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樞概念:走勢中被至少三筆(段)連續(xù)重疊的部分,稱為中樞。中樞就是至少三個連續(xù)次級別走勢類型重疊部分所構成。 向上走勢考察下上下的次級別,向下走勢考察上下上的次級別。對筆來說就是至少三筆,對線段來說就是至少三段。例如,在1分鐘圖上,向上走勢中,三段下上下的線段重疊就構成了5分鐘的中樞。
中樞的畫法:3筆就可以定中樞的上下高度,3筆中有2個高點和2個低點,2個高點取其低,2個低點取其高。這2個一高一低的點位之間的垂直高度就是中樞的高度,高點是中樞的上軌,低點是中樞的下軌。按這2點畫出一個矩形就是中樞。
中樞的兩邊寬度一般不受限制,但是為了協(xié)調好觀察,左邊一般取第一筆的重疊部分。
樞,其實就是買賣雙方反復較量的過程,中樞越簡單,證明其中一方的力量越強大。中樞的復雜程度,是考察市場最終動向的一個很重要的依據。一個超復雜的中樞過后,就算一方贏了,其后的走勢也是經常反復不斷的。
更大級別中樞產生的三種情況:
1、圍繞新的同級別走勢中樞產生后的波動與圍繞前中樞的某個波動區(qū)間產生重疊而形成更大級別走勢中樞;
2、中樞延伸6段自動擴展成更大級別走勢中樞;
3、至少三個本級別走勢類型所重疊的部分構造完成后自動擴展成更大級別中樞,并且在更大級別中樞這一個角度,這是一個盤整的走勢類型,而這一個盤整走勢類型隨時都可以完成。
為什么不用筆來構筑中樞呢?因為筆的力度太弱,走勢容易出爾反爾。一個最簡單的問題,其實,這不是一個問題。為什么?因為實質上,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程序,就是把筆來構成最小中樞的零件,但這樣構造出來的系統(tǒng),其穩(wěn)定性極差。
眾所周知,一筆的基礎是頂和底分型,而一些瞬間的交易,就足以影響其結構。例如,突然有人打錯單,或者有人給老鼠倉送貨,那么全天走勢的分析就大變樣了。而由線段構成最小中樞,則不存在這個問題。為什么?一個線段的改變,不會因為一個偶爾一筆的錯誤而改變,也就是說,線段受偶爾性的影響比較少,從心理上看,偶爾因素是允許發(fā)生的,只要不被再次確認,就證明偶爾因素對原來的心理合力沒有大影響,反過來確認了該合力的有效性。所以,線段破壞本身,其實就反應著一種微妙的心理結構的變化。特征序列分型的引入,本質上就是去勾勒這種心理結構的變化的。就像一般的分型,三次的確認才能構成,特征序列的分型,本質上也是一樣的,這樣的確認,其有效性就極大增加了。由此構成最小中樞的零件,才是合適的。如果說三個K線的折騰就可以決定一筆的轉折,那么一個線段的破壞轉折,就需要三個特征序列分型的折騰,這樣,市場買賣雙方都有足夠的時間去反應,從而使得體現(xiàn)出的合力痕跡,當然具有了一定的延續(xù)性。而一個線段,至少由三筆組成,這也使得轉折后的新線段,同樣可以讓合力得到充分體現(xiàn),而對比這兩個不同方向的線段,買賣雙方在相應時間內的心理、實力對比,就一目了然了。
更重要的是,線段破壞的兩種方式,是有著很大的心理面不同的。第一種方式,第一筆攻擊就直接攻破上一段的最后一次打擊,證明這反攻的力量是有力的,再回來一筆,代表著原方向力量的再次打擊,但反攻力量抗住并再次反攻形成特征序列的分型,這證明,這反攻至少構造了一個停歇的機會。最壞的情況,就是雙方都稍微冷靜一下,去選擇再次的方向。而這,就恰好構成了最小中樞形成的心理基礎。
嚴格的公式可以這樣表示:次級別的連續(xù)三個走勢類型A、B、C,分別的高、低點是a1\a2,b1\b2, c1\c2,則中樞的區(qū)間就是(max(a2,b2,c2),min(a1,b1,c1))。
中樞有三種情況:延續(xù)、擴張與新生,如果是中樞延續(xù),那么在中樞上是不可能有買點的,因為中樞延續(xù)必然要求所有中樞上的走勢都必然轉折向下,在這時候,只可能有賣點。而中樞擴張或新生,在中樞之上都會存在買點,這類買點,就是第三類買點。也就是說,第三類買點是中樞擴張或新生產生的。中樞擴張導致一個更大級別的中樞,而中樞新生,就形成一個上漲的趨勢,在上漲趨勢確定后,不可能再有第一類與第二類買點,只可能有第三類買點。中樞的延續(xù)、擴張與新生,在當下是看不出來的,唯一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嚴格執(zhí)行破壞點。
一般來說,中樞的延伸不能超過5段,也就是一旦出現(xiàn)6段的延伸,加上形成中樞本身那3段,就構成更大級別的中樞了,也就是 中樞生長了,在更大級別走勢中樞產生前,該級別走勢類型將延續(xù),也是該級別走勢中樞的盤整或趨勢的延續(xù),更大級別中樞產生, 當且僅當圍繞連續(xù)兩個同級別走勢中樞產生的波動區(qū)間產生重疊。
①5分鐘級別的中樞不斷延伸,出現(xiàn)9段以上的1分鐘級別走勢。
②站在30分鐘級別的中樞角度,3個5分鐘級別的走勢重合就形成了。
③而9段以上的1分鐘次級別走勢,每3段構成一個5分鐘的中樞,這樣也就可以解釋成 這是一個30分鐘的中樞,3個以上9個以下的線段重疊構成本級別中樞。
中樞擴展的定義是在兩個中樞都完全走出來的情況下定義的,而實際操作中,往往第二個中樞還沒有走完,還在繼續(xù)延伸中,所以,除非出現(xiàn)明確的、符合理論定義的破壞,就可以根據有利于判斷、操作的原則,對走勢進行當下的組合。但必須強調的是,當下采取什么組合,就要按該種組合的具體圖形意義來判斷、操作。
前后同級別兩個中樞1、2,若ZD2>ZG1且DD2<=GG1(上漲),ZG2<ZD1且GG2>=DD1(下跌),則中樞1、2就擴展成為高一級別中樞。另外,如果一個中樞不斷延伸,達到9段以上,也構成高一級別中樞,如右圖中第2個中樞。
中樞形成后,如果沒有形成3買3賣或者擴展成為更大級別中樞,都只能算是該中樞震蕩,如果是以次級別方式來回震蕩,更精確的說法是中樞延伸。左圖虛線兩邊分別是“下上下”型中樞和“上下上”型中樞的中樞延伸示意圖。
當然,中樞延伸的次數是有限制的,延伸到9段以上,中樞就擴展成為高一級別中樞。然后就可以同樣按照同級別分解,把該中樞擴展后的走勢分解成一個已經完成的原中樞級別的走勢和一個不能確認完成的同級別走勢。例如上面示意圖中,如果虛線變成是實際的與圖中各段相同的級別,那么0-0’就是完成的同級別分解走勢,0’-g2就是不能確認完成的同級別分解走勢。
中樞震蕩,最終一定以某級別的第三類買賣點結束。但問題是,如何預先給出有參考價值的提示,也就是如何去監(jiān)控這震蕩是在逐步走強,還是逐步走弱,這是一個有操作價值的問題。當然,順便地,可以為每次的震蕩高低點的把握給出一個大致的區(qū)間。
一個中樞確立后,中樞區(qū)間的一半位置,稱為震蕩中軸Z,而每一個次級別震蕩區(qū)間的一半位置,依次用Zn表示,當然,最標準的狀態(tài),就是Zn剛好就是Z,但這是很特殊的例子。
一般來說,如果這超越沒有構成第三類買賣點,那么一般都將構成中樞震蕩級別的擴展,這沒有100%的絕對性,但概率是極為高的。只要有波動,就可以用類似中樞、走勢類型之類的手段去分析。
有了這些知識,對于中樞震蕩的可介入性,就有了一個大概的范圍。對于買來說,一個Zn在Z之下甚至在A之下的,介入的風險就很大,也就是萬一你手腳不夠麻利,可能就被堵死在交易通道中而不能順利完成震蕩操作。
Zn在Z之上,證明這個震蕩是偏強的,反之偏弱。震蕩的中樞區(qū)間是[A,B],那么A、Z、B這三條直線剛好是等距的,Zn的波動連成曲線,構成一個監(jiān)視中樞震蕩的技術指標。這個指標只是一個監(jiān)視,這里存在著一種必然的關系,就是最終Zn肯定要超越A或B,如果不這樣,就永遠不會出現(xiàn)第三類買賣點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如果Zn緩慢提高,但又沒力量突破B,要小心其中蘊藏的突然變盤風險,一般這種走勢,都會構成所謂的上升楔型之類的誘多圖形。反過來同樣存在下降楔型的誘空,道理是一樣的。但必須注意,Zn超越A或B并不意味著一定要出現(xiàn)第三類買賣點,這種超越可以是多次的,只有最后一次才構成第三類買賣點。不過實際上的情況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沒有這么復雜,一旦有這類似的超越,就是一個很大的提醒,也就是這震蕩面臨變盤了。
特別那種最后一個次級別中樞在中樞之外的,一旦下一個次級別走勢在該次級別中樞區(qū)間完成,震蕩就會出現(xiàn)變盤。
如果是一個趨勢類型,Zn又出現(xiàn)相應的配合,那么一定要注意變盤的發(fā)生。
另外,中樞震蕩中次級別的類型其實是很重要的,如果是一個趨勢類型,Zn又出現(xiàn)相應的配合,那么一定要注意變盤的發(fā)生,特別那種最后一個次級別中樞在中樞之外的,一旦下一個次級別走勢在該次級別中樞區(qū)間完成,震蕩就會出現(xiàn)變盤,結合上布林通道的時間把握,這樣對震蕩的變盤的把握將有極為高的預見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