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在上海的寓所里逝世。巨星殞落的噩耗傳來,全國人民以及世界進步人士和文化界十分痛惜。在魯迅葬禮中,人們把沈鈞儒寫的白布黑字的“民族魂”旗幟覆蓋在魯迅棺木上。葬禮是由宋慶齡主持的,沈鈞儒、鄒韜奮、史良和章乃器四人扶柩,為先生抬棺的人是巴金、胡風、靳以、蕭軍、張?zhí)煲淼茸骷摇?/p> 魯迅先生出殯那天,從殯儀館到萬國公墓大約有十多里路,步行送葬需約2個多小時,由各階層人士組成的長長的隊伍中有年老的,也有年幼的小學生加入,隊伍到達公墓時,天已經(jīng)快要黑了。公墓門前已有無數(shù)青年人擠站著迎候,大門上也已掛上了一幅“喪我導師”的橫額。 而當時的情形是戒嚴的,參加出殯,有些人是準備被國民黨抓的。因為有宋慶齡、蔡元培、沈鈞儒等名人在場,所以沒有抓人。 魯迅逝世、群眾送行 1956年,在魯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之際,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這時,為魯迅先生建新墓提上了議事日程。經(jīng)中央有關部門和上海市反復研究,決定在上海為魯迅先生建新墓和紀念館,墓址和紀念館位于上海虹口公園內,此處離魯迅先生在上海的故居較近,是魯迅先生生前經(jīng)常散步的地方。 1956年10月14日7時50分,茅盾、周揚、許廣平、金仲華、巴金、陳虞孫、許欽文、孔羅蓀等人到萬國公墓起靈。巴金和上海市副市長金仲華將一面縫有黑字的“民族魂”紅旗覆蓋在魯迅先生的靈柩上,這是按照二十年前的那面旗子制成的,所不同的是將原來的白底換成紅底,以象征革命已經(jīng)取得了勝利。 魯迅先生棺柩遷葬 “民族魂”,這是中國人民對魯迅的最高褒獎! 北大教授,魯迅研究專家錢理群多次說過“要了解20世紀的中國,有兩個人的書不能不讀,不能不通讀。一個是魯迅,一個是毛澤東。不讀這兩個人,你就閉嘴不要談中國?!?/p> 毛主席對魯迅一生作了充分的評價,他說:“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zhàn)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shù),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