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節(jié)的臨近,各類媒體對年的關(guān)注和年味的營造也越來越濃烈,但我對年的記憶,一直停留在童年,停留在冀南平原的小村子里父親張羅的那個新年里。 在我童年的記憶里,年味真的就是從臘八開始的。記得那時我不過六七歲光景,剛進臘月,就急著讓爹娘給做新衣服,買炮、買糖球,而奶奶也開始為即將到來的新年忙碌了。先是收集做臘八粥的材料,在那時的農(nóng)村,大米是稀罕的糧食,熬臘八粥主要是用自家地里收得小米、花生、紅棗以及一些黃豆、綠豆、豇豆等豆類,如果運氣好,有時還能加入一些葡萄干,不過這樣的機會是很少的。
臘月初八一大早,奶奶都會早早起床,開始熬制臘八粥。要用那口能盛下夠全家十多口人飽餐一頓飯量的大鍋,加足水,大火燒開,放入淘好的米和其他原料,再足足熬上一個多小時,那粥的香味便從灶房開始,彌漫了整個小院。自從喝過奶奶熬過的臘八粥,就看到了新年的影子。然后奶奶會催促幾個兒媳婦給孫子、孫女們置辦新衣服,準備迎接新年。
臘月初九,我爹常蹬著家里僅有的一輛大二八自行車馱著我娘,到離家十五里的鎮(zhèn)上去采購一些面料和孩子們吃或玩的小玩意,也算給我們提前帶來了年前的幸福期待。
新年的真正到來是在臘八過后半月,就是民間的小年。
在我們村,小年就是臘月二十三祭灶的日子。我們當?shù)赜羞@樣一個民謠,“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三十黑老熬一宿,大年初一去磕頭?!睆男∧甑酱竽瓿跻坏倪@幾天里,整個村子的男女老幼都會沉浸在濃濃的年味中。祭灶時被灶王爺享用過的糖瓜、點心等貢品,自然就讓期待已久的孩子們大飽了口福,一個個吃的不亦樂乎。
二十四這天,大人們會將一把笤帚綁在竹竿上,將房屋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掃個遍,爐道里的爐灰也會被清理的一干二凈。我們小孩子也忙著給大人打下手,幫著擦盤子擦碗,將桌椅幾凳、鍋碗瓢盆等一應(yīng)用具都擦的煥然一新。二十四晚上,要做豆腐的便將稱好的黃豆用清水浸泡起來,只待二十五一大早,挑到村東的石磨坊,按先來后到排好隊,等負責磨豆子的師傅一家家磨來。如果去的晚了,就會排到下午,所以,大家都去的很早。磨豆子的師傅是我的一位近門爺爺,我爹就會將泡上的豆子提前挑到磨坊去,也省的第二天清早排隊。
吃過臘月二十五的早飯,我爹就會去挑回磨成糊狀的豆沫,找來細羅一遍遍的將豆沫過濾,濾出的乳白色的生豆汁會慢慢流滿一鍋,再點著火,將豆汁燒開,用芝麻桿灰將豆汁鍋里的泡沫除去,點入鹵水,慢慢攪動,待豆汁變成豆腐腦之后,再用一塊紗布,將豆腐腦包起,上面放上重物,壓上一宿,第二天,方方正正的白豆腐就做成了,切成大小適中的小塊,放籠屜上蒸一蒸,晾涼后用鹽腌在缸里,可供一家老小一直吃的正月十五。
臘月二十六、二十八兩天,鎮(zhèn)上是兩個年集,村里人都會成群打伙的背著布袋去趕年集。那時的農(nóng)村,莊戶人家過的都還不太寬裕,經(jīng)過一年打拼,能攢個三五千就算村里的富戶了。但不管窮富,年都要過的隆重,手頭緊的,肉可以少割些,但不得不割,而且大家都喜歡肥肉,不像現(xiàn)在凈挑瘦肉買,看到男人們將白花花的肥肉拿回家,一家老小都樂得笑開了花,肉未煮就已經(jīng)香醉了全家。鞭炮和花紙也是必備的年貨,還要請上老天爺、灶王爺?shù)壬裣?,貼到家里保佑一家幸福安康。
年集上最熱鬧的就是賣炮的地方了,炮販子們都會拿出自己備好的樣品擺在箱子上,有的還會拉上幾掛蠟鞭,噼里啪啦一陣響,立刻引來了買主們的目光。賣二踢腳的吸引顧客的法子更絕,見得最多的就是賣炮的用兩個手指輕輕夾住自己的兩響炮,點著引線也不松手,待引線燃盡,砰地一聲響,炮就上了天,片刻,又是一聲更嘹亮炸響。有的甚至用嘴叼著點,花樣百出。這樣做既展現(xiàn)了炮的質(zhì)量,也顯示了炮的安全。如果誰的炮起的高、炸的響,就會引來更多買主的光顧。每年我爹都會為我買回一些鞭炮和兩響,讓我在一群孩子面前也很有面子。
趕完年集,買全了年貨后,最忙碌的就是奶奶和娘了,她們會將一棵棵大蔥還有大白菜或白蘿卜剝洗干凈,放在案板上剁出兩大盆的餡子,然后和面、發(fā)面,蒸出一筐又一筐的饅頭和包子,還有棗花、棗糕、仙桃樣的紅頂饅頭,最重要的是還要用面捏一條魚,以祈求年年有余,給來年一個好兆頭。如果家里有沒賣的公雞,我爹還會在年前殺掉,以便讓這個年過的更加豐盛。
二十九下午,還要炒一鍋花生,在鐵鍋中放一半沙土,用火炒干,倒入生花生,不停地翻攪,一直到花生焦脆生香。到了晚上,娘會烙很多米面煎餅,新烙的煎餅外焦里嫩,折疊成彎月狀,咬一口松軟香甜,煞是好吃。經(jīng)過年前幾天的忙碌,將從初一到初十的食物全都籌備停當,只待三十安心享用了。當然,提前包餃子是少不了的,一包就是三四拍子,足夠三天吃的。
到了三十早起,就該寫對子、貼春聯(lián)了。每年寫春聯(lián)就是我最大的任務(wù),不過不是我寫,而是讓我拿著紅紙去找一位本家爺爺,請他寫。這位本家爺爺當時有六十多歲,聽說上過高小,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村里誰家有紅白喜事都會請他。寫對子對他來說是一種難得的樂趣,見我拿著紅紙來了,就笑容滿面的迎了上來,“來了,小兒。想讓爺爺給你寫個什么呀!”我當時尚未識字,自然不知要寫些什么,爺爺便一邊寫一邊掃盲,我對春聯(lián)的最初認識,就是從他邊寫邊讀的教導(dǎo)中開始的。如今,全都是印刷精美的現(xiàn)成的春聯(lián),但再也沒有了手寫春聯(lián)的親切感。雖如今爺爺已過世多年,但每當想起他,我都會升起一種由衷的尊敬和懷念。
當我將晾干的對聯(lián)拿回家,也就到了貼花紙、貼春聯(lián)的時間了。娘早做好了貼春聯(lián)的漿糊,由我給父親打下手,盡早將對聯(lián)和花紙貼完。據(jù)說村里有個風俗,只要誰家門口貼上了花紙和春聯(lián),要賬的就不能再進門要賬了。不過,村人質(zhì)樸,每年年三十前都會將舊賬還清,真還不了的也會提前向債主講明情況,所以年三十是不會有人再去要賬的。但為了吉利,大家依然都早早的將花紙和對聯(lián)張貼完畢,只等著煮好了餃子,放鞭炮吃飯了。每到年三十上午吃飯的時間,村莊里的鞭炮聲便響成一片,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將新年推向了高潮。
雖然已過立春,但寒冬尚未遠去,春寒料峭的日子里白天總是短暫的,在過年的喜慶時刻尤為明顯。吃過年三十中午的餃子,不知不覺間大年夜就降臨了。
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是孩子們最激動的時候。那時候村里還沒有路燈,每到年三十下午,村里各小隊的燈籠會輪值人員都會背著一堆燈泡,沿著大街上的線路,在兩根電線桿之間的空當里掛上一盞盞燈泡。說起燈籠會,在我們村也算有些年頭了。我們村在當?shù)厮愕蒙鲜莻€大村了,全村有兩千多口人,在那個鄉(xiāng)鎮(zhèn)還叫做公社的年代,每一個村算是一個生產(chǎn)大隊,各村還會按照人口多少和居住的遠近,分成若干個生產(chǎn)小隊,我們村就有八個小隊。每個小隊都自發(fā)組織了一個燈籠會,約有十余人,都是由各生產(chǎn)小隊已成家立業(yè)的壯年男人組成,每年一輪換。燈籠會的職責除了在年三十掛路燈之外,還要負責過年期間村里的治安防范,注意防火防盜,若逢打醮還要擔任會首,要做好正月十五元宵夜的煙花購置和燃放工作等等。雖然算不上是什么好差事,但經(jīng)過一個月的忙碌,也算為村里做出了貢獻,贏得了村民的尊敬,關(guān)鍵是讓整個冬天無所事事的人體現(xiàn)了存在的價值,所以雖然忙點大家也都樂此不疲,如果新年該誰家的男人輪值了,也是一件蠻光榮的事。
那時的電視機尚未普及,整個村子只有村辦公室有一臺黑白電視,春晚還沒有成為全國關(guān)注的年夜聯(lián)歡舞臺。但兒時的大年夜也并不單調(diào),吃過晚飯,娘還沒有將鍋碗刷洗干凈,我就會揣一兜子拆成單個的鞭炮,拿一根燃著的香,約上幾個童伴到大街上打炮仗。用手捏住鞭炮的底部,用香頭點燃后朝對方投去,嚇得膽小的急忙躲避,噼里啪啦一陣對轟,玩的不亦樂乎。什么時候一摸兜,空了,才余猶未盡地回家去。過年的孩子,精力總是比平時旺盛許多,此時尚未有絲毫困意,就會和幾個叔伯兄弟聚到奶奶家打牌。打牌之前,一個個信誓旦旦,今晚都要熬個通宵,誰也不準睡。拿出一副撲克,一個個興高采烈地圍坐下來開始打牌。那時還不興斗地主,我們玩的主要是升級、五十尅、接竹竿、憋龜?shù)葞追N簡單的玩法。一副撲克只夠四個人玩的,其余的就在一旁邊看邊參謀,有時也會為了出哪張牌而爭得面紅耳赤。每到這時候,只要奶奶說一句“再爭就回家睡覺去”,大家立馬就會安靜下來。小孩子們到底熬不了多久,看看奶奶條幾上的座鐘時針已經(jīng)指向夜間十點了,一個個就開始哈欠連天起來。四叔家最小的弟弟往往看著看著就睡倒在奶奶的炕上。奶奶就會安靜的將他抱起來,脫下衣服,塞到熱乎乎的被窩里。有了睡覺的,一個個困意更濃了。奶奶就會打發(fā)我們各自回家睡覺,“都回家睡去吧,明天還要起五更(本地方言,讀jīng,下同)拜年呢!”然后,一個個伸著懶腰就回家睡覺了。
新年的鞭炮聲往往在大年初一的三四點就響起來,村里人沒有夜間十二點點炮的習慣,都是睡過一覺之后,早早的起床,再開始下餃子點炮。往往炮聲響成一片,我還在被窩中不想起來。這時候,娘總會將早已準備好的新衣服放到炕頭,一個個將我們喊醒,“快點起來,起來吃餃子拜年了!”我一邊揉著惺忪的睡眼,一邊迷迷糊糊地穿上了衣服。端過娘煮好的餃子,美美的吃上一碗。這時候,娘早已給老天爺、灶王爺、牛王爺、觀音菩薩等神位盛好了貢品,依次燒香磕頭,求神保佑。
大年初一五更的素餃子是每個人都必須吃的,就連牛棚里的黃牛也要吃上一個。娘在給黃牛喂餃子時,口中念叨“打你千、罵你萬,大年五更給你個餃子片”,似乎這時候,那頭老黃牛也成了家里的一份子,也在神靈保佑的范圍內(nèi)。
吃過餃子,爹娘和我去給爺爺奶奶拜年,留下姐姐和妹妹在家看門。我們這里沒出嫁的女孩是不能拜年的。到了奶奶家,等大爺大娘、叔叔嬸子都來齊了,一大家子人俺輩分和年齡的順序排列整齊,才一起向祖宗牌位行叩拜大禮,然后再依次給磕頭爺爺、奶奶拜年。大家口中喊著“爹(爺爺),給您拜年了!”然后一起跪下磕頭,爺爺總是帶著和藹的笑容說,“都起來吧,別磕了!”接著是奶奶,大家一起說“娘(奶奶),給您拜年了!”又是一起跪下磕頭,奶奶少不了又要客氣幾句。然后奶奶就拿出一沓嶄新的鈔票,那時還沒有面值超過十元的鈔票,奶奶拿出的都是面值一元的,每個小孩五張,也就是五元的壓歲錢。等每個孩子手中都有了壓歲錢時,奶奶手中的鈔票便空了。當然,奶奶還有一沓備用的,等吃過早飯姐姐、妹妹們來了之后還要再發(fā)一次,也是每人五元。發(fā)完壓歲錢之后,我們小一輩的開始給大爺大娘、叔叔嬸子磕頭拜年,磕完一圈之后,就要出門拜年了。
爹叔叔大爺帶著我們這幫男孩子結(jié)成一伙,娘和大娘、嬸子、嫂嫂們結(jié)成一伙,開始外出拜年,先是本家本姓的長輩,然后是村子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和關(guān)系較近的街坊,統(tǒng)統(tǒng)都要走到,逐家逐戶磕頭拜年。如果誰家在有去世的老人,是不用起五更拜年的,家里貼上黃色的花紙,拜年的走到家門口一看就知道了,也就不會進門拜年了。走在大街上,到處都是串門拜年的鄉(xiāng)親們,見面都會說幾句“新年好,恭喜發(fā)財”之類的吉祥話。
等一個村子轉(zhuǎn)完,天也蒙蒙亮了,身上也已發(fā)熱,開始微微有些汗了,大人們有的就回家再瞇一會,而我們孩子則又會聚到一起,照例是打撲克,聊天。
從大年初一這一天開始,就要注意新年的各種忌諱了,這幾天不能干活,家里不能吵架拌嘴,尤其是大初一這天,院子不能掃,衣服不能洗,洗頭洗腳更是不允許的,否則會認為不吉利,影響一年的氣運。這一天一般都不會出村串親戚,只是同村的朋友門聚在一起玩樂,新年的第一天就這樣開開心心地度過了。
大年初二就該去姥姥家拜年了。吃過早飯前,娘早就準備好了去姥姥家要帶的東西,無非就是一些餃子、包子之類的好吃的,爹則早早地喂飽了家里那頭黃牛,并用笤帚將排子車打掃的一干二凈了。那時三碼車尚未普及,牛車就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了。
吃過早飯,我們早等不及了,一個勁地催著娘快點收拾碗筷,好早些趕路。因為我和姐姐妹妹都知道,到了姥姥家,又會賺不少壓歲錢。每到這時候,爹就會拿出一條準備好的被子,鋪到排子車上,好讓我們?nèi)∨芎?,坐著也舒服些。一切準備停當,爹就趕著牛車出發(fā)了,牛車沿著鄉(xiāng)間的小路,載著一車激動的孩子和想念爹娘的母親,吱吱呀呀地朝姥姥家行去。離村子尚有一里多地,就會看到村口有一個熟悉的身影在翹首以待。不用猜就知道,那一定是姥爺了。每年的這個時候,姥爺都會到村口迎接我們,從我記事時起,一直到他病倒不能下床,每一年都未間斷過。記得有一年大年初一下大雪,初二早時路上依然鋪著厚厚的一層,車軋在雪上咯吱咯吱地響,我想這一次姥爺一定不會在村外接我們了,但等我們離村子近了,那個熟悉的身影再次出現(xiàn)在了我們的視線。姥爺穿著一件棉大衣,一邊跺著腳,一邊朝我們來時的路上張望著,一見我們來了,大老遠就喊,“這么冷的天,路又難走,來不來要什么緊!我又不爭你們磕不磕這個頭,可別把孩子凍著!”雖然那時年齡小,不懂這幾句話里的深意,但時隔多年,每每想起,眼角都有些濕潤。真是路難方顯思親切,遠迎更知愛女深啊!
到了姥爺家,先是給祖宗牌位和姥爺姥娘磕頭拜年,然后又是到同姓的長輩家磕頭,回來之后少不了又是一大家子歡聚一堂,飯桌上的歡笑便將屋外的寒意驅(qū)趕的無影無蹤了。姥娘也會拿出一沓嶄新的人民幣,挨個發(fā)給我們,也是每個人五元,但就是這微不足道的五元壓歲錢,卻會成為我們好幾天的談資和向小朋友們炫耀的資本。姥娘還會將我們平時吃不到的好東西給拿出來,讓我們大飽口福。如果在碰到請女婿的那就更熱鬧了。我們這里如果誰家有女兒出嫁,頭一年的初二時要請女婿的。新女婿頭一年給來岳父母家拜年,近門的長輩家里都要隆重接待,擺上一大桌請新女婿入座暢飲,因為請的人多,新女婿都不敢多喝,每家坐一坐意思一下就走了,就這樣一圈席坐下來,也會喝的暈乎乎的,而且還要提防鬧女婿的,一不小心就會被抹一臉的鍋底灰。鬧新女婿是我們這里的風俗,新女婿頭一年拜年,都興鬧女婿,會有媳婦家的嫂子,用棉團沾一些鍋底灰招呼著,逮著機會就抹一家伙。如果誰家的新女婿沒人鬧,那這家就會很沒面子,證明女方人家在村里吃不開,與鄰里關(guān)系不和諧,反倒是鬧得越多,大家都越開心。
過了初二,初三、初四就是走親訪友的日子了,常來往的親戚,關(guān)系要好的朋友,都要互相拜年。村落之間的鄉(xiāng)道上,你來我往的拜年人隨處可見,一個個都熱情洋溢,來去匆匆。
忙過了這兩天,就是初五了。過了這天,新年中的諸多禁忌就可以打破了。正月初五在新年中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這一天要破五、送窮、吃餃子。相傳姜子牙尚未做周相之時,家境貧寒,其妻嫌家貧,就要離開這個窮家。姜子牙再三挽留,但他的妻子依然絕情而去,遭到世人唾棄。后來姜子牙封神之時,就把背叛他的妻子封為“窮神”,封了窮神以后,這種背夫之婦就更讓人討厭了。所以初五大清早,人們都早早地起來,在院子里燃放爆竹,好崩走窮氣。這天最忌串親訪友和串門,省的把晦氣帶到別人家。這一天還要將家里幾天來積累的垃圾徹底清理一遍,而且,為了避免來年過窮苦日子,這一天的餃子家里每個人都要吃,還要吃飽。
破五一過,諸忌皆開,做生意的可以開張了,外出的可以出門了。所以,從初六開始,新年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雖然過了初五,但還不到下地干活的時候。這時節(jié)正是雨水前后,封凍了一個冬天的土地才剛剛開始解凍,地里的農(nóng)活還沒法正常展開。于是,我們村的人們又找了一個新的樂趣,那就是打醮。
不知從何時開始,為了給來年祈求一個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的好年景,我們村開始在春節(jié)期間打醮。按照老輩子傳下的規(guī)矩,三年一小醮,五年一大醮,小醮三天,大醮五天,那是辦的轟轟烈烈、沸沸揚揚,十里八鄉(xiāng)的善男信女們都會前來燒香敬神,祈福避災(zāi)。
一般從初六開始,村里的大小會首就開始忙碌了。先是由幾名德高望重的老會首召集各小隊燈籠會輪值人員組成的小會首們開會,對打醮的諸多事宜進行周密安排部署,然后將一件件的工作分派下去,全村的青壯年們就有差事了。全村的大小會首約有八九十人,在大會首們的分派下,組成各個分會,有負責外聯(lián)的,有負責接待的,有負責節(jié)目表演的,有負責伙食的,有負責賬目的,有負責治安防火的等等,分工明細,有條不紊。搭建醮棚是所有會首都要參與的,在全村壯年男人的合力下,約莫一天時間,高有十多米,闊有千余平方的醮棚就搭建完成了,遠遠望去蔚為壯觀。醮棚里面還會分割成一個個的小區(qū)域,安放二十八宿、十殿閻君、天地人皇等不同系統(tǒng)的神位。神像安置好了,村里和附近村莊的善男信女們就會拿著自己用紙糊的貢品和香燭之類的到醮棚燒香許愿,有求子的,有求福的,有求財?shù)?,有求功名的等等,人來人往,絡(luò)繹不絕。有時城里的道士也會來做法事,老道們一個個身著道袍、神情肅穆,用撥兒、鐃兒、笙兒、罄兒奏出滌蕩心靈的梵音仙樂,聽了讓人如沐仙風。外聯(lián)分會還會請一些踩高蹺的、玩竹馬的、扭秧歌的、耍旱船的、玩雜技的等表演隊來醮棚表演,村里的武術(shù)隊、皇杠隊更是每天都會表演兩場,讓悠閑的人們都大飽了眼福。記得我上高二那年,村里的會首們也給我安排了個差事,讓我到財務(wù)賬目分會去記賬,對那些善男信女們捐獻的油錢每一筆都清清楚楚地記錄下來,到了晚上再到大會首那里匯總。雖然那時村里人還不富裕,但也有成百上千的捐獻的,每每收到大額的捐獻,都會鳴炮祝賀,并將大名貼到醮棚外顯眼位置進行展示,被展示的香客也似乎得到了莫大的榮譽,腰桿都會挺得直直的,好像看到了新的一年諸事皆順的美好景象。
打醮的香火味尚未散盡,吃過初十捏老鼠嘴的餃子,轉(zhuǎn)眼就到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了。村里的元宵節(jié)其實并沒有元宵,而讓我記憶最深的除了煙花就是年燈了。正月十五頭兩天,娘就會用黍子面蒸一鍋粘窩窩,將剛出鍋的粘窩窩趁熱摻入一些白面,揉成一個光滑的面團,放到熱炕上發(fā)酵。到十五下午,就將發(fā)好的粘面團取出來,捏成一個個精致的小年燈,頂端用釘子卷一些燒紙做成燈芯,澆入一些香油,點著以后會著好長時間。除了年燈,還要捏一對背著元寶看門的刺猬、一只下蛋的母雞、一條放在水缸的小龍和一條魚,都在元宵夜放到它們該呆的地方,好給我們帶來一年的吉祥和幸福。吃過晚飯,兩手捧著年燈,就該上街看煙花了。那時的煙花還不像現(xiàn)在這樣,都是工廠生產(chǎn)的彩色煙花,而多是燈籠會從集上采購一些火藥和引線,然后自己加工制作的。每年正月十四,燈籠會的人都會到集上去買起火、大號兩響和一些制作煙花的黑火藥,這些火藥都是摻了鐵面的,會噴出漂亮的煙花。買來之后,找一些空漆罐子,砸一層膠泥底,放入適量的火藥,在用膠泥砸實,用火槍子鉆一個孔,要能夠露出火藥,再把引線栽進孔中,一個煙花就做好了,或者是用膠泥捏一個窩頭的形狀,在里面加入火藥,制成一個“地窩窩”,也是我們非常喜歡的煙花。煙花做好之后,都會拿到十字街口集中燃放,每個燈籠會負責一片區(qū)域,一到十五晚上,大街小巷到處都是看煙火的群眾,村子里一根根起火帶著尖嘯飛上天,一個個煙火噴滿地??傊菚r燃放的煙火大多數(shù)都是自制的,就是那種自制的,只能噴出一種單調(diào)的金色煙花,填滿了我對元宵節(jié)所有的記憶。現(xiàn)在工廠出品的多彩煙花,雖然絢麗多姿,但沒有了制作的過程,缺少了參與的樂趣,也就沒有了觀看時的激動和滿足,再多的色彩和花樣,在我的眼中,竟然都不如兒時的煙花美麗,都不能撩撥起觀看的激情,更沒有難得的回味。
度過了正月十五的元宵夜,就到了正月十六烤百病的時候了。這天一大早,家家戶戶都會早早地起床,從自家的柴禾垛上取一些干柴,一群人聚到十字街口烤火,也就是烤百病。一些老年人還一邊烤一邊念念有詞,“烤烤腰腰不疼、烤烤腿腿不疼……”烤火的同時,人們都會用筐子從家中端出來一些餃子、年燈放到火堆旁來烤,說是烤過的食物吃了可以治百病,家里每個人都要分享。為了祈求一個闔家安康的愿望,沒有誰去追究它的療效,雖一年中總免不了有些個頭疼腦熱的小病,但到了來年,依然是家家都要烤,人人都要吃。考過百病,爹就會拿著家里的家譜去送祖宗。將家譜帶到村后的十字路口,將供奉了半月的祖宗們都送到村外,燒一炷香,燃上一沓燒紙,就將諸位先人們送走了,好待年三十再請回來。
正月十六早起的那頓飯也是有講究的,要將大米、小米、餃子、面條放到一口鍋里來煮,家境好的還會買來幾個湯圓放進鍋里,美其名曰“珍珠裹瑪瑙,銀絲纏元寶”。寓意富貴吉祥,企盼新的一年里生活美滿,富貴有余,財源廣進。吃過了“珍珠元寶瑪瑙飯”,就到了去姥姥家串親戚的時間了,娘會買一些糖糕、點心、油炸馓子之類的禮品,帶上我們兄妹三個去姥姥家。這一天是我們這一帶約定俗成回娘家的日子,家家戶戶都是親人齊聚,其樂融融,也算為新年做了一個圓滿的總結(jié)。
過了正月十六,新年的感覺總算告一段落了。但不要忘記,還有正月二十四的小年,不過這個小年可不同于臘月二十三的小年。臘月二十三的小年是“祭灶”的,正月二十四的小年是“打囤”的。
正月二十四這一天,人們都會在自家院子里畫一個圓圈,象征著家里的糧食囤,還要畫一個梯子,證明家里的糧食囤高的必須借助梯子才能上去。畫好糧食囤之后,還要在囤里燃放爆竹,以企盼新的一年里五谷豐登、風調(diào)雨順、錢糧滿倉。這一天照例是要吃餃子的,吃過正月小年的餃子,這轟轟烈烈的新年終于就算過完了。從臘月二十三到正月二十四,整整一個月的時間,人們都會沉浸在新年的濃濃幸福之中。
正月下旬,隨著驚蟄的一聲春雷喚醒萌動的春天,又一年的勞作就要開始了。不論我們苦也好、樂也好,哭也好、笑也好,一切都會重新開始,一切都會隨著時光流逝!倏忽之間,下一個新年又會到來……
此時,新年的鞭炮聲已經(jīng)停歇,但我對年的回味尚未停止。我常想,何時,才能在看到回家的廣告時不再遺憾;何時,才能再次投入地過一次兒時的新年;何時,才能將真正的新年從記憶中喚回;何時,才能讓夢里的新年帶著濃濃地年味,再次鮮活地回到我的身邊……
如今,在城里呆的久了,新年也不像以前那般轟轟烈烈了,甚至已經(jīng)由兒時的期待變成了一種程式化的負累,那兒時的年味也越來越遠,越來越淡,淡的幾乎就要消散了。只是到臘月二十七八放假之后,才匆匆忙忙的買一些與其他的節(jié)日無甚兩樣的物品,匆匆忙忙地回趟老家,吃過年三十的團圓飯,大年初一拜過年,又要匆匆返回城里,一切都變得匆匆,匆匆地讓人沒有回味的余地。
自從正月初七上班以來,一直忙忙碌碌的,轉(zhuǎn)眼又是半個月過去了,每當閑暇之際,我都會端坐在辦公桌前,讓浮躁的心再次歸于平靜?;貞浿鴥簳r濃濃的幸福,回望著剛剛過去的新年,回味著慢慢消散的年味,悄悄將過年的心收回。我只想告訴自己,告訴所有人,幸福的時光因其短暫而變得愈加難忘,因其不可逆轉(zhuǎn)而變得彌足珍貴。面對這稍縱即逝的幸福時刻,請好好的珍惜吧,不要讓一切美好都成為回憶!珍惜擁有,珍愛生活,將幸福收藏,人生將會無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