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恃君覽·達郁》曰:“萬乘之主,人之阿之亦甚矣,而無所鏡,其殘亡無日矣。孰當(dāng)可而鏡?其唯士乎!人皆知說鏡之明己也,而惡士之明己也。鏡之明己也功細,士之明己也功大。得其細,失其大,不知類耳(譯文:對大國君主來說,人們曲意迎合他,也就更厲害了,可他自己卻無法看見自己的缺點,這樣,國破身亡也就沒有多久了。誰能夠幫他照見自己的缺點,大概只有賢士吧!人都知道喜歡鏡子能照出自己的形象,卻厭惡賢士指明自己的缺點。鏡子能照出自己的形象,功用很小,賢士能指明自己的缺點,功績很大。如果只知得到小的,而丟掉大的,這是不知道類比啊)?!?/SPAN> 列精子高穿了一身難看的衣服,他問自己的侍從:“怎么樣?”侍從說:“又美好又漂亮。”列精子高后來走到井邊去照看,發(fā)現(xiàn)非常丑陋。于是就想到,自己不過是齊王的寵臣,侍從就曲意迎合自己,何況是齊王本人呢?因此就說了上面的一段話。 人都知道“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都喜歡聽好聽的。于是,一些小人就會諂媚阿諛。唐太宗說,“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但這得分是什么人。如果是正人君子,那沒問題。但如果是小人,那不但明不了得失,還會壞大事。這就如同鏡子照人一樣,如果是質(zhì)量好的正常鏡子,那沒問題。但如果是哈哈鏡,好人也的給你照壞了。所以,君王或領(lǐng)導(dǎo)者要近賢臣,遠小人,多聽逆耳忠言,主動照鏡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