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研習郭沫若先生的字帖,突然發(fā)現(xiàn)郭老的字結體很有特點,幾乎每個字都是有兩三個很標準的平行四邊形按照某種角度(大部分是60-120度角)簡單的組合。 如下圖所示: 圖一 那郭沫若的字體現(xiàn)的這個規(guī)律,是獨立性,還是一種偶然? 我又重新翻閱了從魏晉以來的書法大家的行書名帖名碑,其絕大部分作品或嚴格或松散,都能體現(xiàn)出這一規(guī)律(見后面附圖)。我們把它稱之為“平行四邊形法則”。 所謂“平行四邊形法則”,就是以漢字的“方塊字型”為基礎,以上下左右對邊或對角相呼應所形成的平行四邊形為基本造型單元,同時考慮傳統(tǒng)結體法則中的“重心穩(wěn)固、平正、對齊、勻空、避讓、穿插”原則,把一個漢字分解為2-3個平行四邊形以一定角度相交插的漢字結字法。具體可分為以下幾類: 1、偏正交插型: 以主副兩個平行四邊形交插而成,這種類型以上下結構居多,整個字形為主體,橫向主筆為副體與主體交插,同時要考慮全字的重心要中正。字例如下: 圖二 半包圍結構和獨體字字例如下: 圖三 由于行書相對于楷書有較大的字體變形和筆畫連帶,所以有些上下、上中下結構也被處理成了獨體字結構。字例如下: 圖四 左右結構講求左右穿插與呼應,字體左右各取一部分形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溝通左右的聯(lián)系,使整個字形渾然一體。字例如下: 圖五 2、左右復合支撐型: 整個字體以兩個左右相對支撐的平行四邊形組成,形成“八”字 、“人”字或“乂”字交插支撐,使得字體既靈動又穩(wěn)健。這類字以左右結構居多,有少量字雖然不是左右結構,但以強化(延長或加粗)主筆等手段也進行了這種字型的處理。字例如下: 圖六左右結構 圖七獨體字結構 圖八包圍與半包圍結構 3、主體內含型: 把字的整體外形處理成一個大的平行四邊形,而字的內部部分筆畫形成一個(最多兩個)小平行四邊形含于其中。字例如下: 圖九 4、游離“點”及主筆外溢型: 在有些字中,字的主體為平行四邊形,而“點”的筆畫或者主筆的一部分游離于四邊形之外,使得字體既工整又有意趣。字例如下: 圖十 平行四邊形法則 對臨習和書法創(chuàng)作有什么意義呢? 1、能迅速把握名家行書字體的特征,便于識帖、記帖和默臨,也就是說容易入帖。 以前練字,大多用九宮格和米字格,近年來又有人發(fā)明了回宮格,用這種方法練字臨帖,在哪個地方的筆畫就在哪個地方下筆,所以比較容易摹仿的像,但是一旦脫開這種習字紙就很難把握,離原帖字形相去甚遠了。 這是由于利用這些習字紙只能機械地還原原帖筆畫的位置,而不能有規(guī)律地理解每一個字之中各個筆畫的內在關系,而利用平行四邊形法則,就能把一個字分解成2-3個大塊的相互關系,便于理解和記憶。 2、把握這個原則,容易創(chuàng)造自己的藝術風格,也就是說容易出帖。 書法的藝術風格是從多方面表現(xiàn)的,從布局謀篇、筆法的方圓藏露,從毛筆的軟硬到用墨的干濕濃淡,以及受何名家的影響,受何種字體的影響,偏重于帖學還是偏重于碑學等等,但由字體間架結構的變化也是書法藝術風格的重要藝術體現(xiàn)。 但從結構上來說,各個名家中有胖有瘦,有正有崎,有穩(wěn)有險,重心有高有低,但歸根結底不過是平行四邊形自身形狀、角度和相互交叉角度造成的,如果把這些元素稍加變化,便能轉換成為一種新的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