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識字悲劇始 (一) 閱讀是與大師的靈魂交談,寫作是與自己的靈魂交談,而這都是精神生活的方式。 ——周國平 識字。讀書。寫作。 一點點地領略大千世界,一步步地學會表達思想。 古代文人如此,現(xiàn)代人亦是如此。一篇又一篇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一代接一代大師的出現(xiàn),鑄就了中華五千年璀璨的文化。 (二) 人生識字憂患始。 ——蘇東坡 看書時,讀到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先生在《石蒼舒醉墨堂》首聯(lián)便寫下的這樣一句話,可是我一直無法理解。 查閱了一些資料,找到了這樣的解釋:人若不識字,樸實自然過一生;識了字,就有了思想,有了感情,有了憂國憂民的心,有了世界大同的念。如此,如何不憂?這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宋代文學家范仲淹也曾在岳陽樓上留下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古人憂,憂的是天下。 古人讀書識字是為了天下蒼生,更有先輩周恩來之少年鏗鏘誓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今人識字,不知為何? 且看今日盛世,天下太平,捧著書本坐在寬敞明亮教室里的孩子們,既不用擔憂生活,又享受著與時俱進的學校教育,卻深深地被升學的壓力所困惑。孰不見兒童未進小學已識字數(shù)千,小學生課余奔波于興趣班,初中生假期忙碌于補習班,高中生更是日日兩頭見星星。如此忙碌,如此繁重的學業(yè),在80、90后身上愈演愈烈。老師填鴨式的教學,家長一遍遍苦口婆心地告誡,擇校升學似乎成了我們識字讀書的最高目標? “負米當時原可樂,讀書今日反成災”,袁崇煥所見于我心有戚戚也。現(xiàn)在想來,倘若現(xiàn)代物質(zhì)文明束縛了我們的思想抱負,而社會以國情為理由阻礙我們的教育改革,這真可謂是,人生識字悲劇始? (三) 人生就像茶幾,上面擺滿了杯具。 ——網(wǎng)絡經(jīng)典語錄 杯具,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很熱門的詞語。一次全區(qū)統(tǒng)考,一篇考場作文,我似乎看到了屬于我們這一代的悲劇。 那是第一次參加區(qū)統(tǒng)考,當時緊張的畫面還清晰地印在我腦海中。一篇高分作文,著實讓我高興了很久??墒?,當自己發(fā)到試卷,滿心歡喜地想再次欣賞一番自己的作文時,揚起的嘴角漸漸掛下了,原先的喜悅剎那間幻化為一種迷茫。一篇除了華麗的語言之外,一無所有的空洞作文,在區(qū)統(tǒng)考中贏得的高分,居然讓我如此興奮,如此滿足。 我們成天地讀書,以至于遠離了家庭生活,遠離了社會實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我們不知道家人為我們求學所付出的艱辛勞動,也體驗不到社會轉(zhuǎn)型的價值沖突,更理解不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民族期望。 “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分數(shù)蒙蔽了眼睛,迷惑著自己的心靈。升學壓力蠶食著讀書的樂趣,遠離生活的寫作越來越枯燥乏味。人生的茶幾上,杯具還在不斷增加…… (四) 我們寫作的理由,歸根結底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個人靈魂的尊嚴浮現(xiàn)出來,將光線投在上面,敲響警鐘,以免我們的靈魂被體制糾纏和貶損。 ——村上春樹 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的這句話和開頭周國平的那句話一樣,都提到了靈魂。那些華麗而膚淺的文字是不足以去呼喚我們的靈魂的,而恰恰被我們這一代人所追捧。曾幾何時,創(chuàng)新網(wǎng)絡文字成了青少年的時尚,什么“囧”、“槑”和“火星文”,只是標新立異、嘩眾取寵罷了。 更糟糕的是,新生代的思想比文字功夫更劣。且看一例:父親是大學老師,他在批改80后大學生上交的論文作業(yè)時,發(fā)現(xiàn)要么是抄襲網(wǎng)上,要么是錯別字滿天飛,全篇文章不知所云的占了大多數(shù)。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既認真讀書,又關心國家。我們不能跪倒在書本面前,也不能跪倒在大師面前,而唯有獨立思考才能讓靈魂站立起來。 (五) 我們要有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 ——七堇年 正當心中的疑問在盤旋,現(xiàn)實與心的摩擦之際,終于看到一位80后作家的這句話。我意識到,弱小的自己無法與社會抗衡,只有將自己的夢想珍藏。 然而我只是不甘心,不甘心讓自己的年華葬送于一方課桌之間。所以,我要讀書。是的,唯有讀書,才不愧于識字的付出。既然沒有真情實感,那就要創(chuàng)造;既然沒有思想,那就要創(chuàng)造;既然沒有大師,那就要創(chuàng)造!跪下來的靈魂,要站起來;低下頭的夢想,要綻放! 命運就是為了被打破而存在的。讀書,思索,創(chuàng)造——這才是長期輾轉(zhuǎn)于浮塵中的我們“80后”、“90后”所應有的姿態(tài)。唯有如此,方可強大,唯有如此,我們方可在“作文”而不是“文章”的小圈子中真正地微笑。厚積薄發(fā),揣心中之夢,礪十年之劍,渡應試之泅,識今人之字——今人的識字不能再如此令人啼笑皆非,為了靈魂的崛起,為了不讓生命只轉(zhuǎn)燭于虛浮之間,我,不,我們,要改變。 人生識字悲劇始,人生著文喜劇終。 杭州文瀾中學 初三(7)班 徐心怡 點評: 很巧,面對讀書、識字何為這樣的問題,在校園專供版《讀者》上有這樣的回答,而且作者是一位初三年級的學生,就讀于浙江杭州市文瀾中學。我將此文粘貼在此,我想有些大人們也難寫出這樣深刻和透徹的文章。 讀書、識字何為?每一個讀書人可曾問過自已?作者的質(zhì)問恍若驚雷,讓陷入分數(shù)、應試泥沼中的茫然的師生警醒。古人心懷天下蒼生,讀書識字便有了“不安分”之心和自由馳騁的靈魂,又豈能無憂?令人讀書識字,多為世俗所羈絆,成績、升學、名利.....蒙蔽了讀書人的心靈,是以讀書識字者遠離了生活,把文字作為矯揉造作的宣泄物,視文字為虛妄的符號,對大師的思想不加思考地頂禮膜拜,卻少有獨立的靈魂與不同的聲音,讀書識字作為豐富思想、砥礪靈魂的意義已蕩然無存。無怪乎小作者慨嘆“人生識字悲劇始”。我們驚詫于作者廣博的閱讀視野的同時,更為她振臂吶喊——讀書、思考、創(chuàng)造,使靈魂站立,使夢想綻放,使現(xiàn)實改變——的勇氣和信念而嘆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