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為什么移軸攝影拍出來的照片都像縮微模型一樣的感覺? Greeny 回答: 其實這個問題跟移軸攝影的成像原理關(guān)系不大,這是個視覺經(jīng)驗的問題。(這個問題我只能回答一部分) 我們知道移軸會帶來淺景深和弱透視的效果,其實淺景深和微縮模型感的關(guān)系也不大,這個問題的核心是”為什么透視感較弱的照片會給人微縮模型的感覺”。 攝影透視可以簡單粗暴的理解為“近大遠(yuǎn)小”,體現(xiàn)在照片上就是透視形變。透視感的強弱(注:此透視感所指的是人在觀看時的主觀感受,而非實際的透視關(guān)系。),與被觀看物的體積和觀看距離正相關(guān)。即相同體積的物體,觀看距離越近透視感越強;相同觀看距離,體積越大的物體透視感越強。所以,我們在觀看微縮模型時,它們透視感往往沒有實際場景那么強(透視形變較?。?。 雖然一般人在觀看時不會刻意去注意物體的透視,但我們的大腦會默默記下真實物體和微縮模型各自透視感的強度。(然后貌似要提到大腦的潛意識還是什么的,這一部分我也解釋不清,@0.618 ) 而移軸攝影可以通過調(diào)整光軸來糾正透視形變,當(dāng)真實物體以微縮模型的透視感強度出現(xiàn)時,我們就會誤以為這是一組模型。 這張照片拍攝于2011年日本大地震,并沒有使用移軸攝影手法,但是由于拍攝距離較遠(yuǎn),透視感較弱,一樣給人一種微縮模型的感覺。 樓主給出的實例中,第四張廣場的照片不像其他幾張那么像模型,就是因為它的透視相對較強。 磨嘰大神 回答: 攝影書就有解釋。大概說一下,原理是這樣的。 鏡頭成像并非一個點,而是成在一個弧面上。這個弧面的球心在鏡頭等效凸透鏡的中心。正常攝影狀態(tài)下,弧面的弧度非常小,近似于一個平面,我們稱之為“焦平面”。 一般鏡頭下,焦平面和膠片(或cmos/ccd,為簡化統(tǒng)稱為膠片)平面近似重疊,所以我們在拍攝同樣物距的物體時,都可以在膠片上呈現(xiàn)清晰的影響——也就是在景深之內(nèi)。 但對于移軸鏡頭,焦平面和膠片并不平行,而是呈現(xiàn)一定夾角。在兩個平面交匯處,就形成一條線;這個線周圍的景物就是清晰的,而沒有交匯的地方就是模糊的。 具體的理論探討,可以問度娘“沙姆定律”。具體的操作,可以嘗試把鏡頭從機身上卸下來用手拿著頂在卡口上,做上下擺動,同時從取景器里觀察。 @greeny 本來想在你的答案下直接評論的,可是字太多了,就放這里艾特你吧。 移軸并不能改變圖像的透視關(guān)系,焦距也不能。在攝影當(dāng)中,透視只和距離有關(guān)系。地震圖用了長焦壓縮,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透視關(guān)系,但不是主要因素。因為長焦鏡頭很多,并不能都讓人產(chǎn)生畏懼的感覺。之所以這張片子會有這種效果,是因為觀賞者首次將汽車、飛機和垃圾物以這種比例混在一起。在主觀印象里,垃圾物的體積應(yīng)該是很小的——如果把汽車和飛機撇出去,大多數(shù)人會以為這是一坨在路邊的枯葉木屑之類;反過來將垃圾物撇出去,汽車和飛機的比例并未失調(diào),也不會產(chǎn)生微距效果(還記得美國的飛機墳場么?也是長焦鏡頭,但畫面里只有飛機,可是我們除了震撼,沒有一點微距的感覺)。正是因為這些垃圾物的作用,讓觀看者對汽車和飛機的比例造成了錯覺,也就產(chǎn)生了微距感。 “小模型攝影”的道理也是如此。模擬出的線狀淺景深,在頭腦經(jīng)驗里只有眼睛盯住很近的物體的時候才會出現(xiàn)。所以大腦主觀上就認(rèn)為這是在“很近的地方”的“很小的物體”。都是利用頭腦經(jīng)驗獲得的錯覺。 鐘蜀黍 回答: 移軸造成了極淺的景深(包括前景深和后景深),而正常的鏡頭包括人眼因為光軸無偏移,極淺的后景深只在相對近距離對焦時才會出現(xiàn),所以我們的眼睛看到這樣的照片,會在頭腦中有個這張照片對焦距離很近的潛意識判斷。同時產(chǎn)生:“對焦距離很近,那么相應(yīng)的物體就應(yīng)該很小”的推斷。 以上便是這個錯覺的形成過程。 據(jù)我對鏡頭的理解,大部分廣角鏡頭5米外就是無窮遠(yuǎn),就是說如果你對準(zhǔn)5米外的位置對焦,那么后面所有的東西都是清楚的,即景深非常大。 而移軸鏡頭可以做到圖的效果,即五米外的某處清楚,而稍遠(yuǎn)處完全處于焦外,一個景深非常淺的效果。 這樣的效果往往見于微距攝影中。 艾小倫 回答: 物距越近景深越小,反之景深越小物距越近,要看到那么大又湊得那么近,當(dāng)然得是小的東西,所以你就以為被攝體很小 麥兜兜虍戨 回答: 這是由挪威的一家創(chuàng)意設(shè)計工作室Skrekk?gle帶來的巨型硬幣,它的大小是真實歐元50分硬幣的20倍,把它放在任何物體的旁邊作為參照物拍攝,拍出來的照片實際的物體都會顯得很小,非常奇特有趣。 (本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一點資訊的觀點和立場) |
|
來自: scavenger001 > 《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