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小人不恥不仁”,“小人”是普通一般人,“恥”就是難堪,如果他沒有碰到釘子,你沒有給他難堪,他很難發(fā)現(xiàn)自己的缺點,也難改正自己的過錯。你給了他難堪,羞辱了他或者使他見不得人,他才能夠改得過來。 “小人不畏不義”,你研究一般人的心理,純用教化、用仁義之道讓他學(xué)好是做不到的,認為那些仁義之道都是假的。一般人因為怕法律,怕社會不齒,因為有個“怕”在那里,所以才講仁義。
孔子在《論語》中也提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比艘袀€可怕的東西在心里,在背后,才可以使他上進向善。宗教也是這個作用。
有個上帝,有個菩薩管著你,你就會乖一點。如果沒有所畏,永遠不會做好人,不會做好事。所以如要一般普通人做好事,一定要有個促使他向善的力量在后邊才可以。
“不見利不勸”,普通一般人沒有好處、沒有利益可圖,他不會干的?!皠瘛本褪莿駥?dǎo)他,教導(dǎo)他的方式?!安煌粦汀?,沒有鞭子打下來,沒有威武在他面前,沒有懲戒,不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他不會改過的,就是我們平常說的,不見棺材不掉淚。人很難有生而向善的,除非是菩薩,是圣人。
譬如教育,有時候打兩下手心,罰個站,打幾下沒有什么了不起。“小懲而大誡”,受一點小小的懲罰,他一輩子都記得要去做好人。所以人生的道理,太得意的時候,碰到一點倒霉挫折,如果你懂得《易經(jīng)》,反而應(yīng)該是好運氣。
假設(shè)一個人永遠在好運中,這個人就完了,他永遠沒有大的出息。所以小小地懲罰他,便不會做大的壞事,這反而是小人的福氣。一個人沒有倒過霉,便永遠沒有出息。
|
|
來自: 黃清風(fēng)716 > 《天才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