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腎的生理性關聯(lián)
中醫(yī)學認為五臟屬陰,六腑屬陽,陰陽之中又分陰陽。就肝腎而言,肝為陽,腎為陰?!端貑?/span>·金匱真言論》云:“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腹為陰,陰中之陽,肝也。”《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云:“肝為牡臟……腎為牝臟。”牝牡本指鳥獸的雌雄,古人用以比喻腎肝,因肝以陽為主,腎以陰為主。故葉天士又稱“肝為風木之臟,因有相火內(nèi)寄,體陰用陽,其性剛,主動主升,全賴腎水以涵之”。故臨床常有“滋腎水以涵肝木”之說,并被后人廣泛應用。 在生理方面,肝藏血,腎藏精,精生血,血養(yǎng)精。腎精充足,肝血旺盛,肝臟功能才能正常;肝血充盛,使血化為精,腎精充滿,腎臟功能亦能正常。若腎精虧損,血乏精化,可導致肝血不足;肝血不足,乏血化精,也可引起腎精虧損??梢姸呋ハ嘧躺⒈舜艘蕾?、密切影響,所以常有“精血同源”、“肝腎同源”、“乙癸同源”之說。 十二經(jīng)脈分屬于十二臟腑,在經(jīng)絡上肝腎也互為連屬相通?!鹅`樞·經(jīng)脈》云:“腎足少陰之脈……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而奇經(jīng)八脈與肝、腎的關系亦為密切。沖、任、督脈皆起于“胞中”;督脈的循行與足太陽經(jīng)、足少陰經(jīng)相通而絡屬于腎;帶脈則從督脈、足太陽經(jīng)分出;陽蹺、陽維脈也與足太陽經(jīng)相通;任脈、沖脈、陰蹺、陰維脈則與足少陰經(jīng)相通,這樣八脈都與腎相聯(lián)系。同時,督脈又與任脈相通,與肝經(jīng)相會于頭部。故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yī)案》中說:“奇經(jīng)之脈,隸于肝腎為多。”后來吳鞠通也說:“蓋八脈隸于肝腎,如樹木之有本也。”強調(diào)了肝腎與經(jīng)脈的關系及其在人體的重要作用。 肝腎的病理性 在病理方面,常常表現(xiàn)為肝腎之間的陰陽失調(diào)或肝血、腎精的虧損。如腎陰不足,不能涵養(yǎng)肝木,則引起肝陰不足,導致肝陽上亢,癥狀如眩暈目赤、急躁易怒等;肝陽妄動,又可下動腎陰,形成腎陰不足,癥狀如頭昏耳鳴、腰膝酸軟、陽痿遺精。臨床上肝陰虛和腎陰虛,肝陽上亢和腎火妄動,往往分別同時出現(xiàn),故肝、腎兩臟之陰陽常常盛則同盛,衰則同衰。肝血虛和腎精虛亦是如此,并且互為因果。 從肝腎相關辨治高血壓病病案三則
上述之肝腎關系的理論,用以指導臨床,其療效價值是十分顯然的。先生據(jù)以治療高血壓病,則每有應驗,現(xiàn)舉驗案三則以證之。 例1 宋某,男性,58歲。1980年5月3日初診。 主訴眩暈頭脹,如立舟車,旋轉不定,煩躁易怒,肢體作麻,失眠多夢,素嗜煙酒,宿有咳喘。診見面色紅赤,脈象弦勁,舌質(zhì)紅,苔薄黃。血壓190/118mmHg。此腎陰不足,肝陽上擾,氣亢血燥,陽盛風動,氣與血并走于上之候,故血壓升高。治宜平肝潛陽降壓。方擬自制之平潛降壓湯。 藥用:磁石(先煎)30g,珍珠母(先煎)30g,炒決明子30g,天麻12g,鉤藤(后下)12g,懷牛膝、夏枯草、白芍各12g,干地龍9g,青木香各9g。 5劑后眩暈大減,肢麻好轉,血壓下降為160/98mmHg。再投刺蒺藜、野菊花出入其間。25劑后,目眩頭暈癥狀悉除,血壓恢復正常,失眠亦見好轉,唯咳喘舊恙依然。再宗原方去磁石、珍珠母,加肥知母、馬兜鈴、夏枯草各9g,以顧其本而善其后。經(jīng)幾次訪問,該病至今未見復發(fā)。
例2 陳某,男性,42歲。1979年9月14日初診。 患者先天稟賦不足,經(jīng)常自感眼冒黑花,耳鳴如蟬聲,頭額及后腦脹痛,不能左右顧盼,坐立不寧,精神萎靡,腰膝酸軟,多夢遺精,稍勞則感頭面發(fā)熱,血壓隨即升高。脈細數(shù),舌質(zhì)絳,苔黃膩。血壓186/110mmHg。 此肝腎素虛,復因煩勞過度,肝腎之陰益耗,風陽上襲,故血壓高;又以肝開竅于目主筋,腎開竅于耳主骨,肝腎虧虛故眼花耳鳴,轉側起坐不利;腎失藏精封髓之職,故神疲夢遺;腰為腎府,虛則腰膝酸軟。法當滋腎養(yǎng)肝以降其壓。方用自制滋養(yǎng)降壓湯化裁。 藥用:山萸肉、炒杜仲、桑寄生、懷牛膝、澤瀉、淫羊藿、巴戟天各15g,丹皮、玄參、梔子、青葙子各9g。 5劑后頭腦脹痛略減,余癥同前。 按原方再服10劑,血壓下降為166/100mmHg,唯頭部轉側仍感不舒。原方去玄參、澤瀉,加干地龍、臭梧桐、豨薟草各15g。 再進30劑,血壓趨于正常,頭能左右顧盼,眼花耳鳴大有好轉,精神亦振,夜寐見安,腰膝如常,唯夜間有遺精現(xiàn)象。再按上方增制首烏、刺蒺藜煉蜜為丸,以盡全功。 服成藥1個月后復查,諸恙均愈。至今2年,幾次追訪,一切正常。
【按】 上述兩例高血壓之所以獲得較好療效,正是以肝腎關系的理論指導臨床的結果;反過來,從這二則病例的臨床治愈,也驗證了理論的正確性。 高血壓病的發(fā)生,其病變在肝,根源在腎。而沖任失調(diào)則多為女子高血壓?。ɑ虬Y狀性高血壓)之誘因。蓋“八脈隸乎肝腎”,沖任自在其中;肝藏血,為女子之先天;腎藏精、精生血,為女子之后天。 現(xiàn)代科學研究證實,在有降壓效果的80余味中藥中,一半以上均入肝經(jīng)、腎經(jīng)或肝腎二經(jīng)。本文所舉的兩例高血壓病,就是根據(jù)其病機在肝、腎,選藥多用降壓藥中的入肝腎二經(jīng)者,如磁石、珍珠母、天麻、鉤藤、干地龍、制首烏、牛膝、青木香、刺蒺藜、野菊花、丹皮、山萸肉、杜仲、桑寄生、澤瀉、淫羊藿、巴戟天、玄參、梔子、青葙子、豨薟草、臭梧桐等。再根據(jù)辨證,屬肝陽上亢者如例1,則重用平肝潛陽降壓藥;屬肝腎陰虛者如例2,則重用滋養(yǎng)肝腎降壓藥,故能每獲良效。
例3 丁某,女,45歲,教師。1984年4月3日初診。 頭痛數(shù)年,作輟無常。痛甚欲嘔,心煩少寐,納呆,便結。舌質(zhì)淡紅,苔薄黃,脈弦細。血壓186/100mmHg。 診斷:頭痛(陰虛陽亢型)。 治法:養(yǎng)血柔肝,平肝潛陽。 處方:生龍牡(先煎)各20g,當歸15g,石決明(先煎)各20g,川芎15g,生、炒白芍各15g,竹茹12g,延胡索15g,焦梔子10g,鉤藤(后下)15g,夜交藤15g。 二診:服藥7劑,諸癥皆瘥,投珍合寧片調(diào)理。血壓值穩(wěn)定在正常范圍。
【按】 頭痛一癥有外感、內(nèi)傷。內(nèi)傷頭痛多責之肝、脾、腎。蓋肝臟體陰而用陽,本例系肝體陰血不足,遂致肝陽木火易亢而循經(jīng)上逆,頭痛作矣。本例高血壓患者癥見頭痛,遂方用四物湯去生地,加夜交藤,以養(yǎng)血柔肝;合以大劑鱗介類重鎮(zhèn)潛降之石決明、生龍牡等,使當歸、川芎辛散竄肆之弊受其遏制,而止痛之功卻借以發(fā)揮,陰陽相燮,升降從順,則痛若失,血壓亦得以控制。 |
|
來自: 中醫(yī)知識學習館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