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上炒得沸沸揚揚,有關貴州4名兒童服農藥集體自殺的慘劇。一時間指責其父母、學校,乃至政府的聲音不絕于耳。 是的,聞聽如此慘劇,凡有良知的人心情都不輕松。兒童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啊!那幼小、脆弱、鮮活的生命,剛來世間不久,就匆匆離去了。讓人扼腕嘆息后,更多的是傷懷。 眾所皆知: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何況這些孩子還是花朵一樣的年齡呀!既讓孩子來人間,父母就應盡養(yǎng)育之責。貴州4兄妹尚處幼年,其父母就以各種理由,借口不管不問,讓他們獨自留守家中,相依為命,或說自生自滅,何其狠心哪!如果世間的父母,生了孩子都不盡養(yǎng)育之責,將其推給身邊人,推給社會,那豈不亂了章法?豈不到處是收容所、孤兒院,喊聲震天!孩子有家不能回,父母有家不愿歸,何談家庭美滿幸福,又怎談和諧社會呢? 君不見,現實生活中,有些父母因年輕、離異、重男輕女思想嚴重等原因,生了孩子后,將其或丟給別人,或相互踢皮球,或遺棄,這樣的事情似乎司空見慣。南方一對20歲出頭的年輕夫妻,生下一男孩后,發(fā)現雙方性格不合,常常吵架,女方一氣之下回了幾千里之外的娘家,丟下年幼的孩子。試想:失去母親的孩子一生將何等艱難的成長!大人決裂容易,但孩子的養(yǎng)育怎么辦?有的父母志不同道不合,生了孩子后,為了個人私利,視年幼孩子為累贅,像踢皮球似的,甚至拒付養(yǎng)育費。這對孩子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筆者聞這樣一事:在革命老區(qū)江西,一天早上,村民下田干活,不遠處傳來一個嬰兒微弱的哭聲。善良的他,尋聲找去,發(fā)現田埂小樹旁,有一包袱樣的東西。他走近低頭一看,見一個嬰兒正張嘴哭泣,嘴邊都起了水泡,小臉蠟黃。他急忙抱起,從包袱里掉出一張紙條,上面歪歪扭扭寫著:我們已有三個閨女了,本指望生一兒子,沒想到又生了一個閨女,真是煩透了。如遇到沒閨女的你,算她命大。如遇不上好心人,我們也沒辦法了。村民看看這紙條,又看看這可憐的嬰兒,善良的他眼睛濕潤了。他罵了句:太狠心了,不得好死!就抱起這孩子回家去了。其實,他已有了一雙兒女。 這種既生之,又找冠冕堂皇的理由不養(yǎng)育,不管孩子死活,遺棄孩子的所謂父母,真乃豬狗不如也!俗話說,虎餓不食子,何況人呢!如此歹毒,還算人嗎?(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誠然,大多數父母都是疼愛自己孩子的。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省吃儉用,給孩子報好學校;有的父母為了孩子有個完整的家庭,不受到任何傷害,夫妻雖已沒了感情,卻忍痛相守,為了孩子愿犧牲自己的青春年華;有的父母即使離異了,對孩子仍盡養(yǎng)育之責,甚或更疼愛,生怕孩子成長過程中受苦。尤其是母親。北方一夫妻分手后,母親視年幼的兒子為其生命,希望全寄托在他身上。孩子父親生意失敗了,收入不多的她,承擔著養(yǎng)育責任。為了讓孩子長身體,有時買點葷菜總讓孩子先吃,剩下她才用。這些浸透著父母心血的例子,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父母把幸福置于腦后,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一生就這樣默默無聞了。 只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負面雖是少數,卻影響極壞,給無論是當事人還是聞者都造成了消極影響。那種置孩子于不顧,只圖個人清閑,不養(yǎng)育孩子的極端個人主義者,不用說人們痛恨、輕視,連上帝也不會喜悅。人活到這份上,豈不失去了做人的意義!如詩云: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死了。 所以,作為成人,作為已成家立業(yè)人士,要孩子前應考慮清楚:你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你的言行舉止,影響著身邊人、影響著下一代、也影響著社會。需綜合考慮自己的經濟條件、環(huán)境狀況,甚至感情基礎,是否允許?一旦讓孩子來世間,就要責無旁貸的擔負起養(yǎng)育之責!孩子幼小時,需要呵護、關愛,如同你小時候父母關愛你一樣。父母是孩子的直接監(jiān)護人,是啟蒙老師,是內因。學校、社會皆外因。當然有困難可以向社會求助。 因此,筆者呼吁:有責任感的人們及學校、社會都來監(jiān)督父母,尤其是年輕的父母,對年幼子女的關心與養(yǎng)育!讓其能健康的成長!杜絕上述悲劇的重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