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紅樓夢》的悲劇意蘊
曹雪芹在《紅樓夢》的開頭 , 說明自己的創(chuàng)作動機時 , 一再強調(diào):"‘夢 '、‘幻 ' 等字 , 卻是此書本旨 " 。這 " 夢 "、" 幻 ", 恰恰是曹雪芹從回顧一生 , 幡然悔悟中得來。曹家為清內(nèi)務府漢軍旗人 , 從曾祖曹璽 ( 順治、康熙間人 ) 起 , 歷代連任江寧織造 , 為康熙皇帝的股肱之臣 , 給家族帶來了繁榮昌盛。可是雍正皇帝即位 (1723) 后 , 曹家驟然被抄家 , 成了政治斗爭的犧牲品。曹氏家族由盛而衰、由貴而貧的巨變 , 豈不是猶如夢幻一般 ? 青年以后 , 曹雪芹的生活境遇一落千丈 , 在貧病交加中度過了凄涼的后半生。在經(jīng)歷過一番夢 幻般的生活之后 , 曹雪芹終于 " 翻過筋斗來 ", 對世事幡然大悟。 但他并沒有甩手天涯 , 逃避人世 , 而是在愧悔之余 , 發(fā)憤著書 , 借 " 通靈 " 說 " 石頭 " 故事 , 表達自己對社會、人生和生命的悲劇意識和感傷情懷。王國維認為 " 《紅樓夢》一書與一切喜劇相反 , 徹頭徹尾之悲劇也 "( 《紅樓夢評論》 )的確 , 《紅樓夢》小說是封建文化由盛而衰的社會悲劇 , 是青春少女由生而死的人生悲劇 , 也是青年男女理想失落的婚戀悲劇 , 這些悲劇觸及社會人生的各個層面 , 使整部小說成為一曲深沉哀婉的社會人生悲歌。 首先 , 《紅樓夢》小說是封建文化由盛而衰的社會悲劇。在小說中 , 賈府是 " 昌明隆盛之邦 " 的 " 詩書簪纓之族 ", 曾有過 " 烈火烹油,鮮花著錦 " 的極盛時光 , 但這時卻早已 " 漸漸地露出下世的光景來了 " 。小說形象地展示了貴族大家庭賈府不可抑止地走向衰亡的過程 , 成為封建文化 " 夕陽西下幾時回 " 的悲劇象征。 賈府的衰朽腐敗 , 首先表現(xiàn)在日常生活的窮奢極欲 , 人不敷出。賈府擁有名目繁多的珍貴器玩 , 小說里說 :" 別講銀子成了土泥 , 憑是世上有的 , 沒有不是堆山積海的。 "( 第 16 回 ) 日常飲食也極其考究 , 如一頓普通的螃蟹宴 , 便需花費 20 多兩銀子 , 劉姥姥嘆道 :" 這一頓的錢夠我們莊稼人過一年了。 "( 第 39 回 ) 一遇婚喪喜慶 , 更是竭盡揮霍之能事 , 如元妃省親時 , 光買戲子、彩燈等就花了五萬兩銀子 , 這在當時可買四萬擔糧食 , 足夠一萬人一年的口糧 ! 維持這一家族的龐大開支 , 主要依靠殘酷的封建地租剝削 , 小說第 53 回描寫的 " 烏進孝繳租 ", 便畫龍點睛地描寫了賈府豪貴的剝削本 性。由于過度揮霍 , 不善經(jīng)營 , 賈府在經(jīng)濟上早已入不敷出 , 日益枯竭了 , 不得不靠典當、變賣來支撐豪華的生活排場。古董商人冷子興早就旁觀者清地說 :" 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沒很倒 , 內(nèi)囊卻也盡上來了。 "( 第 2 回 ) 管家的王熙鳳也說 :" 出去的多 , 進來的少 , 總繞不過彎兒來。 "( 第 83 回 ) 賈府的腐朽衰敗 , 還表現(xiàn)為貴族家庭內(nèi)部的勾心斗角 , 爾虞我詐。在這個家庭里 , 嫡庶之間、母子之間、夫妻之間、兄弟之間、 妯娌之間 ," 一個個不像烏眼雞似的 , 恨不得你吃了我 , 我吃了你 " ( 第 75 回 ), 從內(nèi)部消解著這個大家庭的凝聚力。賈探春痛心地說 : " 可知這樣大族人家 , 若從外頭殺來 , 一時是殺不死的 , 這可是古人說的 , ‘百足之蟲 , 死而不僵 ', 必須先從家里自殺自滅起來 , 才能一敗涂地呢 !"( 第 74 回 ) 賈府的腐朽衰敗 , 更表現(xiàn)為貴族子弟普遍的腐化墮落 , 冷子興說 :" 如今養(yǎng)的兒孫 , 竟一代不如一代。"( 第 2 回 ) 年長的一代已是 " 箕裘頹墮 "( 第 5 回 ), 且不說自稱 " 老廢物 " 的賈母了 , 即如棄官修道、夢想成仙的賈敬 , 縱情享樂、荒淫殘暴的賈赦 , 昏庸元能、 虛偽專橫的賈政 , 又有哪一個堪稱 " 廊廟之才 "? 年輕的子弟更是 " 垮掉的一代 ", 如賈珍、賈璉、賈環(huán)、賈蓉聚賭嫖娼 , 淫縱放蕩 ; 賈寶玉也不務正業(yè) , 游手好閑。整個賈府的貴族男性大都荒淫墮落 , 追逐聲色犬馬 , 難怪柳湘蓮憤激地對賈寶玉說 :" 你們東府里 , 除了那兩個石頭獅子干凈罷了 !"( 第66 回 ) 古人說 :" 君子之澤 , 五世而斬。 " 賈府子弟的一代不如一代 , 怎能不導致家族的敗亡 ? 盛極必衰 , 是《紅樓夢》小說的總體結(jié)構(gòu) 。還在賈府有著 " 烈火烹油 , 鮮花著錦 " 的外觀時 , 秦可卿的鬼魂就清醒地提醒王熙鳳說 :" 月滿則虧 , 水滿則溢 "( 第 13 回 ); 丫頭小紅就憤慨地說 :" 千里搭長棚 , 沒有個不散的筵席。 "( 第 26 回 ) 盛之極即衰之始 , 這是《紅樓夢》小說自覺揭示的歷史辯證法。小說家對即將爆發(fā)的社會危機的預感 , 對盛極而衰的歷史趨向的擔憂 , 凝聚在《紅樓夢》小說的社會圖景之中 , 散發(fā)在《紅樓夢》小說的形象畫面之外。曹雪芹身處 " 康、乾盛世 ", 目光卻投向了種種奢華表象背后的末世征兆 , 這種敏銳的危機感使曹雪芹成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小說家。曹雪芹以如椽的藝術(shù)之筆 , 創(chuàng)造了《紅樓夢》小說的藝術(shù)世界 , 令人信服地揭示了賈府不可避免的衰敗過程 , 并悲天憫人地表達了對這種衰敗過程的思考和探索 , 動人心弦地傾訴了對這種衰敗過程的感慨和哀傷。 其次 , 《紅樓夢》小說是青春少女由生而死的人生悲劇?!都t樓夢》著墨最多的是女性 , 尤其是那些天真爛漫、洋溢著活力的妙齡少女。曹雪芹曾明確地說 , 他的創(chuàng)作意圖之一就是要 " 使閨閣昭傳 "( 第 1 回 ) 。在小說第 5 因 , 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 , 所飲茶酒名為 " 千紅一窟 " 、 " 萬艷同杯 ", 實則暗喻 "千紅一哭 "、" 萬艷間悲 " 的意思, 小說便是要為這些 " 千紅 " 、 " 萬艷 " 的少女吟唱哀歌。 小說的前半部為賈府中的貴族少女設計了一個 " 人間伊甸 園 " 一一大觀園。在大觀園中 , 她們結(jié)社賦詩、宴飲嬉戲 , 無拘無束 , 盡情展示生命所賦予的青春活力。 這種充滿歡快、浪漫氣息的詳盡描繪 , 反襯出小說后半部少女們先后的死亡和離散 , 顯得格外凄清悲涼。賈府中的貴族少女 , 有的夭折 , 有的遠嫁 , 有的出家 , 有的守寡 , 紛紛陷入社會的泥潭之中 , 而且紛紛淪為悲劇的結(jié)局。 賈府一共有四個女兒 , 即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 她們的名字據(jù)說諧音 " 原應嘆息 ", 這也許正隱含著曹雪芹對她們的人生命運充滿了感慨。元春被選入皇宮 , 最后悲戚地死在深宮中。迎春不幸誤嫁匪人 , 被蹂躪至死 ," 金閨花柳質(zhì) , 一載赴黃梁 " 。探春 " 才自清明志自高 , 生于末世運偏消 ", 落得遠嫁他鄉(xiāng)的結(jié)局。惜春更是看破紅塵 , 帶發(fā)修行 ," 獨臥青燈古佛旁 " 。史湘云雖然英豪闊大 , 爽朗樂觀 ," 終究是云散高庸 , 水酒湘江 ", 命運坎坷。李紈終身守寡 , 謹守婦道 , 但仍擺脫不了 " 枉與他人作笑談 " 的悲劇。自幼遁入空門、帶發(fā)修行的妙玉 ," 欲潔何曾潔 ", 到頭來依舊是 " 終陷淖泥中 "( 以上引文均見第 5 回 ) 。 至于賈府中身為下賤的侍妾和丫環(huán)使女 , 命運則更為悲慘。如金釧兒的投井身亡 , 尤三姐的血染寶劍 , 晴雯的抱屈慘死 , 司棋的撞壁自盡 , 鴛鴦的懸梁上吊 , 芳官、藕官、蕊官等人走投無路 , 只好出家 , 等等 , 哪一個不是備受凌辱 , 淪于不幸? 小說第 1 回說:" 其中大旨談情 ,亦不過實錄其事 " 。小說正是以 " 實錄其事 " 的筆調(diào) , 為青春少女傾吐一曲 " 情 " 的挽歌。 小說第 2 回借賈寶玉之口說 :" 女兒是水做的骨肉 , 男人是泥做的骨肉 , 我見了女兒便清爽 ; 見了男子便覺得濁臭逼人。 " 在小說中 , 女兒被看做是天地間的靈氣所鐘 , 是生命的精華 ; 而男人是渣滓濁沫 , 是與女兒悲劇相對立的悲劇制造者 , 這也反映出曹雪芹對人生和生命的獨特理解。青春少女無疑是人間最美好事物的象征 , 因此少女的悲劇成為人生理想的悲劇的象征。一個社會如果連世間最美好的東西如青春、浪漫、真情都無法維護 , 都不得不毀滅 的話 , 這個社會存在和持續(xù)的合理性就要受到質(zhì)疑。伴隨著紅消香斷、群芳凋零的 , 只能是社會的末世和理想的破滅。《紅樓夢》曾經(jīng)企圖借助對青春少女的謳歌 , 在 " 大荒無稽 " 的現(xiàn)實世界中尋找真情 , 但是終究卻只能在虛無飄渺的太虛幻境里樹立 " 情榜 " 。太虛幻境是個 " 孽海情天 ", 宮門上的對聯(lián)大書道 :" 厚地高天 , 堪嘆古今情不盡 ; 癡男怨女 , 可憐風月債難酬。 " 正室墻上也有一副對聯(lián) , 寫道 :" 幽微靈秀地 , 無可奈何天。 "( 第 5 回 ) 這兩副對聯(lián) , 表達了小說對 " 情 " 的深刻認識 :" 情 " 是不朽的 ," 情 " 是深摯的 , " 情 " 也是虛幻的 , 是無奈的。太虛幻境里的 " 情 " 尚且如此 , 又何況人世間的 " 情 " 呢 ? 再次 , 《紅樓夢》小說是男女青年理想失落的婚戀悲劇。在小說中 , 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 , 賈寶玉與薛寶釵的婚姻悲劇 , 兩相糾葛 , 構(gòu)成全書的情節(jié)主線。 賈寶玉和林黛玉纏綿悱惻的愛情悲劇 , 感人至深 , 催人淚下。最早的《紅樓夢》小說評論者就稱道說 :" 顰顰寶玉兩情癡 , 兒女閨房笑語私。三寸柔毫能寫盡 , 欲呼才鬼一中之。 "( 永忠《延芬堂集·因 墨香得觀紅樓夢小說吊雪芹三絕句》之二 ) 小說詳細描繪了賈寶玉和林黛玉 從相知相愛到生離死別的全過程。寶、黛的愛情本乎性情 , 不只是在形貌上的相互吸引 , 更多的是在心理上的情投意合、情深意長。神瑛侍者和絳珠仙子的神話 , 賦予他們的心理契合以深邈的精神淵源和幽邃的文化內(nèi)涵。因為觀念上的不同和性格上的差異 ,寶、黛曾經(jīng)相互猜忌、誤會、爭吵,正所謂 " 未形猜妒情猶淺 , 肯露嬌嗔愛始真 ", " 不是冤家不聚頭 "( 第 29 回 )最后他們終于達到了靈魂深處的默契與溝通 , 共同細心地呵護著珍貴的愛情。然而 , 由于賈寶玉思想觀念與行為方式上的特立獨行、卓然不群 , 林黛玉性格感情與處世態(tài)度上的孤高自許、不同俗流 , 他們之間的愛情本身又帶上了一種異端性和叛逆性 ,成為賈府社會里的 " 異類 ", 與當時正統(tǒng)的思想觀念和處世方式格格不入。尤其是林黛玉 , 總是我行我素 , 以高傲的性格與環(huán)境相對抗 , 以詩人的才華去抒發(fā)對命運的悲劇感受:
愿奴脅下生雙翼 , 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 ! 何處有香丘 ? 未若錦 囊收艷骨 , 一抔凈土掩風流。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 , 強于污淖陷泥溝。 ( 第 27 回 )
林黛玉和賈寶玉都不能采取更加果敢 , 更加堅決 , 也更加有效的行動 , 去促成愛情的實現(xiàn)。他們只能癡情地等待著 , 熱切地盼望著 , 痛苦地哀嘆著 , 用真摯的 " 木石前盟 " 去對抗世俗的 " 金玉良緣 " 。 愛情給予林黛玉的只有感傷和悲哀 , 她最后用寶貴的生命去殉寶貴的愛情 , 因為愛情就是她的生命。林黛玉生下來就是為了還淚的 , 淚還盡了 , 生命也就終結(jié)了。 " 苦絳珠魂歸離恨天 , 病神瑛淚灑相思地 "( 第叨回 ), 林黛玉走了 , 賈寶玉卻仍然在拋灑著癡情的熱淚。 《紅樓夢》小說不僅細致入微地展開了寶、黛愛情交往和心靈碰撞的曲折過程 , 而且擘肌入理地揭示了寶、黛愛情走向毀滅的必然趨向??梢哉f , 《紅樓夢》刻意地構(gòu)置了一場注定要毀滅的寶、黛愛情悲劇 , 借以衡定青年男女愛情的力度、深度和濃度。因此 , 同以往中國小說戲曲中一見鐘情、詩書訂盟的才子佳人愛情故事相比較 , 《紅樓夢》小說對寶、黛的愛情描寫達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社會深度和心理深度。 作為賈寶玉與林黛玉 " 木石前盟 " 的反襯 , 《紅樓夢》小說還描寫了賈寶玉與薛寶釵的 " 金玉良緣 " 。薛寶釵也是才貌兼具的絕世佳人 , 但她與林黛玉的性格截然相反。她城府很深 , 精明干練 , 持重圓滑 , 聰明乖巧 , 喜怒不形于色 , 言行舉止無不合乎禮教 , 合乎道德規(guī)范 , 博得上下一片的贊揚。她的家庭背景 , 她的品格才干 都很符合封建家長的要求 , 是賈母等人心中寶玉理想的妻子。薛寶釵多次規(guī)勸賈寶玉追求讀書仕進 , 這自然會激起寶玉的反感 , 使其感情天平偏向林黛玉。在這一意義上 , 賈寶玉對 " 木石前盟 " 與 " 金玉良緣 " 的選擇 , 是對情與禮的選擇 , 實際上意味著對生存方式的選擇。是本乎情性地生存 , 還是嚴守禮法地生存 ? 賈寶玉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在后 40 回中 , 這種選擇被王熙鳳所設下的 " 掉包計 " 戲劇性地毀滅了 , 在寶玉和寶釵成親的鼓樂聲中 , 林黛玉淚盡而逝 ," 木石前盟 " 化作永恒的遺憾。但 " 金玉良緣 " 最終也使薛寶釵成為受害者 , 賈寶玉的撒手出家 , 使薛寶釵同樣陷入婚姻的悲劇。在這場愛情婚姻的角逐中 , 寶、黛、釵三人都是失敗者 , 都是悲劇的承受者。警幻仙子演奏的《紅樓夢曲》唱道 :
都道是金玉良緣 , 俺只念木石前盟??諏χ?/SPAN> , 山中高士晶瑩雪 ; 終不忘 , 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 , 美中不足今方信 : 縱然是齊眉舉案 , 到底意難平。 ( 第 5 回 )
《紅樓夢》小說第 1 回寫道 :" 從此空空道人因空見色 , 由色生情 , 傳情人色 , 自色悟空 , 遂改名情僧 , 改《石頭記》為《情僧 錄》。 " 在這一 " 空一色一情一空 " 的哲理性邏輯結(jié)構(gòu)中 , 作為運轉(zhuǎn)的中介的無疑是 " 情 " 。正是 " 情 " 而不是 " 空 ", 成為《紅樓夢》 全書的主旋律。這種 " 情 ", 包含著寶玉和黛玉的熾烈纏綿的愛情 , 包含著 " 十二金釵 " 等少女的薄命感傷的哀情 , 包含著賈府 " 忽喇喇似大廈傾 , 昏慘慘似燈將盡 " 的悲情 , 還包含著 "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 的幻滅之情 , 如此等等。也許可以說 , 正是在曹雪芹對癡情的苦苦追尋和最終幻滅中 , 中國的古代社會走向了終結(jié)。 曹雪芹創(chuàng)作《紅樓夢》 , 有著難與人言的隱衷。潘德輿《讀紅樓夢題后》說得好 :" 吾謂作是書者 , 殆實有奇苦極郁在于文字之外者 , 而假是書以明之。故吾讀其書之所以言情者 , 必淚涔涔下 , 而心怦怦三日不定也。 " 這種 " 奇苦極郁 " 是什么呢 ? 第 5 回《紅 樓夢曲》的引子唱道 :" 開辟鴻蒙 , 誰為情種 ? 都只為風月情濃。 奈何天 , 傷懷日 , 寂寥時 , 試遣愚衷。因此上 , 演出這悲金悼玉的 ‘紅樓夢 ' 。 " 甲戌本《紅樓夢》第 1 回 , 一僧一道和石頭的長談說道 :" 瞬息間則又樂極生悲 , 人非物換 , 究竟是到頭一夢 , 萬境歸空。 " 脂硯齋評語說 :" 四句乃一部之總綱。 " 是啊 , 《紅樓夢》的真正旨意 , 不是感慨家世 , 不是隱射政局 , 不是哀悼愛情 , 而是表達一種無可奈何的人生空幻的悲嘆 , 一種不可救藥的末世衰頹的感傷 。 |
|
來自: 百眼通 > 《05中國古近代文學(五四前)-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