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喇叭的各種規(guī)格名稱?

 天天邵陽 2015-10-13
 提問者:文的潤2013-11-10
滿意回答 
帶狀喇叭
  1940年末,一位年輕的加拿大發(fā)明家Gilbert Hobrough使用擴大機時,一時大意在音樂播出中拆下喇叭線,并讓發(fā)熱的導線靠近電線的接地端。這是很危險的動作,但Hobrough驚訝的發(fā)現(xiàn)電線開始拌動,并發(fā)出音樂聲,這個「具有增益的金屬線」不久后才明白是靜電效果。Hobrough進一步研究,才知道1910年左右已經(jīng)有人提出這個問題,1925年在磁場內(nèi)使用導電金屬片的喇叭已經(jīng)于德國取得專利,當時人說這是帶狀喇叭。1920年與1930年代分別有兩種帶狀喇叭上市,不過曇花一現(xiàn)很快就沉寂了。帶狀喇叭的原理是在兩塊磁鐵中裝設一條可以震動的金屬帶膜,當金屬帶通過電流,就會產(chǎn)生磁場變化而震動發(fā)聲。在Hobrough重新發(fā)現(xiàn)帶狀喇叭時,Quad創(chuàng)辦人Peter Walker也在英國推銷一種號角負載的帶狀高音,這個高音并不成功,反而是1960年左右英國Decca推出很成功的帶狀高音。另一種類似的帶狀喇叭Kelly Ribbon由Irving Fried引進美國,他將Kelly高音配上傳輸線式低音而產(chǎn)生不錯的效果。1970年代,Dick Sequerra為金字塔(Pyramid)發(fā)展的帶狀喇叭,首次揚棄號角的設計。Hobrough發(fā)現(xiàn)帶狀喇叭后的三十年中,他以經(jīng)營空中繪圖和靠著自動機械的專利貼補,持續(xù)進行研究,終于在1978年發(fā)展成功頻率響應低至400Hz仍然平直的帶狀單體(當時產(chǎn)品只能到600Hz),并且不會融化、破碎或變形,失真則只有1%。Hobrough與他的兒子Theodore Hobrough還獲得一項專利:與帶狀高音搭配的多丙烯低音所使用的無諧振特殊音箱。不過他們以Jumetite Lab為品牌所制造的喇叭,一心想以較低價格提供給大家使用,在市場上卻沒有紅起來。后來包括加州柏克萊的VMPS Audio、愛荷華市Gold Ribbon Concepts、麻州的Apogee Corporation,都發(fā)展出比Jumetite Lab頻寬更大的帶狀喇叭系統(tǒng)。
  Gold Ribbon制造了頻寬最大的帶狀驅(qū)動器(200Hz-30KHz),它們不是用鋁,而是以厚度僅1微米(百萬分之一公尺)的金制成振膜。不過最成功的,卻是Apogee公司。身兼藝術經(jīng)紀人與音響玩家的Jason Bloom,加上他的岳父Leo Spiegel - 一個退休的航空工程師,共同組成Apogee。它們用古典帶狀驅(qū)動器負責中高音,100Hz以下使用另一種準帶狀驅(qū)動器,近年來也加入錐盆低音作混和設計,評價都相當?shù)母摺A硗庥幸粋€帶狀喇叭家族的遠親 - BES(Bertagni Electroacoustic System)脈動振膜喇叭。BES跟典型的靜電喇叭或Magneplanar平面喇叭一樣,都有一個開放的架子與一塊平面振膜,聲音向前后輻射。不過BES不是很薄的金屬板,而是厚度不一的泡沫塑料,外表有點像立體地圖。BES的設計使振膜表面有多種諧振模式,振膜的不同部份在不同的頻率部份振動,振動的方式不是機械活塞式,倒像隨著寬廣音頻而均勻振動的音叉。BES的設計引起很大爭議,最后當然就不了了之了。平面喇叭在帶狀喇叭演化的過程中,衍變出一種平面動態(tài)喇叭,也稱為假帶狀喇叭,它的問世要歸功于美國3M的工程師Jim Winey。Jim Winey原本是業(yè)余音響愛好者,他很喜歡靜電喇叭,但又覺得KLH-9太過昂貴,應該有辦法降低成本才對。有天他獲得靈感,他發(fā)現(xiàn)用于冰箱門邊的軟性陶片磁鐵,質(zhì)量輕、成本低、切割制造容易,很適于做磁性結構。這種磁鐵可均勻的驅(qū)動扁平、寬大的整個振膜表面,可用在雙極輻射型態(tài)的塑料振膜喇叭。Jim Winey設計的喇叭振膜上有許多細小的金屬導線,金屬線接收來自擴大機的訊號,并配合永久磁鐵的磁場產(chǎn)生吸、推作用。1971年,Winey正式推出新型態(tài)的喇叭,起初命名「靜磁」(Magnestatic),后來改名為「平面磁」(Magneplanar)。Magneplanar上市后得到很大的回響,包括Strathearn、Wharfedale、JVC、Cerwin-Vega、Thorens等公司紛紛發(fā)展不同型態(tài)的平面動態(tài)喇叭,其中最有名的是Infinity。Infinity推出的Quantum Reference Standard附有雙擴大機與電子分音器,它不是用一整塊振膜,而是由許多小振膜組成。QRS高兩米,寬一米,一共有20個高音單體,其中13個向前,其余向后,垂直成一直線排列。中音則有三個單體,也是垂直排列。加上一只15吋低音,使得QRS可以發(fā)出極為震撼的音量,頻率也超出可聞范圍。后來的EMIT高音(Electro Magnetic Induction)與EMIM中音,也是一種平面振膜,與后來Genesis所用的高音已經(jīng)不太一樣,Genesis的高音可以視為帶狀單體與平面單體的混合設計,而中音部份Genesis的大喇叭都采用帶狀單體,與Infinity分道揚鑣。不過我們可以看到Infinity從IRS所建立的巨型喇叭架構,這么多年來仍是Hi-End揚聲器的最高典范。平面喇叭也有其限制,它的磁結構使得只有磁場的邊緣通量能與振膜上分布的「音圈」相互作用,因此效率都不高,到目前這個現(xiàn)象能然存在。再一方面,平面喇叭所用的振膜比靜電喇叭或帶狀喇叭都來得重,因此會限制它的頻寬,過去只有Audire一家公司使用全音域的平面驅(qū)動器,連Magneplanar自己的喇叭后來都改采帶狀單體的中高音,加上平面振膜低音組合而成。Burwen與日本山葉曾利用平面振膜制成耳機,Pioneer則放棄磁性平板,改用高分子聚合物來制造耳機,但這些產(chǎn)品似乎都沒有獲得肯定。海耳喇叭非傳統(tǒng)式喇叭中最成功的要屬海爾式設計,就在Winey完成第一個平面動態(tài)喇叭后不久,德國物理學家海爾(Oskar Heil)研究出一種很高雅的帶狀喇叭變形物,他稱為氣動式變壓器(Air Motion Transformer)。
  海爾的發(fā)明與平面動態(tài)喇叭很像,使用一層很薄的塑料振膜,上面覆以導電的鋁制「音圈」。不過海爾式喇叭的振膜不是拉緊的,而是打褶的、松松的掛在架子上,因此導線音圈位于一堆垂直磁鐵的間隙內(nèi),當磁力交替擠壓彎曲皺褶的振膜,再將它們推開,空氣就隨著音頻而擠壓發(fā)聲。這樣的設計有很高的效率,振膜上的強大磁力可降低有效質(zhì)量電抗或音頻阻抗,這也是「氣動式變壓器」名稱的由來。事實上這種喇叭就是聲音變壓器,跟號角一樣,較低的有效質(zhì)量使它的高頻可以往上延伸,普通的海爾驅(qū)動器有300Hz-25kHz的頻寬,完全不需要等化。雖然海爾博士對自己的設計信心滿滿,認為自己的喇叭才是合理,別人的喇叭都是奇特,但因為制造品質(zhì)掌控不佳,低音單體的配合又過于簡陋,所以海爾喇叭逐漸淡出市場。會冒火的離子喇叭當貝爾實驗室的Rice與Kellogg面對許多未知時,稱為響?。⊿inging Arc)或環(huán)形放電喇叭的怪物,大概是最令人敬畏的。早于1920年代,無線電技術員就發(fā)現(xiàn),用來調(diào)變發(fā)射機的高壓電訊號有時會形成藍色的球狀發(fā)亮氣體,廣播的聲音會從發(fā)亮的球體傳出來,聲音不大但很清楚,有人形容:簡直很火舌一樣。Rice與Kellogg并沒有認真去研究這個現(xiàn)象,因為這種發(fā)音裝置頻寬不足,還會發(fā)出大量臭氧。1940年代,法國核物理學家Siegfried Klein再度發(fā)現(xiàn)此現(xiàn)象,并嘗試開發(fā)新的喇叭,1950年他替新產(chǎn)品命名為「離子喇叭」。這種設計沒有機械諧振,沒有質(zhì)量,有無限的順服性,似乎是喇叭的一大突破。英國的Decca、法國Audax、德國Telefunken、英國Fane與日本Realon都紛紛投入離子喇叭的研究,但首先商業(yè)化上市的卻是美國Dukane(Electro Voice),它們在1962年推出名為Ionovac的新產(chǎn)品,后來改由American Audio Com.生產(chǎn),持續(xù)了很長一段時間。至于Siegfried Klein本身并未參與生產(chǎn),他繼續(xù)研究,神奇的離子喇叭猶如燭光一樣,可以朝它用力吹氣而絲毫不損音樂播放。離子喇叭的另一優(yōu)點是效率很高,105dB的音壓只需10瓦的擴大機即可達成,頻率響應也可降至1000Hz左右。Siegfried Klein的設計由德國Magant生產(chǎn),但美國禁止出售,因為臭氧量超過標準,而且另一個Hill Plasmatronic的品牌也威脅Magant獨占地位。雷射物理學家Alan Hill所設計的Plasmatronic喇叭原理與Siegfried Klein的離子喇叭相同,使用一只裝有特殊氣體的石英管產(chǎn)生放電現(xiàn)象,使空氣電離而發(fā)出聲音,最簡單的說,它們的發(fā)聲過程好象是閃電過后的雷鳴現(xiàn)象。這種喇叭高頻特性極佳,但石英管壽命有限(每隔幾個月就要補充氦氣),成本又高,使用上并不方便。Hill的離子喇叭頻率從700Hz-20kHz,在10呎外仍有90dB的音壓,低音則交給傳統(tǒng)錐盆喇叭處理。這對喇叭有完美的相位與振幅線性,失真小于1%,可惜售價高達一萬美元(附贈A類擴大機一部推動高音,并且有電子分頻器),想當然的沒有幾個人購買。不過Hill與Magant的離子喇叭,仍在市場上存在許久。真正的錐型喇叭1985年由Ohm所推出的Walsh,其創(chuàng)意足以和BES相提并論,也是第一對真正的錐型喇叭,不但用錐型單體,喇叭本身就是個錐型。Walsh只用一個單體處理20Hz-20kHz的廣闊頻率,錐型驅(qū)動器放在音箱頂端,音圈和磁鐵在上面,振膜朝向音箱內(nèi)部。Walsh以管制的分解方式工作,頻率上升時,對音圈起反應的紙盆范圍縮?。活l率較低時紙盆活動范圍增加。
  未達到此一目標,紙盆由數(shù)種不同材料的同心環(huán)組成,同心環(huán)的作用等于低音濾波器。環(huán)越大,處理的頻率越低,最低的頻率使整個紙盆運動;高頻則只用很輕的振膜維持,以阻尼的方式維持頻率響應平直。這種設計不論相位或振幅都有很好的線性,最主要是它能180度發(fā)聲。另一個錐型喇叭的典范,是德國mbl的101喇叭。1975年左右,一家計算機儀控公司老板Meletzky發(fā)現(xiàn),球面單體最能符合他的理想,球型單體的振膜大于傳統(tǒng)喇叭單體,更能仿真出自然樂器在空間中的表現(xiàn)。于是他結合柏林大學的兩位教授以鋁片作成百褶裙狀的圓形單體,這個稱為100的產(chǎn)品并沒有正式上市。1987年mbl以碳纖維當材料,制造了可以360度發(fā)聲的中高音單體,再加上許多鋁片黏合成的葫蘆狀低音,推出令人驚訝的101喇叭。還有一種Orthophase喇叭,在整片塑料膜上黏附很輕的鋁帶,然后放在強磁場中,鋁帶通電而產(chǎn)生震動發(fā)聲。
  號角喇叭
  1919年,美國物理學家Arthur G. Webster發(fā)明了指數(shù)型號角喇叭,由于高達50%的效率(一般的動圈式喇叭的效率只有1-10%,Klipsch的號角喇叭效率約為30%),很快就被普遍運用在劇院、體育場等需要大音量的場所。號角喇叭最大的特色就是效率高,一點點功率就能發(fā)出極大的聲響。它的缺點則是不利于低頻回放,如果要回放低頻,需要有很長的號角,以回放50Hz頻率為例,號角的開口直徑要兩公尺,長度則要大于五公尺才行。1940年美國工程師Paul W. Klipsch設計了一種體積較小適合家庭用的折疊式低音號角揚聲器,利用房間角落裝置驅(qū)動器,把房間的墻壁當成一個超大的號角,在Klipschorn慶祝五十歲生日時,這型喇叭仍然老當益壯的繼續(xù)生產(chǎn)中。1927年就創(chuàng)立的Altec Lansing公司是另一個號角喇叭的傳奇,1956年所推出的A7「劇院之聲」,到現(xiàn)在仍有人捧場。1932年成立的英國Vitavox,在1947年推出可媲美Klipschorn的CN191號角喇叭,頻率響應已經(jīng)可達20Hz-20kHz,目前也仍在預約生產(chǎn)中。號角喇叭的特性會因號角長度、形狀與使用的材料不同而有所差異。從早期的鐵制、鋁、鋅號角,逐漸演變而有塑料、水泥、木頭號角、合成材料號角等多種材料。設計得當,可以把號角喇叭音質(zhì)較不細致的問題做部份解決;設計不當,甚至會有吼聲效應出現(xiàn)。號角按照形狀可分為雙曲線型、拋物線型、指數(shù)型和圓錐型等,其中指數(shù)型號角最常被使用。有些號角的指向性過強,還必須在前端加掛音響透鏡(Acoustic Lens),以增加聲音擴散的角度。一些簡化的折疊號角陸續(xù)被提出,有些設計以短的號角和房間墻壁加強喇叭背面所發(fā)出的低頻,同時直接從錐盆前方發(fā)出中、高音,這種背后負載的折疊式號角喇叭通常都有不錯的效果。目前的號角喇叭多半搭配錐盆式低音使用,由于號角通常效率都在100dB以上,所以運用上并不是那么容易,比較成功的廠商有JBL、Electro-Voice、北歐的Einstein、法國Jadis(獨特的Eurythmie 11足可留名青史)、美國Westlake,以及意大利Zingali等。氣墊式喇叭除了單體本身的改良,從五○年代開始,工程師也在音箱上動腦筋,希望用同樣的單體就能表現(xiàn)出更好的效果。
  其中最著名的設計有兩種, 一種是氣墊式喇叭,一種是傳輸線式喇叭。
  氣墊式喇叭
  1958年立體聲唱片問世,音響進入立體世界,喇叭不像唱頭等需重新設計,消費者多買一只同型喇叭就可以了。但也正因如此,體積龐大的喇叭不再受到青睞,大家需要小巧又有足夠低頻的新產(chǎn)品,氣墊喇叭應運而成。造成氣墊喇叭流行的背后功臣,應該是晶體擴大機,他提供了不發(fā)熱的大功率,來應付氣墊式設計帶來的低效率問題。氣墊喇叭同時也是大功率擴大機的幕后原兇,七○年代許多人都有這樣的觀念;不是大出力擴大機就不好,不是氣墊式喇叭就不夠高級。
  氣墊式也就是密閉式的一種設計。當單體運動時,如果背波傳到前方,會造成低頻訊號抵消,所以有無限障板的概念產(chǎn)生。一個密閉的箱子也可以當作無限大障板,使前、后波彼此作用的機會降到最低。低音反射式則是無限大障板的衍生設計,由于錐盆的尺寸大小與共振頻率會限制喇叭的低頻表現(xiàn),所以在裝一個具有開口的音箱可延伸低頻響應。開口的大小由音箱體積和單體的共振頻率所決定,當音箱反射發(fā)聲相移,使開口和錐盆發(fā)出的低頻相同而產(chǎn)生加強效果。
  1954年AR的創(chuàng)辦人Edgar Villchur推出氣墊式喇叭,改善一般密閉式音箱的剛性空氣導致低頻快速衰減的問題。動圈式單體通常是由錐盆與音圈構成,錐盆邊緣由彈性物質(zhì)支撐,這使得它無法有自由空氣振動頻率。如果在氣密式音箱中塞滿吸音材料,揚聲系統(tǒng)會產(chǎn)生有比單獨驅(qū)動器還高的振動頻率,Edgar Villchur把自由空氣振動頻率約10Hz的單體裝到1.7立方呎的氣密音箱中,揚聲器共振頻率提高為43Hz。這種設計一方面使系統(tǒng)的失真大為減少,一方面還能發(fā)出深沉的低頻,缺點則是效率大為降低。
  傳輸線式喇叭
  傳輸線式喇叭最早稱為迷宮式設計,喇叭單體被裝在音箱的一端,透過一個復雜而且很長的調(diào)協(xié)信道,單體的背波從另一端的開口被擴散出來。第一個迷宮式設計是Banjamin Olney在1936年為Stromberg-Carson所設計的,他將一個共振頻率為50Hz的單體裝入迷宮式音箱中,結果其共振頻率降到40Hz,并且在40Hz的半波75-80Hz獲得增加,從而產(chǎn)生良好的低音。但他同時發(fā)現(xiàn)響應曲線產(chǎn)生不少峰值,這些峰值來自音箱信道本身的共鳴,于是他在信道里鋪設吸音材料與導板,把150Hz以上的頻率在開口處截止。迷宮式設計可以獲得良好的低頻延伸,但它的制作麻煩,又比不上經(jīng)濟的低音反射式獲致做簡單的密閉式有競爭力,所以五○年代Carson再度推銷迷宮式設計,仍然沒有成功。等到六○年代中期迷宮式喇叭重出江湖時,它有了新的名字 - 傳輸線式喇叭。
  傳輸線式可以說就是在信道中塞滿阻尼物的迷宮式,其理論是由英國布拉福特技術協(xié)會(Bradford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A.R. Bailey教授所提出來。他認為低音反射式音箱由于急遽的低頻衰減,容易導致鈴振,就像用電子方式突然的把低頻切掉。如果在揚聲器背后設計一個無限信道可以吸收背波的反射,就能消除擾人的駐波,所以他用長纖羊毛等吸音阻尼物來替代無限的信道,極低頻的音波波長較長而可以從信道口逸出,增強了喇叭的低頻效果。Bailey教授的設計一度被許多廠商采用,包括IMF、Infinity、ESS、Radford等,它們有的是把信道當成增強低音之用,有些則專做阻尼之用。迷宮式的出口截面積通常等于或大于單體振膜的面積;傳輸線式的信道是逐漸縮小,出口截面積小于振膜面積。
  英國Robert Fris曾推介一種傳輸線的變體設計,名為「分離耦合抗共鳴線」DaLine(Decoupled Anti-resonant Line),這種設計號稱沒有共鳴現(xiàn)象,而且可以使用小尺寸的單體而獲得良好的低音,也比大尺寸單體有更好的瞬時效果。目前并沒有標榜以DaLine設計的喇叭,不過一些低音反射式音箱卻從這里得到靈感而進行改良。習慣于密閉式或低音反射式設計的人,對傳輸線式設計一直有意見,傳輸線式較大的體積、復雜的結構,以及難以預期的效果,也阻礙了他的發(fā)展。目前生產(chǎn)傳輸線式較有名氣的廠商,只剩英國TDL(前身就是IMF)與PMC,PMC以傳輸線式成功的設計了錄音室鑒聽喇叭,再度引起大家對傳輸線式的興趣。
  全音域喇叭
  喇叭單體從單一的全音域設計,逐漸發(fā)展成多音路設計,工程師發(fā)現(xiàn)到不同頻率單體間有許多銜接的問題,包括分頻點、分頻斜率、靈敏度、相位等都可能產(chǎn)生誤差,于是有兩種新的思考方向被提出來,一種是全音域喇叭,一種是同軸喇叭。英國Goodmans曾請E.G. Jordan設計AXIOM80單體,是針對錄音鑒聽所設計的,也是全音域單體的長青樹。Jordan與另一位英國人Watts在1964年組成了Jordan Watts公司,當時所推出的Model Unit單體一直持續(xù)生產(chǎn)了20多年。這個單體采用十公分的金屬振膜,鈹青銅制的音圈,以及方形的框架,非常有特色。1975年Jordan Watts推出的Flagon花瓶狀全音域揚聲器,一直到今天還在生產(chǎn),是少數(shù)像藝術品的喇叭。1932年創(chuàng)立的英國Wharfedale,在二次大戰(zhàn)前后也推出不錯的全音域單體,1958年老板換人后,開始往計算機等尖端科技發(fā)展,放棄了全音域單體的發(fā)展。英國另一家Lowther倒是始終堅持,60多年來一直浸淫于全音域單體領域中,它們單體的特色是白色獨立邊緣、中心均衡器等,現(xiàn)在臺灣仍可買到它們的產(chǎn)品。
  日本方面有多家全音域單體制造商,一度與Pioneer、Onkyo并稱為揚聲器三大老鋪的Coral,曾推出20公分大的全音域單體。Diatone在1946年成為戰(zhàn)后最早生產(chǎn)全音域喇叭的公司,它們采用OP磁鐵得到很大成功。1947年與NHK合作開發(fā)了P-62F單體,作為廣播鑒聽之用,之后改款為P-610,整個系列暢銷將近40年,成為日本音響史上的一個傳奇。在慶祝50周年前夕,Diatone曾推出限量紀念產(chǎn)品,造成一陣小小的轟動。1973年因石油危機而脫離Foster電機獨立的Fostex,曾推出許多有創(chuàng)意的產(chǎn)品,如雙錐盆全音域單體、生物振膜單體等,它們也推出全世界最大的低音單體EW800(80公分)。
  同軸喇叭
  Guy. R. Foundtain于1926年成立Tannoy公司,1947年所設計的LSU/HF/15L單體,是38公分大的兩音路同軸設計,這顆單體開啟了同軸喇叭的新紀元。1953年Tannoy開始以同軸單體制造Monitor 15 Silver等錄音室用鑒聽喇叭,獲得許多大唱片公司采用,Decca的許多發(fā)燒天碟就是這個時代以Tannoy喇叭鑒聽錄制的。Tannoy的同軸概念來自三○年代全音域點音源設計,構造簡單,具有線性的對稱與方向性、失真低,音像準確等優(yōu)點。為了得到足夠的低音,Tannoy不斷在尺寸上加碼,最后把38公分的同軸單體運用在Westminster Royal等頂級喇叭上,可產(chǎn)生相當深沉的低頻。近年來Tannoy除了設計雙音圈同軸單體外,也在高音單體裝置了郁金香型導波器,提高頻率響應的平順。在Tannoy 70周年慶時,它們推出新的旗艦Kingdom喇叭,中音部份仍采用同軸設計,另外加上超高音與超低音單體,這款喇叭也說明了同軸設計的限制。
  Tannoy的最大競爭對手是英國同胞KEF(Kent Engineering and Foundary),它們的動作比Tannoy積極,1984年推出空腔耦合技術(Coupled Caviy),104/2喇叭的獨特構思與豐富低頻引起許多討論,這一年它們加入同軸喇叭市場。 1989年KEF進一步改良,推出稱為Uni-Q的同軸技術,105/3喇叭同時使用空腔耦合技術與Uni-Q單體,表現(xiàn)更上層樓。KEF的Uni-Q單體是在同一個底盤上裝設大、小兩個磁鐵,發(fā)音時高音利用低音的振膜當作號角,達到同軸同時的目的;Tannoy的同軸單體并不在同一個平面上,所以并非真正同軸同時。
  各種仿同軸的設計紛紛出籠,美國洛杉磯專門制造PA與錄音室鑒聽用喇叭的Gauss,把高音套上一個碗狀的蓋子放在低音中間,有不錯的評價。德國Siemens也設計了一個同軸單體,把9公分高音單體放在25公分低音前面,再以聲學透鏡改善擴散角度,七○年代進軍劇院市場引起很大話題。
  其它類型的喇叭
  壓電式單體,目前僅見于少數(shù)高音使用。所謂壓電材料(Piezo-electric),是指施加電壓后會伸展、收縮或彎曲的材料,像是酒石酸鉀鈉(Rochelle salt)、鈦酸鋇、鈦酸鹽、鋯酸鹽等合成物,它們曾被運用在唱頭、耳機等組件上。至于用在喇叭上,要等到能軸向伸展的多元氟化乙烯樹脂作成,并在兩邊加以真空氣化鋁處理過的高聚合體出現(xiàn)以后,才得以實現(xiàn)。這種單體有良好的線性、失真少、瞬時佳,也因為質(zhì)量輕而能設計成各種形狀。它的缺點則是他具有電容性阻抗,有時需要特別設計的轉接放大器。
  此外還有氣閥式揚聲器(讓空氣由受壓縮的空氣槽流經(jīng)號角而發(fā)聲)、感應型、熱摩擦型,以及正式商品化的薄膜型等設計。荷蘭Philips曾推出一種MFB喇叭,在喇叭箱內(nèi)裝有擴大機與主動性回授組件,把擴大機的回授環(huán)路延伸到喇叭音圈。Philips的產(chǎn)品沒有成功,倒是讓Infinity、Genisis等廠商獲得靈感,在低音部份制造了伺服擴大機,降低低音的失真。
 回答者:俞珈云2013-11-12
相關問答: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不卡视频| 亚洲国产av一二三区| 欧美日韩国产自拍亚洲| 我的性感妹妹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人妻av|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亚洲| 老熟妇乱视频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国产午夜福利| 厕所偷拍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欧美韩日在线观看一区| 日本丰满大奶熟女一区二区| 日本免费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精| 国产av乱了乱了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午夜一级特黄大片|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不卡| 激情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内射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五月婷婷综合缴情六月| 人妻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最好看的人妻中文字幕| 久久福利视频这里有精品| 爱在午夜降临前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午夜小视频观看| 办公室丝袜高跟秘书国产| 绝望的校花花间淫事2| 日韩欧美国产亚洲一区| 极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在线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精品视频观看| 日韩中文字幕狠狠人妻|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91| 国产在线一区中文字幕| 丁香六月啪啪激情综合区| 白白操白白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欧美| 国产一区一一一区麻豆| 国产精品日韩精品一区| 国产又粗又长又大高潮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