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婧怡 提起詩歌,必以文字為先。當原始人狂舞著在巖壁上刻下說不清道不明的符號,他們也許不會想到,那些扭曲的符號會對后世產(chǎn)生多么深遠的影響。 image002.jpg 我國漢字的發(fā)展大致經(jīng)過結(jié)繩記事、河圖、洛書、伏羲文王畫八卦、甲骨文、金文、鐘鼎文、大篆、小篆、隸書、行書、草書、楷書等發(fā)展階段。據(jù)考證,我國最早的詩歌出現(xiàn)在先秦時期,也就是上述階段中位于“大篆”書寫時期。足見詩歌的出現(xiàn)要遠遠晚于文字。該詩名為《彈歌》,短短八字,意義非凡。 彈歌 筆者細細解釋來與看官聽,所謂“斷竹、續(xù)竹”描述了制作彈弓的過程,獵人砍斷了竹子,又用弓弦將竹子兩端連接,這樣就做好了一個彈弓。彈弓在原始社會用來做什么呢?答案是:“飛土,逐宍”,一場盛大的狩獵活動開始了,獵人手拿彈弓,搓土為丸,向獵物不斷射去。追趕被擊傷的獵物。詩文雖短,卻真實的反映原始社會狩獵生活場景。 image003.jpg 詩文原載于《吳越春秋》,書中記述春秋時期,越國的國君勾踐向楚國的射箭能手陳音詢問弓彈的道理,陳音在回答時引用了這首《彈歌》。然而判斷該詩成詩年代的依據(jù)并不是《吳越春秋》的成書時間?!秴窃酱呵铩烦蓵^晚,為東漢趙曄所著。前文提到,陳音是春秋時人,在答越王問時引用了這首詩。既然是引用,說明陳音或是引用當時他人作品,或是引用前人作品。我們可以據(jù)此推斷,《彈弓》成詩時間或于春秋時期,或早于春秋時期。 后有學(xué)者從《彈歌》的語言和節(jié)律加以推測,二言詩必早于《詩經(jīng)》中三言詩、四言詩。這首短歌很可能是從原始社會口頭流傳下來后經(jīng)后人寫定的,也有傳說為黃帝所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