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堰村位于橫河鎮(zhèn)西北,距鎮(zhèn)政府駐地2公里,2001年2月由原馬堰村、橫山村合并而成。東北與上劍山村相鄰,東南同洋山崗村、龍泉村接壤,南與秦堰村相連,西接石堰村,北面同余姚市黃山村和黃湖農場交界。全村面積約4平方公里,有18個自然村:馬山頭、高地頭、田屋里、小田屋、新橋頭、東笆下、牌軒里、老陸家、新陸家、白墻門、花墻門、河東、河西、橫山登、太守房、石孔頭、桂陸家、石墻里。轄村民小組28個。2002年全村1006戶,2959人,多為漢族,還有壯族5人,布依族3人,彝族1人。村民委員會駐地陳家漕。據傳,宋朝有官在河西江與龍泉江交匯處北小山上放馬,故稱馬山,馬山下筑有一堰,叫馬堰,村因此而得名。 村南部地勢平坦,北部靠真武山,這里屬海相沉積平原地帶,地下泥炭層厚達1米,20世紀70年代群眾掘泥炭時,出土過古船、鹿角、獸骨等物。這一帶向來盛產棉花,民國8年省立棉種實驗場就建在馬堰。杭甬高速公路慈溪連接線在村南過境。秦橫公路長1.4公里,寬8米,是全村南北大道。王梁至上劍山村機耕路橫跨村北,各自然村有總長16912米的村道相連接,其中13623米為水泥路面。村民置有小轎車28輛,摩托車680輛。境內河流有西大江、松山江、龍泉江、廟前江、廟東江、里溫江等16條。橋梁有上泥橋、下泥橋、馬山石橋、廟前橋、玉仙橋、龍口珠橋、橫山橋、白墻門橋、文華橋等31座。 農業(yè):全村有耕地2079畝,山林2120畝,耕地以產糧食為主,2002年糧食總產771噸,油料總產165噸,蔬菜瓜果總產1040噸。山地以種植楊梅為主,竹木為次,楊梅產量456噸。農業(yè)總產值421.5萬元。 工業(yè):1975年后逐年發(fā)展壯大,現(xiàn)有個體企業(yè)87家,就業(yè)人員達669人,主要生產建材、五金、塑料、電鍍、電器類產品,工業(yè)總產值5250.2萬元,利潤357.24萬元。 村里建有橫山農貿市場,攤位數十個。經營商貿、運輸、建筑、服務業(yè)的從業(yè)人員689人,年收入1052萬元。2002年全村各業(yè)總收入6724萬元,人均年收入達6280元。 村內有育士小學,設6個班,有幼兒園1所,初級合作醫(yī)療站3個,廣播站1個,休閑公園1個,村落文化宮1個(內設圖書室,球類棋牌活動室),老年活動室2處。有已畢業(yè)大學生21名,在校大學生45名。 全村徐姓占80%以上,其他有鄭、洪、魯、毛、陸、陳、王、何等姓氏。 徐姓遷入于南宋初,始祖徐琛奉命守眉山寨,家眷遷徙桐池湖后定居馬堰,至明朝已繁衍成大族。徐愛,字橫山,明正德三年(1508)中進士。村中建有徐氏祠堂,祠堂內現(xiàn)在尚存“殿中執(zhí)法”“亞魁”匾額。2001年在馬堰龍口珠出土馬堰徐氏十世祖、明弘治大理寺評事徐立本(翠庵)墓志銘一塊,刻有1100余字,由狀元王華撰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