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又俗稱長魚、鱔、鱔魚、白鱔、血鱔、帶魚。黃鱔體圓而細長,無鱗,體表黏滑,無胸、背、臀鰭。黃鱔自然資源分布很廣,凡是有水的地方都有它的蹤跡。黃鱔多棲息在小溪、小河的岸邊洞穴內(nèi),晝伏夜出,春、夏、秋三季活動頻繁,冬季則在洞穴中冬眠。黃鱔是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喜吃活餌,主要攝食水生昆蟲及幼蟲、枝角類、橈足類、水蚯蚓、蝌蚪、幼蛙、螺、蚌、小魚、小蝦等。 一、垂釣黃鱔用什么釣具? 垂釣黃鱔的方法不同于垂釣其他魚類。所用的釣具也與垂釣其他魚類不同。釣黃鱔的釣具最常用的是鋼絲鉤,一般可用自行車鋼條自制,制作的方法簡單易行。 用一根自行車鋼絲條,在一端剪斷磨尖,用尖嘴鉗彎成一般魚鉤大小,另一端彎成圓環(huán)形,便于手握操作就可以了。 二、垂釣黃鱔的釣點 釣點的選擇,主要是小溪、小河的岸邊洞穴、石縫及有泡沫的地方。 1、洞穴 黃鱔特別怕陽光,所以白天深藏于洞穴內(nèi)等待攝食。小溪、小河邊黃鱔的洞穴主要是旱洞穴。旱洞穴離水邊20~30厘米,呈圓形,周圍光滑,洞深不及500毫米,有魚腥味,洞有直立或斜立的,洞內(nèi)潮濕或有水。從洞穴的大小可知黃鱔的大小。要找新鮮的洞穴,即洞穴口比較光滑,四周可以看到黃鱔貼底蠕行的痕跡。根據(jù)這一跡象可以判斷洞穴中有沒有黃鱔。無黃鱔居住的洞穴,洞口爛泥上無任何痕跡。洞穴一般有個洞口。一個洞穴里只有一條黃鱔。因黃鱔性情孤僻而殘忍,它們可以互相為鄰,但決不共居一室。 2、石縫 黃鱔喜居于小溪、小河岸邊的石縫中,由于它的腮已經(jīng)退化,不能獨立完成水中的呼吸,便時時將頭伸出水面進行呼吸。見到人影后,又慢慢縮入石縫中。釣者如發(fā)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便可將餌鉤放至水底石縫外,不斷抖動餌鉤,貪食的黃鱔馬上就會伸出頭來捕捉餌鉤。 3、泡沫 春、夏二季,在岸邊可以看到黃鱔吐出成堆的白色泡沫,這就是黃鱔產(chǎn)卵盛期。卵產(chǎn)在泡沫堆中發(fā)育,并借助泡沫浮于水面。產(chǎn)卵后的黃鱔一般都在泡沫下面守護著卵,這就叫釣“泡子黃鱔”。 三、垂釣黃鱔的釣餌。 主要用青綠色大蚯蚓。黃鱔屬肉食性魚類,它最喜歡吃這種青綠色的大蚯蚓,因這種蚯蚓具有較濃的腥臭味。穿蚯蚓時,魚鉤應從蚯蚓尾部穿進,直到頭部,將魚鉤包住。最好將蚯蚓頭部留在外面,這樣效果更好。 四、垂釣黃鱔的方法。 1、釣黃鱔要先找魚。要先準備幾個三四十公分長的小細竹條,在竹條的一頭串上蚯蚓,并用線把蚯蚓扎緊,防止被魚吃掉。找魚時,在發(fā)現(xiàn)的黃鱔洞內(nèi),每一個洞內(nèi)都放進一個帶蚯蚓的竹條,然后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竹條晃動的洞內(nèi),肯定有黃鱔。這時,你就可把竹條拿出,用鋼絲鉤進行釣。 2、進行垂釣。鋼絲鉤探釣法簡單易行。垂釣時,先在鋼絲鉤上穿上蚯蚓,將鋼絲鉤輕輕探入洞穴內(nèi),并輕輕攪動、進進退退,然后再往里探進,并用另一手的手指輕彈水面。如果黃鱔洞穴較深,要盡量往里探去,以引誘黃鱔前來吃鉤。釣餌只要一送進洞穴中,黃鱔靈敏的嗅覺馬上就會嗅到蚯蚓的特殊氣味,見到如此美食豈能放過,于是食欲大振,游出一口將釣鉤含進嘴里,隨即就往洞穴里邊拖。這時,釣者捏住鋼絲柄的手有明顯的手感,便用手腕用力一拉,將釣鉤穿進黃鱔嘴的下頜軟組織內(nèi),穩(wěn)穩(wěn)地把它拖出洞外。有時被鉤到的黃鱔會拼命地往洞里縮,進行掙扎抵抗。這時,釣者不要同它硬拼,但也不要讓步,可以稍微穩(wěn)住鋼絲鉤不動,等上10~30秒鐘,黃鱔過一會感到釣鉤不能往洞里進了,就會讓全身的筋骨松弛一下。此時,乘其不防,突然往洞穴外一拉,就可順利地把黃鱔拖出洞穴。當黃鱔身體出洞穴一小半時,停止外拉,用另一只手的中指和食指無名指配合,用力卡住黃鱔,然后將全部魚身拉出洞外。為什么釣者在未用手卡住黃鱔之前,不能將魚身全部拉出洞外呢?因為鋼絲鉤沒有倒刺,如果黃鱔的全身拉出洞外,它身體一卷,力量較大,就會脫鉤逃跑。手卡住黃鱔后,取出鋼絲鉤,迅速將黃鱔裝于桶內(nèi)。 |
|