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個齋書畫藝術(shù)博客 位于仙游楓亭的蔡襄紀念館大門 宋四大家“蘇黃米蔡”的蔡及其書法 宋四大家“蘇黃米蔡”名揚天下,唯有“蔡”的解釋很模糊,名氣也大不如以上三位,到底是指蔡襄,還是蔡京、蔡卞呢? 先說一下蔡襄、蔡京、蔡卞的關(guān)系:蔡京、蔡卞是親兄弟,蔡襄的曾祖和蔡京、蔡卞的曾祖是親兄弟(據(jù)福建莆田蔡氏族譜)。 蔡襄(1021-1067),蔡京(1047-1126),蔡卞(1048-1117) 蘇軾(1037~1101),黃庭堅(1045-1105),米芾(1051-1107) 從以上六個人的生卒年來看,蔡襄明顯比其他五位早一世(20年左右),另五位基本處于一個年齡段。 從以上六個人的作品風(fēng)格來看,蔡襄流傳下來的作品以楷書為主,且字體妍麗,恪守晉唐法度,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而其他五位的作品以行書為主,都有很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自成一家。 從以上六個人的名氣來看,蘇軾是文學(xué)大家,獨步江湖,千年不遇的大文豪,也做過不大不小的官,是民間公認的文聯(lián)主席、作協(xié)主席;黃庭堅也是文學(xué)大家,被尊為江西詩派創(chuàng)始人,做過不太大的官,不過他父親黃庶到是和王安石是同年的進士;米芾精通書法,連其工作都非常專一,被書法家畫家皇帝趙佶聘為書畫學(xué)博士,一輩子干的就是書畫,心無旁騖。蔡京和蔡卞都位至宰輔,官做的很大,蔡卞還是王安石的女婿,但是因為種種原因,蔡京定為奸臣,人品有問題,所以他們的其他成就也就不為一般人所知。蔡襄為人醇厚,世人評價很高,穩(wěn)穩(wěn)的做著大官,名氣最小。 蘇黃米和蔡襄沒有明顯的人格缺點,但是蔡京留給后人以奸臣形象。 “蔡京與同郡而晚出,欲附名閥,自謂為族弟。政和初,襄孫佃廷試唱名,居舉首,京侍殿上,以族孫引嫌,降為第二,佃終身恨之。乾道中,賜襄謚曰忠惠。”(見宋史卷三百二十,列傳第七十九),這段話明顯的褒襄貶京,本來就是同族,引嫌也無大錯,得個狀元和榜眼的區(qū)別也不大,何必“終身恨之”,我看還是蔡佃(蔡襄的孫子)的氣量小了點,斤斤計較。 從六個人的書法成就來看,我覺得蘇、黃的書法如果能配得上他們在文學(xué)方面的成就,那他們的書法就足以進入四大家,黃庭堅的書法確實很好,不需要外力借助,而蘇東坡的書法就有點牽強,風(fēng)格還算獨特,但是進前四名不好說。 米芾自稱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這是肯定的,但是他的行書完全開創(chuàng)一種新的風(fēng)格,書法評論家說“痛快淋漓,欹縱變幻,雄健清新”。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代表了一種資格、一種創(chuàng)基,筆風(fēng)雍容大度。米芾的行書只能說是美輪美奐,但是不夠雍容,如果說當今有兩幅作品達到了《蘭亭序》和《蜀素帖》(米芾代表作)的水平,我想無論評論家還是書法愛好者都會站到米芾的一邊,他更多的突出了個人的特點,也就造成了綺麗但是難以模仿的特征。 蔡襄做官沒做到宰輔,書法的成就似乎很大(“襄工于書,為當時第一,仁宗尤愛之”見宋史卷三百二十,列傳第七十九),其書法中規(guī)中矩,圓潤,可能是一個時代的翹楚,但他的字還是比他的后輩“蘇黃米”差了一大截,宋史對蔡襄的推崇,不過是為了貶抑蔡京、蔡卞罷了,如果你把這三蔡的流傳下來的字帖稍加瀏覽,高下自出,無人能辨。 蔡京、蔡卞兄弟倆的血緣關(guān)系也延續(xù)了他們書法的血緣關(guān)系,兩人的字體風(fēng)格如出一轍,雖然兄弟倆關(guān)系不和,誰也不服氣誰。兩人書法基本上是不分伯仲的,但是書法大家能夠說出他們之間的異同來。 世傳,米芾對宋仁宗曰:蔡京不得筆,蔡卞得筆,而乏逸氣,蔡襄勒字,杜衍擺字,黃庭堅描字,蘇軾畫字,臣刷字。 《墨林快事》對蔡卞書法的評價:“勝于京,京又勝于襄,今知有襄,而不知有他蔡,名之有幸不幸若此?!?br> 啟功先生論京卞兄弟書法: 筆姿京卞盡清妍,躡晉宗唐傲后賢。 一念云泥判德藝,遂教坡谷以人傳。 啟功先生認為書法成就京卞兩兄弟明顯超出蘇東坡、黃庭堅,只可惜他們不能稱為德藝雙馨,藝和德有霄壤之別,云泥之差,這才給了東坡、山谷道人一個機會。 米芾的字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離米芾最近的就是蔡京、蔡卞,京、卞好像是把米芾的創(chuàng)新和傳統(tǒng)加以中和,米芾好像是把京、卞的妍麗加以創(chuàng)新、升華,例如趨勢更為明顯的蟹爪鉤。蔡京的幾個兒子也流傳下來一點墨跡,神似其父,而蔡襄的字甚至比他的侄兒輩還要差一截了。我們后人如果要學(xué)習(xí)米芾,不妨先學(xué)習(xí)蔡京、蔡卞,而且蔡京蔡卞的書法風(fēng)格可能更為大眾接受。 所以,真正意義上的宋書法四大家可以把蔡襄排除,京卞兩兄弟中都可以擔當,蔡卞可能更為合適。如果要欣賞宋朝的書法,米芾、京卞兄弟為首要、然后黃山谷、再次蘇東坡,蔡襄則不足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