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與伊朗之間的爭端由來已久。兩個中東地區(qū)大國間的分歧和敵視,有著深刻的宗教、歷史和政治根源。 沙特處決該國知名什葉派教士尼米爾后,伊朗抗議者沖擊沙特大使館并縱火。沙特與伊朗隨即斷交,互相投以憤怒言辭。一些評論家擔心,兩國間將出現(xiàn)過去30年來最嚴重和危險的危機。 沙特與伊朗之間的爭端由來已久。英國廣播公司(BBC)的一篇文章稱,兩個中東地區(qū)大國間的分歧和敵視,有著深刻的宗教、歷史和政治根源。 信仰分歧 在伊斯蘭世界超過1,000年的正統(tǒng)性爭論中,伊朗與沙特一直站在對立的兩面——什葉派和遜尼派。在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追隨者在誰才是其合法繼承人這一問題上有著存在了上千年的分歧。 不過,過度強調這種分歧的重要性并不可取。事實上,遜尼派和什葉派有著基本相同的信仰,而且共存了多個世紀。伊朗與沙特之間的仇視與敵意,更應被視為二者在中東地區(qū)乃至全球范圍內的權力之爭。 盡管如此,也必須承認派系之爭確實是當下很多沖突中的丑陋現(xiàn)實。 伊朗和沙特是伊斯蘭什葉派教義和遜尼派教義的主要倡導者,他們的外交政策有著各自信仰的影子,而他們也都與同自己有著相同意識形態(tài)的國家政府結盟,并在那些政府意識形態(tài)不同的國家支持當?shù)氐姆磳ε晌溲b組織。 伊朗革命 兩國間最近幾十年的不和,可以追溯到1979年的伊朗伊斯蘭革命。當時,親西方的政府被推翻,伊朗什葉派宗教學者霍梅尼成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國。 自那以后,伊朗新政府開始支持國外的什葉派武裝和團體,而沙特政府則對崛起的伊朗愈加增大的影響力感到不安,并因此與其他遜尼派執(zhí)政的國家加強了聯(lián)系,包括成立了海灣合作委員會(海合會,GCC)。 1980年代,兩國關系進一步繃緊。首先,沙特支持伊拉克領導人薩達姆,而在1987年的“麥加慘案”中,來自伊朗的抗議者同沙特警方發(fā)生激烈沖突,數(shù)百名抗議者和警察喪生。沙特隨即斷絕與伊朗的外交關系,持續(xù)三年。 另一座里程碑事件是2003年美軍入侵伊拉克。隨著薩達姆政權被推翻,美國在沙特的鄰國培植起了一個由什葉派領導的政府。 2011年前后的阿拉伯之春,伊朗在敘利亞支持其盟友阿薩德總統(tǒng),而沙特則支持該國國內的反對派。最終,大眾抗議活動演變?yōu)橐粓鲋两袢晕唇Y束的內戰(zhàn)。在什葉派人口居多的巴林,沙特部隊也幫助遜尼派執(zhí)政者打壓反政府抗議。 沙特還對去年達成的伊朗核協(xié)議心存不安,擔憂對伊朗制裁的放松將讓伊朗可以進一步支持中東地區(qū)的什葉派組織。 如果再算上去年麥加朝圣踩踏事件造成多國朝覲者死傷的事件,以及沙特新國王上臺后采取更加堅定武斷的外交政策,那么處決尼米爾,就不過是雙方長期爭端中的又一起爭議事件而已。 敘利亞和也門 如今,敘利亞和也門是中東地區(qū)的兩個火藥桶。 處決尼米爾當天,沙特官方宣布結束對也門胡塞反政府武裝的停火。此前,沙特在指控伊朗支持什葉派胡塞武裝的同時對該國進行干預,支持被放逐的總統(tǒng)哈迪。 在敘利亞沖突問題上,伊朗希望阿薩德留任,而沙特則表示他必須下臺。雙方都在支持當?shù)鼗ハ鄬α⒌奈溲b派系。 或許,我們唯一能確定的就是伊朗和沙特的敵視關系只會延長也門和敘利亞的悲慘與不幸。外交解決沖突不大可能,而雙方都正試圖阻止對方獲得影響力。 作為沙特的遜尼派盟友,巴林和蘇丹也與伊朗斷交,阿聯(lián)酋則將與伊朗的外交關系從大使級別降至專員級別。 世界大國呼吁平息事態(tài),美國的位置十分微妙。曾一直是沙特盟友的美國,卻在達成核協(xié)議之際破冰,與伊朗出現(xiàn)關系解凍。 對這場“兩國30年來最嚴重的危機”,評論家們最悲觀的預測是,該地區(qū)可能進入17世紀歐洲因天主教和新教尖銳對立而出現(xiàn)的三十年戰(zhàn)爭的翻版。 不過很多人或許會希望被尼米爾的死激怒的人,能聽聽他兄弟穆罕默德的聲音。穆罕默德說,任何抗議都應該是和平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