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潘金蓮的遭遇是那個年代的悲劇,是封建倫理的殯葬品,其中也不乏有令人同情的地方,巴蜀鬼才魏明倫還曾為此編了一出奇劇為其鳴冤,但劇中控訴的也只是舊倫理,而潘金蓮勾結(jié)奸夫謀殺親夫的行為畢竟不為世人認可。而且,《金瓶梅》不過是一部艷情小說,《水滸傳》中西門慶與潘金蓮的風流韻事也應是憑作者的好惡虛構(gòu)而成,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還得兩說。時過境遷,如今這兩地政府竟然將她提升到“文化名人”的層次對外當作金字招牌廣而告之,再胡搞些意淫的演出,也美其名曰“文化”活動,對旅游的人群來說,這和在旮旯里花三五元錢縮頭縮腦蹩進“蒙古包”看色情演出又有什么區(qū)別?按照這兩地政府的說法,江蘇南京更有理由有搞個“秦檜文化城”,因為秦檜畢竟是登進士第,官至御史中丞,能做錦繡文章,更兼有一手好書法(據(jù)考證宋體還是出自他的手筆),論文才論權(quán)威,潘金蓮根本無法與其相提并論。河北人也大可以為“九千歲”魏忠賢建個故居,設個文化區(qū)什么的。當然,潘金蓮是女子,女子得論美貌,那么傳說中的妲己更值得考證其出身地了(其父應是商紂時的翼州候,在下愚昧,也不知古時的翼州是現(xiàn)今何地。)而古往今來的女強人之一“西太后”那拉氏更是色藝雙絕,還能憑著“垂簾聽政”操縱中國近代史上相當長的一段時期,所以,安徽省應該以“文化”的名義給她再建上一座皇宮以作紀念。再退一步言,如果說淫亂也是一種文化,古時一些人盡可夫的妓女比起“金”、“瓶”、“梅”三女猶有過之而無不及,可供考證的人就更多了。不過,如此下去,恐怕老祖宗的顏面都要給這些“聰明絕頂”的“文化人”丟光了。不過,借“文化”之名扼殺并沾污文化也確是一些手握權(quán)杖的“文化人”的拿手好戲。隋煬帝曾對他的大臣楊素夸耀自己的文才也是滿朝第一,于是造就了“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文化斷層。如今,這一幕仍將上演,甚至于變本加厲,我們也無力阻止,只能借言論自由的名義發(fā)發(fā)牢騷罷了。 |
|
來自: wangyong670 > 《金瓶梅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