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惑人惑世的孔孟家族輩分排序

 老曾508 2015-09-26
惑人惑世的孔孟家族輩分排序
——看孔孟家族輩分排序流傳中的謬誤
                                          薊州老漁翁作于2010年6月
“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惟垂佑,欽紹念顯揚”。這首順口溜——孔孟兩大家族輩分排序中的二十個字,在當代孔孟姓氏的族人中,許多人都會當做家譜來背誦。甚至有不少外姓人也說這是孔孟兩大家的家譜,也有些人說這是孔孟顏曾四大家的共同家譜。嚴格的講,這些表明輩分的名子開頭“字”不是家譜,家譜是記載某個家族世系傳承情況——即各個支脈的男性家庭成員及其配偶、兒孫年齡職業(yè)住址等情況(封建社會中女性長大成人要出嫁,所以不計入家譜)的花名冊(類似家族內(nèi)部的戶口登記?。┖图易宄蓡T中重要人物重大事跡的記錄本(書)。所以,這些由某一家族制定的,在家族成員中統(tǒng)一使用,以此表明輩分的名子開頭“字”,應(yīng)該稱為“輩字”。把“輩字”按照一定順序排列起來,就是輩分排序。不過多年來,許多人都稱其為“家譜”,也算俗稱吧。平常說的孔孟“家譜”,就是對這種輩分排序的俗稱,但是對于它的來源,真正清楚地人卻不多。
改革開放前,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傳媒工具,都以政治宣傳為主,不會涉及孔孟家譜及輩分排序這方面的內(nèi)容。關(guān)于輩分排序的解釋只在本家族中流傳,而且多數(shù)是口頭流傳。改革開放后,各種報刊雜志如雨后春筍,傳播的內(nèi)容也包羅萬象。尤其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普及,更使大家解放思想暢所欲言。這樣關(guān)于孔孟家譜中輩分排序的內(nèi)容也成為媒體傳播的一個話題。然而,在社會上流傳的幾種不符合實際情況的說法,也在迷惑著大眾。因此有必要澄清歷史事實,給大家一個正確的解答。
本人姓孟,名凡生。小時候本來是多筆畫之“繁”,到中學(xué)后嫌寫著費事,又見報紙上有的名氣大些的夲姓人寫成三筆畫的“凡”,我也就改成此“凡”字了。現(xiàn)在許多孔孟族人都這樣寫。我雖然姓了六十多年的孟,可是對國人中眾所周知的孔孟兩家輩分排序的來源卻一直沒有真正搞清楚。也曾經(jīng)被過去的謬誤流傳迷惑了多年?,F(xiàn)在退休在家清閑無事,通過上網(wǎng)查閱有關(guān)資料,才感到過去流傳的許多說法是錯誤的,覺得有必要對流傳的以下幾種謬誤進行批駁。
1、孔孟一家說:上世紀五十年代,在我很小就受到 “孔孟一家親”的家庭教育,說是“天下孔孟是一家,看字排輩論高低”。孔子孟子的后代人共用一個家譜,不管姓孔姓孟走到哪里都要當一家人來對待。還說在舊中國孔家孟家子弟外出旅行,即使逃荒討飯,來到陌生的孔孟人家,只要一提自己姓孔或者姓孟,就會被當一家人來看待。要按照姓名中的“字”表明的輩分論高低,歲數(shù)大輩分低的人也要給歲數(shù)小輩分高的人磕頭行禮,稱“叔”喊“爺”。東道主要給討飯者安排吃住,走時還要送些糧食。這是和外姓人的區(qū)別之處。不過,由于在解放后講“親不親階級分”的社會背景下,即使沒出“五伏”(第五代直系血親)本家族人也不親了,孔孟兩姓當然更“親”不起來。但是,兩大家族共用一個家譜——輩分排序還是歷史事實?;蛟S孔孟兩家的掌門人有過結(jié)盟和約定:使用共同的輩分排序,使子孫后代永成一家。這個說法正確嗎?
要搞清孔孟是否真的一家,就需要看是不是兩家真的共用一個家譜。所謂家譜是指記載某個家族世系傳承情況——即各個支脈的男性家庭成員及其配偶、兒孫年齡職業(yè)住址等情況的花名冊和家族成員中重要人物重大事跡的記錄本(書),它類似家族內(nèi)部的戶口登記薄和《家族志》。經(jīng)查閱家譜網(wǎng)得知:《孔子世家譜》是專門記錄孔子家族繁衍脈絡(luò)的譜牒,從孔子時代至今已傳承了二千五百多年,跨越了八十多個代次,共登記近200萬人。2005年,英國吉尼斯世界紀錄有限公司在法蘭克福宣布,中國的《孔子世家譜》被認定為目前世界上最長的家譜。
《孔子世家譜》原為手抄本,北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首次刻板印刷。明朝時《孔子世家譜》形成“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之約定。然而由于種種原因,歷史上只大修過四次,分別在明朝天啟年間、清朝康熙年間、乾隆年間、和1937年民國時期(此次收錄近60萬人)。1987年,時任中國孔子基金會名譽會長的谷牧副總理和會長匡亞明向孔子后裔建議,認為歷朝歷代《孔子世家譜》都有續(xù)修之先例,當今社會不應(yīng)斷修。為此,世界孔子后裔聯(lián)誼總會會長,第七十七代孫孔德墉在取得了居住在臺北的孔令貽之子孔德成(孔家奉祀官,具有當代衍圣公的身份)的“授權(quán)”后,在香港注冊了《孔子世家譜》續(xù)修工作協(xié)會,承擔起第五次續(xù)修的重擔。這次把女性后裔也收錄入家譜,共登記130余萬人。最小的是八十三代“念”字輩。
《孟子世家譜》也記載了從孟子到第七十五代孫孟祥拹(1990年在臺灣繼任亞圣奉祀官)的歷代孟氏子孫繁衍情況。 元朝至元元年(1264年),孟子五十一代孫孟祗祖曾續(xù)修家譜。泰定年間(1324年),五十二代孟惟恭將“孟氏宗支圖”刻于碑上,藏于孔廟。明朝弘治年間(1488年),五十七代孟元詳細考證了孟氏歷代世系,也刻石立于孟廟。萬歷年間(1573年),六十代孟承相曾續(xù)修族譜。天啟二年《1622年),六十二代孟聞鉦組織孟氏族人共同捐資續(xù)修族譜,刊印后分發(fā)各戶,以便于日后“認祖歸宗”。清朝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孟子六十五代孫世襲翰林院五經(jīng)博士孟衍泰修編了一部較為完整的族譜,分送族眾??滴趿荒?172Z年)秋,孟子六十五代孫世襲翰林院五經(jīng)博士孟衍泰重?!度w志》。道光四年(1824年),六十九代孫世襲翰林院五經(jīng)博士孟繼(山亠日)主持續(xù)修族譜。同治四年(1865年),七十代孫世襲翰林院五經(jīng)博士孟廣均主持續(xù)修了《孟子世家譜》。道光十五年(1835年) 七十代孫世襲翰林院五經(jīng)博士孟廣均主持纂修《重纂三遷志》。
  孟氏族譜規(guī)定,續(xù)譜之時要將舊譜繳入譜館,一旦新譜修成,要將舊譜銷毀,所以清代以前的孟氏族譜已經(jīng)沒有了,現(xiàn)在傳世的只有《道光譜》、《同治譜》兩種木版刊印本?!兜拦庾V》收錄了孟寧、孟潤、孟衍泰在前幾次主持修譜時所寫的舊序,孟繼告為之作了新序。全譜共計六冊、十四卷?!锻巫V》共計六冊、十五卷,由孟廣均作序,收錄了五篇舊序,在內(nèi)容與編排上,和《道光譜》大致相同,該譜是孟府內(nèi)保存最為完備的孟氏族譜。
由此可見,孔孟兩家各有獨立的家譜,家譜中都沒有兩家合并為一家之說。所以從宗族的角度講,孔家就是孔家,孟家就是孟家。大概因為孔孟兩家的家譜中輩分排序具有許多“輩字”相同的特點,而且學(xué)術(shù)界從思想體系上將孔孟定為一家(儒家),并且供奉在一個廟堂,才被后代一些族人理解為“孔孟子孫后代是一家”了。
2、“二老”同輩說:我小時候聽長輩說,孔子孟子老哥倆是拜把子兄弟,為了讓子孫后代永遠成為一家人,就制定了共同的家譜(輩分排序),要求各代兒孫起名(乳名不受此限)時,第一個字都要使用家譜中事先設(shè)定的“字”,用來標明輩分,以便體現(xiàn)“天下孔孟是一家”??鬃用献永细鐐z拜把子的說法對嗎?
        我上學(xué)讀了《中國歷史》課以后,才知道孔子孟子不是同時代人,不是老哥倆。,了解到在歷史上,孔子最早(漢朝武帝時廢輟百家獨尊儒術(shù))被奉為“圣人”,還被封為“大成至圣先師先師文成王”。在孔子家族所在地——曲阜建立孔府、孔廟。后來的朝代(大概是唐宋時期)孟子也被奉為“亞圣”,在孟子的家族所在地——鄒縣建立亞圣的府廟——孟府、孟廟??鬃拥摹笆ト恕钡匚皇呛髞須v朝歷代的皇帝都承認的。孟子的“亞圣”地位只是有部分朝代承認。還有的朝代把子思(孔子的孫子孔伋,孟子的老師)、顏回(孔子的學(xué)生)、曾參(孔子的學(xué)生)、孟軻(子思的學(xué)生)四人同時奉為“亞圣”,與孔子共享同一廟堂。這大概就是有人說孔孟顏曾四大家族通用一個家譜(輩分排序)的原因??墒强浊鹋c孟柯的曾祖父是同輩,孔丘與顏回、曾參是叔侄輩,顏回、曾參與孟柯是祖孫輩。所以“孔孟同輩”這種說法,只是在缺乏歷史知識沒文化的人中有市場,到1974年全國性的批儒批孔運動開展后,廣大群眾對孔孟之道及春秋戰(zhàn)國那段歷史有所了解,這種說法也就自行消失了。
  3、同字同輩說:我從小就聽說“天下孔孟是一家”,都按照名子開頭“字”來排輩分,“字”相同輩分相同。后來學(xué)了歷史,查看了一些歷史資料,知道了孔孟之間的關(guān)系,知道孔子孟子不是平輩。至于他們的后代從什么時候起共用一個輩分排序,是不是同字同輩分,歷史書中也沒有答案?,F(xiàn)實中這四大家族的許多人都是這樣理解和照辦的。在這種說法的影響下,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孟子的第七十一代孫。理由是,1974年批儒批孔時得知,最后一個衍圣公孔令貽是孔子第七十六代孫。以此推算孔家“凡”字輩是孔子第七十四代孫,孟家的“凡”字輩就應(yīng)比孔家差三代,多年來我也是這樣對別人解釋的。這個說法正確嗎?
現(xiàn)在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查看山東省曲阜市孔子家族和鄒城市孟子家族保存的家譜,才知道一些歷史真相,才認識到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原來孔孟兩大大家族掌門人,在各自的五十三代以前,是沒有共同的輩分排序的。五十四代(思字)、五十五代(克字)、五十六代(希字)輩字相同,到五十七代均無“輩字”(后規(guī)定五十七代族人為言字)。雖然從五十八代以后共用相同的輩分排序,卻不是一家人,因為孔子是孟子的曾祖輩,孔家第五十三代掌門人,與孟家第五十三代掌門人也應(yīng)是曾祖孫關(guān)系。如果孔孟兩家的某個世代的掌門人,為結(jié)成一家親而制定通用的家譜排序的話,應(yīng)該是孟家的五十一代與孔家的五十四代同用一個“輩字”。以此類推,每個“輩字”都應(yīng)該是兩家差三代,這樣的排輩方法才能真的做到孔孟兩家“同字同輩分”。而現(xiàn)在同字同輩的原則只在夲姓氏家族中適用,孔孟兩家之間,“字”同輩分并不相同?,F(xiàn)實中的同用的輩分排序,只能反映出孔孟兩家同“字”同“世代”,即某個字代表某個“世”,或者某個“代”,如孔希學(xué)是孔子的五十六代孫,孟希文也是孟子的五十六代孫。但是,孔希學(xué)的衍圣公爵位,先受封于元順帝,后受封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十一月)。洪武十四年(1381)故去,其子訥于洪武十七(1384)年襲位。而孟希文的翰林院五經(jīng)博士世襲職位授于景泰三年(1452),故去后,其子元于弘治二年(1489)襲位??梢妰蓚€“?!弊值恼崎T人不是同時代人。這正表明是孟家仿照孔家的輩分排序,制訂了自己的輩分排序。正因為孔孟兩家的家譜中輩分排序具有“同字同世代”特點,而且學(xué)術(shù)界從思想體系上將孔孟定為一家(儒家),才被后代一些族人理解為同字同輩份了。
4、輪番使用說:上世紀六十年代,我讀初中的時候,曾聽一個在某機關(guān)上班的孟姓叔叔背誦過“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惟垂佑,欽紹念顯揚”。這20字家譜(輩分排序),說這是早年皇帝賜封給孔孟兩家的家譜,每輩一個字,用完再從頭來,輪番反復(fù)使用。后來,也聽別的不會背誦20字家譜的孟姓族人說過,是有20個字的家譜(輩分排序),是輪番使用。但是在那時也有人反對這個說法,說孔孟兩家輩分排序就是每代(或稱世)一個“字”,一個“字”代表一個世代子孫,標志分明,不能重復(fù)使用,如果重復(fù)使用就會亂了輩分。但究竟是不是輪番使用,孔孟家譜輩分排序中的“輩字”到底有沒有重復(fù)的現(xiàn)象,在改革開放前,社會上誰也說不清。當時我比較相信后一種說法,既反對輪番使用說,相信孔孟家譜排序中沒有重復(fù)的“字”,這樣正確嗎?
現(xiàn)在,通過查看孔府和孟府保存的家譜,發(fā)現(xiàn)以上兩種相互對立的說法都不正確。不論是孔家還是孟家,在第五十三代之前,都沒有制定“輩字”來表明輩分的順序。
孔家是:孔丘——孔俚——孔伋——孔白——孔求——孔箕——孔穿——孔謙——孔鮒——孔忠——孔武——孔延年——孔霸——孔?!追俊拙字尽讚p——孔曜——孔完(孔融的大哥)——孔羨——孔震——孔嶷——孔撫——孔懿——孔鮮——孔乘——孔靈珍——孔文泰——孔渠——孔長孫——孔嗣悊——孔德□□□——孔崇基——孔璲之——孔宣——孔齊卿——孔惟眰——孔策——孔震——孔昭儉——孔光嗣——孔人玉——孔宜——孔延世——孔圣佑——孔若虛——孔端立——孔琥——孔拂——孔元用——孔之厚——孔浣。
孟家是:孟軻——孟仲子——孟睪——孟寓——孟舒——孟之后——孟昭——孟但——孟卿——孟喜——孟鎡——孟興——孟嘗——孟展——孟——孟敏——孟光——孟康——孟宗——孟揖——孟觀——孟嘉——孟懷玉——孟表——孟斌——孟威——孟恂——孟儒——孟景——孟善誼——孟詵——孟大融——孟浩然——孟云卿——孟簡——孟常謙——孟遵慶——孟琯——孟方立——孟承誨——孟漢卿——孟貫——孟昶——孟公濟——孟寧——孟存——孟況——孟彬——孟澄——孟德成——孟述祖——孟惟清——孟之平。
從第五十四代起孔孟兩家掌門人的姓名就有共同的“輩字”了??准椅迨拇苁ス姿蓟?,孟家五十四代孟思春;第五十五代孔克堅與孟克剛;第五十六代孔希學(xué)與孟希文;第五十七代孔訥與孟元;第五十八代孔公鑒與孟公肇;第五十九代孔彥縉與孟彥璞;第六十代孔承慶與孟承光。以后兩家就是宏聞貞尚衍等等同樣的輩分排序了。
由此可見,說二十個“輩字”的“輪番使用說”顯然是錯誤的,但是,說每個“字”代表一個世代,中間不重復(fù),也不完全正確。因為在五十三代以前,或者可以說在五十七代以前,孔孟兩家還沒有制定后來那樣的輩分排序??鬃拥谌鷮O孔德□□□,第四十一代孫孔昭簡,孟子第四十代孫孟承誨,第五十代孫孟德成,都與后來制定的三十字輩分排序中的“輩字”有重復(fù)。
5、皇帝賜封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小的時候就聽大人們說那二十個“輩字”是皇帝賜封的,來回輪番是用。雖然老人們也說不清是哪個朝代的皇帝封的,但大意是和孔子的“圣人”地位同時得到的皇帝的賞賜。我想既然歷史上漢朝有“廢輟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做法,那就應(yīng)該是漢武帝賜封的輩分排序了。改革開放以后,大約在八十年代后期,我在《天津日報》農(nóng)村版上看到一篇關(guān)于孔孟家譜輩分排序的報道,作者的名字記不得了,這是我第一次從官方報紙上看到的關(guān)于家譜的報道資料。上面說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二月七日,乾隆皇帝賜封孔府三十字家譜:“希言公彥承,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到1920年孔子第七十六世孫衍圣公孔令貽又續(xù)了20個字,報北洋政府批準后登報公布,后20個字是:“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煥景瑞,承錫世緒昌”。
看了這篇文章,對我們孔孟后裔來說當然如獲至寶,于是記載下來。但當時我也有了疑問,因為這時我已經(jīng)從薊縣圖書館借閱過二十四史,我也記載了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十月庚午(日,究竟是哪天我不會換算)以孔克堅之子希學(xué)為襲封衍圣公”,和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十一月詔孔子五十六世孫希學(xué)為衍圣公秩三品”。這與三十字輩分排序都是乾隆皇帝賜封相矛盾,賜封的“輩字”,只能給當時的人或者后代人使用,皇帝也不可能為前代人賜名呀。因為那時《清史稿》還沒有出版,我也查不到乾隆皇帝是否賜封的歷史資料。由于后二十個字合轍押韻,我就認為“希言公彥承,宏聞貞尚衍”是孔府本來就有的。只有后20個字是乾隆皇帝賜封的,《天津日報》那篇文章的作者給搞錯了。十幾年來我對別人也是這樣解釋的?,F(xiàn)在網(wǎng)上也還是有這種觀點,同時網(wǎng)上還有一種說法,說“公彥承宏聞貞尚衍”這八個字是明太祖朱元璋賜封的,后邊的20個字是乾隆皇帝賜封的。這些說法都對嗎?
現(xiàn)在通過查閱《清史稿》,在《高宗本紀》中記載:乾隆二十一年、二十七年、三十六年、四十一年、五十五年,乾隆皇帝先后五次到過山東曲阜“朝圣”(南巡時經(jīng)過)。乾隆“三十六年二月,乙巳,上至曲阜謁先師孔子廟。丙午,上釋先師孔子。丁未,上謁孔林,賜衍圣公孔昭煥族人銀幣有差?!鼻 拔迨迥耆?,甲午,上謁少昊陵,至曲阜謁先師廟。乙未,釋奠。賜衍圣公孔憲培及孔氏族人銀幣有差。丙申,上謁孔林?!边@個歷史記錄說明,孔子第七十一代孫衍圣公孔昭煥與乾隆皇帝是同時代人,而且在乾隆年間病故,其子孔憲培世襲了爵位??梢哉f乾隆皇帝經(jīng)歷了“昭”字輩和“憲”字輩兩代衍圣公,所以說后20個字是乾隆皇帝賜封也不符合歷史的事實??磥砦以瓉淼墓烙嬤€是錯了。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還需要弄清楚孔孟兩家輩分排序的來龍去脈。經(jīng)查閱相關(guān)資料得知,孔子后裔的輩分排序,是在明朝初期規(guī)定的,開始是八個“輩字”:“公彥承宏聞貞尚衍”。后來又加上孔希學(xué),字士行(洪武元年——1368年襲封衍圣公)名子中的“?!弊趾涂自G,字言伯(洪武十七年——1384年襲封衍圣公)字號中的“言”字(古代人有名子還有字號,如“孔子名丘,字仲尼??鬃由?。字伯魚,鯉生伋,字子思。伋生白,字子上。白生求,字子家。求生箕,字子京”等等。家譜中的“輩字”是名子中的“字”,不是字號中的“字”,雖然孔家第五十七代衍圣公孔訥的名只一個“訥”字,但以后出生的其他支脈的五十七代孫起名要二個字,開頭字為“言”字),用這10個“字”,來表明從第五十六代到第六十五代的輩分,供子孫后代起名使用。到明熹宗天啟年間(1621——1627)10個“輩字”已用完,又由第六十五代衍圣公孔廕植續(xù)了20個字:“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币?guī)定了從第六十六代到第八十五代的“輩字”和排列順序。這20個輩字尚未用完,到民國八年(1919)第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貽又續(xù)了20個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煥景瑞承錫世緒昌”。規(guī)定了從第八十六代到第一百零五代的輩分排序。這就是孔府自己對家譜中輩分排序來龍去脈的解釋。
需說明的是這三次制定的家譜輩字,當時都是和家譜一起上報中央政府“奏準”的,第一次應(yīng)該是明太祖朱元璋批準的,第二次是明熹宗——天啟皇帝朱由校批準的,第三次是由當時的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批準的。但是“奏準”與“賜封”畢竟不是一回事,“奏準”是指對臣下本來就有的事物得到了皇帝的認可?!百n封”是指皇帝賞賜給臣下的,臣下原本沒有的事物。如果老百姓不懂得它們的區(qū)別,把“奏準”說成是“皇封”,還勉強說的過去。但是,無論怎么講,“乾隆皇帝賜封”的說法也是錯誤的。
再看孟家的輩分排序的由來:孟氏自孟子到孟寧,四十五代大都單傳,從五十代起,孟氏族入開始有意識地在同輩兄弟取名時采用同一個字,來表明代系,也便于識別、記憶。從五十代到五十五代行輩字分別為:德、祖、惟、之、思、克,但要求并不嚴格,特別是經(jīng)過元、明易代之亂,族人四散流徙,給子弟取名時不可能循規(guī)蹈矩。
  孟氏按行輩起名始于明代,朱元璋對孔、孟后裔格外優(yōu)禮。除賜給祭田、免除徭役,從明景泰年間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孫孟希文被授予世襲翰林院五經(jīng)博士算起,從次,孟子后裔開始授世職。當時,立了 “希、言、公、彥、承、 弘、聞、貞、尚、允”十個字(后來,為了避諱,改 “弘”,為“宏” ;改“允”為“廕”,后又改“廕”為“衍”)作為孟家后裔子孫的行輩“字”。明崇禎年間,又立了“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十個輩字。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又立了“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 ”十個輩字。民國九年(1920年)冬,孔子76代世襲衍圣公孔令貽,和孟子73代世襲五經(jīng)博士孟慶棠,又擬續(xù)了二十個世次行輩字,即“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報當時的北洋政府內(nèi)務(wù)部批準,并咨行各省縣布告周知。
以上資料表明,孟家與孔家相同的輩分排序,是明朝景泰年間,孟家享受到明朝皇帝的授予的世襲待遇后,參照孔家已得到皇帝認可的輩分排序,制訂了自家的輩分排序。以后幾次續(xù)添“輩字”,都是跟著孔家走的。這種做法,應(yīng)該是得到了孔家和朝廷的認可,所以才不算侵犯孔家的輩分排序的專利權(quán)吧。
6、改“胤”為“衍”說:改革開放以來,各種媒體對孔孟家譜方面的議論多了起來,在家譜的輩分排序方面,又出現(xiàn)一種為避雍正皇帝胤禛之“諱”,把第六十五代原本的“胤”字改為“衍”字,為避乾隆皇帝弘歷之諱,把第六十一代原本的“弘”字改成“宏”字的說法。這種說法正確嗎?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還要查看相關(guān)的歷史資料。
在《明史。列傳第一百七十二。儒林三》中記載了孔家?guī)讉€世代衍圣公的情況:孔希學(xué),字士行,洪武元年(1368)襲封衍圣公。父克堅,字璟夫;祖思誨,字明道。希學(xué)于洪武十四年(1381)卒,子訥,字言伯,于洪武十七年(1384)襲位。訥建文二年(1400)卒,子公鑒襲。公鑒,字昭文,嗣爵二年卒。子彥縉,字朝紳,永樂八年(十歲)襲位。彥縉子承慶,先卒,孫弘緒(八歲)襲位。弘緒少貴,多過舉。成化五年(1469)被劾,按治,奪爵為庶人。令其弟弘泰襲位。弘治十六年(1503)弘泰卒,弘緒子聞韶襲位。聞韶,字知德,嘉靖二十五年(1546)卒,子貞干襲位。貞干,字用濟。卒,子尚賢襲。尚賢,字象之,天啟元年(1621)卒。子廕椿先卒,無嗣。從弟子廕植襲位。廕植,字對寰,先為博士。尚賢既喪子,遂育為嗣。天啟元年以覃恩加太子太保。崇禎元年加太子太傅。
在《清史稿。列傳第二百七十。儒林四》中記載:孔廕植,字對寰,明天啟初,襲封衍圣公。清順治元年,世祖定鼎京師。衍圣公爵及其官屬,悉循明舊制。四年卒,子興燮襲。興燮,字起呂,時年十三??滴趿曜?,子毓圻襲。毓圻,字鐘在,方幼,年十一。(康熙)二十三年卒于京師。子傳鐸襲。傳鐸,字振路。卒后子廣棨襲。廣棨,字京立。雍正初,授二品冠服,襲爵。乾隆八年卒,子昭煥襲。昭煥,字顯明。乾隆四十八年卒,子憲培襲。憲培,字養(yǎng)元,乾隆五十九年卒,子慶镕襲。慶镕,字陶甫,道光二十一年,卒。子繁灝襲。繁灝,字文淵。同治二年,卒。子祥珂襲。祥珂,字覲堂,光緒三年,卒,子令貽襲。令貽,字毅孫。國變后,襲爵,祀奉如故。
另外在《清史稿。本紀四。世祖本紀一》中記載:順治元年,冬十月,丙辰,以孔子六十五代孫允植襲封衍圣公,其五經(jīng)博士等官襲封如故。
通過查看上述歷史資料,可以看出,孔家輩分排序“宏聞貞尚衍”的輩字中,在明朝時第六十一代的輩字確實是“弘”字。應(yīng)該是在孔府在第三次續(xù)修家譜時(乾隆年間)為避皇帝弘歷之諱,改成了現(xiàn)在的“宏”字。但是,改“胤”為衍的說法就不符合歷史事實了,因為孔家的輩字中從來就沒有使用過“胤”字。
真實的情況應(yīng)該是有三次為避皇家之諱的改變輩字的過程。在明朝時,第六十五代衍圣公的名字本來是“允植”。清軍入關(guān)后,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按照明朝舊制對待孔允植如故。由此可以證明,從明朝初期,確立孔家輩分排序的“輩字”起,到清朝順治年間以前,第六十五代的輩字本是“允”字??墒菫槭裁丛凇睹魇贰妨袀骱汀肚迨贰妨袀髦卸加涊d為孔廕植了呢?原因還是避皇家之諱。因為各個朝代的歷史資料(當時的檔案資料)都是由下一個朝代整理編修的,《明史》是清朝的翰林院學(xué)士們編修的。因為康熙皇帝的幾十個兒子們包括“皇太子”(后廢除)都是“允”字輩,不論是在康熙朝修編《明史》的官員,還是第二次續(xù)修家譜(康熙年間)的孔府,都要避諱皇家使用的輩字“允”,所以在清朝的官員修編《明史》時,明代宮庭檔案中記載的“孔允植”,就被改成“孔廕植”了。同時孔府自己也把家譜輩分排序中的“允”改成“廕”了。因為雍正皇帝“胤禛”原來也叫“允禎”,后來他當了皇帝,就應(yīng)該避免和他人重復(fù)名子中的字,于是本著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自己改成“胤禛”。因為在康熙年間不存在弘歷當皇帝的問題,所以這時修編的《明史》中,對孔府第六十一代輩字的“弘”字,就未作改動。到了雍正年間,孔府為了避皇帝之諱(廕與胤同音),就再一次修改“輩字”,把“廕”改成了“衍”字。第三次改變“輩字”,就是乾隆年間改“弘”為“宏”了。
為什么同是《清史稿》,在《世祖本紀中》記載為“孔允植”,在《列傳。儒林》中又記載為“孔廕植”呢?這不是自相矛盾嗎?其實不矛盾,因為《清史稿》是民國年間整理修編的,修編《清史稿》的人不存在“避諱”問題,真正的客觀反映歷史事實。順治年間的檔案記載的“孔允植”,在修編《清史稿》時就原本照抄,所以是“允”字?!肚迨犯濉返牧袀饔涗?,是各個時期積累下來的資料。在康熙年間,既然連編修《明史》及孔府續(xù)修的家譜中,都把“孔允植”改成“孔廕植”了,列傳記載的資料中,當然也應(yīng)該是“孔廕植”了。修編《清史稿》時,保留了這個矛盾,正說明民國年間修編史書的人是尊重歷史原貌的。
7、四家通譜說:很久以來,社會上就流傳著 “皇封”的“孔孟顏曾是一家”“同字同輩論高低”的說法。意思是四大家族共用一個“通天(得到皇帝認可)家譜”,子孫后代“一家親”,只是不如“孔孟一家”的說法影響面大。我對這個說法也曾深信不疑。以為,既然歷史上封建皇帝曾經(jīng)把顏回、曾參、子思、孟軻四人尊奉為四“亞圣”,配享孔圣人廟堂。當時皇帝賜封給孔孟顏曾四大家的后裔共用一個家譜,結(jié)成異姓兄弟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究竟從什么時候這四大家族共用一個家譜(輩分排序)我一直也沒聽誰說清楚。四大家的后代共用一個家譜,四家結(jié)成一家是真的嗎?
  前面說過,孔家五十三代以前是沒有固定的輩分排序的。五十四代是“思”字,五十五代是“克”字,五十六代是“?!弊?,五十七代孔訥沒有“輩字”。開始使用輩分排序的時間,應(yīng)該在明朝洪武十七年孔訥繼任衍圣公之后。也就是說,孔孟顏曾四大家,共同使用一個家譜(輩分排序)只能從明朝開始。那就看一下,明代的歷史資料吧。
在《明史。列傳第一百七十二。儒林三》中還記載了孟顏曾三家后裔的相關(guān)情況:洪武元年(1368)詔以孟子五十四代孫思諒奉祀,世襲其家。思諒,字友道。子克仁(55代),字信夫??巳首酉N模质繜?。亞圣五十六代孫也。。景泰三年(1452),授希文翰林院五經(jīng)博士,子孫世襲。卒,子元(57代),字長伯,弘治二年(1489)襲。卒,子公棨(58代)幼。嘉靖二年(1523)以元弟亨(57代)之子公肇襲。公肇(58代),字先文。卒。十二年,仍以公棨襲。公棨,字嚢文。卒。子彥璞(59代),字朝璽。隆慶元年(1567)襲。卒。子承光(60代),萬歷二十九年(1601)襲。卒。子弘譽(61代),天啟三年(1623)襲。卒。子聞玉(62代),崇禎二年(1629)襲。
洪武初,以顏子五十七代孫池為宣德府學(xué)教授。(洪武)十五年(1382)改三氏學(xué)教授,以奉祀事。池,字德裕。子拳(58代),字克膺。拳子希仁(59代),字士元。景泰三年(1452)希仁為巡按御史所劾,詔黜希仁,召?;菀詾楹擦衷何褰?jīng)博士。顏?;?,復(fù)圣五十九代孫也。未幾,以?;莘堑兆?,仍以希仁子議為之。議(60代),字定伯。議卒。子鋐(61代),字宗器,成化十八年(1482)襲。卒。子重德(62代),字尚本。正德二年(1507)襲。卒。子從祖(63代),字守嗣,襲。卒。無子。嘉靖四十一年(1562)以從祖從父(叔)重禮(62代)之長子肇先為嗣。肇先(63代),字啟源。卒。子嗣慎(64代),字用修,襲。卒。長子尹宗先卒。次子尹祚(65代),字永錫。萬歷年襲。尹祚為人博學(xué)好義,尹宗之子伯貞既長,遂以職讓之。伯貞(66代),字叔節(jié)。萬歷二十七年(1599)襲。卒。子幼。弟伯廉,字叔清,三十四年(1606)襲。卒。子紹緒(67代),崇禎十四年(1641)襲。
  曾質(zhì)粹,字好古,吉安永豐人,宗圣五十九代孫也。其先,都鄉(xiāng)侯據(jù)避新莽之亂,徙家豫章,子孫散居撫、吉諸郡間。成化初,山東守臣上言:“嘉祥縣南武山西南,元寨山之東麓,有漁者陷入穴中,得懸棺,碣曰曾參之墓?!痹t加修筑。正德間,山東僉事錢鋐訪得曾子之后一人于嘉祥山中,未幾而沒。嘉靖十二年(1533),以學(xué)士顧鼎臣言,詔求嫡嗣。于是江西撫按以質(zhì)粹名聞,命回嘉祥,以衣巾奉祀。十八年(1539),授翰林院《五經(jīng)》博士,子孫世襲。三十九年(1561)卒。子昊(60代),未襲卒。昊子繼祖(61代),字繩之,主祀事。卒,子承業(yè)(62代),字洪福,萬歷五年(1577)襲。卒,子弘毅(63代),字泰東,崇禎元年(1628)襲。卒,子聞達(64代),字象輿,十四年(1641)襲。 
從以上記載不難看出,在明朝時代,顏曾兩家后裔名子與孔孟兩家相同“輩字”的并不多。顏家只有第五十九代顏希仁、顏?;?,與孔孟兩家的“?!弊窒嗤?。并且還與孟家五十六代孟希文,同在景泰年間(1450——1457)生活,而與孔家五十六代孔希學(xué)生活在元末明初(1368),相差八九十年。曾家則是從第六十二代曾承業(yè),六十三代曾弘毅,六十四代曾聞達與孔孟兩家的第六十代輩字“承”,六十一代輩字“弘”(后改為宏),六十二代輩字“聞”相同。因為曾參與孟軻是祖孫輩,正好相差兩代。而且曾家承、弘、聞三代人與孟家承、弘、聞三代人都生活在明朝萬歷至崇禎年間(1573——1644)。所以如果說曾孟兩家“是一家”“同字同輩分”,還有一定道理。但是,由于孔家承、弘、聞三代人生活在嘉靖二十五年(1546,這年衍圣公孔聞韶卒)以前,而且孔丘與曾參是父子輩,曾家的六十四代的輩分應(yīng)該與孔家的六十五代“貞”字輩相同。所以,說曾家與孔家“是一家”“同字同輩份”是沒有道理的。
通過上網(wǎng)查看《顏回家譜》和《曾參家譜》,可以看出從顏回到現(xiàn)在的第七十九代孫顏秉剛(1965年出生),雖然有的“輩”字(承、弘、希等)與孔孟家譜中的“輩字”相同,但是卻沒有按照孔家的“輩字”順序來進行輩分排序。曾家的后裔到明朝時已分為武城(曾參故鄉(xiāng))龍江、內(nèi)坑、平和等十二個支脈(小宗),其中有的支脈自明代開始一直使用孔家的輩分排序(從“宏聞貞尚衍”開始,三個支脈使用到“欽紹念顯揚”共25個字,一個支脈使用到“永錫世緒昌”共45個字)。有的支脈沒有使用。如曾國藩家族就沒有使用。但是使用孔家“輩分排序”的也是“套用”而已。因為曾家使用的“輩字”,不但與孔家、孟家不能同“字”同輩份,而且在曾姓家族內(nèi)部,不同支脈之間也有“字”同輩分不同的現(xiàn)象。如同是“昭憲慶繁祥”五個輩字,在武城曾氏四個支脈從中表示從73——77代。而在平和支脈中卻表示淙71——75代,76代及以后又改為其他“輩字”進行輩分排序了。所以因曾家也使用了孔家的輩分排序,就說“孔孟曾三姓是一家”、“同譜同字同輩分”也是錯誤的。
綜上可見,盡管孟家、曾家都使用了孔家的輩分排序,并且也得到了皇帝和中央政府的認可,但這與社會上流傳的孔孟顏曾四大家族,共同使用皇帝賜封的30字通天家譜,四家親如一家,同輩字同輩分還是根本不同的。
最后,希望孔孟族人少聽社會上的口頭流傳,多了解一下自己家族的正本家譜,搞清楚自己家族的歷史淵源。
附:西江月 。明族譜。一首:姓孟六十余載,竟被迷惑多年;皇封家譜四族同,謬傳把人欺騙。  家譜登載上網(wǎng),盡可查根尋源;揭開歷史真相明,族人拍手稱贊。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口爆在线| 麻豆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精品老司机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午夜福利| 深夜福利亚洲高清性感| 日本一品道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版| 欧美一区二区日韩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少妇内射毛片| 国产麻豆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国产av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麻豆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久久三级国外久久久三级| 少妇激情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熟女丝袜久久| 翘臀少妇成人一区二区|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偷自拍亚洲欧美一区二页| 国产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色播五月激情五月婷婷| 91天堂素人精品系列全集|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自拍| 午夜视频成人在线观看| 白白操白白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午夜小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二区三区免费播放心| 国产超薄黑色肉色丝袜| 大尺度激情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九九热精品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九九热九九热九九热九九热 | 麻豆视频传媒入口在线看| 男女午夜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口爆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韩91| 免费特黄欧美亚洲黄片| 午夜激情视频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