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我市夏糧生產克服了秋收秋種進度慢、春季低溫冷害、后期病害等不利影響,抓住了冬季氣溫偏高和中后期相對有利的氣候條件,狠抓春季田間高效管理和抗逆應變措施的落實,最終實現(xiàn)了夏糧和小麥再獲豐收。今年夏熟豐產主要得益于:一是主推品種和主推技術大面積普及應用,抗災應變措施主動積極到位,基礎較好;二是高產創(chuàng)建、保護價收購、良種補貼、一噴三防等各項惠農政策落實到位,保障有力;三是氣候條件總體有利,越冬期氣溫異常偏高,促進了晚播麥苗情轉化,后期未出現(xiàn)大面積高溫逼熟,有利于籽粒灌漿充實,促進了大面積平衡增產。但是,夏糧生產上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突出問題:一是稻麥兩熟茬口季節(jié)緊,晚播小麥面積較大,嚴重制約高產穩(wěn)產;二是農機農藝不配套,秸稈還田配套技術不到位,嚴重影響播種質量和壯苗基礎;三是漬害、凍害、紋枯病、赤霉病、白粉病、等自然災害威脅年年都可能發(fā)生;四是現(xiàn)階段農業(yè)生產由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向適度規(guī)模經營轉變,原有的服務內容和方式不能保證大面積生產技術到位率。因此,在連續(xù)多年增產的高起點上,明年夏糧生產連續(xù)增產的難度較大。
秋播工作事關明年夏熟乃至全年糧食豐收的基礎,只有狠抓秋播工作落實,才能贏得全年糧食生產主動權。各地要高度重視,全面把握秋播形勢,認真分析存在問題,把秋播技術指導工作落到實處。全市秋播生產的指導思想是:以優(yōu)化品種布局、搶抓秋播進度、主動防災應變、提高播種質量為重點,以落實主推技術和高產創(chuàng)建為抓手,加快主推技術集成應用與示范推廣,努力擴大技術到位率和覆蓋面,全面夯實秋播基礎。具體技術意見如下:
一、推介優(yōu)良品種,優(yōu)化品種布局
我市是我國傳統(tǒng)主食專用小麥的最優(yōu)勢生產區(qū)域,要堅定不移地推進小麥品質區(qū)域化布局,推廣優(yōu)質中筋小麥品種。大面積生產用種要努力突出農業(yè)部門主推品種地位。一是要根據(jù)茬口類型和耕播方式科學選用品種。①旱茬麥主推揚麥16號,做到適期精量播種。②早中熟稻茬麥,主推寧麥14號、揚麥16號,示范揚麥23,做到適期半精量播種。③遲熟稻茬,晚播小麥應選用耐晚播、耐密播,抗倒性好,容納穗數(shù)多的品種,主推寧麥14號,播期播量要配套。二是要根據(jù)品質區(qū)域化布局選用品種,①湖蕩農區(qū)、中部農區(qū)與圩南農區(qū)應以中筋小麥為主;圩里弱筋小麥地區(qū)可以遵循自主選用原則,種植寧麥13號等品種。但寧麥13號重感白粉病,抗寒性特別是對倒春寒的抗性極差,須加強技術配套。②大麥應向圩里、圩南地區(qū)集中,主推品種為蘇啤4號、蘇啤6號和揚農啤7號。各地要加大因種配套技術的宣傳力度,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品種增產提質潛力。
二、搶抓秋播,進度適期適量播種
稻茬小麥總體茬口偏晚,播種季節(jié)緊,秋播工作要突出“搶”字,“搶季節(jié)、促早發(fā)、爭壯苗”,根據(jù)茬口早遲、土壤墑情、勞動力及機械動力配置等情況,靈活選擇淺旋耕人工撒播、淺旋耕機條(勻)播、稻田套播、零共生稻草覆蓋還田種麥等適宜的種麥方式,強化技術配套,全面提高秋播質量千方百計提高秋播關鍵技術到位率,盡可能減少晚播晚苗,避免粗放種植、爛耕爛種現(xiàn)象,確保一播成功,實現(xiàn)齊苗、勻苗、壯苗。
播種前強調“拌種”和“曬種”。每10公斤麥種用6%立克秀(戊唑醇)4毫升或2%麥管家(戊唑醇)10克拌種預防小麥紋枯??;播前應曬種2-3天。
適宜的播種量應根據(jù)播期、播種質量、耕播方式、肥水條件等因素靈活調節(jié),避免早播不稀、晚播不密現(xiàn)象的普遍發(fā)生。適期播種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種,基本苗控制在8 萬~16 萬之間;遲于播種適期,要適當增加播種量,每晚播一天增加 0.5~1 萬基本苗,最多不超過預期穗數(shù)的 80%。適期播種種子發(fā)芽率正常情況下,可根據(jù)“斤種萬苗”原則確定播種量,晚播、氣溫較低條件下田間出苗率下降,斤種成苗 6~7 千,需適當加大播種量。具體時間來看,10月25日前播種的應以分蘗成穗為主,10月26日至11月15日播種的應以主莖分蘗成穗并重為主,11月15-20日應以主莖成穗為主,11月20日以后則應以獨稈栽培為主。各地可參照下表并根據(jù)本地生產實際進行調整。
小麥播期播量優(yōu)化配套參照表
注:表中數(shù)據(jù)以近幾年生產中的平均值推算,各地應以具體田塊、具體品種和具體耕播方式提前做好田間成苗率試驗。
三、農機農藝配套,抓好秸稈還田
隨著秸稈禁燒力度的加大,秸稈還田是秸稈綜合利用的主要途徑,也是培肥地力的有效措施。但水稻秸稈全量機械還田具有秸稈總量大,低溫旱作持續(xù)時間長,秸稈腐爛分解慢,受氣候影響大,季節(jié)緊張矛盾突出等特點,如果秸稈還田不到位,易造成秋播進度慢、缺肥干旱、僵苗不發(fā)、凍害死苗等,嚴重影響小麥播種質量和壯苗安全越冬。有條件的地區(qū)可穩(wěn)步推進,關鍵是一方面要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培訓好農機人員;收割前7天斷水,預降稻田墑情,營造良好的土壤墑情。另一方面農機農藝要配套:一是水稻收獲機械要普及切碎、勻鋪裝置。碎草切碎長度控制在6厘米以內,留茬高度10厘米以下,碎草勻鋪不到位需人工鋪助撒勻,無起堆現(xiàn)象。二是因地制宜采取耕翻、旋耕等方式進行滅茬埋草整地,提高整地質量,創(chuàng)造小麥適播條件。耕翻滅茬埋草是提高秸稈還田質量的有效方式之一,有條件的地方可大力推廣犁旋一體秸稈還田作業(yè)機。旋耕滅茬埋草關鍵在于機械動力要足(75馬力以上機械)、墑情適宜,確保旋耕埋草深度穩(wěn)定在15-20cm,防止稻草富集于播種層,碎土大小控制在3cm以下,覆蓋率高,稻草覆蓋率達90%以上,作業(yè)后的田面平整。要盡最大努力杜絕小型手扶拖拉機旋耕埋草作業(yè)。三是播后適度鎮(zhèn)壓。一定要做到泥草緊實無空隙,種、土緊密結合;防止吊空苗及土壤跑墑,防止干凍死苗。四是基肥中增施氮肥。全量施足基肥和秸稈腐熟劑,一般基肥中應增加總施氮量10%左右的氮肥,防止秸稈腐熟過程耗氮影響壯苗。五是因地制宜選擇稻田套播稻草全量覆蓋播種方式。土壤粘重、濕度大的稻茬麥地區(qū)通過耕翻、旋耕方式秸稈還田難度較大,可采用稻田套播稻草全量覆蓋播種方式,應盡可能做到適期套播,縮短共生期,早播田塊水稻收獲前0~5天內套播為宜,遲播田塊水稻收獲前5~10天內套播為宜,水稻收獲時確保做到碎草、勻鋪,麥苗3葉1心前及時做好追肥、化除、開溝覆土等田間管理工作。播種后要深開內三溝,深度達標,內外暢通。同時要窨水沉實,使種子吸水達發(fā)芽標準,不回芽不漲漿,泥草進一步充分彌合沉實,土壤不板結。
四、突出主推技術,強化集成示范
“小麥機械條(勻)播高產栽培技術、小麥精確定量高產栽培技術、秸稈還田小麥全苗壯苗技術、稻田套播小麥高產栽培技術、晚播小麥獨稈栽培技術”等小麥生產主推技術,是針對提高播種質量、高產栽培和防災減災等提出的配套技術措施。各地要因地制宜加強主推技術集成應用和示范推廣,提高關鍵技術到位率。要積極培育并充分發(fā)揮機耕作業(yè)專業(yè)化服務優(yōu)勢,大力推廣機條(勻)播,高產創(chuàng)建萬畝片要加大機械條播推廣力度,力爭全覆蓋。騰茬及時且墑情適宜的稻茬小麥,可選用2BG-6A型等免耕條播機,一次作業(yè)完成滅茬、淺旋、播種、覆土、鎮(zhèn)壓等工序,實現(xiàn)精確定量播種,行距20-25cm,播深2-3cm;騰茬較遲、土壤含水量較高(土壤相對持水量大于80%)的稻茬小麥,大力推廣機械勻播。各萬畝示范片要加強主推技術集成應用,并通過對照比較、現(xiàn)場展示等生動易懂方式組織基層農技人員和種田大戶現(xiàn)場觀摩培訓,普及提高主推技術集成應用。遲熟爛墑稻茬,可采用零共生套播稻草切碎覆蓋還田種麥技術。該技術對機械動力要求不高,勞動強度低,在“雙禁”與務農主體老齡化加劇的形勢下,比較適合當前農村實際,各地可加強示范,集成配套熟化技術,實現(xiàn)秸稈輕簡利用與晚茬爭早播奪高產。該技術可概括為8個字,即“雙套、雙還、雙蓋、雙洇”。雙套:套種套肥,控制共存期0-3天,種肥雙套。雙還:即稻樁站立還田與稻草切碎覆蓋還田2種還田模式,機收時留茬高度20-25cm,其余稻草切碎長度控制在6cm以下,并均勻拋灑覆蓋,控制覆草厚度3cm,并輔以人工勻草,提高均勻度。雙蓋:就是泥蓋草,草蓋麥,雙層覆蓋。在播后冬前田間墑情適宜時一定要機開墑覆土,在稻草表面均勻覆蓋一層1厘米厚細土。雙洇:即2次洇水,第一次在稻草覆蓋后洇水促出苗;第二次在越冬期間持續(xù)干旱或預報嚴重霜凍,應在前一天傍晚洇一交水,使覆蓋的稻草表面全部濕潤。出苗后應人工移密補稀,特別是大腳塘應填平補苗。晚茬口應采用獨稈栽培技術。該技術特點是加大播量,以密補晚以穗定苗,爭足穗;穩(wěn)氮后移,前控后促,以肥補晚,爭大穗。優(yōu)選早熟、穗粒協(xié)調、耐密植品種;減氮控苗防倒伏,氮肥前控后促防早衰。
五、施足基肥苗肥,提高運籌水平
基肥要足,苗肥要早,肥料運籌合理?;蕬杂袡C肥與包裹型復合肥為主,速效氮肥為輔,并在旋耕或耕翻前施入,苗肥應在1葉1心期左右施用。避免施用單一肥料,氮磷鉀配比為 1 : 0.4~0.6 : 0.4~0.6。我市是水資源豐富地區(qū),但小麥肥水協(xié)同性差,針對近年來我市小麥耕播方式差異性大、苗情復雜的實際,要科學調整施肥技術思路。一是要根據(jù)播期,結合實際生產力水平來確定目標產量,根據(jù)目標產量調整施肥定量。早播稀播要調高施肥總量,晚播密播要調低施肥總量。二是調整肥料運籌比例。氮肥施用比例宜采用基肥:壯蘗肥:拔節(jié)肥:孕穗肥為 5 : 1 : 2 : 2 的運籌方式(大面積生產中可采用基肥:壯蘗肥(或平衡肥) :拔節(jié)肥 5 : 1 : 4)。適期播種小麥在施足基肥基礎上,要注重促蘗肥施用,促壯苗早發(fā),后期適當追施孕穗肥。晚播獨稈栽培小麥在降低氮肥總用量的同時,側重基肥與拔節(jié)肥,氮磷鉀肥運籌均采用基肥、拔節(jié)肥各半的方法,嚴格控制返青期施肥。三是肥水要協(xié)同,科學主動施肥。要按群體質量栽培要求進行主動科學洇水施肥,改變傳統(tǒng)的等天下雨被動施肥習慣。關鍵是施準、施足、施好小麥拔節(jié)孕穗肥。第一要施準,基部拔節(jié)是前提,葉片轉色是關鍵。第二要施好,就是要做到肥水協(xié)調,墑情適宜。有條件地區(qū)應加大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推廣速度。
小麥不同播期肥料運籌技術調整參照表
六、主動抗災應變,促進高產穩(wěn)產
適期適量播種,提高播種質量,實現(xiàn)壯苗越冬,是最重要的抗災基礎。除此之外,還應當落實好以下措施:一是三溝配套,排澇降漬?!胞溙镆惶诇希瑥姆N喊到收”要高標準健全內外三溝。預防大雨悶種、積水漲漿、干旱回芽和除草劑“濕藥害”的最有效手段。外三溝標準:隔水溝(毛溝)深100厘米以上,導滲溝(農溝)深120厘米以上,大排溝(斗溝)深150厘米以上。內三溝標準:逐級加深田內墑溝,豎墑深20-25厘米,橫墑深30-35厘米,田邊及兩端出水的豎墑與橫墑,即出水墑深40-45厘米。做到一方麥田,兩頭出水,三溝配套,四面騰空,雨止田干。二是加強播后鎮(zhèn)壓、干旱提早洇水,防凍保苗。秸稈還田稻茬小麥播后要鎮(zhèn)壓到位,提高種子和土壤緊密,促進齊苗全苗和保墑防凍,確保安全越冬。稻茬小麥尤其是板茬直播和稻田套播小麥,要增施土雜肥或增加溝泥、秸稈覆蓋。自然災害應以防為主,高標準的小麥群體質量是一切防災減災技術的基礎。災害發(fā)生后,補救要迅速及時。三是科學化除。突出一個“穩(wěn)”字,確?;踩?,要突出安全性和有效性,避開寒潮來臨前用藥,冷尾暖頭氣溫適宜時打藥,防止藥凍害的發(fā)生。要做到封控結合,適期播種小麥提倡冬前化除,晚播麥應大力推廣土壤封閉處理技術,莖葉處理提倡春季化除。四是適期化控,預防倒伏。小麥主莖4-6葉期用壯豐胺等化控。五是早春大劑量大水量粗噴霧普防重治紋枯病,預防早衰。
2015年9月16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