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 1.劉強在教室里的位置用數對表示是(4,1),表示坐在第4列、第1行的位置;王兵在教室里的位置用數對表示是(2,7),表示坐在第( )列、第( )行的位置。 考查目的:鞏固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的方法,數對中兩個數代表的含義。 答案:2;7。 解析:學生通過建立的數對模型,在無座位圖的情況下完成解題,培養(yǎng)空間想象能力,以此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對于數對的表示方法,第一個數表示第幾列,第二個數表示第幾行,加深理解和掌握。 2.如果電影票上的 “6排9號” 用數對記作(9, 6),那么“20排11號”記作( , ),(7,10)表示電影院的位置是( )排( )號。 考查目的:用電影票上的幾排幾號與第幾行第幾列相對應,接著用數對來表示,以此鞏固數對的表示方法,讓學生感受到確定位置需要用到兩個數。 答案:11;20;10;7。 解析:在無電影院座位圖的基礎上,通過對行、列的理解,加深對數對表示位置的方法的運用,鞏固學生用數對表示物體位置的熟練程度。6排表示第6行,9號表示第9列,因此要將電影票上的數據轉化為數對的列數和行數,再來表示。(7,10)表示第7列、第10行,轉化成電影票上的描述就是10排7號。 3.下面是五(1)班部分學生的座位情況,請你用數對表示這些同學的位置。 劉方( , ); 李平( , ); 羅兵( , ); 張強( , ); 王艷( , ); 李敏( , ); 黃偉( , ); 趙云( , )。 考查目的:結合班級座位圖,讓學生用數對表示位置。尤其在表示同一行、同一列的位置時,感受數對的特點。 答案: 劉方(1,5); 李平(1,2); 羅兵(2,7); 張強(3,4); 王艷(4,3); 李敏(5,6); 黃偉(6,4); 趙云(6,1)。 解析:讓學生觀察圖中座位所在的“列”與“行”,并且確定數對命名的規(guī)則,從而得到正確的答案。劉方和李平在同一列,那么表示他們位置的數對中第一個數是相同的;張強和黃偉在同一行,那么表示他們位置的數對中第二個數是相同的。 4.如圖:A點用數對表示為(3,1),B點用數對表示為( , ),C點用數對表示為( , ),三角形ABC是( )三角形。 考查目的:鞏固在方格圖上用數對表示點的位置,并判斷點的位置關系,從而確定三角形的特點。 答案:(6,4);(4,4);鈍角。 解析:根據數對表示位置的方法:數對中的第一個數表示列,第二個數表示行,可知B點用數對表示為(6,4),C點用數對表示為(4,4),角C大于90°,所以三角形ABC是鈍角三角形。 5.在圖中寫出三角形ABC各個頂點的位置,三角形ABC向下平移4個單位后得到圖形三角形A′B′C′,三角形A′B′C′頂點的位置表示為A′( , ), B′( , ), C′( , )。 考查目的:此題綜合考查學生對數對的表示方法及平移的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 答案:A(3,6),B(6,8),C(2,8);A′(3,2),B′(6,4),C′(2,4)。 解析:因為B在第6列第8行,所以用數對表示為(6,8);因為C在第2列第8行,所以用數對表示為(2,8)。三角形ABC向下平移4個單位后得到三角形A′B′C′,所以A′(3,2),B′(6,4),C′(2,4)。 二、選擇 1.如圖:如果點X的位置表示為(2,3),則點Y的位置可以表示為( )。 A.(4,4) B.(4,5) C.(5,4) D.(3,3) 考查目的:這個圖中沒有原點,也沒有標出橫軸和縱軸對應的數,學生要結合點X的位置來判斷點Y的位置。此題考查了數對的寫法,即先看在第幾列,這個數就是數對中的第一個數;再看在第幾行,這個數就是數對中的第二個數。 答案:C 解析:根據X的位置為(2,3),知道2是指第2列,3是指第3行,再根據Y在第5列,第4行,即可得出Y的位置用數對表示是(5,4)。 2. 如圖:如果將△ABC向左平移2格,則頂點A′的位置用數對表示為( ?。?。 A.(5,1) B.(1,1) C.(7,1) D.(3,3) 考查目的:此題綜合考查了圖形平移、寫出表示點的位置的數對等相關知識。 答案:B 解析:將△ABC向左平移2格,頂點A′的位置如下圖,即在第1列,第1行,由此得出A′的位置用數對表示為(1,1)。老師引導學生完成后,還可讓學生說說B、C兩點平移后的位置,并用數對表示。 3. 音樂課上,聰聰坐在音樂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數對(4,2)表示,明明坐在聰聰正后方的第一個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數對表示是( ?。?/p> A.(5,2) B.(4,3) C.(3,2) D.(4,1) 考查目的:此題綜合考查學生對位置及位置關系的理解,同時加深鞏固表示同一列、同一行的點的數對的特點,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答案:B 解析:聰聰坐在教室的第4列第2行,明明坐在聰聰正后方的第一個位置上,既然是正后方,表明明明和聰聰都在第4列,聰聰在第2行,則明明在第3行,根據數對表示位置的方法可得明明的位置用數對表示是(4,3)。 4. 如果A點用數對表示為(1,5),B點用數對表示為(1,1),C點用數對表示為(3,1),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 ?。┤切?。 A. 銳角 B.鈍角 C.直角 D.等腰 考查目的:考查學生對點的位置及相互關系的運用,同時融入直角三角形的特征的靈活應用。 答案:C 解析:用數對表示物體位置的方法是:第一個數表示列,第二個數表示行;由此可以利用方格圖將A、B、C的位置標記出來,順次連接即可得出三角形ABC(如圖所示): 5. 李林家的位置是(2,2),學校的位置是(2,5)。如果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表示100米,李林從家出發(fā),經過學校到少年宮,至少要走( )米。 A.300米 B.400米 C.500米 D.600米 考查目的:考查學生根據數對描出點后,確定物體的位置,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答案:C 解析:如下圖所示,因為題意是要經過學校再去少年宮,從李林家到學校的最短路程為3×100=300(米),從學校到少年宮的最短路程為2×100=200(米),所以總路程至少要走500米。
三、解答 1. 描出下列各點并依次連成封閉圖形,看看是什么圖形。 A(5,9), B(6,6), C(9,5),D(6,4),E(5,1),F(4,4),G(1,5),H(4,6)。 考查目的:考查學生通過數對確定物體的實際位置,在作圖中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對與點一一對應的關系。 答案:圖形是四角星(如圖所示)。 解析:“依次連成封閉圖形”是這個解決問題的題眼,在引導學生理解題意時要重點理解?!耙来巍保侵赴凑誂、B、C、D、E、F、G、H的順序連接;“封閉圖形”是指最后要將H點和A點連接起來形成封閉圖形。因此,作圖時要按照描點──連線的順序完成。 2. 如圖是五(1)班學生的座位圖。明明原來在第3列最后一排,由于視力下降,老師把他的座位向前調了6行,但由于身高影響了后面同學的視線,老師又把他向右移了2列,請在方格紙上描出最后一次明明的位置,并用數對表示。 考查目的:根據運動的軌跡,結合數對的知識解決問題,充分感受到數對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答案: 解析:“明明原來在第3列最后一排”,根據題意,確定明明原來的位置為(3,8);“座位向前調了6行”說明列數3不變,行數變成8—6=2,此時他的位置為(3,2);“影響視線座位向右移了2列”說明行數2不變,列數變成3+2=5,所以表示最后一次明明的位置的數對為(5,2)。 3. 下面是沈娜家所住“利民”小區(qū)18號樓的平面示意圖.圖上“列”表示樓房的單元,“行”表示樓房的層數。按下面條件,標出各家所在的位置. (1)沈娜家住在(3,4),王華家和沈娜家住在同一樓層,從左往右數第二單元里。 (2)李奶奶家住在起始單元,起始層;陳奶奶家和李奶奶家住同一單元,比李奶奶家高2層。 考查目的: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數對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答案: (1)王華家(2,4); (2)陳奶奶家(1,3); (3)劉阿姨家(3,2)。 解析: (1)“同一樓層”即數對中第2個數相同,就確定了行數,再看清方向數出列數為2。 (2)李奶奶在起始單元,起始層,就是(1,1)的位置;陳奶奶在同一單元,那就是列數為1,比李奶奶高2層,即行數為3,也就是(1,3)的位置。 (3)劉阿姨家是通過與張叔叔和沈娜建立聯(lián)系,獲得兩個數據從而確定位置。和張叔叔家住同一樓層,就是行數一樣;與沈娜住同一單元,就是列數一樣,因此位置為(3,2)。 4. 天鵝養(yǎng)殖基地一觀測者測得一只麋鹿的位置在(1,5),一個半小時后,測得這只奔跑的麋鹿的位置已在(8,5)了。 (1)分別標出這只麋鹿兩次所在的位置。 (2)如果圖中每格的距離代表15千米,這只麋鹿每小時大約跑多少千米? 考查目的:此題屬于運用數對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主要考查兩個知識點:用數對表示點的位置和行程問題。 答案:7×15÷1.5=70(千米/時)。 解析:首先正確找到數對對應的點的位置,然后觀察到1.5小時跑了7格,每格的距離代表15千米,換算出一共跑了105千米,從而求出麋鹿的速度。 5. 在一張方格紙上有一個長方形,請你完成下面的問題: (1)用數對表示圖中長方形四個頂點的位置。 (2)把長方形向下平移4格,畫出平移后的圖形,并用數對表示平移后的長方形四個頂點A1、B1、C1、D1的位置。 (3)把長方形向右平移3格,直接用數對表示平移后的長方形四個頂點A2、B2、C2、D2的位置。 考查目的: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數對和平移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答案:(1) A (0,8);B (3,8);C (0,6);D (3,6); (2) A1(0,4);B1(3,4);C1(0,2);D1(3,2); (3) A2(3,8);B2(6,8);C2(3,6);D2(6,6)。 解析:第(1)題根據點的位置寫出數對,第(2)題和第(3)題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是畫出平移后的圖形,并寫出四個頂點的數對;第二層是運用規(guī)律直接寫數對,引導學生觀察平移后兩個圖形的頂點位置的特點,進行綜合思考,進而解決問題。 |
|
來自: fanbo1975 >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