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刻書事業(yè)有三個重要組成部分,即官刻本、家刻本和坊刻本,這三者也稱為中國古代刻書事業(yè)的三大系統(tǒng),現(xiàn)將三者分別論述。 先說官刻本。宋代官府刻書的機構有國子監(jiān)、秘書監(jiān)、茶鹽司、漕司、轉運司、郡庠以及各府、州、縣學等等。元代官府刻書的機構有國子監(jiān)、各路儒學,府學、興文署等等。明代官府刻書的機構有國子監(jiān)及經(jīng)廠、各府、州、縣等等。清代官府刻書的機構有內府、武英殿、揚州詩局、各省官書局及各府、州、縣等等。 宋代中央刻書單位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國子監(jiān)。國子監(jiān)是國家最高教育機關,其中一項主要職能就是刻書。國子監(jiān)刻書極多,內容極廣,重視???,質量上乘。同時多請名家手寫上版,書法亦精美,難得的是書價還便宜。地方上的官刻本則以公使庫本為主。所謂公使庫,是地方上招待各級官員所設置的招待所,為開財源而刻書,同時促進了宋代刻書事業(yè)的發(fā)展。 元代中央刻書單位也不少,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興文署。興文署刻書極多,每冊圖書均用黃綾、藍綾裱褙,裝潢十分精美。地方上的官刻本除去著名的九路合刻十七史本,影響最大的應是各書院刻本。元代書院發(fā)展較快,新建、改建、修復而成的書院共有227所,各院皆刻書,而且質量很高。質量很高的原因是:一、書院擁有大量藏書,其中多有善本。二、書院擁有大量學田,可用作刻書經(jīng)費。三、書院山長多為碩學鴻儒,保證了刻書質量。四、書院有眾多學生,于發(fā)行較為方便。 明代中央刻書機構是經(jīng)廠。明代有規(guī)模龐大的太監(jiān)機構,稱“二十四衙”。經(jīng)廠是其中司禮監(jiān)的一個下屬機構,專門負責刊印書籍。對于經(jīng)廠所刻之書,學界一直有共識,因主持人皆為太監(jiān),太監(jiān)沒文化,更談不上學問,也不拿刊書當回事,所以質量極差。不過由于花公家錢,所以紙張上乘,裝潢考究,字體端正。不過近人也有不同觀點,認為經(jīng)廠本有好有壞,不能一概而論以偏概全。除去經(jīng)廠,國子監(jiān)也刻書,而刊書質量卻差,校勘粗疏,隨意刪削,為人詬病。 清代中央刻書機構為武英殿,所刻書稱“殿本”。質量較高,裝潢考究,??币嗑?。武英殿成立之前朝廷所刻之書稱“內府本”,質量與武英殿同。地方上著名的有揚州詩局所刊書及晚清時由曾國藩首創(chuàng)的江南官書局,隨后各省風起云涌,紛紛成立官書局,刻書質量參差不齊,但已遠遠不如殿本、內府本。 一般認為明代各藩王所刻印的書也是官刻本,而我認為把這些版本學上稱為藩刻本的書收人家刻本更為妥當。因為,第一,無論從明代中央官制還是地方官制來看,都無藩府之設,藩府在國家正式行政機構之外,可稱編外。第二,同理,藩王也不見于國家所設各級職官之名。第三,藩府刻書也不同于國家各級政府刻書機構,要擔負教化天下的政治任務,而是由各藩王隨意刊刻。第四,藩府刻書的資金也非官府所撥,而由藩王個人所負擔。雖然明初朱元璋搞分封制,使眾皇子統(tǒng)領一定士兵,以鞏固朱明政權,但并未將此列入國家行政制度,同時也仍然用國家的正式職官對諸皇子進行監(jiān)視。永樂之后,藩府更是一落千丈。實際上,藩王和藩府只是一種待遇,吃租稅吃貢賦。藩王身份高貴,是因為他是皇親,而并不因他是什么正一品、從一品、正二品的官兒。所以,藩府刻書應歸人家刻本。 家刻本也稱私刻本,指私家刻印的書,以別于官刻本和坊刻本。也叫家塾本、宅刻本或私宅本。其特點是不以販書營利為目的的私人刻書,大多是一些學者或文人出資所刊印的書。比較著名的家刻本,宋朝的有宋嘉定十三年陸子通刻《渭南文集》、廖瑩中世采堂刻《五經(jīng)》《韓柳集》、黃善夫刻《史記正義》、建安魏仲立刻《新唐書》等等。元朝有平陽府梁宅刻《論語注疏》、古遇陳氏刻《尹文子》、岳氏荊谿家塾刻《春秋經(jīng)傳集解》、平水進德齋刻《中州集》、東平丁恩敬刻《元豐類稿》等等。明代則有袁褧嘉趣堂刻《世說新語》、汪廷訥環(huán)翠堂刻《人鏡陽秋》、蘇獻可通津草堂刻《論衡》等等。清代私家刻書則多至不可勝舉,著名者如納蘭性德刻《通志堂經(jīng)解》、顧嗣立秀野草堂刻《溫庭筠詩集》、金農(nóng)刻《冬心先生集》、段玉裁經(jīng)韻樓刻《說文解字注》。特別是清中期乾嘉之時,學者們刻叢書之風大盛,著名的如黃丕烈刻《士禮居叢書》、鮑廷博刻《知不足齋叢書》、孫星衍刻《平津館叢書》《岱南閣叢書》、張海鵬刻《學津討原》《墨海金壺》等等。 宋代所刊家刻本名聲最著者為陸子通、岳珂。廖瑩中數(shù)人。陸子適為陸游之子,所刻之書主要為其父陸游的著作,如《劍南詩稿》《渭南文集》《老學庵筆記》等。岳珂為岳飛之孫,其所刻之書為“九經(jīng)三傳”。廖瑩中為權臣賈似道門下,以刻“韓柳二集”名世,精美無比,相傳刊書時用墨皆雜泥金麝香為之。明清是家刻本鼎盛時期,私家刻書遍布大江南北,數(shù)不勝數(shù)。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家刻本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家刻本的目的不是賺錢,而是為做學問,為讀書藏書所刻。二是家刻本中多善本。因為是為學問為揚名而刻,所以重視質量,寧缺勿濫,同時極重??薄H缜逯煲妥鹂虝?,據(jù)記載“凡刻書,刻后自校兩遍。精力不貫,乃分于各家書房中,或師或弟子,能校出一訛字者送百錢?!毕裰煲妥疬@么刻書的,在清代并不是個案,而為大家普遍遵行。如鮑廷博、吳騫、盧見曾、阮元、孫星衍、秦恩復、黃丕烈、胡克家、盧文紹,張敦仁、劉喜海、黎庶昌、繆荃孫等,統(tǒng)統(tǒng)如此。三是家刻本中或是著名文人刊行自己著作,或刊祖先,或刊鄉(xiāng)賢著作,多為手書上版或請名家繕寫,再請良工刊印,書成后精美皆為一時之選。如林氏四寫、許楗寫《六朝文絮》、金農(nóng)自書《冬心集》、鄭燮自書《板橋集》等等。另外乾嘉學派興起后,考據(jù)、輯佚、??敝畬W大興,許多開創(chuàng)學術風氣的著作皆以家刻流行,影響極大。如《說文》四大家,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駿聲以及王念孫、王引之父子的許多開學術風氣之先引領學術潮流的著作,不少都以家刻本的方式問世。這些書流傳至今,也已罕見。 這使我想起二十多年前,一次學校里請著名版本學家李致忠先生給大家講版本學,講到善本時,李先生特意強調:“乾嘉學派的書,論年頭兒,夠不上善本的條件。但是論它們的影響,論它們的稀見,誰又能說它們不是善本!你現(xiàn)在有本王念孫的《讀書雜志》家刻本,誰能說不是善本!我認為就是善本,是難得的善本!”著名版本學家、學者黃永年教授也持此論,并為有一次偶然間在中國書店買到《經(jīng)傳釋詞》家刻本而大喜過望??偠灾?,家刻本是很受讀書人和藏書家重視的。 坊刻本也是我國刻書事業(yè)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坊,是書坊的簡稱,指歷朝各地民間以刊印銷售書籍為業(yè)的作坊店鋪。唐末五代時稱“書肆”,北宋時稱“書林”“書堂”,南宋時稱“書棚”“書鋪”“書籍鋪”,性質大體相同。由書坊刻印的書,統(tǒng)稱“坊刻本”。由于坊刻本出 如宋代臨安府榮六郎書籍鋪刻《抱樸子》、杭州貓兒橋河東岸開箋紙馬鋪鐘家刻《文選》、臨安府棚北太街睦親坊巷口陳宅經(jīng)籍鋪刻《朱慶余集》等等;元代的坊刻本如廣勤堂刻《新刻王氏脈經(jīng)》、余氏勤有堂刊《國朝名臣事略》、劉氏日新堂刊《伯生詩續(xù)篇》、虞平齋務本堂刻《趙子昂詩集》等等;明代如余象斗三臺館也稱雙峰堂刊小說多種,皆附插圖,如《四游記》《列國志傳》《英烈傳》《東西晉演義傳》《皇明諸司公案傳》等等,汪氏環(huán)翠堂刻《元本出相西廂記》《坐隱先生全集四種》《彩舟記》《投桃記》等等,陳大來繼志齋、唐富舂世德堂也刻了不少戲曲小說。再如容與堂刻《李卓吾先生忠義水滸傳》、永順堂刻《新編劉知遠還鄉(xiāng)白兔記》等等。明末毛晉綠君亭,后稱汲古閣刻印的書,大部頭如《十七史》《十三經(jīng)注疏》《津逮秘書》《六十種曲》,小部頭如《寶晉齋四刻》《列仙傳》《四唐人詩》《說文解字》等等。 坊刻本不僅有上面列舉的精本,也有許多特點是官刻本和家刻本不具備的,大體有以下幾點:一、坊刻本在刊印經(jīng)史百家名著及詩文集時,多有加工,如添制插圖,增印注疏,以便文化不高的人瀏覽;二、多刻通俗流行之書,如醫(yī)書、歷書、類書便覽等農(nóng)桑醫(yī)算,對生產(chǎn)勞動及居家度日有利;三、刊行童蒙讀物和科舉考試所用的字書、詞書,對普及文化、啟蒙教育有功,四、刻印民間詩歌、戲曲、小說、評話、彈詞之類的通俗文學作品。這是坊刻本中最具光彩的讀物。因為封建時代對民間文學是鄙視的,所以大量這類作品,尤其是戲曲小說賴坊刻本得以流傳至今。明代的大部分長篇小說、傳奇戲曲都賴坊刻本傳到今天。清代通俗文學的傳播也同樣如此,如程偉元萃文書屋刊行《紅樓夢》,可見在這一點上坊刻本對文化有拾遺補闕的作用,功不可沒。 當然,書坊刻書存在許多問題,無法與官刻本和家刻本相比,這是因為坊刻本皆在謀利,刻書大多粗制濫造,紙墨低劣,印刷不清,??辈痪?,甚至常常不校勘,因此錯訛滿紙的情況也時有發(fā)生。惡劣者甚至刻書時剪頭去尾,偷工減料,冒名頂替,偽造古書以求謀利,這些在官刻和家刻中是不會出現(xiàn)的。 但也要指出的是,坊本濫惡也只是局限于部分坊本而言,并不能代表整體坊本。書坊為了迅速謀利粗制濫造可以理解,然而作為商業(yè)活動,它也必須有一定信譽作保證,才可以把商業(yè)活動繼續(xù)下去。歷代都有一些著名書坊,刻印精工,紙墨俱善,校對認真。如宋代陳起陳宅經(jīng)籍鋪所刊《唐女郎魚玄機詩》,是非常著名的名刻,稱得上精美絕倫。商務印書館解放前影印古代名刻出版《四部叢刊》時,就曾選擇了不少歷代的坊刻本作為影印底本,以詩集最多,經(jīng)部、子部亦皆有入選,可知對坊刻本不可一概而論。 綜上所述,即我國古代刻書事業(yè)中三太組成部分,官刻本、家刻本和坊刻本的簡略情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