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打開電視,滿滿的都是金奢銀華 “金銀器范”到底是什么鬼?
瓷器書上經(jīng)常見到有“仿金銀器”的字樣。是不是看到“仿”之類的字樣,小心肝就會撲通一下呢? 這里的“仿金銀器”是指的瓷器原型來自于金銀器的原型。瓷器是作為“金銀器”的一種替代品。唐代的時候,人們的生活方式比較奢靡,喜歡用金銀器來制作實用器皿,這樣顯得雍容華貴一些,這才是大唐風范嘛。但是,漸漸地人們覺得實在太過奢侈了,有點吃不消了,就開始用瓷器進行替代。這就是“金銀器范”。唐代到五代時期很多瓷器生產(chǎn)的目的就是為了替代金銀器。尤其是在北方,對白瓷的偏愛,是否是為了刻意模仿“銀”的顏色呢? 大英博物館用一個柜子的器物來說明金銀器和瓷器在器型上的互相借鑒
這樣的柳斗杯就是在模仿藤編器物。 那么,怎樣才能判別到底是金銀器模仿了瓷器,還是瓷器模仿了金銀器呢? 我的看法是:必須看這個造型用哪種材質(zhì)來做,更加符合它的特性。相對來說,金銀的延展性較強,可以將器物做的很薄,造型豐富多彩,尤其是在婉轉(zhuǎn)曲折上面可以做的很到位。瓷器總是要有厚度的,在造型上面是會有限制的。 我們這次就挑選了幾件典型的具有“金銀器范”的器物。 第一件:唐代鞏縣窯白釉出筋碗 這件鞏縣窯的白釉盞具有很明顯的金銀器風格。 我們把這件盞稱之為“奔馳盞”。這個棱線太具有現(xiàn)代元素了。 你能想象嘛,這是1000多年前的作品? 大家不要小看這類“奔馳盤”。傳說中的“唐青花”就是在此類器物上面進行繪畫的。黑石號出水的唐青花就是這個造型。 黑石號沉船上的“唐青花”和類似金器。 第二件:唐鞏縣窯白釉倭角盤 它的原型: 有收藏經(jīng)驗的人都能有體會,同樣是仿金銀器的造型,花口器型的器物相對好找一些,但是“倭角”的器物則少的多,難找得多。 那么,啥是“倭角”? 就是凹進去的這塊地方。你別小看這個小小的改動。這個角做起來可難了。這都屬于異形的樣式。瓷器最容易做的是圓形(因為拉坯)。在原形上進行花口的修理,則要難一些。如果做成這件器物的倭角形狀則不能通過拉坯來做了,要借助模具的幫助,輔以精細的修理。 所謂:'一方抵十圓'。 做方形已經(jīng)夠難了,做成特殊棱角的就更加麻煩,因此,這種造型就尤為少見了。這件器物就是很好的體現(xiàn)金銀器質(zhì)感的器物了。 鞏縣窯除了這種白釉盤子,還有其他顏色的。比如玫茵堂就藏了一件綠釉印花的方盤子。
唐代黑石號沉船上出水的類似金器和越窯仿金器造型的方盤。 這種金銀器造型的原型可以從黑石號沉船上出水的器具上窺得一二。整體做成方形,正面還鏨刻了非常繁復的花卉紋飾。 第三件:五代宣州窯白釉花口盤 這類花口盤也是與金銀器密不可分的,圈足很高,從側(cè)面看造型十分夸張,這跟國家博物館常年金銀器展覽的一類金銀高圈足碟子很類似,應該是受了這類器物的影響。 這類器物我們也拍過幾件了。這是典型的宣州窯白釉器物。宣州窯也就是所謂的南唐官窯。也就是“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李煜家用的器物。他們家素以唐代正統(tǒng)后人自居,所以喜歡白瓷的習慣一直有保留。生產(chǎn)的白瓷和同時期定窯生產(chǎn)的器物不相上下,質(zhì)量很高。 這一件是我買過的這類盤子中最最最最白的一件。底胎雪白,釉面瑩潤,質(zhì)感很好。 這類碟子的原型就是所謂的婆羅子,類似于法門寺地宮中出土的帶圈足的盤子,有明確記載為婆羅子,另有類似的五曲花口盤,不過是平底的 第四件:晚唐越窯花口盤 這件器物的原型在法門寺地宮里面也能找到原型。 這件盤子的出筋做的十分規(guī)矩。尺寸也比較大。 底足滿釉,裹足支燒。 第五件:晚唐越窯針刻花卉紋盤 這件盤子和上面一件器物造型類似。上面有針刻的荷葉紋飾。類似的器物在大英博物館也有一件類似的。
唐代的器物有印花和刻花紋飾的很少,基本都是以素工為主。這種紋飾的裝飾效果很明顯是受到了金銀器上紋飾的影響。為了逼真的模仿金銀器,連上面的鏨刻的紋飾都體現(xiàn)出來,才在瓷器上面進行紋飾的裝飾。對于邢窯來說,更多的是用模印方式去體現(xiàn),對于越窯來說,更多的是以針刻的方式去表達。這可能是南北的差異吧。 本件拍品 上海博物館所藏的一件唐代大中五年(847年)紀念款的執(zhí)壺上面也有類似的刻花紋飾。這件盤子的制作年份應該與此較為接近。 上海博物館藏類似紋飾執(zhí)壺(紀年款) 總結(jié): 看過這幾件器具,就可以看出來,瓷器上的這種“出筋”、“倭角”都是仿造金銀器的造型;“針刻紋飾”的靈感也是來自于金銀器上的圖案原型。 通過這次拍賣的器物,相信大家一定對仿金銀器造型的瓷器有一定的概念了。說不定,大家還有一些自己的獨特理解,也可以告訴我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