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圖 | 劉東平 一提起特洛伊,腦海中就會呈現古希臘荷馬史詩中講述的“特洛伊木馬”的傳奇故事。當我們一路從庫薩達斯趕往恰納卡萊南部,北臨達達尼爾海峽的特洛伊古城遺址時,這個傳奇故事仿佛就在身邊了。 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就出生在恰納卡萊地區(qū),他的偉大作品《荷馬史詩》描繪了一個流傳千古的故事:公元前1193年,特洛伊國王和王子帕里斯在希臘斯巴達王的宮廷內受到盛情款待。帕里斯王子在宴席上拜倒在了美貌絕倫的斯巴達王后海倫腳下,并把她劫持到了特洛伊城。斯巴達王得知后倍感羞辱,惱羞成怒,找到他哥哥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請求幫助。阿伽門農國王正好也希望征服特洛伊,借機建立了一支希臘聯(lián)軍。為奪回王后,討伐特洛伊,希臘聯(lián)軍向固若金湯的特洛伊城發(fā)起了猛烈的進攻。特洛伊人在王子赫克托耳的率領下,為保衛(wèi)家園浴血奮戰(zhàn),在特洛伊城堅不可摧的城墻下,這場戰(zhàn)爭拉鋸十年,血流成河。 傳說中的絕色美女海倫畫像 最后,斯巴達英雄奧德修斯想出了一個妙計,制作了一個巨型木馬留在城門外,并制造出攻城的希臘聯(lián)軍已撤離的假象。特洛伊城中計,把木馬當作可炫耀的戰(zhàn)利品拖進城里。晚上,正當特洛伊人解除武裝、大肆慶功時,隱藏在木馬里的20名斯巴達勇士悄悄溜出,打開城門,與城外的軍隊里應外合,結果大獲全勝,一夜之間特洛伊化為廢墟…… 來到特洛伊古城遺址入口,迎面一尊高大的“棕色木馬”赫然站立,它生動的造型仿若映現了傳說中的特洛伊故事。木馬用希臘神話中伊達山的松木做成,建造于1975年,高約3層樓。我們攀梯進入木馬腹內,從上方小窗口向外張望,整個古城遺貌一覽無余。 古城遺址入口處一側,有間不大的陳列館,是土耳其惟一收藏特洛伊文物之處。除介紹特洛伊古城歷史的文字和圖片外,陳列的文物寥寥無幾,其中最珍貴的當數特洛伊國王的寶劍和美麗的斯巴達王后海倫的項鏈了。 走出陳列館,綠樹下用木欄圍起的草地上,散落擺放著從古城遺址中出土的壇子、瓦罐等器物,它們當年是用來盛水或葡萄酒和橄欖油的,這些看上去簡陋粗糙的生活用品,當年卻是維持特洛伊人生活的必需品。透過午后的陽光,這些曾沉睡地下千年的壇壇罐罐仿佛也蘇醒過來,默默向人們講述著古老的故事。 從特洛伊考古發(fā)掘出的陶罐和陶制下水管道 再向前行,能看到清晰的城垣遺跡,古屋、舊墻、街巷里的半截拱廊,還有民居遺跡上的多處水井、灶臺痕跡……我們仿佛穿越時間隧道,來到了千年前特洛伊人的城池,遙想這里曾經的繁榮、磨難與傳奇,不禁為它的風雨滄桑和盛衰更迭感嘆不已。 走到了一處黃泥土堆積的舊墻基下,導游讓我們仔細看看這里能看出什么。大家瞪大眼睛也只能看出這里一層層堆積起來的黃土,至于它代表了什么,卻沒人能說出答案。 在導游的解說下,我們才弄明白,這在普通人眼里的土層墻,卻顯現了特洛伊古城九個不同的年輪時期,也是考古學家們長期發(fā)掘研究的成果。 特洛伊城最初由古希臘人渡海而建,公元前13至公元前12世紀,曾頗為繁榮。最初的特洛伊城是個直徑90多米的小城堡。有石筑城墻和城門,第二層直徑擴大為120多米,城堡中有王宮等建筑,考古發(fā)現了不少金銀珠寶、青銅器、石器和骨器,這座城池毀于大火。隨后的3層城池皆比原有的舊城更為擴大。到了第六層發(fā)現有許多新民居,城墻堅固,總長540米,至少有4座城門,城內有許多貴族住宅的建筑臺基。公元前1300年,這座城市毀于地震。 再上一層即特洛伊7層甲城,于公元前1250年被掠奪燒毀。這一判斷是考古學家通過在該城發(fā)掘的邁錫尼陶瓷而精確測定出的。多數考古、歷史學家分析認為,特洛伊7 層甲城即是荷馬史詩中描述的因特洛伊戰(zhàn)爭而毀滅的那座城池。后來的特洛伊乙城存在時間不長,于公元前1100年被舍棄,在隨后的幾個世紀里,這里成了一座空城。 第八座特洛伊城建于公元前7世紀初,那時古城附近利姆諾斯島上的希臘人重新占領了它,并使之繁榮了很多年。最終,羅馬人于公元前85年劫掠了這座城市并建造了特洛伊9 城,也就是考古學家們認定的最后一座城。公元400年左右,這座城市被離棄,到著迷于荷馬史詩的德國考古學家亨利·謝里曼重新發(fā)現它之前,一直沒有被打擾過。 古城居民生活區(qū)發(fā)掘現場延續(xù)百余年的古城發(fā)掘 在特洛伊古城,行走線路的兩側,皆有大片被發(fā)掘出來的遺址、石塊、用具、陳設等。讓人很難想象,這么大面積的發(fā)掘區(qū)域,都是在考古工作者們的手中,一點一點被清理出來的。這項古城發(fā)掘工作一直延續(xù)了140多年,至今還尚未完成。 1870年4月,47歲的德國考古學家謝里曼教授帶著新婚妻子來到了土耳其安納托利亞的愛琴海岸,尋訪為之魂牽夢繞多年的古城堡遺址。謝里曼在特洛伊附近掘開了第一鍬土,就此拉開了特洛伊考古發(fā)掘的序幕。 不久,謝里曼就在土壤表層下4.5米處發(fā)現了一段由巨石構筑的古城墻。1873年6月,謝里曼在靠近特洛伊王宮的環(huán)形墻附近,發(fā)現了一批寶貴器物。其中最珍貴的是兩頂華麗金冠,另外還有金鐲、高腳金杯、高腳琥珀金杯、金耳環(huán)、金扣子、穿孔小金條以及銀、銅花瓶與青銅武器。謝里曼喜極而泣,他確信自己找到了傳說中特洛伊最后一位國王普里阿摩斯的寶藏。這一巨大的考古發(fā)現也震驚了世界。然而后來的事實證明,謝爾曼發(fā)現的寶藏,并非屬于這位特洛伊的最后國王。 謝里曼教授去世后,他的同事、德國考古學家威廉·德普菲爾德繼續(xù)在特洛伊的發(fā)掘工作。根據挖掘材料,德普菲爾德推斷,這批寶藏比特洛伊戰(zhàn)爭的年代早了一千年。他們歷盡辛苦所要尋找的特洛伊戰(zhàn)爭所毀滅的古城究竟在哪兒?考古界一度啞然。 但考古發(fā)掘的心血不會白費,謝里曼和德普菲爾德的發(fā)現為后來的考古學家提供了事實依據。在他們的基礎上,美國考古學家卡爾·布萊根和科夫曼又花費了多年時間進行挖掘研究,終于發(fā)現了在特洛伊遺址中,竟然重疊著分屬九個時代的古城。傳說中特洛伊戰(zhàn)爭時代的古城,就是這多重年輪當中的一環(huán)。 1995年,土耳其將特洛伊古城所在地命名為“國家歷史公園”;1998年,特洛伊古城遺址又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現今,仍有許多考古學者滿懷抱負來到這片神奇的土地,他們辛勤勞作,孜孜以求,把青春年華,甚至整個生命奉獻給了特洛伊古城的發(fā)掘和研究事業(yè),一代復一代的特洛伊考古人,在追尋特洛伊文明的進程中,也構筑了一部新的歷史。 被發(fā)掘保護的古城墻基 “神明在上,為這個女人打一場戰(zhàn)爭是值得的!”這是被帕里斯王子掠得的絕色美女海倫出現在特洛伊元老院時,元老們的同聲驚嘆。這時,希臘聯(lián)軍已經大軍壓境。十年之后,由于“木馬計”的得逞,特洛伊徹底毀滅了。所有的男性被殺,連襁褓中的男嬰都被從城頭扔下摔死,所有的婦女淪為奴隸,特洛伊人的痛哭號啕之聲,穿越時空而來,在千年后的好萊塢大片《特洛伊》中震撼著人們。 2004年,美國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用現代電影技術完美演繹了3000年前那一場幾乎改變人類歷史的戰(zhàn)爭?!澳抉R計”的故事人們早已耳熟能詳,電影讓“木馬計”中那些耳熟能詳的傳奇人物再度風靡,特洛伊古城遺址的知名度也隨之大增。 而真實的特洛伊古城還隱藏著許多秘密,飄浮著許多夢幻……在遺跡的一片荒涼中,高大的木馬隱隱露出頭來,在瑟瑟寒風中,當年戰(zhàn)場的廝殺聲仿佛就在耳邊……我不禁也會自問,這場傳奇般的戰(zhàn)役,真的有木馬屠城的戲劇化結尾嗎?我甚至不能相信,一匹木馬就能讓特洛伊人喪失起碼的理智。如果這故事是真的,那么特洛伊人真是浪漫得無可救藥;如果這是后人杜撰的,那只能說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浪漫入骨了。
那么,古老的特洛伊城究竟是怎樣被毀滅的呢?從那些殘垣斷壁和散落的一石一柱中,還能找到歷史留給我們的蛛絲馬跡嗎? 衰草斜陽中,廢墟里開滿了妖艷的花朵,土耳其人把它們叫做“剛結婚的美女”,或叫“少婦花”,其實就是中國的虞美人,可能真是睹物思人,我忽然很想知道當年戰(zhàn)爭的緣起——絕色美女海倫的下落。 在特洛伊古城徜徉,不禁會生出許多猜想,“特洛伊為何坐落這里?歷經戰(zhàn)爭、地震和火災,特洛伊為何一次又一次屹立起來? 有人告訴我,達達尼爾海峽是黑海通向地中海的海上要道,常年刮東北風,從黑海進入地中海的船只頂風難行。當時的人們還未能掌握逆風航行技術,在達達尼爾海峽邊尋求一片寧靜的港灣就成了船隊的訴求,特洛伊,也就應運而生了。 此后,特洛伊人用勤勞和堅韌守護著這座城市,一次次滅頂之災過后,他們又堅強地站立起來,重建家園。直至后來,隨著航海技術的發(fā)展,特洛伊古城逐漸被廢棄了,一切關于它的故事都變成了傳奇。 在告別特洛伊古城前,我們來到了城邊一座保存完好的露天小劇場遺址,站在半圓形的劇場中央,可以想見當年特洛伊人優(yōu)雅文明的生活。抬眼望去,觀眾席高處的雜草灌叢在云影冷風中抖瑟,隨地散落的石柱、刻石,在暮云籠罩下更顯凄美。 霎時,從暮云間灑下幾道金光,為古老的遺跡鍍上了一層金輝,為凄美之城增添了亮色,那些沉睡千年的冰冷石頭仿佛溫暖起來,在斜陽余暉和荒草搖曳中,講述著古老的傳奇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