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兄弟在地板上吃飯 |
碧海銀沙網訊(圖文/特約攝影師
張再漾 編輯/
梁 易 雅 竹)在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下洋鎮(zhèn),有一座僅有七旬兄弟倆的獨特老村莊——下后坑村。該村僅有的二位村民是78歲的竇祥炳和74歲的竇祥康倆胞兄弟,他們都是無婆無仔的孤寡老人,七十多年來,兄弟倆相依為命,不離不棄。
|
集住房廚房工具室一體的塑料棚 |
|
獨特吃醬油方法讓人心酸 |
2015年,筆者經過一番周折后,穿過七拐八灣的山路,尋找到通往下后坑村的唯一一條羊腸小道,進入這個神秘的小山村,呈現(xiàn)在眼前的下后坑村,有著兩“座”分別用甘蔗葉和塑料薄膜蓋起的簡陋屋子,該村三面被海撥幾十米的山嶺包圍著,山上片布著密密麻麻的木麻黃樹,村中是一片連著一片的竹林,村前是田野,田野中種植著甘蔗和青椒等農作物。村中有十幾只大小不一的走地雞正在尋覓食物,正在編織竹器的竇祥炳,看到筆者的到來,一番虛寒問暖后,老人家放下手中的活兒,接過筆者遞上的一支煙,跟筆者用雷州話聊了起來,竇祥炳說,下后坑村自他出世便生活在這個小山村中,當時整條村有13戶人家,有86位村民,男人全是姓竇,由于該村三面環(huán)山村前又有田野阻隔,交通甚不方便,村中從來沒有通電,該村村民除了種植人均不足一畝的水田外,就靠砍伐村中的竹子來編織竹器拿到距離該村十里余外的鎮(zhèn)墟上出售,所得的鈔票悉數(shù)用來購買油鹽,生活過得干巴巴,從上世紀80年代起,該村的村民們,便陸陸續(xù)續(xù)地遷到其他地方去住,而從未去過比鎮(zhèn)墟還遠地方的竇祥炳兄弟,雖一度也想搬離該村,但經濟上的不允許,卻不得不仍守著祖上遺留下來的一間用土坯筑起的茅草房。
|
腿部有嚴重風濕病的竇祥炳老人在水井打水 |
|
竇祥康干活歸來 |
當筆者問及老人家是否結過婚時,竇祥炳說,年輕時,曾經有鄰村的媒人,給他介紹過幾次對象,但每次媒人帶著女方,來到他所在的村莊相親時,看到這個“世外桃源”的境況,結果連飯都沒有吃就走了,生活上的貧困,居住環(huán)境的閉塞,讓他兄弟曾經幻想著結婚生仔的夢漸行漸遠…從1992后,下后坑村就剩下竇祥康竇祥炳兄弟倆。老人家說,他倆兄弟每天荷鋤躬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天黑時,便在山野的小屋子里,點亮起煤油燈,然后兄弟倆人,分工合作,炒自己種植的農家菜,吃完飯后,兄弟倆偶爾聊聊天或者唱一唱雷州歌,接著就睡覺。老人家說他倆在鎮(zhèn)墟上曾經購買過一臺收音機,曾經收聽過湛江廣播電臺的《紅土春秋》節(jié)目,后來那臺簡單的收音機卻被小偷偷走了。
2011年11月22日,在屋里生火燒完水后,兄弟倆因想趕路到其他村莊去看社戲,走時忘了熄滅灶火,沒想到火苗經過柴草蔓延,把祖輩留下來的茅草屋燒個精光,后來兄弟倆便花了幾百元在村中用竹木和塑料布蓋起了一座集住宿,灶臺和工具間一身的簡易棚,在內蝸居至現(xiàn)在。
作為大哥的竇祥炳說,他們兄弟都到了知命年,腿部都患上風濕病,一個左拐另一個右拐,已經無法再去干重農活了,兄弟倆目前靠政府給予的低保金和出售竹器的錢來過生活,筆者現(xiàn)場看到他倆兄弟在一起吃飯時,心十分酸,他們倆把鍋里的魚和五花肉用柴火燒熱后,便放在竹林旁邊的沙土地面上,吃起飯來,他們說,以前的桌子凳子全部被那場大火燒光了,二兄弟只剩二只碗,別人吃飯時醬油是用一個小碟來盛著的,他倆是夾一塊肉便高舉醬油瓶放在嘴里輕呷一口,然后放下,他哥倆說三十多年沒有什么外人在他們的村中吃過飯的!
他們倆夢想有著一間可以避風雨的瓦房,也曾一度想把民政部門給予他們的低保金省下來建造一座二間的瓦房,但人老多病,好不容易存下來的二三千塊錢常常因一場病痛而花個精光,他倆說,在往后的日子里,他們會一以既往,相依為命,不離不棄,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和下后坑村走向滅亡的最后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