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與佛結緣【雅昌“中國攝影新勢力”系列之馬海明】2015-10-16 11:15:02 來源:
雅昌藝術網專稿
摘要:酷愛攝影的馬海明,專心拍攝五臺山,近乎癡迷。2006年,還歸依佛門,成了山西五臺山的居士,法號“悟慈”。近年來,他總是隔三差五就出現(xiàn)在山上,幾乎成了專職攝影師,把各種法事活動全面地記錄下來。用攝影傳播佛教文化,也用佛理指導自己攝影,指導自己做人做事。 作為三寶… 推薦關鍵字
攝影與佛結緣
酷愛攝影的馬海明,專心拍攝五臺山,近乎癡迷。2006年,還歸依佛門,成了山西五臺山的居士,法號“悟慈”。近年來,他總是隔三差五就出現(xiàn)在山上,幾乎成了專職攝影師,把各種法事活動全面地記錄下來。用攝影傳播佛教文化,也用佛理指導自己攝影,指導自己做人做事。
作為三寶弟子(統(tǒng)稱為居士),酒可以喝,肉可以吃,但是信仰卻是堅定的,做好人做好事的規(guī)則是一定要做到的。馬海明是中國佛教攝影協(xié)會理事兼山西分會會長,也是中華網《龍影周刊》主編、中華網《華人佛教》采編部主任,他以一種虔誠的責任,不斷向外發(fā)布圖片信息,傳播五臺山佛教文化。
黛螺頂是整個五臺山重要的寺廟,高聳巍峨,壯嚴宏偉。1080級大智路臺階,路漫漫,攀登難。民間有登黛螺頂,相當于將整個五臺都拜到了的說法,因此,這里各色信徒云集,香火極旺,佛事活動也非常豐富。精通攝影的馬海明,運用自己所長,經年累月地為大螺頂義務拍攝,實在是干了一件大好事,拍到很多常人見不到更拍不到的場景。
誠信佛教,通曉佛理,熟悉各種法事活動的規(guī)矩,使馬海明能夠快速站位準確,既能拍到,又能拍透,這是非常難得的。馬海明海量地拍攝,為五臺山積累了豐富的影像資料。他秉承五臺山文化的深厚積淀,將對景觀的理解、對佛教的正解、對人生的開解都融入到自己摯愛的攝影之中,無論是構圖還是用光,馬海明的攝影圖片都體現(xiàn)了對佛教的正信和佛教圣地的熱愛。
通過佛教師父的精心指導,馬海明細心體悟文殊菩薩的智慧精神,他將文殊智慧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不僅用善巧處事,而且以智慧來拍照。文殊菩薩的直截、通達、干練、超絕的風格都在他的自己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也為他的攝影打下了非常深厚的基礎;隨著攝影技術和藝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他又將自己對生命的理解融入攝影,在攝影作品中加入了“生命”的元素。漸漸的,通過攝影,走向了一條深度探索人生的道路。 馬海明多次受邀參加全國及國際攝影大賽,有多幅攝影作品在instagram(全球圖片分享網)的各攝影單元入選最佳攝影圖片。
《五臺圣境》之一
《五臺圣境》之二 《五臺圣境》組照(四幅),根據(jù)五臺山最早的一部志書《古清涼傳》所描述的四種境界進行拍攝,以一種極富靈感的表現(xiàn)方式,再現(xiàn)了五臺山的自然圣境和人文圣境。
《智慧信仰》組照之一
《智慧信仰》組照之二
《智慧信仰》組照之三
《智慧信仰》組照之四 《智慧信仰》組照表現(xiàn)五臺山最大的尼眾佛學院普壽寺尼眾大年初一小朝臺的盛況。 “五臺山文殊信仰,其核心乃智慧信仰,朝拜五臺山黛螺頂,俗謂‘小朝臺’,清涼尼眾年初一,發(fā)愿同登大智路。虔禮文殊,一步一拜;信念篤定,風雪無礙。寒風里,挺立的是文殊信仰;白雪中,涵化的是文殊智慧”。
不論拍山還是拍廟,在所有相關佛教主題的攝影活動中,除了獲取稱心的作品外,馬海明始終結合佛教理論指導攝影技術。他說:“攝影只是一個方面,從佛教來說,更應該通過‘攝影’來‘攝心’,而要想‘攝心’,就要注意常攝‘六根’(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意根),這才是一種更加智慧的修行方式”
|
|
來自: zzm1008圖書館 > 《佛教 寺 庵 堂 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