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zhàn)》看到中途,從昏昏欲睡到如坐針氈到終于忍無可忍走出影院,我用了1小時零3分。走出影院,想到作家毛尖女士看完陳凱歌的《道士下山》的觀感:(我)自暴自棄地給兒子買了一大桶肯德基。又順帶著想到她當年批《南京南京》時罵陸川的那句:這小子太肯德基了。 《星球大戰(zhàn):原力覺醒》這樣的電影是肯德基中的戰(zhàn)斗機。但是面對《星球大戰(zhàn)》這樣的電影你能說什么呢?看到網友說《星球大戰(zhàn)》漏洞百出,情節(jié)幼稚,侮辱觀眾,其實說“侮辱”是不公平的,因為好萊塢大片從來不見得有多高明。所以想到江曉原老師之前評《火星救援》時歷數電影里的一個個科學知識硬傷,我就覺得江老師有點過于較真,他大概是把《火星救援》看成了阿波羅登月。
影評人面對這樣的電影也很無能為力,因為不論你豎大拇指還是豎中指,都絲毫無法撼動他的票房。我真心覺得,今天許多批判語言其實都失效了。正如你用拜金主義也好、消費主義也好、物化女性也好等等五花八門的批評語言去批評《小時代》一樣,都倍感無力,任憑你高槍大炮,粉絲們只有一句話:so what?既有的批評語言已經無法撼動它了。 精英影評人的批評語言還停留在一次元的二十世紀,但這樣的粉絲電影其實是二次元的。情懷已經成為所有經典電影續(xù)集、翻拍劇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再對它如何上綱上線,當年過七旬的哈里森·福特一出場,不論他身邊那個寵物玩具一樣的猿人有那么弱智,當老福特說出那句:We are home,時光倒流幾十年。他們哪里會在乎女一號和黑人男一號來拯救星球是女性主義和種族主義的政治正確啊。鐵打的星戰(zhàn),流水的影迷??吹骄W友在問看這一部需要補前幾部嗎?但憑良心說,即便在盧卡斯之后,星戰(zhàn)的故事線、邏輯線也從來不曾真的變過,但是,影迷會老去。然而,影評人們還沒有發(fā)明出有效應對情懷的批評語言。 冷戰(zhàn)年代發(fā)端的故事演到后冷戰(zhàn)的2016,技術、審美、情節(jié)通通是落后的,盡管這樣的故事背景如此具有未來感。有時覺得星戰(zhàn)這樣的電影大概只會越來越難看,魔力越來越小,責任不能完全怪導演和編劇。因為經過這幾年的現實政治教育下來,我們都知道了,科幻的是星戰(zhàn),不科幻的是現實政治世界里的斗爭,是ISIS要和西方宣傳,是西歐要驅逐難民。如果星戰(zhàn)還有一點所謂的當代感,可能就是那個機器人,因為這個機器人符合今天最普世的美學法則:萌。
當然,難看歸難看,星戰(zhàn)會一直演下去,盡管星戰(zhàn)的世界觀就是好萊塢大片的世界觀,整個人類世界是一套肯德基全家桶,火辣辣,但又甜蜜蜜。但仔細想想,星戰(zhàn)里的英雄主義在今天還有多大感召力?現在再看到好萊塢標配的個人英雄主義情節(jié),我就想學我爸看電視劇時的那句口頭禪:做戲給人看! 小時候無條件地擁抱個人英雄主義,我們看不到伊萬·麥克格雷格的臉其實比娜塔莉·波特曼更絕美,只相信邪不勝正是世界的終極真理。到了雞飛狗跳的青春期,個人英雄主義全在血脈噴張的荷爾蒙里。等到年歲漸長,漸漸覺得這么華麗的個人英雄主義迷幻劑到底經不住現實的銅墻鐵壁。作家方方寫《涂自強的個人悲傷》想說的是這不是個體的悲傷,一個社會的潰敗也無法由單個個體能擔當得起。反過來,社會潰敗的救贖,也無法由輕飄飄的英雄救美來完成。星球間的大戰(zhàn)要等著一個絕地武士來擺平,這樣的世界觀真是落后,小孩子都不信的。 |
|
來自: 真友書屋 > 《影視 戲劇 綜藝 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