材,結果被殺掉了。您看看,您是想要做“成材”的呢,還是“不成材”的呢?
莊子多聰明,精神境界多高呀,他的回答是,他介于二者之中。因為在兩個之間吧,好事都可以沾一點,壞事都能夠遠一點。這樣他自己也能自然一點。什么東西吧,多了都不好,要懂得變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