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與斗建考 秦建明 夜晚的天空,星漢燦爛,古代世界各地,人們都有自己熟知的天象與星辰,通過觀測,獲得對于天時和季節(jié)的把握。因生活地理位置與觀測目的差異,古人選擇的星象也有諸多不同。古埃及人特別重視天狼星,瑪雅人則對金星研究較深,愛斯基摩人最關心地大約是關系極晝極夜變化的太陽運行。對于中國古人來說,北天極一帶的北斗七星曾是最受注目的星辰之一。生活在北緯三十五度左右的中國古人,夜晚向北眺望,北極周圍有一帶永不下沉圓形旋轉(zhuǎn)天區(qū),這個區(qū)域,現(xiàn)代天文學叫“恒顯圈”,中國古天文學稱其邊界為“上規(guī)”。其中隨天旋行有幾顆璀燦的星辰,名為北斗,它有規(guī)律地運轉(zhuǎn),似乎告訴人們,現(xiàn)在是什么時辰。經(jīng)過不知多少世代的觀察與研究,中國古人漸漸掌握了觀測北斗以確定多種時間的技巧,使北斗星成為一個永懸天際的巨大時鐘[1]。北斗是中國古代天文歷法研究中最重要的星辰之一,因而,古人也對它賦予了極高的地位和尊崇。 北斗七星之名稱 北斗共有七顆星,故常常被稱為北斗七星,如果加上第六顆星旁的輔星也可說有星八顆。在現(xiàn)代天文星圖中,這些星均屬大熊星座。北斗星之得名,源于它象古代的斗,七星的排列形狀和商周時期青銅古斗非常相似,故《詩.小雅.大東》曰:“雖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只所以斗前加有一“北”字,是因為中國人還在南天將一組星官命名為斗,其名南斗,稱北斗只為了區(qū)別兩者而已。 北斗星分為斗柄與斗首兩部分。高誘注《淮南子.天文訓》“斗杓為小歲”曰:“斗第一星至第四星為魁,第五星至第七星為杓(讀如標)?!?即以斗首為魁,將斗柄稱杓。另一部緯書《春秋運斗樞》則干脆說:“第一到第四為魁,第五至第七為標”,直稱斗柄為標,突出其具有指向功用,今存“指標”一詞,尚含古意。 中國古代天文觀測,據(jù)漢人張衡說,是以網(wǎng)絡天地的方法進行計算。對于大地的網(wǎng)絡方法是方格計里法,這在古地圖中已經(jīng)得到證明。而對于天文的網(wǎng)絡方法,也早已出現(xiàn)。我國至少戰(zhàn)國時代已經(jīng)建立了近似于天經(jīng)天緯的框架,出現(xiàn)了二十八宿距度與去極度,并以之測定星辰的天文坐標。就網(wǎng)絡而論,漁獵所用之網(wǎng),上有一可以提控全網(wǎng)的總繩索,其名為“綱”。而處于北天極一帶的北斗就被比喻為控制天文網(wǎng)絡中的綱(亦有稱北斗第七星為綱者),稱其“天綱”,或書作“天罡”?!端貑枺暹\行大論》:“黃帝坐明堂,始正天綱。臨觀八極,考建五常?!薄稘h書.律歷志》:“玉衡杓建,天之綱也?!?有綱則必有網(wǎng),古人稱“綱舉目張”,目就是網(wǎng)眼,故北斗在天空旋轉(zhuǎn)也有旋天綱之說。 斗柄古時可能稱“斡”。馬王堆出古佚書《十大經(jīng).果童》:“夫天有斡,地有恒常。合囗囗常,是以有晦有明,有陰有陽?!盵2]《十大經(jīng).行守》:“天有恒斡,地有恒常。與民共事,與神同囗?!盵3]戰(zhàn)國時屈原的《天問》有:“斡維焉系?天極焉加?”《文選》所收晉張華《勵志詩》,詩云:“大儀斡運,天回地游?!薄墩f文》:“斡,蠡柄也”。其字從斗,注家皆以蠡柄即瓢勺之柄[4]。故這個在天空中旋轉(zhuǎn)的斡,即當指形似斗勺的北斗,所以有“斡旋”一詞。 北斗七星每星皆有具體的名字,但諸說不同,最通行者為《春秋運斗樞》之說:“斗,第一天樞,第二旋,第三璣,第四權,第五衡,第六開陽,第七搖光。”這七星之名,完全是仿照天文儀器之名而來。(圖一,北斗七星與其指向圖) 旋璣玉衡,以齊七政 古天文學的發(fā)展,最早是從簡單天象觀測開始,逐漸過渡到系統(tǒng)的天文觀測,其間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張衡《靈憲》曰:“昔在先王,將步天路,用定靈軌,尋緒本元。先準之于渾體,是為正儀立度,而皇極有由建也,樞運有由稽也。乃建乃稽,斯經(jīng)天常?!睆埡馐且晃桓叱奶煳膶W家,他非常深刻地認識到天文觀測一定要有科學的觀測坐標系統(tǒng),才能在此基礎上精確觀測,逐步認識天文規(guī)律。必先“正儀立度”,即設立測天儀表與有方位、度量關系的天文坐標系。如以北極為中心,以十二辰與周天度為天經(jīng),以去極度為天緯,以東南西北四方為方位,構建網(wǎng)絡,然后才能說到“皇極有由建也,樞運有由稽也?!睂μ祗w與其運行進行觀測度量,計算定位。 《尚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薄妒酚洠旃贂吩唬骸氨倍菲咝?,所謂‘旋璣玉衡,以齊七政。’”對于司馬遷這句話的含義,歷來有很大的爭議,就“旋璣玉衡”四字來說,一說旋璣玉衡就是北斗星,一說旋璣玉衡是渾天儀。 其實,雙方都是對的,我們知道,中國古代的觀星渾儀主要構件就是旋璣和玉衡兩大部分,所謂旋璣,就是能旋轉(zhuǎn)的機件,玉衡則是其上瞄準天體進行測量的望筒,所以旋璣玉衡就是指渾儀。北斗七星之名,是仿渾儀而來,各星名也象征其不同的部件與功能。天樞之樞是渾儀運轉(zhuǎn)的支撐處;天旋之旋是可以轉(zhuǎn)動的部件;天璣之璣當為機,是與旋結合的部件,玉衡之衡,是渾儀上的望筒,因其中部支撐可以上下旋轉(zhuǎn)如同天平(衡)的結構一樣。開陽,當指發(fā)光恒星,搖光,當指運動的天體,即日月五星等。權是一個特別的比喻,指的是移動望筒瞄準天體的力量,其針對星辰不同而調(diào)整望筒方向使其瞄準,好似在衡稱上依據(jù)稱量物不同配調(diào)砝碼(權)來使其平衡一樣。 由于對旋璣玉衡理解不同,故對其后的“以齊七政”也有爭執(zhí)。七政,有說是日月五星的[5],也有說是春、夏、秋、冬與天文、地理、人道者[6]?,F(xiàn)在看起來,如果說北斗是渾天儀,則其作用就是針對日月五星的。如果說北斗如同渾天儀,在星空中具有特殊的代表天運的法象意義,則說其具有調(diào)整指導春、夏、秋、冬與天文、地理、人道的作用也未嘗不可。從這一角度考慮,二千余年的這種爭論似已可告結束。 我們明白北斗七星之名是從渾天儀而來,這一點,對于推算中國古代渾儀產(chǎn)生的時代頗為有用,因而也具有另一種天文史學上的意義。 《天官書》曰:“斗為帝車,運于中央,臨制四鄉(xiāng)。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jié)度,定諸紀,皆系于斗。”漢畫像石中發(fā)現(xiàn)有天帝坐于斗車上巡天的圖畫。《文耀鉤》曰:“斗者,天之喉舌。”[7]而漢代天文學家張衡則說:“眾星列布,……列居錯峙,……其以神著有五列焉,是有三十五名。一居中央,謂之北斗,四布于方各七,為二十八舍。”[8]《晉書.天文志》:“玉衡者,北斗魁四星為旋璣,杓三星為玉衡,人君之象,號令主也。” 《 尚書.舜典》疏引虞喜之言:“周髀之術,以為天似覆盆,蓋以斗極為中?!薄段逍写罅x.七政》引《尚書緯》曰:“北斗居天之中,當昆侖之上,運轉(zhuǎn)所指,隨二十四氣,正十二辰,建十二月,……州國分野年命,莫不政之?!盵9] 《漢書.律歷志》下有孟康注曰:“斗在天中,周制四方?!?br> 在古人心目中都將北斗作為天運的中心,可見北斗領袖群星的崇高地位。 斗建 由于地球環(huán)繞太陽公轉(zhuǎn),形成太陽在黃道上移動的現(xiàn)象,太陽與恒星間的這種視運動,使北斗也在一年中與太陽間產(chǎn)生了不同角度的變化,古人因此而生出以斗定時之法。 中國古代天文歷法中有斗建一詞,即因北斗而生。斗建之意,是在空間與時間坐標系中,建立北斗指向的定位點,建就是設置或建立之意。《說文》:“建,立朝律也”,又曰“律,均布也”,律可以理解為坐標網(wǎng);建可以理解為設立初始計算起點。古有建子或建元之語,都是指在時空坐標系中確立計算起點的位置。建子即確定子的位置,子在十二辰中即第一之意。建元之元,即開始意,《淮南子.天文》即曰:“天維建元,常以寅始”,其作用類似于在地球經(jīng)度體系中設立本初子午線的位置一樣。另古代還有建正、建初、建始等不同說法,其意相近。 這種建初建元等類術語,往往被帝王用于改元建號,以示其國運重新。故《史記.歷書》曰:“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初始,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順承其意。” 月建,是以北斗為指向在劃分為十二辰的體系中確定其初始起點,用于紀月?!妒酚洠畾v書》:“昔自在古,歷建正作于孟春?!逼湎隆端麟[》曰:“古歷者,謂黃帝調(diào)歷以前有上元太初歷等,皆以建寅為正。及顓頊夏禹亦以建寅為正。唯黃帝及殷、周、魯并建子為正。而秦正建亥,漢初因之。至武帝元封七年始改用太初歷,仍以周正建子為十一月朔旦冬至,改元太初焉。” 《史記.歷書》則曰:“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販缌鶉允?。” 十二辰是將一個回歸年時間劃分為十二份,并將其與平面均分的十二方位對應的一套體系,用子丑寅卯等十二個地支符號表示。如果要定出一年的起始(歲首),就要選擇第一個月(正月)設于何處(圖二 斗旋十二辰圖)。如果以子為正北,午為正南設定空間坐標,子為冬至,午為夏至設定時間坐標,則夏人是以寅位作為正月的。使得處于東方的寅、卯、辰為一年中前三個月的春季,其次的巳、午、未為夏;申、酉、戍為秋;亥、子、丑為冬。這樣,東南西北四方恰與春夏秋冬相應,也與古明堂位相當,古代的《月令》正是這種排法。大約古人也視這種安排最為合理,故《左傳》曰:“夏數(shù)得天?!睋?jù)歷史記載,殷人的歷法將正月調(diào)整至十二月,周人的歷法則比殷人又改前一個月,定在十一月。故說“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笔贩Q“三正”。 不論建于何月,全以北斗所指決定(圖二)。 斗不僅控制十二月,還兼主十二分野與二十八宿。 《天官書》:“二十八舍主十二州,斗秉兼之,所從來久矣。” 《正義》曰:“言北斗所建秉十二辰,兼十二州,二十八宿,自古所用,從來久遠矣。”司馬遷說以北斗為指向系統(tǒng),用于十二辰,二十八宿和與二十八宿相配的十二州(即分野)有悠久的歷史。從戰(zhàn)國時代曾侯乙墓出土的漆箱蓋上所繪天文圖上,也印證了這一說法。 北斗指季 北斗星的運轉(zhuǎn)能反映季節(jié)變化。 中國古代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在黃昏時刻,觀測北斗星柄的指向可以斷定當時的季節(jié)。這種觀測的方法被戰(zhàn)國時的一本古書《鶡冠子》記載了下來,“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10] 《逸周書.周月》亦曰:“惟一月既南至,昏昴畢見。日短極,基踐長,微陽動于黃泉,陰降慘于萬物。是月,斗柄建子,始昏,北指?!盵11] 這是古時黃昏時的情況。如果熟悉天象,就可變通運用,如于黎明前觀測,則是“斗柄西指,天下皆春;斗柄北指,天下皆夏;斗柄東指,天下皆秋;斗柄南指,天下皆冬?!碑斎唬凫`活一點,也可以用斗魁作為指向去判別四季。 古代的《月令》往往給出不同季節(jié)初昏時斗柄的指向,以供社會利用,此即觀象授時內(nèi)容之一。如《夏小正》就記有:“正月鞠則見,初昏參中,斗柄懸在下?!盵12] 如果能熟記這些內(nèi)容,則觀星定時非常便利。唐人張彥振《指南車賦》即曰:“北斗在天,察四時而行度;司南在地,表萬乘之光融。”[13] 北斗指月 如何以斗指辰?以何星為指示標志?《五行大義.七政》引《遁甲經(jīng)》曰:“斗第一及第七魁剛兩星,亦是斗之經(jīng)建所用指也,自余非所指?!盵14]這是說以北斗星處于首尾的天樞與搖光兩星聯(lián)線當指向標,以天樞為出發(fā)點,以搖光為指標,指示十二辰。歷史上所說的北斗所指,即是這種方向?!妒酚洠旃贂犯岬酱笾绿幱趦烧呗?lián)線間的第五星玉衡也有垂直指向作用,并為我們點明古時的斗建之術。其曰:“北斗七星,……用建昏者杓;杓,自華以西南。夜半建者衡;衡,殷中州河濟之間。平旦建者魁;魁,海岱以東北也?!?br> 這一段話什么意思?請看古人所釋。 《索隱》對此解釋說:“用昏建中者杓?!墩f文》:‘杓,斗柄’”?!都狻芬峡抵f:《正義》曰:“言北斗旦建用斗魁指寅也。……隨三時所指,有前三建者也?!?br> 司馬遷在此點明:斗建不僅可以用杓(斗柄)所指,亦可用斗魁所指,還可以用斗中部的斗衡所對。其將北斗七星視為一個可以旋轉(zhuǎn)的具有頭(魁)尾(柄)兩端與中點(衡)的直線指向器。正如孟康所說:“假令杓昏建寅,衡夜半亦建寅?!盵15]而魁平旦也當建寅。 初昏時斗柄指向寅位,則處于天樞與搖光間斗衡至夜半時也垂直對著寅位,而魁在平旦時還是指寅位。這三種斗建是同一道理。 但其每句后所說的“杓,自華以西南?!?,殷中州河濟之間。……魁,海岱以東北也。”頗易誤解,尚需要加以解釋。其實《天官書》不僅是天文著作,亦是星占著作,故兼記星占。故于此所說三地,系該星所主占之方位或地域。誠如《集解》引孟康曰:“……尾為陰,又其用昏,昏陰位,在西方,故主西南?!庇衷唬骸翱?,斗之首,首,陽也,又其用在明陽與明德,在東方,故主東北齊分?!盵16]另外,我們懷疑司馬遷所用的華山西南、中州與海岱以東北是一種方位坐標[17]。其大約是早期一種以五岳方位為主干的十二分野體系,岱是東岳泰山,中州河濟是中岳一帶,華山是西岳,海岱東北正處于寅位,華山西南處于與寅對沖的申位。這些主占的方位,與夏正建寅體系暗合。 正如《淮南子.時則訓》所說:“孟春之月,招搖[18]指寅。昏參中,旦尾中?!薄痘茨献樱煳挠枴芬嘣唬骸暗蹚埶木S,運之以斗,月徙一辰,復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歲而匝,終而復始。” 正月初昏,斗柄指寅;二月初昏,斗柄指卯;……這樣,通過初昏觀察斗柄指向,即可定出月份。 北斗指節(jié)氣 北斗還被古人用來指二十四節(jié)氣?!痘茨献樱煳挠枴分兄v到其法: “斗指子則冬至……加十五日指癸,則小寒,…… 加十五日指丑,則大寒,…… 加十五日指報德之維,則越陰在地,…… 加十五日指寅,則雨水,…… 加十五日指甲,則雷驚蟄,…… 加十五日指卯中繩,故曰春分則雷行,…… 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 加十五日指辰,則谷雨,…… 加十五日指常羊之維,則春分盡,故曰有四十五日而立夏,…… 加十五日指巳,則小滿,…… 加十五日指丙,則芒種,…… 加十五日指午,則陽氣極,故曰有四十六日而夏至,…… 加十五日指丁,則小暑,…… 加十五日指未,則大暑,…… 加十五日指背陽之維,則夏分盡,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秋。…… 加十五日指申,則處暑,…… 加十五日指庚,則白露降,…… 加十五日指酉中繩,則故曰秋分,雷戒蟄蟲北向,…… 加十五日指辛,則寒露,…… 加十五日指戍,則霜降,…… 加十五日指蹄通之維,則秋分盡,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冬,…… 加十五日指亥,則小雪,…… 加十五日指壬,則大雪, 加十五日指子,則故曰陽生于子,陰生于午,陽生于子,故十一月日冬至。鵲始加巢。人氣鍾首。陰生于午,故五月為小刑,薺麥亭歷枯,冬生草木必死。” 這種斗柄所指的循環(huán),歷經(jīng)二十四向,與中國古代的二十四節(jié)氣相應,其具體測量定向法,尚待研究。但無疑,我們目視劃分北天為十二辰較易,但分為二十四向則有一定困難,如果古人用帶有“繩”、“維”分度的簡單儀表測量,這些問題都易于解決。 北斗指時 以斗柄所指定時,是古人最常見的應用方法。 北斗星在北天旋轉(zhuǎn),是因地球自轉(zhuǎn)形成的星辰繞極周日視運動,一日一夜即十二時辰旋轉(zhuǎn)一周。所以,觀測北斗指向在一天之中的變化位置,就可定出時辰。古人有“斗轉(zhuǎn)星移”一語,是說看到天空星斗移動而知時間發(fā)生變化?!端问罚畼分尽罚骸岸忿D(zhuǎn)參橫將旦,天開地辟如春”,即是以斗辨時。 以斗辨時之法很簡單,如初昏時斗柄指子,等其轉(zhuǎn)到指丑之時,便過了一個時辰(2小時);到指卯處,便過了二個時辰(4小時),依此類推(參見圖二:斗旋十二辰)。當然,除了斗柄之外,也可以運用斗柄延長線上的招搖星或其它熟識的星辰辨時。知道這些道理,便可靈活運用,掌握星辰與時間的關系。 北斗星辰對于中國古代思想的影響 北斗處在北天的特殊位置,對具有濃重法天意識的中國古人,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在許多場合,它甚至取代了北極星的地位,成為統(tǒng)率全天星官的中心。無怪乎曾候乙墓出土的漆箱蓋上所繪二十八宿圖,中間環(huán)繞的不是北極星,而是北斗。中國古代的式盤也與北斗有極深的淵源,式是法象天地的一種模型,古人往往通過式來研究天地運行與天地人的關系,而式的中心亦為一可以旋轉(zhuǎn)的北斗星象,以代表天運。漢都城長安代表國之中心,故法北斗曰“斗城”。 古人迷信,以為北斗是天帝之車,天帝乘車巡視周天,漢畫像石中就有帝車四運的圖象。漢光武帝便善于運用這種手段,“皇帝以建武十八年二月甲辰,升輿洛邑,巡于西岳。推天時,順斗極,排閶闔,入函谷。”[19] 《左傳》文公七年,有星侵入北斗,劉向認為北斗具有“人君象”這是亂臣侵君之徵?!稘h書.王莽傳下》:“莽親至南郊,鑄作威斗。威斗者,以五石銅為之,若北斗,長二尺五寸,欲以厭勝眾兵。既成,令有司負之,莽出在前,入在御旁。”王莽在亂兵攻入宮中時,還旋轉(zhuǎn)法象北斗七星的“威斗”,妄想避過大難。后代有作為吉祥標志物的“如意”,其形頗類北斗,大約就是“威斗”的遺孓。道教對北斗尤為推崇,尊其為斗姆或北斗星君。道教徒相信北斗具有一種神奇的力量,朝拜北斗,或者將北斗刻于寶劍、畫入符錄,作法時,有一種“踏罡步斗”的儀式,就是在地上踏北斗七星位而行。近年在黑龍江寶清縣七星泡鎮(zhèn)發(fā)現(xiàn)有南北朝時所建大型北斗七星祭壇,就是此類北斗崇拜的祭祀遺存?!额伿霞矣枴分杏涗?,古人有在棺內(nèi)置“七星板”之習俗,這種習俗,至今還在關中民間流傳。佛經(jīng)有《北斗七星延命經(jīng)》,中云:“若貴若賤大小生命,皆屬北斗七星所管?!盵20]陜西法門寺出土的佛指舍利內(nèi),也刻著北斗七星形象,說明佛教徒同樣視北斗為神圣。 在中國古代軍事上,北斗成為兇吉指向器,將軍們隨斗柄的指向而乘機進攻敵方,古人認為順天行道,這樣就會取得勝利。如《六韜.三陣》:“太公曰:日月星辰斗柄,一左一右,一向一背,此為天陣?!?三統(tǒng)歷中特別強調(diào)武王伐紂時“辰在斗柄”,以示天意。《淮南子.兵略訓》:“夫兵所以佐勝者眾,……明于星辰日月之運,刑德奇該之數(shù),背向左右之變,此戰(zhàn)之助也?!薄痘茨献樱煳挠枴吩唬骸靶q東南則生,西北則殺,不可迎也。而可背也。不可左也,而可右也。其此之謂也?!?又曰“北斗所擊,不可與敵?!睗h武帝為伐南越,專制一幡,上畫“日月北斗登龍”,“為兵禱,則太史奉以指所伐國?!北敝茆仔拧吨苌现鶉R王憲神道碑》也有:“斗建麾兵,天離轉(zhuǎn)戰(zhàn)”[21]之記載。王莽制威斗之形若北斗,與漢武帝同,皆用以厭勝也。 啟示 明亮且顯著的北斗七星,可能遠古時期就為我們的先輩所關注,通過觀測研究,使之成為舉首可見的一座巨型天文鐘,大儀斡旋,為人類指示季節(jié)、月份、時辰,運用之妙,令人嘆服。因之北斗在特定時刻的指向,也就成了中國古代授時的重要內(nèi)容。仰觀北斗而識時節(jié),這一偉大發(fā)現(xiàn),使數(shù)千年間的古人獲得莫大的便利。人類發(fā)明的鐘表與指針,也許就受到了北斗的啟發(fā)。當然,歷史上現(xiàn)存關于北斗的各種資料,有出自不同時代,不同體系者,其間可能存在相互抵牾之處,其準確性也有待推敲。但古人曾對北斗進行過長期的觀測和運用它測定時間,則是不容置疑的。 中國歷史上有多種天文觀測體系,如日的影長;月之盈缺;太陽的黃道運動;恒星的中天測時,以及歲星紀年,辰星正四時[22]等,北斗斡旋運動應當也是其中之一。后代正是綜合諸多天文觀測技術之長,使之熔鑄為一,方形成中國古代天文學豐富多彩的研究體系。所以,對浩翰的古代天文文獻條分縷析,正本清源,依然是我們應當長期深入研究的一項工作。 文中不當之處,尚乞識者教正。 2003年11月29日定稿。(取自《秦建明考古文選》) [1] 由于歲差的關系,古代(前3000-前1000年間)北斗距北天極較今為近。 [2] 見《經(jīng)法》,1976年文物出版社,57頁。 [3] 見《經(jīng)法》,1976年文物出版社,83頁。 [4] 見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5] 見《天官書》索隱引馬融注《尚書》。 [6] 見《天官書》索隱引《尚書大傳》文。 [7] 見《史記.天官書》《索引》所引。 [8] 《正義》注《天官書》引張衡語。 [9] 見李零主編:《中國方術概觀.式法卷上》,人民中國出版社,116頁。 [10] 見《鶡冠子.環(huán)流》, [11] 見《逸周書.周月》,商務書館《叢書集成》本,民國二十六年版。 [12] 見《大戴禮記》相關部分。如果“斗柄懸在下”,則是建子,也許這句是用的周正。 [13] 見《歷代賦匯》卷八九。 [14] 見李零主編《中國方術概觀.式法卷》中所收《五行大義》。 [15] 見《史記.天官書》所附《集解》引。中華書局版二十四史,1293頁。 [16] 見《史記.天官書》所附《集解》引。中華書局版二十四史,1293頁。 [17] 《天官書》還在月食與望云氣中也提到這種方位,都是指所主占候地域。 [18] 招搖星大致處于北斗天樞與搖光的延長線上,比較明亮,古人往往也以其替代斗柄的指向。 [19] 見《后漢書.文苑列傳》所引杜篤《論都賦》。 [20] 見《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密教部》 [21] 《辭源》1367頁所引。 [22] 語見《淮南子.天文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