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口魚塘釣魚,右手邊大約20米有一位釣友,他看我不時提竿有魚中鉤,就跑過來問我訣竅。我對他說:“魚不動,人要動。我發(fā)現(xiàn)你長時間端著釣竿一動不動,這如何能行?” 說這話時,是夏天。夏季,除去鰱鳙等少數(shù)種類的魚兒之外,很多底層魚如鯽、鯉等不是很好釣。這其中原因多多,而最為重要的原因無疑是氣溫偏高。當氣溫達到30℃以上的時候,水溫也有可能達到20℃甚至更高,水溫一高,水中的藻類便會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氧氣。這時,魚兒通常會因為缺氧而導致活性下降,甚至死亡。除此之外,或許還有其他某些我們未必知道的因素,本文就不探討了。 在夏季高溫的天氣條件下,魚兒自然不動,此時人就要動。所謂人要動,一方面是不能死守一個窩點,而應主動出擊,尋找更好的釣點;另一方面是說,即便是一個窩點守窩,也應該周期性地將釣竿提起,引逗魚兒,刺激其食欲。 一般而言,魚兒不動除天氣原因外,也有可能是你打下的窩點不在“魚道”上。魚兒在水下有固定的覓食或者嬉戲的路線、食場,假如我們的窩子打在這樣的地方,魚兒可能就會動得厲害一些,反之則有可能勞而無功?!胺结灲?、園釣心、長釣腰”是說的一般規(guī)律,而不同的魚塘、河道等,具體情況還可能有些出入。比如說,在經(jīng)常有人淘米洗菜的碼頭上,魚兒可能就會多一些;在進場有人釣魚的地方,魚兒同樣會多一些。因為這些地方有東西吃,魚兒已經(jīng)形成了習慣。在南岸有樹或者蘆葦遮陽的地方,水溫可能稍低一些,魚兒可能會選擇在這里聚集。因此,當魚兒不動的情況下,你不妨看看身邊是否具有上述特點的地方,如果有,不妨挪一挪“窩”。 即使是在一個窩子下竿,你不愿頻繁地更換釣點,你也該時不時地提一提竿。如果使用的是蚯蚓、紅蟲,那么你的提竿動作會讓釣餌由“死”變成“活”,增加對魚兒的吸引?!盎钗铩被蛘哒f具有“動感”的釣餌總是對魚更有吸引力。動,可以是上下動,也可以是前后左右動,動的速度不宜太快,以免對魚兒造成驚嚇。如果用的是餌料,時不時地提竿固然會“浪費”部分餌料,但掉落水中的餌料卻可以起到類似打窩的效果,讓更遠地方的魚兒能夠聞到;此外,總是有餌料可以使用,也會讓窩點更容易留魚。夏季釣鯽魚,我喜歡釣邊,水深不超過70-80厘米,采用傳統(tǒng)釣與臺釣相結(jié)合的方法:傳統(tǒng)釣的釣組,臺釣的釣餌,不超過1分鐘提竿一次,這樣誘魚的效果可以與打窩等量齊觀。 釣魚是一項休閑活動,一定意義上也是一種智力活動,因為要獲得理想魚獲,你必須多動腦筋。當魚兒不動的時候,釣魚人要主動一些、積極一些,這就是我的釣魚經(jīng)驗總結(ji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