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人人都知道的調(diào)味品,或許你今晚吃的菜就有味精。
味精,還要會用,否則就是毒,這或許不是人人都知道的。 那好,今天就普及味精的“不宜”——味精在什么情況下不宜用,味精對哪些特殊人群不宜用。只有正確用味精,食物才有美味,你吃了才是養(yǎng)身。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鹽,人體攝入后能轉(zhuǎn)化為蛋白質(zhì)的組成部分,能增進食欲,有一定滋補作用。味精最早是1866年由德國化學家從小麥蛋白分解物中提取出來的,命名為“谷酸鈉”,1908年日本化學家又從海帶中提取了“谷氨酸”,制作成今天的味精。
味精雖好,但不要多放,同時要注意投放的溫度和時間,否則就有負作用。
一是超重風險增加。中國成年居民味精消費與超重有一定關(guān)系,味精日均消費量超過1克的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比例為37%,低于1克的為28%,每天攝入味精累計超過2.2克,超重風險進一步增加。
二是危害嬰幼兒健康。嬰幼兒大量食用味精,使血液中的鋅變成谷氨酸鋅從尿中過量地排出體外,導致急性鋅缺乏,進而導致孩兒弱智、夜盲癥、性晚熟及成年侏儒癥等情況。提醒家長:萬萬不可給嬰幼兒食味精菜肴。
三是哺乳期的母親不宜食用過量味精,否則大量谷氨酸通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nèi),導致嬰兒缺鋅,由此產(chǎn)生孩兒弱智等疾病。
四是任何人過多食用味精,血液中的谷氨酸含量就升高,妨礙鈣和鎂的吸收,從而造成短期的頭痛、心跳、惡心等癥狀,并對生殖系統(tǒng)產(chǎn)生不良影響。
上面四點味精的危害,各位看清楚了嗎?
落實到具體的菜肴上,哪些菜又不宜放味精呢?養(yǎng)身君繼續(xù)為你一一說來。
1.炒肉菜不用加味精 肉類本來含有谷氨酸,與菜肴中的鹽相遇加熱后自然就會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除了肉類,其他帶鮮味的食物也沒必要加入味精,如雞蛋、蘑菇、茭白、海鮮等。
2.調(diào)餡料不宜加味精 許多人在調(diào)餃子餡、春卷餡時,都會放點味精,味精拌入餡料后會一起經(jīng)過蒸、煮、炸等高溫過程,溫度超過100℃,味精就會發(fā)生變性,形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鈉,危害人體健康。
3.拌涼菜不宜放味精 味精在80℃—100℃時才能發(fā)揮提鮮的作用,而涼菜溫度偏低,味精難以發(fā)揮作用,甚至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做涼菜時非要放味精,宜用少量熱水把味精溶解后再拌入涼菜之中。
4.放醋的菜不能放味精 酸味明顯,醋加得比較多的菜不能加味精,因為味精在酸性環(huán)境中不易溶解,而且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效果越差。所以糖醋里脊、醋熘白菜等酸味大的菜肴都不能放味精。
5.味精用咸不用甜 在適當?shù)拟c離子濃度下,味精的鮮味突出,即在咸味菜中才有鮮美表現(xiàn)。如果在甜味菜中放入味精,反而抑制甜鮮的本味,并產(chǎn)生一股異味。雞茸玉米羹、香甜芋茸等不能加味精。
味精的“不宜”我們說完了,只要大家注意就不會發(fā)生危險,現(xiàn)在你是明白了,但還有許多人不明白,不妨把本文傳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味精的正確使用。味精,“喂請”——喂,你好,請傳播健康知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