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云手 編輯/瓦力 ⊙ 校對/霜石 I導讀:一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被中醫(yī)成功治愈了。但作者卻在醫(yī)患皆大歡喜之后,思考了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其實,問題是各個角度的,還不止作者提到的這些。歡迎您寫評論,匯集和反思一下臨床思維中的弊病。 一例特殊的“冠心病心絞痛” 看了書友會治療冠心病的文章,筆者也想起交流得來的一個比較特殊的“心絞痛”病例,供大家思考。 一位85歲的老太太,自覺前后心放射狀刺痛,即所謂背痛徹心,心痛徹背,之前沒有心絞痛病史,去某三甲醫(yī)院檢查,診斷為“冠心病”,要裝支架。病家在該醫(yī)院有熟人,認為似乎不是裝支架的指證,憑其經驗覺得是脊柱上的問題,但具體原因不明,雖然西醫(yī)檢查手段查不出什么,但是放棄支架方案是可以確定的。 因為有了脊柱這條線索,病人輾轉找到了中醫(yī)按摩王醫(yī)生。因為他有一套結合西醫(yī)解剖學和中醫(yī)經絡學的脊柱推拿手法,手感很好。王醫(yī)生用手法觸壓胸椎,確診有一節(jié)椎體上的副韌帶脫落了,脫落傷口處有病理性液體滲出。按王醫(yī)生的比喻是:病理性滲出液刺激傷口,等于在傷口上撒鹽,所謂的“心絞痛”就產生了。而治療方法是用手法將滲出液擠出傷處,再將脫落的韌帶推回原位。前后施用手法3次,每次1小時,痊愈!醫(yī)患皆滿意。 分析:每當聽到背痛徹心、心痛徹背,很多中醫(yī)馬上就能想到瓜蔞薤白半夏湯,筆者相信用此方也能治愈老太的心痛。很簡單,這三味藥對于脊柱上傷口的滲出液是有效果的,背乃胸之府,陰濁痹阻胸陽而生胸痹以此方主之,而傷口滲出液不就是“陰濁”嗎? 但問題來了,用瓜蔞薤白半夏湯治愈算是根治了嗎?顯然那脫位的韌帶靠這個方子是回不去的。筆者以為,服藥后那根回不去的韌帶對病人近期的生活不會有多大影響。因為,脊柱上的韌帶很多,相互協(xié)調,具有一定的代償能力,就像平時我們晾曬衣服用夾子,總是有余量的,少掛一根暫無大礙;但從遠期來說卻難保不復發(fā)??梢哉f,瓜蔞薤白半夏湯去掉的只是傷口受到的刺激。 那么,手法將韌帶推回原位該算根治了吧?深入思考一下,也沒有。這韌帶怎么會脫出來的?患者85歲高齡,肝腎一定不足,肝合于筋,肝腎同源,其不足而致“筋馳縱緩,不能收”。下面該怎樣治療就不言而喻了。說到這,筆者想起了《金匱要略》上的話:“師曰:夫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也。” 不能把書念死了。 中醫(yī)是分科了,但中醫(yī)思維不能因為分科而狹隘呀! |
|
來自: 中醫(yī)知識學習館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