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日長生殿①?夜半無人私語時? ①長生殿:唐華清宮一殿名,天寶元年十一月造,名為集靈臺,祀神用。唐代又稱皇帝寢殿為長生殿。所以詩中所指長生殿,不一定專指集靈臺。②比翼鳥:傳說中的鳥,只有一目一翼,其名鶼鶼,雌雄并列,緊靠而飛。③連理枝:兩棵樹枝干連生在一起。④長恨歌:千古絕唱的長篇敘事詩,作于唐憲宗元和元年冬,時白居易任盩厔縣尉,與友人陳鴻、王質(zhì)夫同游仙游寺,道古論今,言及唐玄宗之溺于聲色及楊貴妃之恃寵貴幸,終于釀成馬嵬之變,不勝感慨,乃據(jù)王質(zhì)夫之建議作成此詩。陳鴻并為之作《長恨歌傳》,于是,詩、傳一體,相得益彰。 這四句是說,七月七日這天夜半,唐玄宗和楊貴妃在長生殿山盟海誓:在天上愿做比翼齊飛的比翼鳥,在地上愿為枝干相接的連理枝,永永世世作恩愛夫妻。詩句寫得宛轉(zhuǎn)動人,常為后人引用,以表示對愛情的忠貞。
七夕節(jié)的“夕”是指晚上。相傳是夕為天上星宿牛郎與織女相會的日子,節(jié)日由此而來。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在海峽兩岸的中國人中間,可說是家喻戶曉。千百年來,牛郎、織女的愛情悲劇,博得人們的廣泛同情,因而七夕節(jié)形成的民俗,也都與牛郎織女有關(guān)。 在中國古籍中,最早記載牛郎織女的是《詩經(jīng)》。其《小雅》中有一篇的大意說∶織女星雖日移七辰,卻不能織布;牽牛星名為牽牛,卻不會駕車。到了西漢,這兩顆恒星衍化為兩位神,并出現(xiàn)了塑像。在東漢的《古詩十九首》里,牛郎織女的故事基本有了輪廓;《風俗通義》中有“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的文字,可說是關(guān)於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最早的文字記載。 到了南北朝時代,殷蕓受梁武帝蕭衍之命作《小說》10卷,牛郎織女故事的來龍去脈更趨完善∶ “天河(即銀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云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相會?!蓖肆鹤跈_的筆記《荊楚歲時記》和吳均的筆記《續(xù)齊諧記》又演繹出“七夕”相會時眾神返天宮,世間女子向織女求學藝等傳說。這就是舊時民間女孩在“七夕”之夜瓜藤下偷看織女星以“乞巧”風俗的由來。 至唐代,人們已把“七夕”當作情人節(jié)來過,典型人物是唐明皇與楊貴妃。相傳他們倆曾在七夕之夜,感嘆牛郎、織女分多會少,因而在長生殿里發(fā)誓,誓言與今《天長地久》一類流行歌曲如出一轍。白居易後來在《長恨歌》中寫道∶“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笨芍^是“情人節(jié)之歌”。 - - 七夕乞巧花樣多
-月下盟結(jié),穿針引線 - 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牽??椗?
唐-杜甫 牽牛出河西,織女出其東。 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 鵲橋仙 宋-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 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雨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卻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迢迢牽牛星 古詩十九首之十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乞巧歌 乞手巧,乞貌巧; 乞心通,乞顏容; 乞我爹娘千百歲; 乞我姊妹千萬年。 七夕 唐人 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不知誰得巧,明月試看看。 雞心石上刻小詩: 情人雙雙到廟來,不求兒女不求財。 神前跪下起過誓,誰先變心誰先埋。 乞巧歌 膠東民歌 天皇皇地皇皇, 俺請七姐姐下天堂。 不圖你的針,不圖你的線, 光學你的七十二樣好手段。 |
|
來自: 月未圓書齋 > 《天地節(ji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