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公元155年7月18日—公元220年3月15日)字孟德,魏王。東漢丞相,中國偉大著名的大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三國時代的奠基人,也是三國時期最偉大杰出的君主。曹操小名阿瞞,人稱“曹公”,沛國譙郡 (今安徽亳州市)人,出生自一個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騰之養(yǎng)子,故改姓曹。亦因這種關系,曹操自幼便有機會接觸官宦子弟,日后的勁敵袁紹亦是曹操年少時朋友。曹操身長七尺,細眼長髯,自幼豪放不羈,但很有才華,胸懷壯志又足智多謀,善于隨機應變。陳壽評價他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當年汝南名士許劭,評論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連諸葛亮也稱贊曹操為“軍神”。曹操雄才大略,能征善戰(zhàn),用兵如神,挾天子以令諸侯”(奉天子以令不臣),戎馬一生。統一中國北方以及中原廣大地區(qū),治國之才超群絕倫。赤壁之戰(zhàn)后,曹操擊敗了割據西涼的亂賊馬超、韓遂,不久后,獻帝封他為魏王,建立了三國中占據絕對優(yōu)勢的魏國,力拒吳蜀,休養(yǎng)生息,在世期間,吳蜀皆不敢興兵犯境。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歲,次年,其子曹丕稱帝,追謚其為魏武帝,即太祖武皇帝。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yè)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是舉,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中央集權。所統治的地區(qū)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返仍娖?,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曹操生性簡樸,不好華麗,相比之下,孫權、劉備的晚年則是昏聵糊涂。曹操謀略超群絕倫,雄霸天下。破黃巾、討董卓、平李郭、滅袁術、破袁紹、誅呂布、伐烏桓、收劉表、敗馬超、降張魯、征孫權、攻劉備,一生挫敗了無數強大的對手,在面臨統一中國之際由于戰(zhàn)略失誤等諸多因素錯失機會,在赤壁之戰(zhàn)中不幸誤中周瑜等人的奸計,被東吳用火攻擊敗。但他對中國北方經濟發(fā)展的治理手段,是值得人民肯定的。 曹丕(187~226),字子桓,屬兔,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王朝的開國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廟號高祖(《資治通鑒》作世祖),謚為文皇帝(魏文帝),葬于首陽陵。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的長子。由于文學方面的成就而與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稱為“三曹”。 司馬懿,(179-251)字仲達,河內溫(今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托孤輔政之重臣,后期成為全權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平生最顯著的功績是多次親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的北伐,司馬懿為人足智多謀,堅韌不拔,善于權變,在諸葛亮北伐過程中堅守不出,利用各種戰(zhàn)術擊破蜀軍。司馬家的崛起,宣告了士族政治的來臨,也標志著三國的結束,魏國的大權后期已經牢牢握在了司馬懿父子的手中。司馬懿死后謚號舞陽宣文侯,次子司馬昭被封晉王后,追封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后,追尊懿為晉宣帝。 夏侯惇(?-220),字元讓,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魏國名將,曹操部下重要將領,勇猛無敵,曾經大破關羽的人馬。漢朝開國功臣之一夏侯嬰的后代。官至大將軍,高安鄉(xiāng)侯。謚號忠侯。夏侯惇忠心于曹操,當時各將領都受與魏的官號,只有夏侯惇仍受前將軍的漢官官職,便上書希望曹操封他魏官,表明他是忠于魏。但曹操卻認為夏侯惇與他同為漢官,大家是友臣,夏侯惇怎能屈就魏的官號,夏侯惇便受任,可見他深得曹操重用、信任,在當時無人能及。 夏侯淵(?-219)字妙才,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曹操部下名將,夏侯惇之族弟,八虎騎之一。群雄征討董卓時隨曹操一同起兵,后征戰(zhàn)四方,屢立功勛。在平定馬超叛亂后負責西北防線的鎮(zhèn)守。公元219年劉備攻打漢中,他被劉備部將黃忠所殺害。曹操起兵之后,夏侯淵隨曹操而起,并常年轉戰(zhàn)各地,克昌豨,剿雷緒,破馬超、逐韓遂,滅宋建,平諸羌、攻劉備,當時號稱“虎步關右,所向無前”,戰(zhàn)功極多。封為博昌亭侯,征西將軍,假節(jié),后在漢中之戰(zhàn)時,被蜀將黃忠殺害。 曹仁(168—223)字子孝,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從弟。三國時期曹魏名將。官至大司馬。謚曰忠侯。曹仁好弓馬騎射,少時不修行檢,及至長成為大將,則變得嚴整,奉法守令。仁從曹操多年,屢立功勛。官渡之戰(zhàn)時,曹仁從圍高干于壺關。當時曹操下令城陷盡坑敵軍,結果連月不下。曹仁向曹操建議「圍城必闕」,曹操從之,城池果然立降。錄前後功封都亭侯。自此曹操倚曹仁為南方屏障,封仁征南將軍。鎮(zhèn)守荊州時,仁曾拒吳將周瑜於南郡,又拒蜀將關羽於樊城,其間又行安西將軍西拒馬超。文帝時,拜曹仁為車騎將軍,都督荊、揚、益諸州軍事,進封陳侯,與徐晃共攻破陳邵,進軍襄陽,拜為大將軍。 曹洪(?-232)字子廉,曹操從弟。隨曹操追襲董卓滎陽時,曹軍為董卓部將徐榮所敗,曹操失馬,曹洪舍命獻馬并救護曹操,使曹操免于厄難。后多隨軍征伐,討黃巾、張邈、呂布、袁紹時,殺何曼、袁譚等大將,咸有功勞。后引軍助夏侯淵、張郃鎮(zhèn)守西線。曹操討伐西涼亂賊時,洪孤身搏戰(zhàn)馬超,再次救得曹操脫離險境。曹丕即位時,封為衛(wèi)將軍,進封野王侯,并與曹休掌典禁軍。 典韋(?—197),東漢末年陳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寧陵縣己吾城村)人。人稱“古之惡來”(惡來是商紂王部下猛將)。曹操部下重要將領,同許褚共領虎衛(wèi)軍。初屬張邈手下司馬趙寵,后屬夏侯惇。曹操討呂布于濮陽時,典韋奮力勇戰(zhàn),殺退呂布,為曹操所異。因其人忠誠謹重,自此引典韋為近侍,遷為都尉,置之于左右。后曹操于宛城時,張繡先降而復反,急迫曹操本營;典韋守著大門,殊死惡斗,殺敵甚眾(200余人),最終因寡不敵眾戰(zhàn)死。 許褚,字仲康,譙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曹魏的武將,曹操的重要部將之一,和典韋一同統率著曹操的親衛(wèi)隊“虎衛(wèi)軍”。因為他十分勇猛,所以有“虎癡”的綽號。魏武衛(wèi)將軍。太祖討伐黃劭、何儀,褚生擒儀。典韋要人,褚欲與之爭斗未果,為太祖賞識,收之用為護衛(wèi),隨同征戰(zhàn)多年。褚素呆滯,征戰(zhàn)英勇,對曹操忠心耿耿,曾裸衣惡斗馬超,為曹操征戰(zhàn)各地,任虎賁大將軍。 張遼(169—222)字文遠,漢族,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城區(qū)大夫莊)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官至前將軍、征東將軍、晉陽侯。后人將他與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并稱為曹魏的“五子良將”。他是三國時代著名的戰(zhàn)術家。他使用長槍、金戟,武功高強,又謀略過人,據說他擁有一把玄鐵巨劍,重一百七十二斤,為絕世兵器,只是行動不便,多次建立奇功。還有著武將少有的突出的語言才能。昔從屬丁原、董卓、呂布。及呂布敗亡,歸曹操。遼隨曹軍征討,戰(zhàn)功累累。說降關羽白馬圍,降昌豨于東海,攻袁尚于鄴城,斬烏丸單于蹋頓于柳城,又討平梅成、陳蘭爭賊寇。曹操赤壁敗退,獨任張遼引李典、樂進守合肥,以御孫權。后孫權引軍入寇,張遼率隊迎擊,以八百之眾襲孫權主力,使敵軍十萬大敗,威震敵國,名威天下,為操拜征東將軍。曹丕踐祚,仍令張遼守御孫權。黃初二年,張遼屯雍丘,抱病退吳將呂范。黃初三年,遼病卒于江都,謚剛侯。卒年五十四歲。 張郃(?—231)字儁乂,河間鄚(今河北任丘北)人。三國時期魏國名將。官渡之戰(zhàn)時,本為袁紹部將的張郃投降了曹操,并在曹操帳下多立功勛,于曹魏建立后加封為征西車騎將軍。張郃多次抵御蜀漢諸葛亮的進攻,于公元231年在木門道誤中諸葛亮奸計而死。謚曰壯侯。 徐晃(?-227),字公明,河東楊(今山西洪洞東南)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本為楊奉帳下騎都尉,楊奉被曹操擊敗后轉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勛,參與官渡、赤壁、關中征伐、漢中征伐等幾次重大戰(zhàn)役。樊城之戰(zhàn)中徐晃作為曹仁的援軍擊敗關羽,因于此役中治軍嚴整而被曹操稱贊“有周亞夫之風”。曹丕稱帝后,徐晃被加為右將軍,于公元227年病逝,謚曰壯侯。 龐德(?-219)字令明,東漢末年南安狟道(今甘肅隴西東南)人。曹操部下重要將領。官至立義將軍、關門亭侯。謚曰壯侯。有一子龐會。初為西涼馬騰帳前心腹校尉,時太祖擒殺騰于許昌,子超誓報父仇,親攻長安,德與馬岱并為左右折沖。德獻策籌畫,陷長安,親斬魏將鐘進。因與關羽一戰(zhàn),被水淹七軍后誓死不降,被關羽殺害。曹操聽到龐德事跡,感動得淚流不己,下令封他的兩個兒子為列侯。曹丕登基后,派使臣到襄陽墓地致祭賜謚號,褒揚他“惟侯式昭果毅,蹈難成名;聲溢當時,義高在昔?!敝u號壯侯。 郭嘉(170-207)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謀士,官至軍師祭酒,洧陽亭侯。后于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謚曰貞侯。郭嘉智慧淵深,通達事理,十余年為曹操出謀劃策,動無遺失,過絕于人。赤壁戰(zhàn)敗,曹操又想起了郭嘉,嘆息道,“假如郭嘉健在,我不至于落得這等地步!”更加深刻的領悟到了智謀之士的重要作用。 荀彧(163—212)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曹操帳下首席謀臣,杰出的戰(zhàn)略家。官至漢待中,守尚書令,謚曰敬候。荀彧自小被世人稱作“王佐之才”,作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荀彧在戰(zhàn)略上為曹操制定并規(guī)劃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zhàn)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贊賞;戰(zhàn)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卒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于官渡,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鐘繇,華歆,陳群,司馬懿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輔佐,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徐庶, 楊修,(175-219)字德祖,弘農華陰(今陜西華陰東)人,出生于公元175年,東漢建安年間舉為孝廉,后為漢相曹操主簿。后因耍小聰明,被曹操殺掉,死于公元219年,卒時方45歲。程昱(141 — 220),字仲德,魏衛(wèi)尉,曹操的主要謀士之一。山中讀書,荀彧薦仕太祖。曾于徐州用計迫降關羽;太祖征河北,昱舉羽以敵顏良,又於倉亭獻十面埋伏之計,大勝袁紹。后與先主戰(zhàn),昱計挾親賺徐庶,使庶來投。從南征,昱諫太祖以防火攻,又識黃蓋糧船之偽,免大寨遭創(chuàng),太祖亦因此逃逸得及。后又于濡須勸太祖班師。魏國既建,以昱為衛(wèi)尉。 賈詡(147—224),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三國時期魏國著名謀士,著名戰(zhàn)術家,官至太尉,謚曰肅候,奇謀百出,算無遺策。李傕郭汜作亂時,在李傕帳中任謀士,后李傕等人失敗后,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zhàn)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戰(zhàn)袁紹、潼關破西涼馬超、韓遂,皆有賈詡之謀。在曹操立繼位人問題上賈詡暗助了曹丕。曹丕日后稱帝封其官為太尉、魏壽亭侯。死時七十七歲。 鄧艾(197年-264年),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魏國杰出的軍事家、將領。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本名鄧范,后因與同鄉(xiāng)人同名而改名。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zhàn)線防備蜀漢姜維。公元263年他與鐘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后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后因遭到鐘會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與其子鄧忠一起被衛(wèi)瓘派遣的武將田續(xù)所殺害。 張魯,生年不詳,卒于公元216年,沛國豐(今江蘇省豐縣)人。東漢末年割據漢中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他是五斗米道教祖張陵的孫子。后投降曹操,官拜鎮(zhèn)南將軍,封閬中侯。有一子張富。又有一女,乃曹操之子曹宇之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