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5/152,“紹興初,無錫之戶口始以縣計(jì),可考實(shí)二萬三千一百一十四戶,一十萬五千六百二十一口,南渡后復(fù)加以三分之一,為戶三萬四千三百一十,合口一十三萬五千八百二十有七”。(紹興古稱會(huì)稽,南宋時(shí)兩度作為臨時(shí)首都。1131年,宋高宗趙構(gòu)把當(dāng)時(shí)的越州作為臨時(shí)首都,改年號(hào)為紹興。)
2, 37/152,“鄉(xiāng)坊一之八,鄉(xiāng)黨之名見于禮經(jīng),由來遠(yuǎn)矣。周制萬二千五百家為鄉(xiāng)。而鄉(xiāng)有大夫有士,猶漢之縣也。唐循秦漢之舊縣邑,天下高祖以百戶為里,五里為鄉(xiāng)。四家為鄰,四鄰為都。在邑為坊,在野為村。宋神宗用王安石之策,行保甲之法,以五家為小保,五小保為一大保,十大保為都,都統(tǒng)于鄉(xiāng)。由是鄉(xiāng)保之名著稱于世,今備錄如左”。
3, 43/152,“鄉(xiāng)二十有二,舊二十六鄉(xiāng),后并為二十五,去震澤。今省其三,茂苑、開寶、歸德。統(tǒng)都六十,保五百八十有五,詳見總村下”。根據(jù)縣志前面是22個(gè)鄉(xiāng)的名稱,后面是585個(gè)保的名稱,實(shí)際有574個(gè)村名,其中有11個(gè)村為一村二保,所以應(yīng)加11保。發(fā)現(xiàn)其中村的順序是按鄉(xiāng)的順序排列的。所以按鄉(xiāng)村的順序可以整理出574個(gè)村分別屬于何鄉(xiāng)?
4, 《清.乾隆無錫縣志》鄉(xiāng)村地名源于《元.至正無錫縣志》,《元.至正無錫縣志》是無錫保存最早的縣志。
5, 今整理如下: 第一為天授鄉(xiāng):在州東三里,茂苑并入。南至城及景云鄉(xiāng)界,北興寧,東膠山興寧,西萬安鄉(xiāng)界。 胡村/一保、前王/二保、蔡家渡/三保、馮窯/四保、埄村/五保、后祁/六保、高橋/七保、梨花莊/八保、塘頭/九保、下王/十保(一都)。 楊莊/一保、倪村/二保、觀莊/三保、龍陽/四保、斗門/五保、下墟/六保、富村/七保、居莊灣/八保、嚴(yán)埭/九保、侯莊/十保(二都并天授鄉(xiāng))。 天授鄉(xiāng)合計(jì):2都、20村、20保。
第二為興寧鄉(xiāng):在州北四十六里,南天授,北江陰州金鳳鄉(xiāng),東膠山,西興道鄉(xiāng)界。 西張村、王莊、后湯、路東寺頭、前姑里、后姑里、張村、小李墅、成塘、張堽(三都)。 東皇、前馬鎮(zhèn)、后馬鎮(zhèn)、俞村、開源莊、麻碕、陳村、西高山下、西戴碕、新塘(四都)。 大李墅、包李、胡家渡、西高山下西、西高山下東、西高山、高魯堰、丁塔、鄒祁/九、十保(五都并屬于興寧鄉(xiāng))。 興寧鄉(xiāng)合計(jì):3都、29村、30保。其中鄒祁有2保。
第三為興道鄉(xiāng):在州西北四十里,南招義萬安,北江陰州界,東興寧,西晉陵、江陰州界。 袁巷、俞巷、蓮蓉、干柯、南碕、章村、浮舟、麻塘、吳村、方前(六都) 吳家、柘塘、花巷、前舟、唐村、鄧巷、伯墅、周村、大劉、繆家(七都) 奚村、曹坊、大墩、東陳、玉祁、西陳、楊莊、黃巷、后曹、呂舍(八都并屬興道鄉(xiāng))。 興道鄉(xiāng)合計(jì):3都、30村、30保。
第四為萬安鄉(xiāng):在州西二十五里,南開元,北招義,東興道,西布政鄉(xiāng)界。 陳村、惠符、萬壽、青礅、徐村、吳蔣、東孟、西孟、陳城、張高莊(九都)。 嚴(yán)莊、弓村、潘葑/三保四保、社埄、新涇河、下徐、錢村、西張/九、十保(十都并屬萬安鄉(xiāng))。 萬安鄉(xiāng)合計(jì):2都、18村、20保。其中潘葑、西張有2保。
第五為招義鄉(xiāng):在州西北四十里,南萬安,北興道,東萬安。西晉陵縣界。 直湖、羊巷、陳巷、下湖、張巷、寺巷、洛社、姚莊、謝村、乙虞橋/十保(十一都)。 盛村、曹市、安莊、下塘、五牧、梅巷、歐塘、彭店、高廟、新村/十保(十二都並屬招義鄉(xiāng))。 招義鄉(xiāng)合計(jì):2都、20村、20保。
第六為青城鄉(xiāng):在州西北五十里,南神護(hù),北招義,東招義鄉(xiāng),西晉陵縣界。 西村、志公橋、吳村、彭村、曹村、楊村、張村、閔巷、張?zhí)练?、下祈、(十三都?span> 楊橋、強(qiáng)家渡、王巷、侯巷、匡村、余村、左村、嚴(yán)坊、大橋、秦巷(十四都并屬青城鄉(xiāng))。 青城鄉(xiāng)合計(jì):2都、20村、20保。
第七為神護(hù)鄉(xiāng):在州西北五十里,元名神龍。南布政,北青城,東布政,西晉陵安上鄉(xiāng)界。 上舍、鄭店、陽莊、安陽、費(fèi)莊/五保六保、修浦、開源莊/八保九保、馮橋(十五都)。 郭莊、蘆橋、尹城、張莊、徐舍、寺前、賈山、嚴(yán)塔、蓮干、賈村(十六都并屬神護(hù)鄉(xiāng))。 神護(hù)鄉(xiāng)合計(jì):2都、18村、20保。其中費(fèi)莊、開源莊有2保。
第八為富安鄉(xiāng):在州西五十里,元名永安震澤并入。南晉陵縣界,北神護(hù),東布政鄉(xiāng),西晉陵縣界。 刁莊、堵村、謝巷、曹村、俞巷、陸墟、黃巷、吳村、張舍、前邵(十七都)。 孟村、張村、胡干、花村、叚莊、西溪、后吳、巷頭、馬巷、西山灣、(十八都) 章山、閭江、前言村、桑村、邵巷、倉峴嶺、蔡村、胡山、歸山、楊灣(十九都并屬富安鄉(xiāng))。 富安鄉(xiāng)合計(jì):3都、30村、30保。
第九為布政鄉(xiāng):在州西四十里,南太湖,北神護(hù),東開元,西富安鄉(xiāng)界。 陳村、新豐、后莊、蓮干、賁巷、韓村、上倉、西丁村、東丁村、華藏(二十都)。 奚村、三家村、廟塘、官瀆、唐巷、石橋、圣山、徐塘、歷村、毛村(二十一都并屬布政鄉(xiāng))。 布政鄉(xiāng)合計(jì):2都、20村、20保。
第十為開源鄉(xiāng):在州西二里,南揚(yáng)名,北萬安,東在城,西布政鄉(xiāng)界。 莫塘、下虞橋、渨湖、錢橋、陶墟、龍山、烏涇橋、河滸、五里階、許陂(二十二都)。 雞坑、石步、卞家灣、華利、斗城、明陽、丁村、蝦嘛橋、常庵、戴社(二十三都并屬開源鄉(xiāng))。 開源鄉(xiāng)合計(jì):2都、20村、20保。其中“華利”兩字之左,各加“山”字偏旁,但詞典無此兩字。
第十一為楊名鄉(xiāng):在州西南四十里,南開化,北在城。東景云,西開元太湖界。 倉干涇、板橋、河莊、下曹、路耿、大浮、漆塘、周村、胡戴、張莊(二十四都)。 大橋、梁塘/二保三保、沿塘、章村、連垛、丁巷、塘北、后溪、蘇秦(二十五都)。 茅場(chǎng)、獨(dú)山、半淹、青祁、方東、青山莊、南橋、馬蠡、蘆村、永勝橋(二十六都并屬楊名鄉(xiāng))。 楊名鄉(xiāng)合計(jì):3都、29村、30保。其中梁塘有2保。
第十二為開化鄉(xiāng):在州西南六十里,南太湖,北揚(yáng)名,東新安鄉(xiāng),西太湖。 許墓、李山、軍將、橫山、許舍、葛埭、楊橋、前張、陶墅、唐干(二十七都)。 沙頭、棖上、南辛、倉前、吳塘、白茅、長太、瀆東、庵塘、丁澤(二十八都)。 徐店、橫塹、方湖、后吳、上顧、萬步、湖沙港、趙舍、楊橋、唐干(二十九都并屬開化鄉(xiāng))。 開化鄉(xiāng)合計(jì):3都、30村、30保。
第十三為新安鄉(xiāng):在州南五十里,南太湖,北揚(yáng)名,東太伯,西開化鄉(xiāng)界。 店涇、袁巷、戈村、趙垛、茅墳、前陳、楊木橋、曹店、廟橋、后陳(三十都)。 唐店、余村、焦莊、蠡東、沿塘、東張、西許、張村、溪橋、張莊(三十一都)。 望亭、沿塘/二保三保、下庫、湖頭、徐陶、新安城、浄慧寺、溪西、新橋(三十二都并屬新安鄉(xiāng))。 新安鄉(xiāng)合計(jì):3都、29村、30保。其中沿塘有2保。
第十四為太伯鄉(xiāng):在州東七十里,南長洲縣界,北景云,東垂慶鄉(xiāng),西運(yùn)河。 漕湖、方橋、泗洲寺、虞巷、青墩、袁巷、泥潭、徐塘、下莊、孫村(三十三都)。 大車堰、劉村、楊墓、柘社、商巷、朱村、南蠡莊、萬團(tuán)橋、望亭、沈?yàn)^(三十四都)。 包莊、南河、金鵝墩、何店、觀莊、華莊、唐莊、鰲塔、馬頓、沿塘(三十五都)。 白泥墩/一保、丁村/二保、虎盆/三保、道士莊/四保、東黃(三十六都并屬太伯鄉(xiāng))。 太伯鄉(xiāng)合計(jì):4都、35村、35保。
第十五為垂慶鄉(xiāng):在州東五十里,元名垂拱。南太伯,北延祥,東長洲縣界,西上福鄉(xiāng)界。 張?zhí)翗颉⑿∶?、?yīng)店、丁秦、磚橋、途林、狄澤、胡堰、楊墓(三十七都) 毛塘橋、東莊、觀前、東朱、胡莊、三黃子、馬橋、廟橋、后淹(三十八都并屬垂慶鄉(xiāng))。 垂慶鄉(xiāng)合計(jì):2都、20村、20保。
第十六為延祥鄉(xiāng):在州東七十里,南垂慶,北常熟州宛山塘,東常熟州界,西上福鄉(xiāng)界。 丁舍、白茅墩、白石、橫涇、上朱、莊巷、園通、廟橋、陳巷、潘巷(三十九都)。 毛莊、蓬墩、費(fèi)橋、莊前、寺南、甘露鎮(zhèn)、塘涇、蔡灣、黃塘、胡橋(四十都)。 新涇巷、趙莊、東黃、湯巷、濠上、后塘、柏橋、北黃、馬巷、西城(四十一都)。 鴻山、杜莊、浦巷、東蘸、曹墓塘、斷塘、朱莊、石室、唐賈橋、尤村(四十二都并屬延祥鄉(xiāng))。 延祥鄉(xiāng)合計(jì):4都、40村、40保。
第十七為上福鄉(xiāng):在州東五十里,南梅里,北宅仁,東延祥,西梅里鄉(xiāng)界。 東莊、板村、宋村、白塔山、殷巷、西安、羅莊、許巷、太平橋、嵩山(四十三都)。 河北、華巷/二保三保、支巷、戈家浜、東村、西村、西后村、寨里、胡巷(四十四都并屬于上福鄉(xiāng))。 上福鄉(xiāng)合計(jì):2都、19村、20保。其中華巷有2保。
第十八為宅仁鄉(xiāng):在州北六十里,元名光宅,南梅里,北江陰州界,東懷仁,西交山鄉(xiāng)界。 興塘、管莊、虞村、許村、膠山、走馬塘、顧巷、華陂、上村、楊巷(四十五都)。 唐巷、東方莊、杜馬橋、袁店、馮堰、貴村、萬村、尤村、陳村、楊鄧(四十六都)。 岳莊、顧馬墅、苧澤、蘇塘河、下虞、梓堰、袁巷、南庵、施村、黃土塘(四十七都并屬宅仁鄉(xiāng))。 宅仁鄉(xiāng)合計(jì):3都、30村、30保。
第十九為懷仁鄉(xiāng):在州東北六十里,南上福,北江陰州界,東常熟州界,西宅仁鄉(xiāng)界。 羊尖、前市、周莊、千牛莊、東許、舍上、顧市、莊頭、弓巷、前村(四十八都)。 利國、顧莊、封侯、鄧莊、單宅、羊梓、吳戴、前戴、后戴、黃莊(四十九都)。 胡塘、蕩上、下莊、后祁、凌店、菖蒲涇、潘市、陸市、張村、城塘(五十都并屬懷仁鄉(xiāng))。 懷仁鄉(xiāng)合計(jì):3都、30村、30保。
第二十為膠山鄉(xiāng):在州東五十里,南梅里鄉(xiāng),北江陰州界,東宅仁,西興寧鄉(xiāng)界。 前山/一保、羊墅半/二保、回村/三保、丁村/四保、西斗門/五保(五十一都)。 牛塘/六保、白土/七保八保、顧莊/九保、西袁/十保(五十二都)。 上舍、范巷、木村、杜村、道場(chǎng)巷、李巷、殷巷、王村、廟下、坎莊(五十三都)。 下馮、羅橋、北塘、上店、惠巷、寺莊、下徐、翁巷、于巷、前王(五十四都并屬膠山鄉(xiāng))。 膠山鄉(xiāng)合計(jì):4都、29村、30保。其中白土有2保。
第二十一為梅里鄉(xiāng):在州東三十五里,南太伯,北宅仁,東上福,西景云鄉(xiāng)界。 滕莊、戴墅、席祈、莊頭、隆庭、鴨城、阪橋、祁陀、安澤、后羅(五十五都)。 蠡頭、尤車垛、張公橋、石埭、堠山、宋村、社洞、小呂、梅村、丁村(五十六都)。 蘆尖、萬村、秦村、毛塘、香涇、袁墅、破塘、許巷、冷村、堠陽(五十七都并屬梅里鄉(xiāng))。 梅里鄉(xiāng)合計(jì):3都、30村、30保。
第二十二為景云鄉(xiāng):在州東二十八里,南太伯,北天授,東梅里鄉(xiāng),西在城。 沿塘、吳村、孫道村、后蘇巷、鮑巷、黃村、鐵柱岸、黃草岸、前蘇村、冷瀆村(五十八都)。 石澤/一保、時(shí)窯/二保、江陂/三保、王莊/四保、羊橋/五保、坊前/六保、杜村/七保八保、下楊/九保十保、(五十九都)。 周涇村、黃土、何墓、袁墅、沈莊、白土、張?zhí)?、新安村、歐村、華莊(六十都并屬景云鄉(xiāng))。 景云鄉(xiāng)合計(jì):3都、28村、30保。其中杜村、下楊有2保。 根據(jù)22個(gè)鄉(xiāng)的總計(jì):共60都、574個(gè)村名、585個(gè)保。(其中11個(gè)村有2保,所以加11個(gè)保)。
根據(jù)乾隆無錫縣志整理 譯者:萬國雄 2015年7月2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