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看《滾蛋吧!腫瘤君》已經過去幾天了。 在看電影之前,并不知道這是個真實的故事,也不知道電影主角原型的任何背景資料。在電影院的時候,旁邊的女生哭得七零八落,淚如雨下。我雖難過,但卻不至于聲淚俱下。固執(zhí)地想著,電影的渲染力就在于此,我的淚水雖不值錢但也不能被輕易蠱惑。 在大部分的觀影過程中,作為一個醫(yī)學生,我對這部電影最感冒的居然是:看到熊頓的那些癥狀,我一直在猜她究竟得的是什么樣的腫瘤,梁醫(yī)生究竟是血液科還是腫瘤科,主任拿著那么大的注射器究竟是要做腹穿還是胸穿,梁醫(yī)生的腰穿操作究竟是不是有問題…… 當別人看到影片中白血病各種各樣的分型時,都在驚嘆這種疾病的可怕,而我卻在拼命回憶,各種分型的白血病該采取什么樣的化療方案,是 MOPP,是 ABVD,還是 CHOP…… 我甚至還突然覺得,有一個像我這樣不懂浪漫、早已習慣了生離死別、沒有眼淚的醫(yī)學生男朋友,是一件多么無聊、悲催且不幸的事情。 但在看過電影后的這兩天,我漸漸了解到現實生活中關于熊頓的真實故事??戳怂?spa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line-height: 25.6000003814697px;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那些手繪的可愛又滑稽的漫畫,搞笑又風趣的旁白,然后看著看著就哭了,笑著笑著就難過了。 當笑容戛然而止變成淚眼婆娑,難過如潮水一發(fā)不可收拾地涌上心頭時,我才意識到自己當初的倔強是多么可笑。 這個叫熊頓的姑娘,究竟需要多么大的勇氣和多么樂觀的心態(tài),才能在人生步入絕境的苦難中畫出這么一個個堅強的故事,并用她自己的故事鼓勵著一個又一個處在絕境中的人。 生前,她說,希望白百合能扮演電影里的她,因為她喜歡白百合的笑容。其實,我覺著她胖胖的臉上的笑容更美,真真實實地洋溢著對生命的熱愛和執(zhí)著,對生活的樂觀和渴望,這種真實是誰都無法去完美演繹的。 接著,我也了解到,梁醫(yī)生的扮演者吳彥祖在接到劇本的時候,一直在醫(yī)院照顧身患癌癥的媽媽。媽媽去世以后,那種失去至親的切膚之痛與突然而至的打擊都會讓人失去繼續(xù)前行的意念。吳彥祖說,他接拍這部電影,正是被熊頓的精神打動和鼓舞,從而讓他能夠從人生的低潮中走出。 就是這么奇妙,在影片中作為醫(yī)生的他給熊頓帶來安慰和鼓勵,而現實中的熊頓給了他力量和希望。鏡頭里和鏡頭外這些真實的故事,是對我們所有健康的或生病的人最好的鞭策和告誡。 我也在想,特魯多的那句:「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也許就是電影中梁醫(yī)生對熊頓的真實寫照。也許熊頓真正需要的不是那種短暫的、幻化出的愛情,而是如親人摯友一般的切身關懷和鼓舞。對一個生病的女生而言,男神的帥氣也許只是一種外表,更重要的是在冰冷無望中的那些足以破冰融雪的溫暖笑容,那些雖不是心靈雞湯但足夠有營養(yǎng)的話語,這滿滿的正能量能為她帶來生的渴望、活下去的勇氣與力量。 作為醫(yī)生,我們更需要這種人性的光芒來普照當前這苦澀的環(huán)境。面對苛責、誤會乃至血淋淋的謾罵和攻擊,我們需要的不僅是精湛的醫(yī)術,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更要有一顆仁愛之心、一份發(fā)自內心的人文關懷來支撐我們的整個診療過程。其實我更愿意把普濟天下,救死扶傷當作一種情懷,正是這種情懷和醫(yī)者的那種成就感維系著這份普通但不平凡的職業(yè)。 現實中,醫(yī)院的環(huán)境未必有那么好,也不是每個患者都像熊頓那么可愛,你是否能用并不冰冷的診療以及更加溫暖的關懷給絕境中病患帶來一種信念抑或是一種力量。 作為一個未來的醫(yī)生,我想說: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醫(yī)路漫漫,上下求索,愿與君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