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到一千五百年前的南朝蕭梁,天監(jiān)十五年十月二十七日,茅山,傍晚,年輕的道士周子良服下了九真玉瀝丸,就此離開了塵世,達成了他成仙的心愿。
夢,每個人都做過,無論是夜晚安眠時的遐想還是白日做夢的奇幻,都為我們所習(xí)慣。但在古代,夢有時會起到一些特別的作用。南朝道教宗師陶弘景整理過一部日記體的書《周氏冥通記》,書中記錄了陶弘景的弟子周子良一年之間夢見仙人引導(dǎo)成仙的經(jīng)歷。
回到一千五百年前的南朝蕭梁,天監(jiān)十五年十月二十七日,茅山,傍晚,年輕的道士周子良服下了九真玉瀝丸,就此離開了塵世,達成了他成仙的心愿。
周子良是道教宗師陶弘景的弟子,十二歲開始跟隨陶弘景修道,從陶弘景為周子良寫的傳記來看,周子良一直是陶弘景的得意門生。周子良的突然離世,讓陶弘景大為吃驚。在得知周子良生前偷偷燒毀過一百多頁稿紙后,陶弘景就仔細尋找殘余的記錄。最終他在茅山燕口山石洞里找到了一個鐵函,里面保存了周子良的部分冥通記錄。所謂冥通,就是指感通仙人,周子良的這些冥通記錄保留了他夢中所見仙人如何指導(dǎo)他一步步成仙的經(jīng)歷。經(jīng)過一年的整理,陶弘景編纂出了現(xiàn)在所見的《周氏冥通記》,并附上自己相關(guān)注釋與平日對周子良的觀察。
茅山
父母信奉舊道教,周子良信奉“正道”
關(guān)于周子良,我們現(xiàn)在只有從陶弘景給他寫的傳記中略窺一二。周子良是汝南人,出生在一個士族家庭,一歲時被交給姨母徐寶光撫養(yǎng),七歲喪父。十二歲時偶然間遇到了陶弘景,并被收為弟子。在傳記中,周子良被描述為自幼“立性雅和,家人未嘗見其慍色”,看來是個溫潤平和的人。只是細細閱讀《冥通記》,卻可以發(fā)現(xiàn)周子良在這種溫潤的背后,有著難以言道的陰郁與孤獨。
周子良的家庭生活可能比較困難,陶弘景稱之為“晚葉凋留,淪胥以瘁”,不復(fù)當年汝南周氏的盛況。周子良母族信奉舊道教天師道,而且在天師道中的地位頗高;父族原先信奉帛家道,后來也信了天師道。父母兩方都信奉的是舊道,這與日后周子良信奉的上清派道教并不一樣。上清派自詡正道,對帛家道、天師道這種“俗信”頗為排斥。這種家庭傳統(tǒng)信仰與后來自身信仰上的矛盾讓周子良頗為痛苦。
周子良的監(jiān)護人是他的姨母徐寶光。徐氏奉天師道非常虔誠,十歲就出了家,雖然在三十五歲時受到梁武帝舍道崇佛的影響,被家族還俗嫁人,不幾年生育一子后就攜周子良與兒子朱善生避居永嘉,與世俗隔絕,此時周子良年方十歲。徐氏很愛護周子良,但陶弘景說她性格過于嚴苛,大概不善于與人來往吧。
周子良就生活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中,有著高明的導(dǎo)師,嚴苛的姨母,年幼的表弟。在跟隨陶弘景時,他負責(zé)處理外事,算是陶弘景教團中比較重要的人物了。似乎他的人生將這樣進行下去,安穩(wěn)地當他的道士,或許日后還能繼承陶弘景的地位。不過在梁武帝天監(jiān)十四年的夏至,一切都發(fā)生了改變。
茅山仙人降臨,命運就此改變
天監(jiān)十四年夏至,周子良在屋中午睡,恍惚間看到一個身穿紫衣,年四十許的男子帶著十二名仆從進來。原來此人是茅山保命府府丞趙威伯,乃茅山的仙人。趙威伯跟周子良說,周氏前世有福德,該受正法,今生又有人神之心,雖然還有四十六年的陽壽,但冥界已經(jīng)決定召他為保命府中的官員,以明年十月為期云云。趙威伯并沒有給周子良任何的選擇,直接就定下了周子良的命運。周子良并非就這樣安服于仙官的籌謀,他曾經(jīng)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表示過能否不要那么早就離開這個世界,但被嚴詞拒絕了。至此周子良就開始了長達一年的冥通生涯。
在這一年多的時間內(nèi),幾乎每天周子良都會與神仙感通。在這些感通中,周子良在仙人的指導(dǎo)下學(xué)習(xí)道法,如仙人洪子涓授周子良伺北斗二隱星之法,又教他《洞房經(jīng)》;華陽童子教授《太霄隱書》與《玄真內(nèi)訣》等等。除此之外,周子良還在夢幻中游歷仙境。《冥通記》載天監(jiān)十四年九月十五日,周子良夢游桐柏山“見金庭館,珠寶煥麗,宮室行列殊多,亦有青黃盡相似”。
三茅祖師
周子良作為沒落士族之后,這些夢幻對他還是很有吸引力的。不僅如此,若是細加推敲,周子良的夢幻中也摻雜著少年人的一些青春夢想。天監(jiān)十四年七月三日夜晚,周子良看見有九個仙女來訪,領(lǐng)頭的兩位分別姓劉和姓陶。
劉夫人因喚諸女曰:“此周生有凌云之秀,將可與共語。”一人應(yīng)曰:“下仙未敢與高人語。”劉曰:“高下未必可定,伊猶沉滯塵喧,共啟悟之耳,何高之有。”此女笑曰:“別當相造,今未容言?!碧赵唬骸按硕我走w中有柳妙基,孫芳華,阮惠香,此三子學(xué)有功夫,得度方諸第八朱臺中受書,并為仙妃,故今知之?!眲⒃唬骸爸苌瑺栍??!贝鹪唬骸胺蚕x烏非所敢希?!痹唬骸盃柕孟V?,所以相告?!碧赵唬骸耙挂焉?,宜去。”便欲去。諸女曰:“待儂?!币蛳嚯S而滅。
此段對話頗為曖昧,“將可與共語”、“別當相造”、“待儂”諸語也都富有特別的含義。
如何驅(qū)除邪氣
在冥通修仙的過程中,周子良經(jīng)常遇到與現(xiàn)實生活相抵牾的地方。尤其是在有個固執(zhí)嚴厲的姨母的情況下。陶弘景在《周氏冥通記》卷二的一條注釋中說:
去歲聞其家說,姨母常修服諸符,恒令(周子良)為書。其既始有通感,于書符失時,兼亦不謹。姨母責(zé)罵甚苦,乃云:“人家養(yǎng)犬亦須守吠逐鼠,養(yǎng)汝已不得供養(yǎng),止書符寫畫,而不用意,用汝何為?”伊于時意色極不好。
周子良的姨母經(jīng)常修習(xí)服用符箓,一直讓周子良為她書符箓。當周子良開始冥通后,就停止了寫符。姨母非常憤怒,言語間將周子良罵作狗都不如。周子良的臉色極為難看。為何周子良開始冥通修習(xí)仙法后就不再為姨母寫符了呢?我想這與周子良姨母徐氏過往修習(xí)的是舊道有關(guān)吧,這些符箓或許與正在修習(xí)的正法相牴觸。
現(xiàn)實生活中的壓力影響了周子良的夢境。天監(jiān)十四年六月四日夜,華陽童子來訪,告誡周子良,在服侍尊長時,遇到辱罵不要放在心上,若被罵作畜生,就去沐浴,免得邪氣入侵。經(jīng)過仙人指點,周子良再面對類似情景時便能坦然待之了。
虛實之間:夢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
日本學(xué)者小南一郎指出,這一類神啟表達了現(xiàn)實與夢想的矛盾。虛實之間的錯亂在周子良處理教團事務(wù)的委屈中表露得很明顯。
《冥通記》卷四中記錄了兩件事情。
第一件:天監(jiān)十四年十一月八日與十三日,周子良分別夢見茅山定錄君與紫陽真人周太賓,周子良言語間透露著陶弘景對他想要另建別屋獨居的不信任,而兩位真人勸道說:“陶或信與不信,欲相試。”陶弘景在注釋中委屈地說自己并沒有不相信周子良,相反給了周子良一萬錢來修建。那周子良為何會有陶弘景不信任他的感覺呢?陶弘景認為是有“道士心未善者互與言說,(建屋之事)遂不成”。
第二件:天監(jiān)十五年正月十一日,周子良夢幻中見到了四位真人,定錄君、保命君、桐柏真人與紫陽真人。在這次冥通中,周子良被真人們狠狠地訓(xùn)斥了。紫陽真人說周子良沒有認真修行真道;定錄君說周子良身子廢了;保命君質(zhì)問周子良為何要向人索要三百斛的稻谷。周子良極力否認索取谷物的事情,卻不被真人所相信。陶弘景的注釋中指出,周子良身體不佳是因為建屋之事難成,憂心焦慮所致;而索取的三百斛谷物相當于一百三十斛稻米,是夠常人六年的食用,大概是用來供奉師父的吧,這不該被責(zé)備。
道士
由建屋難成一事可見,在茅山教團中,道士之間的關(guān)系也充滿著勾心斗角;索取谷物也是教團中周子良的職責(zé),卻被真人責(zé)備?;蛟S這種種都反映了周子良并不擅長與教團中其他道士的交往,并對處理教團中的事務(wù)感到焦慮吧。復(fù)雜的現(xiàn)實生活與一心向道的理想一直糾纏著周子良,這一矛盾在潛意識的冥通夢幻顯現(xiàn)了出來。而從陶弘景的注釋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陶弘景對弟子的心理活動并不是很清楚,這也暗示了周子良內(nèi)心的孤僻。
以上周子良的夢幻并非他的首創(chuàng),他的夢幻大多是模仿《真誥》?!墩嬲a》這部上清派重要的經(jīng)典也是陶弘景整理而成的?!墩嬲a》中記載的是東晉興寧年間,道教真人下降,以楊羲為靈媒,向許謐、許翙父子的誥授。
通過《冥通記》的一些說法,我們知道周子良曾經(jīng)抄寫過陶弘景的《真誥》整理本,而整個《冥通記》的神仙結(jié)構(gòu)也基本依照《真誥》。甚至可以這樣說,《冥通記》是《真誥》的一個仿品。周子良的《冥通記》若與《真誥》相比,無論從內(nèi)容還是修法都缺乏想象力,我想這也許是因為《真誥》對周子良的影響力太大了吧。
亦真亦幻:拋棄紅塵,服丹成仙
在《真誥》中,靈媒楊羲以神靈的口吻,向他的供養(yǎng)人許氏父子構(gòu)造出一個體系完備的天界。著名的道教史家陳國符先生將《真誥》斥作是楊羲“扶乩降筆”的虛構(gòu)。美國道教史學(xué)者司馬虛認為《真誥》是楊羲參雜了道教、佛教與民間信仰的夢幻。我想將其視作一種幻覺恐怕更接近事實。
早期上清派頗為重視丹藥的服用。在《真誥》卷五《甄命授第一》中就記載了許多服丹藥而成仙的事例,其中又有不少服某種丹可化作某物的記錄。作為上清派的大宗師,陶弘景對丹藥也極為熟悉,有多部醫(yī)學(xué)書籍存世,周子良作為陶弘景的得意門生,也經(jīng)常為多病的姨母診療。
《真誥》中所載的一些修煉用的藥物中,頗有一些有致幻劑的作用。如楊羲在給許翙的信中說:“承服散三旦,宣通心中,此是得力?!憋@然這里的“散”是一種鎮(zhèn)定劑。而陶弘景編撰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集注》中提到大麻的致幻作用,“多食令人見鬼狂走,久服通神明”,又說“合人參服之,令逆知未來事”。值得注意的是,這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集注》的編纂是緊接著《真誥》的完成開始的,其中的聯(lián)系甚為明顯。
我們有理由相信,周子良在隨陶弘景修行時,也學(xué)習(xí)了這些藥理知識。為了成仙得道,周子良會服用那些能“通神明”、“知未來事”的藥物。在《冥通記》中我們看到周子良利用《真誥》所載的方子進行修煉。如天監(jiān)十六年夏至,鬼帥范疆五問周子良,墻壁上所書洗浴用的桃竹湯方從何而來,周子良答:“寫《真誥》中得?!庇纱丝芍?,周子良對《真誥》中的藥方頗為熟悉,這應(yīng)該是向陶弘景學(xué)習(xí)而來。
當然,周子良對《真誥》的模仿中最為激烈的就是服丹藥棄世。據(jù)司馬虛的研究,許翙在東晉太和五年服丹藥離世,也是按神授的期限拋棄紅塵。有這樣一個熟悉的先例,周子良決意效法先賢,依照神靈最初的約定服用九真玉瀝丹,離開凡塵,進入茅山的神仙世界中去了。
《冥通記》是對《真誥》的模仿
《冥通記》的確是對《真誥》的一種刻意模仿,但與《真誥》的神仙-靈媒-受眾三層多人的組織不同,《冥通記》更像一部孤獨少年的精神日記。上文提到周子良家族的衰敗、姨母的嚴苛以及他在處理教團公共事務(wù)上的戰(zhàn)戰(zhàn)兢兢,此時周子良尚不足二十歲。如美國學(xué)者拉塞爾所言,這部《冥通記》實際就是年輕的周子良反抗現(xiàn)實生活社會、在永生的天界中追求自我的過程。
受到真人召喚的并不只有許翙與周子良,陶弘景也受到了召喚。在《冥通記》卷三的注釋中,陶弘景說他四月份時也被召為冥官,不過陶弘景“意甚惻惻”,好像不太高興。大約是當時陶弘景年已花甲,并不像許翙、周子良那樣年輕熱血吧。后來定錄君告訴周子良,陶弘景的征召停止了,因此陶弘景沒有像他的前輩與弟子那樣服丹棄世,活了八十多歲。
我的朋友狡哉先生有一個觀點,他認為《周氏冥通記》實際是陶弘景的造作,而不是周子良的手筆。不過,我更愿意相信這個充滿了矛盾、焦慮的神仙誥授記錄是一個孤獨少年的追夢之日記。(文/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