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fā)作)輕癥階段中醫(yī) 診療方案(試行)
方案說明:本方案適用于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fā)作)以喘促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不伴有呼吸衰竭的輕癥患者。 一、診斷 (一)疾病診斷 1.中醫(yī)診斷:參照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發(fā)布的《中醫(yī)內(nèi)科常見病診療指南》(ZYYXH/T11-2008)。 (1)氣短喘促,呼吸困難,甚至張口抬肩,鼻翼煽動,不能平臥,口唇發(fā)紺。 (2)多有慢性咳嗽、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勞累而誘發(fā)。 (3)呈桶狀胸,叩診呈過清音,心濁音界縮小或消失,肝濁音界下移。兩肺呼吸音低,可及干、濕性啰音或哮鳴音。或肝腫大,下肢浮腫,頸靜脈怒張。 (4)合并感染者白細胞總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可增高。 2.西醫(yī)診斷:參照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的相關(guān)標準。 (1)具備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常見原因,如氣管-支氣管感染,主要是病毒、細菌的感染。部分病例加重的原因難以確定,環(huán)境理化因素改變可能有作用。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主要癥狀是氣促加重,常伴有喘息、胸悶、咳嗽加劇、痰量增加、痰液顏色和(或)黏度改變以及發(fā)熱等,此外亦可出現(xiàn)全身不適、失眠、嗜睡、疲乏抑郁和精神紊亂等癥狀。 (3)出現(xiàn)運動耐力下降、發(fā)熱和(或)胸部影像異常時可能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征兆。氣促加重,咳嗽痰量增多及出現(xiàn)膿性痰常提示細菌感染。 (4)與加重前的病史、癥狀、體征、肺功能測定、動脈血氣檢測和其他實驗室檢查指標進行比較,對判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嚴重程度甚為重要。 (二)證候診斷 1.外寒內(nèi)飲證:受涼后出現(xiàn)頭痛、身痛,發(fā)熱畏寒,咳嗽,氣急,喉中痰聲漉轆,痰色白清稀,胸悶氣憋。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滑,脈浮緊或弦緊。 2.風熱犯肺證:發(fā)熱,惡風或惡熱,頭痛、肢體酸痛,咳嗽咽痛,氣急,痰黃質(zhì)稠,舌質(zhì)紅,苔薄白或黃,脈滑或脈浮數(shù)。 3.痰濁壅肺證:咳嗽喘息,咯唾痰涎,量多色灰白,胸脅膨滿,氣短,不得平臥,心胸憋悶。苔白膩,脈弦滑。 4.肺氣郁閉證:常因情志刺激而誘發(fā),發(fā)時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氣憋,胸悶,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鳴不甚,或無痰聲。平素多憂思抑郁,失眠、心悸。苔薄,脈弦。 二、治療方案 (一)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中成藥或靜脈使用中藥注射劑 1.外寒內(nèi)飲證 治法:散寒解表,宣肺平喘。 推薦方藥:小青龍湯加減。麻黃、桂枝、細辛、干姜、制半夏、白芍、五味子、炙甘草等。 中成藥:小青龍合劑等。 2.風熱犯肺證 治法:疏散風熱,清肺平喘。 推薦方藥:銀翹散合麻杏石甘湯加減。金銀花、連翹、竹葉、荊芥、牛蒡子、淡豆豉、桔梗、麻黃、杏仁、生石膏、甘草等。 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橘紅丸等。 中藥注射劑:熱毒寧注射液等。 3.痰濁壅肺證 治法:化痰宣肺,降濁平喘。 推薦方藥:寬胸理肺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加減。麻黃、杏仁、瓜蔞仁、瓜蔞皮、半夏、薤白、地龍、蘇子、白芥子、萊菔子、葶藶子、橘紅、法半夏、前胡、茯苓等。 中成藥:猴棗散等。 4.肺氣郁閉證 治法:開郁宣肺,理氣通絡(luò)。 推薦方藥:五磨飲子加減。木香、沉香(后下)、檳榔、枳實、臺烏藥等。 (二)針刺治療 疏風解表,取風池、列缺、外關(guān)等穴;清熱解表,取風池、大椎、曲池、合谷等穴;平喘取定喘、大椎、天突、肺腧等穴;化痰取豐隆、魚際等穴;胸悶取內(nèi)關(guān)、膻中等穴。 可選用針刺手法針療儀刺激20分鐘,每日1~2次。 (三)穴位外敷 外寒內(nèi)飲證、痰濁壅肺證可選用穴位敷貼:將白芥子、川椒目各等份,全蝎適量共研末,用姜汁調(diào)拌后,摻入冰片適量,外敷雙側(cè)肺俞、膏肓俞、四花穴、膻中穴,以皮膚灼痛難忍,發(fā)皰,潰爛為度。每日1次。對皮膚過敏者慎用。 (四)超聲霧化吸入 超聲霧化儀內(nèi)加入生理鹽水10ml、痰熱清10ml霧化吸入。每日2次。 (五)護理 護理內(nèi)容包括健康教育、合理氧療、保持氣道通暢、有效排痰、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及生活指導。 三、療效評價 (一)評價標準 1.證候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喘病”病癥相關(guān)標準擬定,證候積分率=(治療前的證候積分-治療后的證候積分)/治療前的積分×100%。 臨床控制: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率≥95%; 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率≥70%; 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zhuǎn),證候積分率≥30%; 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明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不足30%。 2.呼吸困難程度的評估 可用MRC呼吸困難量表進行評價。 0級:除非劇烈活動,無明顯呼吸困難; 1級:當快走或上緩坡時有氣短; 2級:由于呼吸困難比同齡人步行得慢,或者以自己的速度在平地上行走時需要停下來呼吸; 3級:在平地上步行100m或數(shù)分鐘后需要停下來呼吸; 4級:明顯的呼吸困難而不能離開房屋或者當穿脫衣服時氣短。 (二)評價方法 1.入院當天記錄中醫(yī)癥候積分,按MRC呼吸困難量表評估患者呼吸困難的嚴重程度,評估患者意識障礙狀態(tài)。 2.治療后第1、3、7天重復對中醫(yī)癥候和呼吸困難程度進行評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