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海的城市建設如火如荼,在高樓大廈崛起、火車地鐵鋪陳的時候,有些東西卻永遠的消失了…… 上海電視塔 老一代的上海人一定不會忘記那個“票券”的時代,其中布票上印著的就是當時中國第一高塔——上海電視臺,位置就在如今的南京西路青海路附近。后因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建成,于1998年7月拆除。 虹口大戲院 來自西班牙的商人安雷瑪斯在海寧路乍浦路扣租借了一處溜冰場,搭建了虹口活動影戲院,這是上海市首家電影院,也是中國第一家向社會開放的營業(yè)性電影院,1919年改名虹口大戲院。1988年因海寧路拓寬全部拆除。 亞洲第一彎 “亞洲第一彎”,這是所有看到過它的人對上海延安東路高架外灘下匝道的美譽。曾經(jīng),這個“華美的弧形”還被上海市民譽為“外灘最佳觀景點”。為了配合外灘通道綜合改造工程的推進,這座設計壽命長達100年的高架橋,在2008年2月13日被拆除。 八仙橋 老上海都知道“八仙橋”,在什么地方?黃浦區(qū)西藏南路、延安東路及周邊一帶?!鞍讼伞倍挚刹皇莻髡f中的八位神仙,而是和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的一場戰(zhàn)役有關(guān)。 泥城橋 這恐怕是只有老上海才知道的地名了。西藏路橋,原名泥城橋,亦稱新垃圾橋(垃圾橋,即現(xiàn)在的浙江路橋),是蘇州河上的一座橋梁,南接西藏中路,北接西藏北路,南起北京東路,北至蒙古路。著名的四行倉庫即位于該橋北端的晉元路上。 大自鳴鐘 在老上海的記憶中,滬西“大自鳴鐘”遠近聞名,當年,就連到附近去買東西,都叫成“到大自鳴鐘去”,而周邊開出來的日用品商店、小五金、或者煙雜店,都會自覺地取名叫“大自鳴鐘火鍋”、“大自鳴鐘賓館”、“大自鳴鐘電器商店店”等等 擂沙圓
油氽饅頭 上海的百年老店棗沈大成點心店制作的油氽饅頭,可以說是非常的出名。該店的油氽饅頭更是集各家之長 生炒熱白果 舊時上海孩子們最喜歡的小吃。賣者會挑一擔子,前擔置火爐、鐵鍋,后擔放置生熟白果,熟的放在保溫的棉袋內(nèi)。小販一邊用上海話高聲道:“生炒熱白果,香是香來糯是糯,一分洋鈿(即錢)買×顆?!币贿呌缅佺P在鐵鍋內(nèi)翻炒碎瓷碗片弄出響聲,再現(xiàn)炒現(xiàn)賣。 兩面黃
老虎腳爪 年輕一代的上海人,對“老虎腳爪”幾乎聞所未聞。它是老上海一道很尋常的點心,主要用料是面粉,捏成有點像老虎腳爪的形狀,然后放在特別的器具里烘烤而成。雖然用料、做法都很普通,但其色澤金黃,香脆酥松,價廉味美,老上海人對它可是情有獨鐘。 箍——桶——箍—哦 如今,抽水馬桶和現(xiàn)代浴缸,老早代替了老舊的木制品,洗臉盆的材質(zhì)也換了好幾代。市區(qū)里再也看不到走街串巷的箍桶匠人。 “啊有啥格壞格棕繃修伐?啊有啥格壞格藤繃修伐?” 對于睡棕繃床長大的這代人來說,這樣的“吆喝聲”再親切不過了。聽到這聲吆喝,不需要去張望,就仿佛能看到一個背著一大包棕繩的人走進了弄堂;由于修棕繃的紹興人居多,因此,這聲吆喝常常帶著“紹興大板”的味道。 爆草米花~~~~ 爆炒米花的,似乎永遠是一個臉曬得黑黑的老頭,面前一個架在炭爐上的圓肚子的鐵筒,邊上有把手可以轉(zhuǎn)。旁邊地上放一個搪瓷杯子,不管爆什么,都以裝滿那個杯子為限。 削刀~~~~磨剪刀唻…… 這是弄堂里聽到最多個吆喝之一。隨著一聲聲的吆喝,可以看見磨刀師傅在弄堂里,穿來穿去的身影。 阿有壞咯橡皮套鞋修伐 狄種生意,主要是江蘇蘇北地方寧(人)做格比較多。狄格也是個老行當,換傘骨、補傘面、修皮鞋。搞熟勒,就會立勒弄堂口外頭 弄堂,曾與千千萬萬上海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多少故事,多少記憶,都在這里上演落幕。走進上海弄堂,你才能看懂老上海人的生活。 去年12月,敦惠坊作為長寧區(qū)最后一片舊改基地最終簽約達標。有人用鏡頭記錄下了這片地方最后的瞬間??纯凑掌锏纳顖鼍埃欠褚彩悄闼圃嘧R的? 最理想的愛情,莫過如此 昏暗的燈光下,不知道這條弄堂進出了多少人 為了勤儉持家,自己搭上竹桿晾衣曬被 冷清的樓道,上下的居民越來越少 有限的條件下只能在弄堂里清洗碗筷 布滿青苔的水池,曾是每天淘米洗菜的地方 越發(fā)展,越消失。 很多熟悉的東西不見了, 回憶很暖 且最后讓我們把這一幕幕統(tǒng)統(tǒng)收好放入記憶的信封吧 或許有朝一日 他們還會回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