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論壇】 神了!日軍炮轟老君臺;連射十三發(fā)炮彈竟無一爆炸!河南省鹿邑縣明道宮內(nèi)的老君臺,為鹿邑獨有的一大景觀。老君臺,是老子設(shè)壇傳道講學的地方。始建于漢代,盛于唐代,多次毀于兵亂,經(jīng)過歷代的修葺,已有2000多年歷史。 在老君臺的下面,有一根白色的方柱,方柱四面分別用日文、簡體中文、繁體中文、英文刻寫了這樣一句話:”我們祝愿世界人類的和平”。方柱的創(chuàng)意來自梅川太郎,一個七十年前侵華日軍的炮手。該碑立于1997年9月19日,是1938年侵華日軍炮兵梅川太郎等人所立,當年日軍向老君臺打13發(fā)炮彈均沒爆炸。為向鹿邑人民表示懺悔,祝愿全人類和平,特立此謝罪和平碑。 梅川太郎為什么要立這個方柱?七十年前在這里發(fā)生了什么?1938年的農(nóng)歷五月,豫東大地已經(jīng)進入了初夏。初四這天上午9點多鐘,侵華日軍從安徽毫州向西進軍,行至到鹿邑縣城東邊的營子寨村時,日軍不了解城里的守備情況,就在離城墻三華里的地方停了下來。了望鹿邑縣城,發(fā)現(xiàn)有兩個高大的建筑。左邊的是縣城城墻的東南角樓——奎星樓,右邊的是供奉著太上老君的老君臺。日軍指揮官誤以為它們是國民政府的抗戰(zhàn)工事,就命令架起迫擊炮,先攻擊這兩個高大的目標。梅川太郎受命發(fā)炮,第一炮擊中了左側(cè)的那個奎星樓,就這一發(fā)炮彈就把整個奎星樓炸的粉碎,巨響之后是日軍一陣歡呼聲。梅川太郎開始掉轉(zhuǎn)炮口,對準右側(cè)那個更為高大的建筑,一炮打了出去,沒有聽到爆炸聲,兩炮打了出去,還是沒有動靜,一連打了十二發(fā),一顆都沒有爆炸。進軍中國以來,梅川太郎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現(xiàn)象,身邊的日軍個個感到納悶。這時,指揮官氣急敗壞,一腳把梅川太郎踹倒在地,自己操起炮筒,對著老君臺又發(fā)射了第十三發(fā)炮彈。炮彈發(fā)射出去后,大家都支愣著耳朵傾聽來自遠方的那一聲巨響。結(jié)果又是出乎他們的意料,還是一點動靜都沒有。指揮官驚呆了,整個隊伍驚呆了!個個嚇的呆若木雞。老君臺大殿東墻、東偏殿后墻和柏樹上共中炮彈十二發(fā),有一發(fā)打在了老君臺的西側(cè)。其中有兩發(fā)炮彈穿透大殿山墻,一發(fā)卡在了大殿內(nèi)西邊的梁架上,一發(fā)落在了老君像前的神龕上。當時大殿后邊還有兩間小殿,是老君煉丹房,房內(nèi)存放了滿滿一屋子的黑色炸藥,這些炮彈如果有一發(fā)爆炸,引起炸藥爆炸,其后果不堪設(shè)想。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日軍的同類炮彈在縣城的其它地方很有威力,如東南城角的奎星樓、南城門的城樓,都遭到了日軍徹底摧毀,唯有老君臺巋然不動,不為所傷。此時日軍見射向老君臺的十三發(fā)炮彈一發(fā)未炸,甚為驚奇,回過神后看到老君臺上沒有任何反應,就誤以為守衛(wèi)這個抗戰(zhàn)工事的國軍部隊聞風喪膽,已經(jīng)望風而逃了,于是就集結(jié)部隊,向鹿邑縣城進發(fā),并徑直朝老君臺撲去。當這隊日軍走進明道宮,爬上老君臺,看到臺上大殿里供奉著〝太上老君〞,整個日軍隊伍嘩然,一個個張口結(jié)舌,目瞪口呆,梅川太郎更是張大了嘴巴,一句話也說不來。繼而全體日軍便不約而同,齊刷刷的跪倒匍匐在大殿門前,磕頭作揖,并口中念念有詞,請求〝老君爺〞寬恕自己”向老君臺開炮”的罪行,并保佑自己能平安回國。”日軍炮擊鹿邑老君臺,十三發(fā)炮彈一發(fā)未炸”。這一”消息”不脛而走,遠近皆知,人皆稱奇。在日軍成立維持會和日偽縣政府期間,日軍派了一個班的兵力在老君臺駐守護衛(wèi),這段時間里,鹿邑人可以參觀、可以叩拜。
日軍侵華時炮擊老君臺“十三發(fā)炮彈”未響,絕非空穴來風,亦非神話傳說,而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上個世紀的80年代初期,一位日本老人來到中國后,特意向有關(guān)部門提出要到老子故里〝觀光游覽〞。這位日本老人及其隨從人員來到“老君臺”之后,他便在隨從人員的攙扶下,步履蹣跚的爬上“老君臺”臺頂,虔誠的跪在大殿里的老君像前,念念有詞,拜了又拜。
接下來,這位日本老人公開了自己的身份,他就是當年用迫擊炮轟擊老君臺的炮手,極其誠懇的向陪同他們的中方人員再三道歉,并向中方陪同及自己的隨行人員一五一十的講述了當年所發(fā)生的一切。此后的幾年時間,梅川太郎成為了鹿邑縣的???,時不時來為老子上幾柱香,叩幾個頭。1997年9月19日,梅川太郎最后一次來到鹿邑,和他的戰(zhàn)友把從日本空運來的白色方柱日式和平碑恭恭敬敬的立在老君臺前。并在老君像前長跪不起,虔誠謝罪,祈禱中日永無戰(zhàn)爭,全世界人民永久和平。據(jù)說立碑謝罪回國后不久,梅川太郎就死了。 說起這段故事,還有一個插曲,就是梅川太郎打了十二發(fā)炮彈,他的指揮官打了一發(fā)炮彈,一共是十三發(fā)??墒窃谌哲姵闪⒌木S持會人員撿炮彈的時候只發(fā)現(xiàn)了十二發(fā),參與這個工作的鹿邑人羅永年記的十分清楚,當看到梅川太郎在回憶錄里寫到是十三發(fā)時,羅永年感到很蹊蹺,那一發(fā)炮彈到底哪去了?謎底終于在2002年被揭開,由于數(shù)日陰雨連綿,“老君臺”西南角被雨水泡塌了,河南省文物局所屬的古建筑施工隊應邀對“老君臺”進行修繕。他們在清理廢墟的時候,從里面又發(fā)現(xiàn)了一顆銹跡斑斑的炮彈,原來這枚炮彈鉆進了臺體的泥土里,一藏就是六十多年。由于腐蝕嚴重,不便保管,便移交給縣武裝部引爆了,誰也沒有想到,一枚七十年前的炮彈,爆炸威力依然強勁,至今仍留有引爆這枚炸彈的錄像資料。這一發(fā)現(xiàn),正應了梅川太郎所說的“十三發(fā)”之數(shù)。據(jù)《鹿邑縣志》記載,當年守城官兵的彈藥庫就設(shè)在老君臺上,如果十三發(fā)炮彈有一發(fā)爆炸,觸發(fā)了彈藥庫,整個鹿邑東城就會被夷為平地、變成焦土,老百姓死傷就會十分慘重。
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說:“人之道,為而不爭。”又說:“天之道,不爭而善勝?!崩献诱J為戰(zhàn)爭是“天下無道”的現(xiàn)象。但是老子并不反對一切戰(zhàn)爭。他說:“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本褪钦f:慈愛,用來征戰(zhàn)就能勝利,用來守衛(wèi)就能鞏固,正所謂“仁者無敵”。 陸媒報道佐證 記者看到,在老君臺上還放置著4發(fā)炮彈。上面記載,1938年6月1日(農(nóng)歷五月初四),侵華日軍攻打鹿邑縣城,對老君臺進行炮擊,共打13發(fā)炮彈,無一發(fā)爆炸。見此情景,日軍炮兵個個驚的目瞪口呆,停止了炮擊。這些炮彈是當年日軍炮擊老君臺的啞彈。 老君臺下,有和平碑。該碑立于1997年9月19日,是1938年侵華日軍炮兵梅川太郎等人所立,當年日軍向老君臺打13發(fā)炮彈均沒有爆炸。為向鹿邑人民表示懺悔,祝愿全人類和平,特立此碑。 九龍井:傳說得到證實 老子故里有兩大獨特景觀,流星園和九龍井。據(jù)《正統(tǒng)道藏?猶龍傳》和多種典籍記載,老子誕生時,”洵水”上空出現(xiàn)千古奇觀,”萬鶴翔空,飛龍吐水,以浴圣姿,龍出之處,因成九井”。 《七真祖師列仙傳》描述甚詳,言四大真人劉長生、王玉陽、譚長真和郝太古尋到太上老子降生處,”見有九井并環(huán)著一座八角亭,亭邊有株李樹,相傳太上生于李樹下;四人步入亭內(nèi),亭中間有座石碑記著降生之事?!痹跀⑹隽颂铣錾鷷r”九龍吐水,沐浴其身,所浴處遂成九井”之后特別強調(diào):”其地神異載于經(jīng)史,歷有考證,非無據(jù)也?!?/P> 上世紀90年代,在當?shù)卮迕竦膸ьI(lǐng)下,考古人員果然在村內(nèi)尋找到九口井。 原文如下: 聚焦首屆老子文化節(jié):老子故里究竟在哪?(圖) 2007年10月25日13:28來源:中安在線-新安晚報 史載孔子曾學于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一個很主要的神仙,被稱為太上老君,尊為道祖。從《列仙傳》開始,把老子列為神仙。東漢時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為一,視老子為化生天地的神靈。成為了道教創(chuàng)世說的雛形。而在漢桓帝時,漢桓帝更是親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為仙道之祖。 老子樣貌:據(jù)太平廣記所記載:老子黃白色,美眉,廣顙長耳,大目疏齒,方口厚唇;額有三五達理,日角月懸;鼻純骨雙柱,耳有三漏門;足蹈二五,手把十文。(老子皮色黃白,眉毛很美,額頭寬闊耳朵很長,眼睛很大,牙齒稀疏,四方大口嘴唇很厚。他的額頭有十五道皺紋,額角兩端似有日月的形狀。他鼻子很端正,有兩根鼻骨,耳朵上有三個耳孔。他一步可跨一丈,雙手上有十道貴人的紋路。) 老君臺未爆炸的炮彈 四月二日,兩位男子在太極殿老子塑像前上香祭拜。當日,”中國鹿邑老子祭祀大典”河南在鹿邑太清宮景區(qū)太極殿前隆重舉行。四月二日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老子誕辰二千五百七十八周年紀念日。中新社發(fā)李志全攝 老子是先秦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他在《道德經(jīng)》中說”人之道,為而不爭”,又說”天之道,不爭而善勝”,真可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老子可能無法想象,在2500多年后的今天,人們對”不爭”又有著什么樣的理解。 安徽渦陽與河南鹿邑,同居道家文化發(fā)祥地的渦河兩岸,兩地直線距離不過80公里,上世紀80年代后期以來,重新燃起一場關(guān)于老子故里歸屬的論爭,并不斷升級。老子故里到底在哪里?在”中國?渦陽首屆老子文化節(jié)”舉辦之際,本報特別派出記者赴兩地進行了一次”尋道之旅”?!不諟u陽縣探訪 鄭店:老子的誕生地 從渦陽縣城向北驅(qū)車約4公里,經(jīng)過一條新修的圣母路,很快就到達閘北鎮(zhèn)鄭店村。天靜宮(太清宮)位于鄭店村西側(cè),美麗的武家河東岸。從遠處觀看,偌大的天靜宮掩映于綠樹之中,殿閣林立,氣勢恢弘,顯的十分靜謐。 長期以來,鄭店村流傳著許多關(guān)于老子的傳說,但一直也是一個不知名的小村莊。這個現(xiàn)有1000多居民的小村中,并無鄭姓人士。當?shù)乩先苏f,鄭店村本名”正殿”,因時代久遠諧音成現(xiàn)在的”鄭店”。據(jù)當?shù)貙<铱甲C,這里就是老子的誕生地,鄭店村也是一個佐證。 九龍井:傳說得到證實 老子故里有兩大獨特景觀,流星園和九龍井。據(jù)《正統(tǒng)道藏?猶龍傳》和多種典籍記載,老子誕生時,”洵水”上空出現(xiàn)千古奇觀,”萬鶴翔空,飛龍吐水,以浴圣姿,龍出之處,因成九井”。 《七真祖師列仙傳》描述甚詳,言四大真人劉長生、王玉陽、譚長真和郝太古尋到太上老子降生處,”見有九井并環(huán)著一座八角亭,亭邊有株李樹,相傳太上生于李樹下;四人步入亭內(nèi),亭中間有座石碑記著降生之事。”在敘述了太上出生時”九龍吐水,沐浴其身,所浴處遂成九井”之后特別強調(diào):”其地神異載于經(jīng)史,歷有考證,非無據(jù)也?!?/P> 上世紀90年代,在當?shù)卮迕竦膸ьI(lǐng)下,考古人員果然在村內(nèi)尋找到九口井。 鄭店行政村村支部書記馬平生說,考古人員找井時,他一直陪伴著。根據(jù)村里老人回憶,很快找到8口井。當時,有些井仍在使用,有的埋沒在墻下。最后一口井,詢問多人,一位80多歲的老人才回憶出來,井在塘下面。天旱時,挖塘取水,井就沉在塘底了。 渦陽縣文物管理所副所長劉書平說,1992年將塘內(nèi)的水抽干,泥清理出來后,井就出來了。井邊是用陶制瓦圈拼在一起,一共17層。井底清理出數(shù)十片春秋時期的紅陶片??脊湃藛T確定,該井是春秋時期的井。其他8口井,有3口現(xiàn)代修理過,5口宋代曾重新修筑。 史料記載,每井有一小亭,井口之上為石刻蟠龍井圈。九井之間,用曲橋相連,井浮水中。并另有一座小亭,亭內(nèi)立一塊大型石碑,記述老子降生之事和九龍井的來歷。 如今,因資金有限,當?shù)刂辉谧罟爬系拇呵锿呷辖ㄒ粤蔷?,亭上書有”華夏第一井”字樣。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該井立在水塘邊,水塘仍然存在。井旁邊有村民居住,他們將此作為休閑場所。 九龍井環(huán)列于流星園內(nèi),為老子出生地。如今,渦陽不僅勘查出流星園舊址,還出土了”古流星園”石匾額一塊。 圣母墓:老子母親的墳地 如今,在渦陽縣太清宮東邊、鄭店村東北角,有一座高大的土堆,就是被老百姓叫做老子娘墳的圣母墓。每到清明時節(jié),當?shù)匕傩斩记叭ゼ赖?,希望她能給家人帶來福音。記者看到,該墓有兩米高,墓邊有幾棵柏樹。根據(jù)渦陽縣太清宮第三期建設(shè)規(guī)劃,這里將根據(jù)歷史記載,建造圣母殿。 在當?shù)孛耖g,至今流傳著圣母為何懷孕的故事。有位白員外,家有一女,叫白蓮子。一年的正月十五晚上,白蓮子正坐在后花園的李子林里賞月,只見一道流星劃過,流星飛落在白蓮子面前的一棵李子樹上。 白蓮子借著月光摘下,正欲嘗之,剛放到嘴邊的李子”咕嚕”一聲滑到肚子里去了。隨即白蓮子懷胎八十一載。八十一年過去了,這年農(nóng)歷二月十五,腹內(nèi)嬰兒撞斷母親的3根左肋跳將出來,這嬰兒便是老子。所以,老子一出生就有81歲。 老子出生后,見母親傷勢很重,第一件事就是煉丹救母,并在河灘里采來苔干做藥引子為母和藥治病,母親的病慢慢好起來。一年夏天,”水母”作怪,”洵水”泛濫成災,百姓苦不堪言,母親命他治水,老子便施法將那口大煉丹鍋移座在”洵水”之上,頓時河水被鎖在鍋中,變的溫順起來,不再漫堤。為感謝母親九九八十一難的孕育之恩,老子寫《道德經(jīng)》時就寫了八十一章,以示紀念。 尹喜墓:見證老子弟子的虔誠 出天靜宮向東行約兩公里,有一處尹喜墓,俗稱尹子孤堆,為渦陽縣所獨有。當?shù)厝苏f,尹喜墓以前占地1000平方米,高約9米,宛如小丘。傳說尹喜為報答老子教誨之恩,囑其后人將其遺骸移葬于尊師故里。 渦陽縣原文化局局長劉光蓉介紹說,解放初期,有個地方干部叫曹林,不懂文物政策,不請示就帶領(lǐng)群眾扒尹喜墓,想使用墓磚頭。此事被上級知道后,立即將其行為叫停。此事件影響很大,稱為典故,曾經(jīng)入選新華詞典,”曹林扒墓”成為詞條。 1992年,渦陽縣文管所對墓進行了清理。墓為磚石結(jié)構(gòu),有大型漢代方磚鋪地,并存有巨石墓門兩扇,每扇高170厘米,寬80厘米,厚10厘米,上有獸頭鋪首浮雕。由于早期多次被盜,墓志銘及墓中物品大多流失。 村民介紹說,以前該墓面積很大,墓門上有小孔。從小孔內(nèi)觀看,內(nèi)有石桌、石凳和石臺階,像一個四合院。如今,由于耕地原因,孤堆已經(jīng)不見,現(xiàn)場只略微比其他地方高出一點。此地已經(jīng)被用來種植莊稼,在地里還能尋到一些破碎的漢磚,上面有菱形花紋。 -河南鹿邑縣探訪 鹿邑:老子遺跡成4A景區(qū) 出渦陽縣城行駛60公里,經(jīng)亳州市向西20余公里,就是河南省鹿邑縣。鹿邑縣老子故里旅游景區(qū)管理處張偉主任介紹說,該縣老子故里旅游景區(qū)包括縣城的明道宮和縣城東約5公里的太清宮兩個景區(qū)。 當?shù)厝苏f,鹿邑縣太清宮鎮(zhèn)太清宮為老子誕生之地,縣城東北角的明道宮為老子聚徒講學、傳播天下大道的地方。這兩個景區(qū)從2004年開始建造,今年捆綁在一起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4A級景區(qū)。 據(jù)張偉介紹,2004年鹿邑縣成立老子文化開發(fā)辦公室,專門研究如何發(fā)展老子文化事業(yè)。鹿邑縣采取招商引資辦法,興建景區(qū)。具體做法是,開發(fā)商可以在政策允許下在縣城內(nèi)進行房地產(chǎn)開發(fā),但前提是投入資金建設(shè)老子景區(qū)。今年,鹿邑縣特地成立老子文化發(fā)展研究中心,屬于正科級事業(yè)單位。 對于老子文化旅游開發(fā),鹿邑縣的下一步打算是,籌建一座500畝土地建設(shè)老子文化博覽園,包括老子圖書館、紀念館、道教名勝燈。 太清宮:現(xiàn)存明清時期遺址 記者在鹿邑太清宮看到,該遺址現(xiàn)存有明、清或民國時期修建的太極殿、三圣母殿、娃娃殿等,其余建筑均為2004年后重建。 對于太清宮的歷史,鹿邑的說法與渦陽的介紹大體相同。鹿邑太清宮始建于東漢延熹八年。當時漢桓帝劉志尊老子李耳為道家鼻祖,在其誕生地建”老子廟”以進行祭祀。唐高祖李淵尊老子為李姓始祖,并以”老子廟”為家廟,親赴鹿邑祭拜。唐玄宗李隆基兩度拜謁”老子廟”,更其名為”太清宮”,他還將祭祀老子母親的”李夫人祠”更名為”洞霄宮”。 北宋真宗趙恒即位后,對老子尊崇有加,他在大中祥符七年親赴太清宮,大興土木,進一步擴大太清宮、洞霄宮、明道宮的面積,至此,太清宮的建筑規(guī)模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峰,至今仍立在洞霄宮前的《先天太后贊》碑,是真宗皇帝親筆所書。此碑高8米、寬2米,重50多噸,為現(xiàn)今中國國內(nèi)道教同類碑刻之最。 太清宮于唐末毀于兵火,幾成廢墟。宋、金、元時都重修。韓林兒在亳州稱帝,下令拆太清宮之材,運亳州蓋宮殿。明萬歷七年(1579年),再次修繕太清宮。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由道圣等人募資重修,七年始成。 近代太清宮又毀于戰(zhàn)亂,現(xiàn)僅存前宮太極殿、后宮三圣母殿、娃娃殿及唐碑一通、宋碑兩通、金碑一通、元碑三通、清碑一通。 明道宮:傳為老子傳道之地 明道宮景區(qū)位于鹿邑縣城東北隅,與太清宮東西相望。該景區(qū)以紫氣大道為界,分為兩部份,紫氣大道南為弘道苑,北為明道宮。 大清光緒版《鹿邑縣志?古跡?明道宮》記載:”明道宮在東門內(nèi)升仙臺前,唐名紫極宮”。唐天寶二年(公元743年)為太清壇。到了唐代,隨著皇室對老子尊崇有加,即以老君臺為中心,形成規(guī)模宏大的建筑群,以后歷經(jīng)宋元明清各代均有增建,可惜又多次毀于兵火戰(zhàn)亂中。 2005年,鹿邑縣委、縣政府依據(jù)唐、宋時的規(guī)?;謴椭亟鞯缹m。明道宮景區(qū)占地1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 主要景點有迎禧殿、眾妙之門牌坊、弘道苑、玄元殿、文昌閣、老君臺、騰云閣、弘道苑等建筑。其中,老君臺2001年被國務(wù)院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老君臺:傳說中的老子升仙處 鹿邑縣明道宮內(nèi)的老君臺,為鹿邑獨有的一大景觀。老君臺,為老子修道成仙飛升之地,故初名”升仙臺”“拜仙臺”。建于漢代,盛于唐代,多次毀于兵亂,后歷代修葺,已有2000多年歷史。臺高8.84米,臺底面積765平方米。山門下青石臺階共32層,加上正殿前一層,恰為33層,正符合老子升33層青天之說。 記者看到,在老君臺上還放置著4發(fā)炮彈。上面記載,1938年6月1日(農(nóng)歷五月初四),侵華日軍攻打鹿邑縣城,對老君臺進行炮擊,共打13發(fā)炮彈,無一發(fā)爆炸。見此情景,日軍炮兵個個驚的目瞪口呆,停止了炮擊。這些炮彈是當年日軍炮擊老君臺的啞彈。 老君臺下,有和平碑。該碑立于1997年9月19日,是1938年侵華日軍炮兵梅川太郎等人所立,當年日軍向老君臺打13發(fā)炮彈均沒有爆炸。為向鹿邑人民表示懺悔,祝愿全人類和平,特立此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