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敝星锩髟赂邞姨炜?,清澈寧靜,仙風蕩蕩;盈虧有序,皎潔明亮;亙古長存,普照四方。神秘的月亮,引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盡情揮灑想象,是我國歷代對聯(lián)中永恒常新的典型意象,留下了很多動人的篇章。 四川名士李調(diào)元與妻崔氏姻成于中秋對聯(lián),卒別于中秋對聯(lián),偶成千古佳話。崔氏美貌高才,立意要嫁一個真才實學的飽學之士,于是其父在中秋佳節(jié),以聯(lián)擇婿,崔氏擬上聯(lián):八月中秋恰半月。很多文才高士望而止步,半日,無人以對。李調(diào)元姍姍來遲,對曰:七星齊聚稱孤星。崔氏極為興奮,為李才學折服。然其父崔琰默然,北斗七星乃天子之星也,輔星傅乎開陽,所以佐斗成功,丞相之象也。預(yù)李調(diào)元將為輔國大臣,便有抵觸之意,但父親難卻兒意,兩人終成眷屬,傳為佳話。 人到中年,崔氏病重難起,李辭官照顧妻子,崔氏心中甚為遺憾。恰值中秋,崔氏出聯(lián)曰:“月圓月缺,月缺月圓,年年歲歲,朝朝暮暮,黑夜盡頭方見日”。 李對曰:“花開花落,花落花開,夏夏秋秋,暑暑涼涼,嚴冬過后始逢春”。 崔氏又出聯(lián)曰:“生離已是多番,泉下尚須安排,為置桑麻數(shù)畝,儂且先歸去”。 李忍淚對下聯(lián)“死別只此一回,身旁全無牽掛,再教兒孫兩卷,我隨后就來”。 夫妻四手緊握,雙目以對,淚如泉涌,其情其景,引人悄然泣下。李調(diào)元與妻之中秋對聯(lián),被譽為“生題死對”。 被稱為中秋“生死題對”的還有明末清初文學家金圣嘆,金閑游覽到金山寺,寺中長老出對子難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嘆一時對不上,悶悶不樂回家。后來金圣嘆因“哭廟案”被判處斬,臨刑正是中秋佳節(jié),他猛然想起金山寺長老的出句,于是一下對出了下聯(lián):中秋八月中。金之時運不濟,命途極舛,時人慨嘆!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何西輪?!痹聝吼嵜髁?,時圓時虧,神秘至極,文人以月為意成為時尚。李賀有“天若有情天亦老”之詩句,時人盛贊其“想象奇絕”。有人把它擬成上聯(lián),求對下聯(lián),很多文人題對,但都不理想。到了宋代,蘇東坡聽說石延年有佳對,于是蘇學士和一些文人,在中秋之夜,聚文詩會于臨江樓,只等石某展示下聯(lián)。酒半酣,石推開軒窗,爽聲吟曰:“月如無恨月常圓”,滿座高聲叫好,時稱絕等佳聯(lián)。到了當代,毛澤東有聯(lián)曰:“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睂崬樯掀?。 月行中天,四海共睹。月兒亙古長存,普照四方。每逢中秋佳節(jié),無數(shù)游子思鄉(xiāng)意切?!吧诫S平野闊,月是故鄉(xiāng)明”;“遙望中華數(shù)萬里,不知何時能返家”。身居海外的華人,常常用對聯(lián)抒發(fā)自己愛國思鄉(xiāng)盼團圓的情懷。 1990年,湘籍名士,原國民黨中將、國防部長俞大維先生在中秋佳節(jié)曾書一聯(lián):“母親淚落吳江冷,望月魂歸蜀道難”,輾轉(zhuǎn)香港寄給時在南京大學的弟弟俞大紱,其思鄉(xiāng)念親之情不言而喻,同時也表達了臺灣同胞渴望祖國早日統(tǒng)一的愿望。 1995年,美籍華人在美國《新時事周刊》舉辦中秋征聯(lián),在當?shù)厝A裔中引起強烈反響,應(yīng)征稿件如雪片飛至,稿件上萬件,其中獲一等獎的對聯(lián)是: 八月仲秋月:(出句) 一心中國心。(對句) 它是僑居外國的炎黃子孫思念故土的共同心聲。 1996年中秋,湖南長沙天心閣征聯(lián),臺灣大學教授伏家莫先生聞訊出了上聯(lián):天心閣下話團圓,天意如斯,民意如斯,天下團圓應(yīng)有日。 摘桂的作品是:龍首山頭歌崛起,龍威丕振,國威丕振,龍頭崛起正當時! 應(yīng)對聯(lián)的絕妙之處在于:它不僅以地名“龍首山”與“天心閣”相對,天衣無縫,而且,“龍威丕振”,“ 龍頭崛起”正是中華民族崛起的象征。時至今日,應(yīng)對之聯(lián)漸成事實,伏教授的題解也會圓在不久的明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