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鐵川,上海文史館館長,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律讀庫投稿郵箱:1751490@qq.com。 讀廿四史,你會發(fā)現(xiàn),不管儒家或君王多么信誓旦旦地說“仁者愛人”,但皇帝誅殺大臣的記載貫穿于整個中國王朝的歷史。所以魯迅《狂人日記》說“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吳虞《吃人與禮教》說:“我們中國人,最妙是一面會吃人,一面又能夠講禮教。吃人與禮教,本來是極相矛盾的事,然而他們在當時歷史上,卻認為并行不悖的,這真正是奇怪了!” 如果看透了封建專制缺少人權法治的本質(zhì),就不會奇怪了。 漢語成語中關于大臣內(nèi)容的約有80多條,大體可分如下七類,從中可見古代君臣關系貌似和諧、實則無常 : 一是形容圖謀不軌、力可敵君的大臣。例如,篡位奪權:指臣子奪取君位。元代尚仲賢《三奪槊》第四折:“那兇玩很劣,奸滑僥幸,則待篡位奪權?!鳖愃频某烧Z還有: 等夷之志:等夷:匹敵。指臣下僭越朝廷之心?!侗笔贰ぶ茏谑覀髡摗罚骸凹拔暮蟊篱?,諸子沖幼,群公懷等夷之志,天下有去就之心,卒能變魏為周,捍危獲者,護之力也。” 脛大于股:猶言本小末大。舊時喻臣下的力量大于君上。漢代劉向《說苑·君道》:“脛大于股者難以步,指大于臂者難以把,本小末大,不能相使也?!币嘧鳌爸Υ笥诒尽?。 裂冠毀冕,拔本塞源: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禮帽;本,樹根。原比喻諸侯背棄禮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領地。后用作臣下推翻國君,奪取王位的代稱。《左傳·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源,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功烈震主:臣下功勞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動而心有疑慮。宋代李覯《袁州州學記》:“功烈震主者,聞命而釋兵?!?/p> 功高震主、力可敵君的大臣,是最容易被君主殺頭的。 二是形容對君主忠心進諫的大臣。例如,陳善閉邪:臣下對君主陳述善法美政,借以堵塞君主的邪心妄念?!睹献印るx婁上》:“責難于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吾君不能謂之賊?!鳖愃瞥烧Z還有: 進可替否:向君主進獻良策,以廢棄弊政。《三國志·魏志·盧毓傳》:“官人秩才,圣帝所難,必須良佐,進可替否?!?/p> 刺上化下:諷諭國君,教化下民。唐代黃滔《答陳磻隱論詩書》:“詩本於國風王澤,將以刺上化下,茍不如是,曷詩人乎?” 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報效君主;辭官隱退時,就反省自己,以彌補過失。《左傳·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衛(wèi)也,若之何殺之?” 予違汝弼:我有過失,你就來糾正。古代帝王鼓勵臣下隨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話?!渡袝ひ骛ⅰ罚骸坝柽`汝弼,汝無面從,退有后言。” 批其逆鱗:批:觸;逆鱗:倒生的鱗。觸犯了龍喉下的逆鱗。比喻臣下直言勸諫,觸犯君主?!俄n非子.說難》:'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人主亦有逆鱗,說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龍比喻君主,因以觸'逆鱗'﹑批'逆鱗'等喻犯人主或強權之怒。亦作“批逆龍鱗”。 直言極諫:大臣以正直的言論對君主諫諍。漢代晁錯《舉賢良對策》:“救主之失,補主之過,揚主之美,明主之功,使主內(nèi)無邪辟之行,外無騫污之名。事君若此,可謂直言極諫之士矣。亦作“直言切諫”、“直言正諫”等。 大臣進諫的動機是否良善、進諫的內(nèi)容是否確當,這些皆由君主定斷,沒有任何“知無不言、言者無罪”的法律保障,所以古代大臣都知道是“冒死進諫”。強諫多悲劇,古代比比皆是。 三是形容大臣對君主忠誠感情的。例如,犬馬戀主:比喻臣下眷懷君上。三國時期的曹植《上責躬應詔詩表》:“瞻望反側(cè),不勝犬馬戀主之情?!鳖愃频倪€有: 鷹犬之用:獵人馴養(yǎng)的鷹與獵犬,比喻大臣為君主盡忠?!逗鬂h書·陳龜傳》:“臣龜蒙恩累世,馳騁邊陲,雖展鷹犬之用,頓斃胡虜之庭,魂骸不返,薦享狐貍,猶無以塞厚責,荅萬分也?!?/p> 葵藿之心:比喻臣下對君主表示忠誠。唐代王維《責躬薦弟表》:“葵藿之心,庶知向日。犬馬之意,何足動天。” 瞻天戀闕:天、闕:均借指帝王。指仰望與依戀帝王。清代洪楝園《警黃鐘》第五出:“臣無任瞻天戀闕,激切屏營之至?!?/p> 碎首糜軀:頭顱粉碎,身軀糜爛。臣下報效皇上,多用此語。宋代王禹偁《為宰臣上尊號表》:“跼天蹐地,罔敢自安;碎首糜軀,期于必遂?!?/p> 一介之輔:具有一片忠心輔佐君王的臣子。三國陳琳《為袁紹檄豫州》:“圣朝無一介之輔,股肱無折沖之勢?!?/p> 一心百君:忠臣雖經(jīng)歷幾個君主還是始終如一?!蛾套哟呵铩?nèi)篇·問下》:“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p> 犬馬之力:愿象犬馬那樣為君主奔走效力。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驅(qū)使,為人效勞。明代許仲琳《封神演義》第68回:“尚敢不效犬馬之力,以報深恩也。.主辱臣死:君主蒙受恥辱時,作臣子的就應當效忠而死?!?/p> 主憂臣勞:君主有憂慮,作臣子的要立即效勞?!秶Z·越語下》:“為人臣者,君憂臣勞,君辱臣死?!?/p> 忠不可兼:一臣不可輔佐二主?!秴问洗呵铩鄤住罚骸袄豢蓛桑也豢杉?。” 忠不違君:忠心耿耿,絕不違背君主?!度龂尽の褐尽り昂閭鳌罚骸拔崧勚玻x不背親,忠不違君,故東宗本州以為親援,中扶郡將以安社稷,一舉二得以徼忠孝,何以為非?” 忠君報國:忠于國君,報效國家。元代鄭德輝《伊尹耕莘》第二折:“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間,濟世安民,忠君報國,乃是男兒所為?!?/p>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忠臣絕不輔佐兩個朝代的君主;貞烈的婦女決不再嫁第二個丈夫。《史記·田單列傳》:“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更二夫。齊王不聽吾諫,故退而耕子野。” 大臣是君主的犬馬、家臣,而非具有獨立人格的公仆,所以身心盡為君主驅(qū)使。 四是形容君圣臣賢的。此類觀念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人事安排。例如,圣君賢相:圣明的君主與賢良的輔佐大臣?!盾髯印じ粐罚骸叭舴蚣娑仓?,兼而愛之,兼而制之,歲雖兇敗水旱,使百姓無凍餒之患,則是圣君賢相之事也。”類似的還有: 都俞吁咈:皆為古漢語嘆詞。吁,不同意;咈,反對;都,贊美;俞,同意。本以表示堯、舜、禹等討論政事時發(fā)言的語氣,后用以贊美君臣論政問答,融洽雍睦?!稌虻洹罚骸暗墼唬骸?!咈哉!’”又《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墼唬骸幔 薄独m(xù)資治通鑒·宋理宗景定五年》:“君有過舉,臣當直言,都俞吁咈,古之所尚。 君圣臣賢:君主圣明,臣子賢良。形容君臣契合,政治清明?!杜f唐書·馬燧傳》:“道無不行,謀無不臧,君圣臣賢,運泰時康。” 主明臣直:君主圣明,臣子忠誠?!侗笔贰堦讨畟鳌罚骸疤煜掠械?,主明臣直;雖休勿休,永貽世則。” 主圣臣良:君主圣明,臣下忠良?!侗笔贰ぶ俜絺鳌罚骸皼r主圣臣良,兵強國富,陳既主昏于上,人讟于下,險無百二之固,眾非九國之師,獨此島夷,而稽天討!”亦作“主明臣直”、“主圣臣直”、“主賢臣良”。 君暗臣蔽:君主昏庸無道,臣子欺瞞蒙騙?!肚迨犯濉ぬ乇炯o》:“君暗臣蔽,枉殺至此?!薄?/p> 風飛云會:會:會合,聚合。比喻有才能的君臣遇合。元代揭傒斯《與尚書右丞相書》:“一旦風飛云會,加之百官之上,立于廟堂之內(nèi),以數(shù)尺之身,任天下之責,方寸之心,關天下之慮?!?/p> 這一類成語道出了歷史的真相:先有明君,才有賢相。有了唐太宗的從諫如流,才有魏征一生“數(shù)十余萬言”的激烈諫諍。 五是形容大臣不盡職守的。例如,附上罔下:親附君王,欺騙臣下。漢代劉向《說苑·臣術》:“泰誓曰:‘附下而罔上者死,附上而罔下者刑。’”類似的還有: 伴食中書:指執(zhí)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明代郎瑛《七修類稿·事物·李西涯》:“人有投匿名詩云:‘文章聲價斗山齊,伴食中書日又西;回首湘江春水綠,鷓鴣啼罷子規(guī)啼。’” 持祿保位:為了保持俸祿官位,大臣阿諛奉承,不敢直言進諫。《明史·解一貫傳》:“夫朝廷有紀綱,大臣重進退,宏、璁、萼緣不可不去,宏不去,則有持祿保位之誚。”亦作“持祿養(yǎng)身”。 .欺君之罪:欺騙君主的罪行。明代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回:“且煌煌天語,誰敢有違,以自取欺君之罪?!?/p> 古代奸臣何以產(chǎn)生?除了個人品質(zhì)以外,更重要的是昏君當?shù)?,或君主年幼,說到底是政治制度造成的。 六是形容大臣位畏懼君主的。例如, 伴君如伴虎:清代無名氏《說呼全傳》第四回:“古人云:‘伴君如伴虎’,刻刻要當心?!边@一類成語道出了古代君臣關系的常態(tài)。西漢“武帝求賢詔”中的“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膾炙人口,但至晚年誅殺頻繁,“名臣文武欲盡”。丞相一個接一個獲罪,及至公孫賀被任命為相,嚇得“頓首涕泣不肯起”。最后被迫接受,出門便說:“我從是殆矣!”他雖然在位十三年,但最后還是因為兒子犯事,父子同死于獄中,而且又是滅族。 由上可以得出古代君臣關系的一般規(guī)律:有明君,方有賢臣;有昏君,必有奸臣;大臣是君王家臣犬馬,生死富貴系于皇帝喜怒間。君權不受法律限制,大臣不受法律保障。 |
|
來自: 昵稱1249428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