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食識地,才是可觀可觸了解這個地方的最好方式。 文、圖 | 黃紙筒 編輯 | 阿七
偶然友人隨口詢問,深圳有何游樂之地,我思前想后甚至眉頭緊鎖,半天答不上來。百度搜索多出現(xiàn)這幾個脫口而出的景點詞,民俗村、世界之窗、大小梅沙,它們概括了深圳特色,卻未最大化呈現(xiàn)本和質(zhì)。想來,以食識地,是可觀可觸了解深圳這座移民城市的最好方式。
“雜”,一字囊括深圳的包容本色,地鐵廣告語也如此直白,“來了就是深圳人”。心寬胃大,便能消化四海美味,遷徙者帶來的自家飲食文化共存一地,像用料多樣的潮州砂鍋粥,沸騰后滋養(yǎng)高樓矮房中的百家人。
深圳聚集著二十多年前廣東各地為謀生而來的客家人、潮州人,賣力打拼安家于此,聊及出身若是同鄉(xiāng),親近感不打一處來,呼友家中宴,誰叫鹽多鹽少養(yǎng)一方水土,食物,是城市人尋根的依據(jù)。
潮州菜可粗可細(xì),高中低檔并存,而客家菜沒太多講究,終不成大氣,但小湯小菜拉攏市民心。隔街一間的客家菜館,菜色家常其貌不揚,全靠味道實在飽藏內(nèi)涵,一如家中老爹,邊幅可不休,樸實不可丟,即便十鞭子打不出一句甜言蜜語,卻愿轉(zhuǎn)頭走向廚房日日炊煙。
深圳出生飲湯二十載,不曉得唱山歌,粵語溜溜嘴卻只懂忽悠兩句客家話,慚愧。有人問是否少數(shù)民族,笑笑,非也,小時聽大人閑扯,我們來自中原,后遷徙到南方。要想淺嘗客家風(fēng)味,不如隨我同四位客家男女分別探尋四家地道小館,通過人與食,體驗這座現(xiàn)代都市中殘余的土鄉(xiāng)情。
客家王 鮮得人一愣一愣 恰好白天家中無人下廚,便硬拉發(fā)小到友誼路上的客家王搓一頓實在熱乎的飯菜。
發(fā)小算是典型的“混血”廣東妹,集合梅苑客家哥與湘妹子的優(yōu)質(zhì)傳統(tǒng)于一身,咬字雖不大清也能喋喋不休嘮粵語,客家方言更不在話下。
巴士顛簸路短車堵,磨蹭到兩點左右抵店門口,里頭還有幾桌人,大叔大媽閑坐著嘮嗑,叼根煙當(dāng)是飯后消遣,一副不趕時間的模樣。速問柜臺大姐是否能進餐,原來下午不停業(yè),晚上開到十二點,最適合好夜宵的老廣。
發(fā)小顧著應(yīng)對工作瑣事把弄手機,扔我一人點菜苦想,那就來一份客家妹都愛的煎釀三寶。豆腐、苦瓜、茄子是鍋中老戰(zhàn)友,一樣不可少,肉餡里加了香菇和魚肉,鮮得人一愣一愣。
▲豆腐、苦瓜、茄子是鍋中老戰(zhàn)友,一樣不可少
大概進食時間太晚,兩人餓得發(fā)慌,第二道菜三杯鴨一上桌,雙筷瞄準(zhǔn)目標(biāo)立馬出手。即便盤邊醬汁點點,也不在乎賣相,入口就知味道對了,甜中帶點酒香,加的是黃酒還是米酒卻不得而知。
▲即便盤邊醬汁點點,也不在乎賣相,入口就知味道對了,甜中帶點酒香
胃容量填到一半時,旁邊桌傳來一句“唔該埋單”,口音略帶喜感,好奇心作祟微微轉(zhuǎn)頭一瞥,滿桌飯菜旁坐著兩位捧腹歪倒的黑個頭異國人,妙,印了那句“入鄉(xiāng)隨俗”。
地址:深圳友誼路5號外貿(mào)食出大廈1樓 麗都酒店后側(cè)
淘滿院 要不要來碗豆腐花? 淘滿園開在老居民區(qū)樓下,老板是位惠州人,一晃眼做了十余年,剛開頭在離這一兩條馬路的小巷里,近年搬了店面,老食客還是惦記著它,來往基本相熟面孔。
老爹算得上典型客家男人,對自家文化向來忠誠,外食十有八九客家菜,惹得母親老嘟噥“也不懂換花樣”。這么多年口味如一,淘滿園成了第三食堂,這回店里還是那位初高中時常見的管事大姐,每次飯后總會問一句“要不要來碗豆腐花?”
廣東不少地方過年都做大盆菜,也就是大雜燴一鍋熟,不中看可也挺講究,食材從上至下擺放規(guī)律。
淘滿園的盆菜例牌種類豐富用量適中,木耳、魷魚、雞雜、西蘭花葷齋樣樣全,下層多放腐竹、豬皮、油豆腐一類,容易吸收上層食材流下來的汁水,好是入味,炸豬皮爽口彈牙當(dāng)選其中之首,也顧不上計算多少運動量才能抵消一頓罪惡感。
▲淘滿園的盆菜例牌種類豐富
都說豬肚雞來源于客家菜,大冬天和親友吃上幾碗立馬身熱胃暖。不知何時起各類餐館皆售,讓人摸不透菜系,可佳物就該遠(yuǎn)揚,用當(dāng)年深入人心的廣州好迪廣告語最能概括,“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小小一鍋豬肚雞,胡椒下得多,但不刺吼,怕是心理作用,喝完覺著胃寒濕氣重的毛病全沒了。雞肉有韌性,店里大概用的是三黃雞,土雞健步如飛換來好嚼勁,我習(xí)慣瀝干湯汁蘸醬油,二者合一,鮮!
▲小小一鍋豬肚雞,胡椒下得多,但不刺吼
滿街客家菜館沒什么稀罕,淘滿園倒有一妙招,餐后送豆腐花,還真有不少人奔著它來。咸甜口味的地域差異暫且擱一邊不談,這家豆花嫩滑不起渣,微甜不膩,好咸之人吃過也會愛上。老爹胃口大時,總會朝管事大姐使眼色,再來一碗。
▲淘滿園有一妙招,餐后送豆腐花,有不少人奔著它來
地址:深圳羅湖區(qū)寶安南路 清慶新村 61號 1 樓(近湖南人)
龍川車田豆腐坊 春夏秋冬不可缺的靚湯 按手機百度地圖,走到八卦一路的粵菜勝記門口,繞了一圈,沒瞧到屏幕上寫著“勝記飯店后側(cè)”的龍川車田豆腐坊。細(xì)問旁邊士多老板娘,在停車場轉(zhuǎn)角處尋到不起眼的瓦磚頂?shù)昝?。要從選址打分,龍川輸?shù)牟恢挂淮蟀搿?/span>
桌上來電振動,河源妹抱怨這犄角旮旯太難找。我知她飯后自會怨氣全消,就憑一口豬肉湯。我倆不常回深圳,在外念湯似渴,一鍋料多味濃慢火細(xì)熬的靚湯對于廣東人而言春夏秋冬不可缺。
上來便是一鍋豬肉湯,里頭豬腸豬肉豬骨一樣不少,時間熬出精華,湯面油花點點,只喝得出甜味。廣東客家人多依山而居,海鮮不是桌上??停倚笾椎呢i成了美食源頭。
▲豬肉湯湯面油花點點,只喝得出甜味
逢年過節(jié)少不了雞肉塞牙縫,二十個年頭下來總結(jié)出這么個定律,居家常備三雞:鹽焗雞、豉油雞、冬菇炒雞。一號為父親拿手好戲,關(guān)鍵在表面鹽抹得是否適量和均勻;二號豉油滲進里層,入味下飯,可惜腌制品總歸不受長輩待見,多被勒令戒口。
河源妹說家里最常做冬菇炒雞,出國讀書吃不著,來這就點一盤吧?!坝妥闾斫兜雷匀缓?,不過雞肉倒是干了些”,她又贊又彈。
▲冬菇炒雞油足添姜味道自然好
菜單上有一道艾葉煎餅,頭一回見。小時候奶奶用艾葉給我們泡澡,一股草藥味聞著便瞌睡,只懂它有去濕止癢的功效,從不知還能食用。
艾葉煎蛋苦得很,怪在我特別喜歡這股中藥勁兒,也不覺得沖,河源妹倒是一口過后再沒碰過。它是種讓人愛憎分明的東西,喜榴蓮、納豆一類的我想來好這口也不出奇。
▲艾葉煎蛋苦得很,怪在我特別喜歡這股中藥勁兒
葷素兩不缺,蔬菜一致通過番薯葉。說不上哪里好,卻老愛吃,大概是加了豬油,口感順滑,既健康又不“齋”。長輩常說,他們小時番薯葉多得沒人要,全用來當(dāng)豬飼料,現(xiàn)在反倒成了桌上肴。飲食習(xí)慣是過去的一種見證,憶苦思甜成了那一輩人的常餐。
地址:深圳福田區(qū)八卦一路 鵬盛村 1 棟勝記飯店后側(cè)
圍龍屋客家食府 同鄉(xiāng)作伴好吃菜 嘗客家菜就該找同鄉(xiāng)作伴,菜肴入口那瞬的表情,餐桌上提起的話題,都在意料之中如出一轍,那和我們記憶里相似的客家情脫不了干系。
與 S 君認(rèn)識多年印象從未改變,二十好幾滿身散發(fā)質(zhì)樸居家男氣質(zhì),話不多做事實在,這年頭少有,也難怪姐妹微信群里大家總為他的戀情瞎擔(dān)心。
摯友相聚普通飯菜也顯得味美,就近約在購物公園對面的圍龍屋,一份例牌鹽焗雞開啟噓長問短的話題。內(nèi)外兼具的鹽焗雞外表金黃賣相“酥”,而里面肉質(zhì)嫩滑,蘸姜蒜醬料,稱得上雞中一絕。
家中沒有焗爐也不要緊,大可靈活應(yīng)變,里外抹鹽置于盤中,蒸熟后雞油流出,將雞汁澆在飯面,胃口大增。 ▲內(nèi)外兼具的鹽焗雞外表金黃賣相“酥”,而里面肉質(zhì)嫩滑
桌上的蛋角煲金黃發(fā)亮,里邊包著肉餡,佐湯汁一口悶特別濃郁,和煎釀三寶的制作原理大抵相似,只是煎后再加水煮,不大“熱氣”,可謂老少皆宜。
▲蛋角里邊包著肉餡,佐湯汁一口悶特別濃郁
四處打探哪還能吃上艾葉糍粑,飯友皆回應(yīng)不知,終不負(fù)有心人讓我在圍龍屋遇見?;蚴枪ば蛱彪s,或是傳統(tǒng)口味已無幾人留戀,找起來甚是費力。奶奶每年過節(jié)都會做幾籠糍粑,這邊喊著腰酸背痛,那邊說再累也要讓家里人都吃上。
S 君家中也是老人操持此事,到父輩幾乎無人領(lǐng)略訣竅,管吃不管做的我倆后輩更是相視心虛一笑。圍龍屋的艾葉糍粑包著花生芝麻,和過去常見的圓癟狀不同,呈長條形,口感偏硬。硬要和家中物相比自是高低易見,不過如今吃的是難能可貴,光這點就值得給九十分。 ▲圍龍屋的艾葉糍粑包著花生芝麻
地址:深圳福田區(qū)福華三路 269 號 城建購物公園 2 樓 260 號鋪(近COCOPAR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